《跟着爷来混日子 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跟着爷来混日子 完结-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皇阿玛,您要微服私访?”啊呃,难道要代替下宜妃娘娘?
  “恩,怎么,你不想去?”
  “当然不是,只是您次别忘带银子,奴婢身上只有二百两银票,原本以为挺多的,可是怕在儿两顿饭就没。”程同学迅速表明态度,笑话,这么狗血的事情怎么可能不跟着看。只是她的银票啊,没捂热乎就飞张,想想就肉疼。
  “呵,丫头啊,老四不给你银子吗,怎生这般小气!”康熙被逗笑,想起在酒楼和小二讨价,最后咬牙打赏时那不甘愿的样子,眼底笑意更浓,丫头怎么么有意思!
  “皇阿玛您猜对了,奴婢跟了四爷几年,头遭见到三百两银子,还是前儿他临走时奴婢自己讨来的。”不然小秃瓢早把这茬忘到脑后勺了。
  “哦,呵呵,老四为什么不给银子?”康熙来兴致,直觉得他们俩的相处挺有意思,难得听到当事人亲口。要不国家元首有时候也需要八卦来放松下。
  “不知道啊,府里别人的例银都正常,偏偏不给奴婢,所以奴婢小气也是被爷逼出来的。您不知道,奴婢每年年底给仆人们发红包,都要提前去爷那里支银子。不然他忘,奴婢就丢死人,虽现在也丢得差不多。”要是知道什么原因早就对症下药把自己的银子要回来。不过今股怨气总算有地儿,偷偷告他状出出气。
  “哈哈哈,你们两个呀,不过这样也好,不然怎么会注意到菜价的问题!”康熙被程无忧憋屈的样子取悦,而且非常不厚道地没有帮忙的意思。
  几日后,船至镇江,李大总管带着船队下运河入长江,直奔南京。康熙带着程无忧、梅家小哥和两个御前侍卫,乔装改扮走陆路微服私访。临分开前,李德全将几千两银票交给程无忧,千叮万嘱定照顾好万岁爷。程无忧看似娴静地听着,只是眼睛直没离开那厚厚的摞银票,险些产生种携款私逃的冲动。原来万岁爷的私房钱还是很多的,不知道昧下儿行不?
  行五人在镇江辖内的个小村庄上岸,康熙爷为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穿着打扮尽力简朴,程无忧也换上装,梅小哥因为懂方言熟地理被带在身旁,两个侍卫落小段距离跟在后面。
  运河边的小渔村,民风淳朴,井然有序,几个年轻的纤夫蹲在河床根歇脚,妇们忙着织网晒网,几个老人围坐在田间地头的石桌旁聊。看见他们这些外乡人,颇为诧异,热络地和他们打招呼。
  “这位先生是路过吧,来喝碗水吧!”一个年近古稀却精神矍铄的老头儿招呼康熙过去坐下,俐落地到碗白水递到他面前。
  “多谢老人家,您老身子骨挺好啊,日子过得还不错吗?”康熙扶着老头同坐,看似随意地闲聊。
  “马马虎虎,们村子也就是靠着打鱼和拉纤勉强维生吧。”
  “怎么,你们没有土地吗?”
  “有是有,不过也和没有差不多。”
  “此话怎讲?”康熙皱眉,难道是摊派太多吗?他明明已经下诏,自三十四年以后永不加赋的呀?
  “听您的口音是北方人,难怪不知道们当地的状况。我们带因为河床冲刷,湖水坍塌,很多土地都被没在水里面,可是在官府的图册上,我们还要按照原本记载的亩数上税,您们在地里辛苦年还能剩下什么?”
  康熙第次听见种法,愣下才问,“难道没有向地方官反映吗?”
  “哼,那些大老爷们只管自己加官进爵,哪管百姓死活。”一个小伙子扛着个渔网走过来,“爷爷,留下两条大锦鲤,咱们今也加个菜!”
  “呵呵,是小老儿的孙子,小孩子家不懂事,乱话,您别见怪。”老爷子直觉康熙不简单,话间很是恭敬。
  “哪里,小伙子的也是实话。”
  “唉,康熙爷倒是个好皇帝,诏令永不加赋,只是可惜他老人家高皇帝远,不了解这里的情况啊!”另个老头儿颇为感概地摇摇头。
  “听说万岁爷来南巡,小老儿要是能见上一见就好啦!”
  “老哥真是老糊涂,就算万岁爷来南巡,见得也是那些大老爷们,咱们这些小老百姓哪能得见?”
  “哈哈,人老就是爱胡思乱想么。先生,若是要到镇上只怕得晚上,不如就在小老儿家里用顿午饭吧!”
  “如此甚好,叨扰老人家了!”康熙并未推辞,行人跟着老头回到他家。
  渔家小院里摆两张木桌和几条长凳,那两条大锦鲤变成糖醋鲤鱼摆上餐桌,老头儿还拿出家酿的米酒来招呼他们。康熙和老头儿边吃边聊,程无忧小心地给他拨着鱼刺。饭菜虽粗鄙,但显然康熙吃得很开心。临走时,程无忧留下十两银子,强迫那老头儿收下。
  离开渔村,康熙很轻叹,“百姓良善,朕不亲自看看,又怎知他们的疾苦?”
  没人接茬,程无忧当然也没有,当皇帝的如果事必躬亲那就得累死,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相信他的官员多数是好的。几桩事儿是知道,不知道的还多着呢!只是穿成小秃瓢的小老婆,又不是出将入相的大人,只管混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大清朝的事轮不着来管,管也白管,该亡的时候还得亡!
