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心莲百合文化博文汇编(1)-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地狱的有无我们暂且不说,但是现实中过意识关和过真妄交辙关人的处境,和传说中的地狱的状态却有几分相似。

  所以,我们平时就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修养,不要放任自己的恶行为,不要胡来,等遭到恶报、过意识关和过真妄交辙关,感到自己实在没有办法才想到提高修养时,由于过多的恶报(黑业黑报)堆积在一起,所以那时的痛苦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过意识关和过真妄交辙关的人,他们很多表面上看着很正常;但内里已经难受到精神要崩溃了。而一旦精神崩溃,他们就会自杀或精神失常。而这些人,在生活事业上也许是非常得志的人,看不出现实中的任何不良处境上的压力,然而他们却可能在某一天莫名其妙地“跳楼身亡”了。因此,再次提醒大家,及时修养,及时行善,这是最关键的。

  2007年7月5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62、息世讥嫌顾大局
62、息世讥嫌顾大局

  一位朋友问:郭老师,我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家人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观念。过去在一件事情上吃的苦太大了,现在再看到听到与之类似的问题(听到或看到类似的字眼,实际是根本不同的事物),不去深入眼前事情的实际,就本能地一味排斥。请问这种状态如何帮助克服调整。

  以下做参考。之所以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能与自己的福报还不够,自己言行尚未得到家庭与社会的认可有关系。所以,这一方面需要自己继续努力提高修养,另外要注意息世讥嫌,持世讥嫌之戒。《涅槃经&;#8226;十一》:“息世讥嫌戒。” 《佛学常见辞汇》:“【讥嫌戒】息世讥嫌戒的简称,亦即停止做让人家说坏话的事的戒律。”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引起世人的讥讽和嫌弃,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有的人不注意息世讥嫌,导致世人(家人)的反感与误会,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

  1、懒惰习气。认为自己的言行无所谓,总是想当然办事,不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约束,不注意把握可能会引起误会的言行、物品。一旦发生误会,则很难收场,甚至被卷到官司之中。

  解决办法:意识到一旦放逸言行的严重后果,从而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处理好相应的物品。

  2、法执习气。认为自己学习、思考的问题最重要,耽误了本来应该做的别的事情,从而引起误会,自己造了“黑业”。例如该做饭的时候看书,该干家务的时候思考问题而不做家务,这样都不好。

  解决办法:要清楚“法”不应该就是自己从书本上学到的那些东西,为人处事、处理好工作、生活、学习中的事情都是在学习和实践“法”。

  3、自私习气。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认为正确,就要求别人无条件服从,不考虑别人能否接受。

  解决办法:学会换位思考,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和处理问题。

  4、争斗习气。一味认为自己的正确,坚持“真理”,但由于缺乏智慧,反倒将事情弄坏。

  解决办法:智慧融合,方便的话用证据说明问题。

  5、包揽习气。自己认为某种东西好,就认为自己的亲朋都应该喜欢,自己代替了他们作主,结果事与愿违。

  解决办法:注意尊重别人,不能把自己的意见随意代表别人的意见。不能包揽别人的思想主张。

  当然可能还有别的原因。总之,我们要从大局出发,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驾驭自己的言行,努力将事情做好,尽力做到皆大欢喜。

  2007年7月5日发布于新浪博客

63、利他很难做到吗?
63、利他很难做到吗?

  一位朋友留言:老师,我觉得自利很容易做到,但是利他却很难做到,总觉得自己智慧不够,不能方便善巧地引导身边的人学习善法。怎么样才能迅速增长利他的智慧而随缘生妙用呢?是因为里面还有私我存在导致的吗?

  以下仅供参考。注意不要将利他和度人搞混。点滴利他之行通过努力,应该是不难做到的。例如布施:我们可以对别人布施一句爱语,一个柔和的眼神,一个微笑,可以帮助别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持戒:我们要努力遵守集体的行为规范,不违法乱纪,积极息世讥嫌;忍辱:包容他人,心胸放宽些,待人热情、和蔼和柔和一些;禅定:稳重一些,冷静一些,避免对别人的急躁、冲动和伤害;精进:对人谦卑一些,工作多努力一些;智慧: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些应该是能够逐渐甚至一下子做到的。如果这样做了,修养上去了,利他的行为感染别人了,利他、度他自然为果。

  随缘方便善巧地引导身边的人学习善法是非常好的好事,是在为社会做贡献、促进社会道德回升,是功德无量的事情,是一种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表现。但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自己要意识到必须赶快学习理论和提高自己的修养,要有这种紧迫感,这也是利他的基础。而利他更能促进自己的进一步提高。

