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皇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趣的皇上-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侯景在建康城内大搞迎立新君的把戏,而握有重兵的各路诸侯此时却把侯景撇在一边,为增强各自的势力,扩充自家的地盘大打出手。侯景则以建康为基地,补充军需、训练军队,坐观萧氏亲族之间互斗火并,并趁机抢占了浙东地盘。两年后,侯景见时机已到,就强迫萧纲封自己为相国、汉王,打算逐步夺取皇位,在此期间他还别出心裁地搞了个宇宙大将军的名号加封给自己,看来野心极大的侯景还想加盟西斯帝国与绝地武士开打星球大战。在这两年间,湘东王萧绎在亲族火并中逐渐胜出,逼走了侄子萧詧,逼死了兄长萧纶,

  取得了长江中上游荆、郢、雍、湘、益诸州的控制权,成为侯景吞并梁王朝的最大外部障碍。出于同样的目的,双方的军队很快开始交战,但这次侯景失算了,主要是太轻敌,以为萧绎军象其他梁军一般,一击即溃,但萧绎的精锐荆州军团在侯景乱时未受损失,又经过两年的内战战场煅练,战斗力很强,主要领军将领陈霸先、王僧辩等都是身经百战、有勇有谋的良将,两军交战后,侯景军接连吃了几次大败仗,只剩数千人退回建康。面临这种不利的局面,侯景认为要赶紧称帝来冲冲喜,于是废掉萧纲,另立宗室萧栋为帝,改元天正,不久,又派人把萧纲灌醉,然后用麻袋装满土压在萧纲身上,将其折磨死了。一个月后,通过强迫禅让的方式,侯景又废掉萧栋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

  萧绎得知萧纲的死讯后,立即派出王僧辩、陈霸先领军征讨侯景,侯景亲自迎战,几度交锋都败下阵来,侯景军士气低落,大量逃亡。侯景守不住城,只得率残兵逃出建康,半路上为部下所杀,尸体被献给王僧辩,王僧辩剖开侯景的肚子,塞入大量的盐巴,以防腐烂,然后砍下首级送给萧绎,侯景的其余部分则留在建康示众,结果挂出来片刻就被百姓撕得粉碎,一人分了一片盐腌肉,至此,历时3年余的侯景之乱终结。这场空前大乱祸害数十州,使梁王朝国力倒退30年,前后几任皇帝死于乱中,曾经无比辉煌的建康城十室九空,破败凋零,大魔头侯景本人最终也落得个变腌肉的下场,算是物尽其用。最后的胜出者萧绎得到了梁王朝的皇位,史称梁元帝,这或许正是他当时迟迟不解宫城之围的真正原因,而他的叔伯兄弟也在战乱和火并中死得差不多了。但没福份的萧绎在这个位子上只坐了三年就被西魏帝国军队所杀,再后来,北齐帝国(高欢次子高洋代东魏而立)也搅和进来抢占梁王朝的地盘,在南北大混战期间,梁王朝又出了两位短命皇帝,最终,在公元557年10月,梁武帝萧衍死后的第8年,梁王朝终究没能逃过南朝王朝更替的宿命,由王朝体制内的大将陈霸先废掉了梁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受禅为帝,建立了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王朝。

引子
2006年8月9日的《西安晚报》上刊载了一条新闻,说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有544名居民从2005年9月起就联名向公安户政部门申请改姓,这些人的要求十分迫切,大有姓不改成誓不摆休之势,商州区公安分局接到申请后,立即着手开展调研,经过近一年的调查论证,本着尊重历史事实和尊重人格的原则,商州区公安分局准许了他们的改姓的申请,为他们重新确立了户籍。这真是一条有趣的消息,姓氏这种东西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极重传统的中国人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改变姓氏的(老子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更何况是数百人集体申请改姓,那么究竟这些人姓得是什么样的怪姓,以至于让他们如此厌恶,非要改掉不可。

  这些人姓“苟”,这个字的读音就是他们痛苦的根源,国人习惯在姓氏前冠以前缀称呼他人,如“老张”、“小赵”、“大李”等,试想诺把“老”、“小”、“大”这些前缀加在“苟”姓之前,会出现怎样的一种尴尬局面。这些“苟”姓人从小就饱受遭人戏谑的折磨,而他们的儿女更是厌恶此姓,纷纷要从母姓。那么问题就来了,苟家人的先祖为何要弄出一个让子孙难受的姓?根据商州公安分局的调查,在该区沙河子镇石门沟村姓“苟”的宗族有500多口人,村子里建有一座“敬宗堂”祠堂,是苟姓宗族世代聚集纪念祖宗的活动场所。据《商州市志》和《敬宗堂》家谱记载,他们的先祖是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徙到商州来的,他们原本是姓“敬”的,只是为了避一个皇帝的名讳才将“敬”改为“苟”的,“避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门大学问,简单地说,这是种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善。根据复杂无比的讳法,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实在绕不开的就要避讳,常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根据讳法规定,皇帝的名讳是无条件要避的,属于最高讳,全国的人都要遵守,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由“敬”而“苟”就是这么来的。当然,有时皇家也会体谅老百姓的难处,他们在给皇族取名时,尽量取单字短名,以此减少要将来要避讳的字数;或是尽量选取不常用的生僻字,如清圣祖康熙帝生了20几个成年儿子,拜近年来的清宫影视作品所赐,大家对他们都挺熟的,什么太子爷、大阿哥以至四爷、八爷、九爷、十三爷,但如果不翻《康熙字典》,估计没几个人能把这些阿哥的名字都念对。只是这种情况只限于国运长久的大王朝,对一些刚打下天下的新皇帝,就考虑不了那么多了,敬本是常见字,用作姓氏的也不少(如央视主持人敬一丹),之所以要被迫改为苟,就是因为运气不好,碰上了一位姓名中有“敬”的新皇帝。

