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皇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有趣的皇上-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疾了。萧衍对这个六弟可是够好,在萧宏患病期间,他竟先后七次亲去临川王府探望,但萧宏心理负担太重,没过多久就气绝身亡了。萧衍对六弟的故去十分伤心,追赠他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赐谥号为靖惠,以隆重的葬礼为他发丧。 从萧衍对待萧宏的方式来看,萧宏的“谋逆”罪行应该无法证实,至于*,那是家丑,还是不追究为妙,所以萧宏这辈子还真是值。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二章 人见人爱的太子
萧衍一家出了太多暴虐贪婪之徒,但也出过好人,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好,此人便是太子萧统。萧统是萧衍的长子,出生时萧衍已经38岁了,盼了多年儿子的萧衍对萧统十分喜爱,在其2岁时便封为太子,为了萧统的茁壮成长,萧衍给予了最优越的教育条件,配备了名师,选取了最好的教科书,萧统也没让老爸失望,成长得很好,可用八字予以形容:“德才兼备,宅心仁厚”。

  萧衍的儿子们有个特点,不论个人品性如何,单论文学素养,个个都是顶尖高手,如伤天害理的萧综,半人半兽的萧论都有上佳文学作品流传于世,萧衍第七子萧绎更是个文学大家(同时也是个荒唐透顶的家伙),但萧统的文学天分和成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他从小就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史书上说他“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读书数行并下,过目皆忆”,总之是个天才少年,学习之余,他就从事文章著述,无论冬夏,笔耕不辍。文学少年萧统平时喜欢与文人学士交往,而他的谦谦君子风度和待人宽厚的性格也吸引了当时许多著名学士聚集在他的周围,如:《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诗品》的作者钟嵘等。萧统与这些人一起讨论篇籍,商榷古今,进行文学创作活动和编纂活动,搞出了许多精品文集,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文选》,这《文选》可非同小可,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很多梁以前的优秀文学作品赖此得以保存(如古诗十九首),《文选》还收录了萧统的文学观和诗学观,皆受后人肯定,书成后,风行一时,其文学才俊美名经久不衰。直到唐代,想要应进仕举者,必须熟读《文选》,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谚语,至宋代更有“文章祖宗”之说,历代研究《文选》的专家学者更是接连不断,称为《选学》,一直持续至今而不衰。

  更难能可贵得是,萧统情操高尚,品行敦厚,极富同情心,这点在虎狼成群的萧家绝对是个异数。在他12岁时,有一次去观看审判犯人,他仔细研究案卷之后,对审判官说:这人的过错情有可原,我来判决可以吗? 审判官答应了,于是他就作了从轻的判决。事后,官员向萧衍汇报了情况,萧衍听了连连点头微笑,对儿子的宽厚表示嘉许。后来,大臣们想从宽处理某人时就故意拉上萧统,让他来判决。在他十六岁时,母亲病重,他就从东宫搬到母亲住处,朝夕侍疾,衣不解带,建康官民们知道太子仁孝,无不感动落泪。有一年,由于与北魏爆发战争,京城粮价大涨。萧统就命令东宫属员减衣缩食,每逢雨雪天寒,就派人把省下来的衣食拿去救济难民。他曾主管军服事务,每年都要多做三千件衣服,冬天分发给贫民。看来萧衍将文学特长以及菩萨心肠都遗传给了太子,正因为萧统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人格,年纪轻轻便赢得了世人的普遍爱戴和尊敬。知书达礼且富有人情味的文学少年萧统,名头之响亮,影响之深远,绝非他那些不正常、不成器的兄弟可比。

  但也许是天妒英才,萧统最终没来得及坐上龙椅,他的结局是不幸的。萧统26岁时,其生母丁贵妃病故,大孝子萧统打算购买一块吉地安葬母亲,并很快就选中了一块地,有个地产中介听说此事后,就找到萧衍的亲信宦官俞三副,向他进言道:听说太子准备买地,我手上刚好有一块好地,如果能以三百万钱将这块地卖给皇家,便送一百万钱回扣。俞三副十分贪钱,就对萧衍极力推荐说:太子选中打算购买的地不如这块地对皇上有利。萧衍本就很在乎这种事,听了俞三副的话以后,就买下了俞三副推荐的那块土地,安葬了丁贵妃,没用萧统选的地。这事本就结了,但却冒出一个道士对萧统说:皇上后来买的这块地对长子不利,如果用一些法术解除,长子或许还可多活几年。萧统鬼使神差竟听信了道士的话,就秘密在墓侧埋下用腊做的鹅及其他一些物品用以解咒。不料此事竟为东宫属官鲍邈之所知,鲍邈之有个同事叫魏雅,两人原来都很受萧统信任,但后来两人交恶,鲍邈之打算搞掉魏雅,便向萧衍报告说:魏雅替太子施用巫术,对皇上不利。迷信的萧衍原本最忌讳这种事,听说有巫术,立即下令在丁贵妃墓地挖掘,果然掘得腊鹅等物。萧衍非常生气,立马大肆追查,公开宣称要大挖幕后黑手,一时之间宫中鸡犬不宁,侍中徐勉不断劝解,萧衍才稍稍平息怒火,最终只杀了多嘴的道士,表面上不再追究。但萧统是个极仁孝的厚道人,不具备萧宏、萧正德父子的厚脸皮,也没有萧综、萧纶兄弟的冷血心肠,总觉得很对不起父亲,内心非常惭愧和惶恐,又无法辩白,心气郁结在心,对他的身心健康造了极大的损害。而萧衍对太子的不满并未消失,在日常有意无意地疏远了萧统,父亲的态度变化进一步打击了萧统,他在31岁那年去世。关于萧统的死因,史书上有不同的说法,有的记载因落水受伤,耽误了治疗,伤重不治;有的说是因长期身体虚弱,累积患病而亡,总而言之,萧统是在极度郁闷中走向人生的终点。萧统死后谥为昭明,史称昭明太子,建康官员和百姓听说萧统身去,非常惊愕悲痛,许多群众自发奔向宫门送别太子,道路之上,一片悲声。太子故去,按当时的宗法应封太子长子为皇太孙,但萧衍对当年的腊鹅事件依旧怀恨在心,转而改封庶出的三子萧纲为皇太子。在萧衍的直系亲属中,萧宏、萧正德、萧综、萧纶以及萧玉瑶等人贪生怕死,投敌叛国,贪赃枉法、滥杀无辜、*弑父,十恶不赦的罪行都犯得麻了,但萧衍却都能宽容原谅,这些人依旧生活乐无边,反而对受人误导,本性忠纯的太子,不依不饶,狠追猛打,至死都怀恨在心,厚此薄彼到这样的地步,萧统还真是冤啊。