  2、要注意符合社会正常善因缘,要息世讥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尤其要遵纪守法。不图回报,无私奉献。不要有敛财的嫌疑和行为。避免别人不必要的指责。

  3、同时要多向师友刻苦学习理论。对相关内容向他人进行必要的阐释,而有些一时令人难以接受和领会的要暂时做适度的随顺。

  4、始终注意自己一定要谦虚,不要骄傲和自大。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要有高人一等的想法。

  5、要多分析总结,要多观察社会。英语等多闻转智的技能更能博得他人的认可与信任。遇到各种问题多想办法,多学习,从而智慧地解决。尤其是修持“口智慧”(文字智慧)与人交流。

  6、遇到别人的抨击,要注意修持“三念住”,努力反思并改善自己的不足。利他的过程要有耐心,不要浮躁,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7、要注意与他人和睦相处,不要将自己与他人对立起来,人为地给自己设置障碍。应建立很好的人缘。

  8、再有利他是随缘的。注意随缘不是单纯的等待,而是要把握时机。“菩萨”要为众生作不请之友去行善,而不是自私。同时也不是逼迫对方必须服从自己的意志。

  9、要树立自信心,要主动作意修持自信心,打消不必要的顾虑,轻装上阵,为实现自己利益他人的理想和誓愿,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应该决不退转。如果担心自己走过弯路而无信心,那么现在自己改变了,不正是对别人很好的说明和例证吗?

  10、善法、佛法是无价的,不但自己要珍惜,也注意让别人珍惜。

  11、要注意多总结方法。而且针对不同人的根基和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办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同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回答他们的问题。

  12、要多锻炼驾驭社交场面的能力。

  13、多与人做学术探讨,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及运用理论的能力。

  14、要全面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除了道德修养外,不要有不重视文化修养、技术修养的倾向。

  这样,尽管我们的能力、智慧和修养是有限的,也必然逐步会提高的,必然不断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社会道德的提升,倡议大家通过各种渠道为社会、为人们宣传和提供更多的善法。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鼓励人们的点滴善行、激发和培育人们的点滴善根做起,使这些不断发扬光大,那么社会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这是社会对我们的考验,也是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有这种紧迫感。同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为社会道德进步作出贡献。我们自身也逐步走向成熟。让我们迈出扎实的一步,用我们的善心、善行,带动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领悟道德的真谛,让社会远离冷漠,充满慈爱!

  2007年7月5日发布于新浪博客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64、佛教与新旧婆罗门
64、佛教与新旧婆罗门

  在博文《困难是修养的试金石》中,一位朋友留言:老师您讲“释迦牟尼佛宣称,他承认古代真正婆罗门的理想。古代的婆罗门和当时的婆罗门是不一样的”,并且说过在印度,印度教取代了佛教,那么请问婆罗门是什么?印度教是婆罗门么?与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有什么渊源呢?

  关于婆罗门,《中华佛家百科全书》:“【婆罗门】……为印度社会阶级制度中之一阶级。此一阶级之人自认为是梵天的后裔。平素读诵《四吠陀》,行祭祀,位居四姓(四种阶级)之最上位……印度以婆罗门阶级最具势力,故该国又有婆罗门国之别称。其民众所奉之宗教,称之为婆罗门教……《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曾为婆罗门作分类,谓有种性、名想、正行等三种婆罗门。种性婆罗门,谓生在婆罗门家者。名想婆罗门,谓假名为婆罗门者。正行婆罗门,谓能驱摈恶不善法者……在原始佛典中,曾列出释尊对婆罗门阶级的看法。他以为古代的婆罗门是一种各方面皆合乎理想的阶级,但到释尊之时,婆罗门阶级已告堕落……” 《佛学常见辞汇》【婆罗门】婆罗贺摩拏的简称,为印度四姓之一……是奉事大梵天王而修净行的种族。”可见,婆罗门是一个阶级。其中,正行婆罗门则是“能驱摈恶不善法”的修行者。

  关于婆罗门教,丁福保《佛学大辞典》:“【婆罗门教】古昔婆罗门种专奉之教法也。中有种种别派,而大要以梵王为主,以四围陀论为经。”《大日经&;#8226;疏二》:“于彼部类中,梵王犹如佛。四韦陀典犹如十二部经,传此法者犹如和合僧。时彼闻如是等世间三宝;欢喜归依随顺修行。”大意是说,古婆罗门教中尊重梵王,这类比于尊重佛;学习《四韦陀典》,类比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