  这位皇帝叫石敬瑭,五代时后晋王朝的建立者,即后晋高祖,他的名字当中有一个敬字,因此他治下的各色人等如果姓名中有带敬字的,对不起,只能改名。这“五代”在历史上是一个很奇怪的称呼,在人们的印象中,“代”这个称谓应是用来指称历史上的那些大一统王朝,例如汉代、唐代、明代、清代等,而始于后梁,终于后周的所谓五代却是五个名不符实的王朝,其实际控制的领土面积始终只相当于当今河南、河北、山西的大部分及周边几个省份的一小部分(后唐曾经短暂地取得汉中和四川之地),比不过三国时期吴、蜀、魏当中的任何一国,也不如南北朝时南朝宋、齐、梁、陈中的任何一朝。这五个王朝存在的时间加起来也只有52 年,各个皇帝在位最长不超过7年。不过幸好五代名不符实,否则全中国姓敬的人可要难受了,也许敬一丹今天也要申请改名。

  石敬瑭建立的后晋是五代中的第三个王朝,他头尾只当了不满7年的皇帝,在五代中不算短,在中华帝王史上却只能算是孩儿辈的,后晋王朝二世而亡,一共只存在了10年,按理说这样一个短命小王朝的皇帝本没有什么可谈,文治武功固然不值一提,昏庸残暴似乎也排不上号,但就是这样一个各方面都不出彩的皇帝,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却是极高,因为他的事迹被写入中学历史的教科书。可以这么讲,知道唐宗、宋祖,秦皇、汉武的一般也都知道他,但石敬瑭成名的原因显然与这几位皇帝不一样,他是靠给人当儿子闻名天下知的,这原本很正常,任何男人都要给人当过儿子,但石敬瑭这儿子当得不一般,他是在亲爹之外又认了一个爹,这实际上也不奇怪,很多人都认过干爹,皇帝也可以认,只不过石敬瑭这位后认的爹也是个皇帝,还是个外国人,年龄比石敬瑭还要小上10多岁,而且他正是靠认了这个小爹才当上了皇帝。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桩传奇性的认爹经历,才使得石敬瑭大名满天下,得以挤身于中华奇趣帝王之列。 。。

第一章 乱世成名
石敬瑭是沙陀族人(突厥的一支),生于公元892年,其父名为臬捩鸡,按理说石敬瑭也该有个与汉族名大不相同的本族名,但今天已不可考,只知其取了个汉名姓石名敬瑭,在当时这种风气很盛,就象今天外企白领都要取个英文名。石敬瑭原是五代中第二个王朝后唐的大将,后唐的建立者庄宗李存勖是五代前期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领兵灭掉了五代中的第一个王朝梁和十国中的前蜀,使后唐一度成为五代之中版图最大的王朝。石敬瑭参军后隶属于原晋王李克用(李存勖之父)的义子李嗣源(即李存勖的义兄)的麾下,他年轻时朴实稳重,寡言笑,喜兵书,打仗有一套,曾多次在乱军中救李嗣源于危难,成为后唐军中不可多得的一员良将。石敬瑭因军功而得到器重,逐渐成为李嗣源的心腹。后唐庄宗李存勖登基3年后,雄心渐失,热衷唱戏玩票,宠幸重用伶人,将国家搞得一团糟,各地民怨沸腾,叛乱四起,李存勖就派能干的义兄李嗣源负责全国的平叛工作。李嗣源带兵出京平魏州之乱,不料刚出城,他手下的将士们就要拥戴他当皇帝取代李存勖,李嗣源是个厚道人,本不愿趁人之危夺取义弟的天下,但形势比人强,拥立皇帝是五代乱世的流行时尚,如果不答应基层士兵的要求,等于断人财路,恐怕自身都难保。于是李嗣源只能由平叛变反叛,调头率军向汴京进发,准备将李存勖拉下马自立为帝。石敬瑭作为李嗣源军的先锋,进兵神速,调度有方,一举击溃了李存勖主力,李存勖最终死于叛乱伶人之手,李嗣源取而代之,当上皇帝,史称后唐明宗。鉴于石敬瑭在此次夺位战争中立功不小,李嗣源更为器重他,遂把女儿永宁公主嫁给他,并让他在重要的魏博、河东等节度使岗位上煅练。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二章 乱世站队
二、乱世站队

  石敬瑭的老丈人李嗣源在位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