第十三章 迟暮的王朝
萧衍享国日久,春秋渐高,开国时的雄心壮志已在青灯古佛中消磨殆尽,初始时的维新气象也因为用人不当、纵容亲贵等原因而无法维持,在萧衍统治后期,梁王朝已成为一个弊政从生的迟暮帝国,之所以还能延续下去只是因为北方强敌家里也不太平。原本强大的北魏帝国在历经尔朱荣和葛荣的“双荣”乱后元气大伤,枭雄高欢在战乱中崛起,埋葬了北魏帝国,北魏帝国因此分裂为东魏帝国(由高欢实际掌权)和西魏帝国(由权臣宇文泰实际掌权)两大对立政权,双方你死我活成水火势,暂时都没有能力吞并梁王朝。其中东魏帝国实力较强,为了一举击败西魏帝国,东魏帝国决定与梁王朝交好,双方互遣来使,签订魏梁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和平共处,相安无事。这原本只是东魏的缓兵之计,只要一统北方,必然腾出手来灭梁,但年事已高的萧衍却认为可就此安享太平,浑然不觉日渐逼近的危险,只是东魏帝国与西魏帝国的战事并不顺利,高欢的手一直腾不出来,与梁王朝也只能一直和平下去。较长时段的无战事让萧衍更觉高忱无忧,他始终认为治下的梁王朝是有史以来仅有的佛国乐土,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克已奉公,皇族团结一心,总而言之没什么问题。

  萧衍身边的亲信、大臣倒并非没有明白人,但这位菩萨皇帝偏偏听不得逆言,一给他提意见,慈悲菩萨立马变身为怒目金刚,提意见者均无好果子吃。有一次,散骑常待贺琛对王朝的现状和前途深感忧虑,就向萧衍上了一道疏,力陈四事:其一,王国内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政府对治内百姓横征暴敛,肆意压榨,百姓无法生存,唯有逃亡,户口大量减少,无法恢复生产,皇上虽然每年都下诏要百姓恢复基业,又屡次减免赋税差役,但地方政府乱收费、乱摊派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百姓仍然不愿回到故土从事生产。其二,郡长、县长等地方主政官员之间盛行奢侈靡烂之风,大吃大喝,畜养歌妓,比拼财富,攀附权贵。官员们要维持这等高水准生活,就只能靠贪赃枉法,对这种风气,朝廷一定要严加限制,要提倡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狠刹这股歪风邪气。其三,现在朝廷中有一批小人不识大体,不存宽厚,靠挑剔他人过失,甚或陷害他人来作为升官的捷径,这些人的存在只会助长弊端,鼓励邪恶,朝廷对这类人要加以惩戒,以惩罚来摒除他们内心的奸诈。其四,现在天下虽然安宁,但朝廷大兴土木,大建楼堂馆所、和尚庙、尼姑庵,地方和军队也效仿中央大建驻京城办事处、宾馆饭店、军事基地等,百姓工程劳役太重,整年都得不到休息,国家财政也消耗很多,因此国家应当采取有力措施停建、裁减一些不必要的工程,使人民获得休养,财富得到聚集。

  贺琛的条陈内容正是梁王朝弊政的缩影,这道上疏显然击中了萧衍的要害,让他气得要发疯,萧衍立即下发了斥责贺琛的诏令,萧衍指出,他主持国政四十余年来,始终言路畅通,贺琛所陈述的言论不是什么新鲜货,他早已从他人的上疏中知晓,现在贺琛老调重弹的目的就是要借打击天子的声誉来出名,其心可诛。萧衍强调,贺琛既然指出王朝存在那么多的弊端,那就请他详细说明哪一个郡长横暴,哪一个县长贪污,朝中哪一批官员是小人,哪一处楼堂馆所是不必要的,只要指名道姓讲出来,朝廷自会一一处理。萧衍表示,官员们平常吃好一点,穿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