  在小镇寻个客栈歇宿,第二买套马车,两匹驽马。小镇太小,实在没有好马,到有些难为人家御前侍卫。路上解不少民风民俗,也听不少百姓反映的问题。半月后终于抵达南京城。
  到传中的“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程同学当时就不淡定。看着城楼上的两个大字,险些热泪盈眶。秦淮河啊秦淮河,难得离得么近,要是能去花船上逛逛就好。
  他们进城时已是傍晚,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如梦如幻。程无忧脖子伸得老长,只感觉眼睛不够用,比刘姥姥还刘姥姥。
  “丫头,丫头!”
  “啊,老爷子,您叫我?”程同学的神游被打断,硬生生把脖子收回来。
  “恩,咱们先找个客栈住几日,然后再去和他们汇合。”
  “好啊!”程无忧拍手称赞,只琢磨着怎么把康熙拐到花船上去,也好跟着开开眼。
  住进沿河岸边的家客栈,在楼下用些简单的酒菜,大堂里的人都兴致勃勃地讨论着秦淮河上的新花魁。
  “嗨,你们知道吗,有两个外地来的贵公子已经包下媚沁姑娘的船有十啦!现在已经是秦淮河上身价最高的姑娘。”
  “那里聚集的都是巨商富贾,达官显贵,听说和几位大人都有往来呢!”
  “听人说那媚沁姑娘原本也是个苦命人,走投无路自己卖身青楼,也是可怜人啊!”
  “听到什么,那姑娘有什么苦衷啊?”
  “听说,结识几位大人是想寻人帮报家仇呢,可惜,事到如今也没个结果。”
  “唉,傻姑娘,世态如此,有谁会真肯替出头呢!”
  “这位大哥,可知道姑娘本名叫什么?”梅家小哥忽然插句。
  “个不清楚,大家都叫媚姑娘,到里也有两年有余吧!”
  程无忧原本只在听八卦,可看见梅家小哥紧握的拳头,不禁联想:媚,梅,难不成那花魁是他的姐姐吗?“老爷子,我们不妨也去瞧瞧。”
  康熙自然也注意到梅小哥的反常,微微颔首。几人租艘画舫,两个唱曲儿的姑娘,缓缓驶向河中,去寻找那艘最大的花船。
  诗词曲赋,附庸风雅啥的程无忧都不在行,自请去寻找目标,顺便看看JQ。康熙以为呆在船舱里让不自在,也就随去,梅小哥也尾随出来。
  河上船只彩灯悬挂,绚烂多姿,词曲琴韵荡漾其中,比之白更显繁华。
  程无忧立于船头四处张望,不远处艘大船迎面而来,青衫公子迎风而立,衣袂飘飘,卓尔不凡。
  船身靠近,两人目光交错,不由同时怔,继而惊呼:
  “好个小秃瓢!”
  “好个臭丫头!”
  谁人品强大
  十里秦淮,灯船荡漾,河中艘精美的画舫上正在上演幕相见欢。父子重逢,夫妻重逢,姐弟重逢。有惊慌错愕的,有满面怒容的,有热泪盈眶的,岂个乱字得!
  除梅家姐弟久别重逢喜极而泣之外,其余人脸上的表情那还真是复杂又热闹。康熙眼见酒楼里传得沸沸扬扬的两个贵公子竟是自己的两个儿子,那表情就是没有表情;太子看到康熙顿时急出脑门子汗,后来不知想到什么又慢慢淡定;胤禛看见程无忧满肚子怒火,待又看见他皇阿玛只好默默无语。于是只有程同学的表情最直接,恶狠狠地盯着家小秃瓢咬牙切齿。
  场面很尴尬,跟着的两个侍卫默默地躲在阴影里,心道回可真是开眼!
  最后大领导打破僵局,吩咐太子留下,父子长谈,梅家姐弟退下共叙别后心酸,胤禛和程无忧小两口也退到厢房去解决家庭内部矛盾。
  “说吧,为什么打扮成副样子出现在里?”胤禛双手环胸,面沉似水,先发制人。
  “奴婢有什么可说的,奴婢是跟着皇阿玛出来私访的!倒是爷,不是跟着太子爷先到南京来办差的吗,怎么跑到秦淮河上赖十啊?”虽程无忧也是有私心想到秦淮河上看热闹的,可是有康熙个大靠山,出些话时非常的理直气壮。
  “恩,你怎么知道有十?”反观胤禛,刚刚的气势顿时有些弱。
  “哼,如今那些酒楼里都在盛传两个外地的贵公子包花魁的船整整十,爷可真是出名啦!您算什么呀,家中红旗不倒,家外彩旗飘飘吗?”家里大小老婆堆的人,居然还跑到外面拈花惹草勾三搭四,真真可恶!
  “少胡说,爷是来办差的。”话时,气势又降大截。
  “办差?在花船上,还办十?”阴阳怪气就是用来形容此时的程无忧的最佳词语。
  “——别用种语气,爷真的是在办差,那姑娘家里有冤屈,可是又不敢轻信们,所以拖很久。”胤禛的气势彻底瘪,忍不住开始解释。
  “真的没有什么别的想法?”
  “当然没有,有想法的也不是!”
  “——明白,因为太子爷先看中那梅姑娘,所以爷就不能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