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豆蔻年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豆蔻年华-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她连续多天闷闷不乐,每天回到家
   22、天灾人祸 上 。。。
   就是打开电视看新闻,想要看到抗洪第一线的报道。可惜现在的新闻完全没有后世那样自由,对于这样的天灾,国家的第一反应竟然是藏着捂着,根本不是正大光明的宣之于众,让全国人民知道长江到底发生了什么。
   每天电视新闻上关于洪水的报道寥寥无几,而且很少对于死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的报道,多数都是对抗洪战士们英姿的描述。一面鄙视着这时候的媒体透明度,苏夏一面可了劲儿的找报纸新闻看,看多了后,心理也有些平了——她是没能在洪水来之前做好预防工作,可跟这战士们抗洪保家乡一样,她总能在洪水后弥补一些吧!
   咬咬牙,苏夏想将自己得的出版稿费中的一半都取了出来,两版的版税,加上稿费,足足有五万多块钱,这一半,也有两万五了。如果不是苏夏留着剩下的两万多块钱还有用,她倒是真的有将钱全都捐出去的想法的。不过这两万多块钱捐出去是死钱,如果她能够用这两万多做生意,钱生钱钱滚钱,然后再去做慈善,那就绝不仅仅是两万多这么少了。
   苏夏这么小的孩子去取这么大一笔钱,刚在邮政储蓄所那里把存折亮出来,就有人关注上了她。一听说她要取这么多的钱,都怀疑这是小孩子叛逆期跟父母闹了矛盾,想学电影里的离家出走,所以偷了妈妈的存折出来取钱来了。
   苏夏未成年,在邮政储蓄所里面受着诸位叔叔阿姨们的盘问,一个个都用奇特的眼神看着她,问她:是不是跟爸爸妈妈吵架了啊?是不是要去外地啊?这存折是谁的啊,你怎么拿出来的?
   话里话外的,就差暗示她:“小姑娘你乖乖的告诉叔叔阿姨们你家在哪儿电话多少,为什么要拿了家长的存折来取钱?快点跟叔叔阿姨们说实话,我们好送你早点回家。”苏夏几次跟他们说,这钱是自己挣的,都没一个人信!她最后无可奈克,说了母亲的一个朋友,也在邮政储蓄这里工作的杜阿姨的名字出来。
   这些人平时工作无聊的很,突然遇到了他们以为的“少女离家出走”事件,自然是兴致勃勃,然后一听这女孩居然还认识同单位的杜姐,立马一个电话将她叫了过来。杜阿姨在这里见到了苏夏,也很是惊讶,又听到了那些同事嘴里的戏码,就更是讶异,她自然是不相信苏夏会离家出走的,在沈素梅和苏建国他们那群朋友的眼里,苏夏一直都是很乖很听话的女孩子,也是他们教导自己儿女要听话的正面素材之一。
   但是当杜阿姨听到苏夏自己所说的,她自己挣了五万多块钱,现在要将其中的一半取出来,并且全都捐给灾区的时候,她简直惊讶的合不上嘴巴。
   这下苏夏自己原本打算的
   22、天灾人祸 上 。。。
   低调政策全都泡了汤,在杜阿姨的通知下,沈素梅和苏建国都在半个小时之内赶到。一群人围着她审问了半天,终于将事情问了个清楚。苏夏自己写了本书,投稿给百花文艺出版社,居然出版了,还得到了五万多块钱稿费!这时候更是要将稿费的一半全都捐给灾区,而她还只是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小女生!
   这些经历在沈素梅听来,陌生的就好像不是她的女儿做出来的一样。在苏夏取出了那两万多块钱,并且当场包了个信封,准备一会儿塞到市区的捐款箱的时候,沈素梅仍然还没有将这一切都消化掉。
   在一众叔叔阿姨们或羡慕或惊讶或赞叹的目光中出了储蓄所,苏夏回了回头,就看到杜阿姨被那群同事围了起来,一个个正在争着问着什么。用膝盖想也知道,到今天晚上的时候,她自己估计又要变成多少父母口中好孩子的典型了,估计到时候还会有诸如“学习好人品好性格好”等等三好的评论。说实在的,充当了好孩子这么久,苏夏其实是很想尝试一下叛逆任性妄为的感觉的。
   当一个好孩子其实很累。要学习好,要对人有礼貌,要孝顺父母,要对同学友爱。时时刻刻要做出一副平易近人亲切无比的样子,学习上要刻苦用功,什么课外书杂书都不能看,早恋什么的更是其中大忌。一言一行都跟模板似的。苏夏不止一次的感叹,好名声其实都不是天上掉馅饼掉下来的,都是你自己平时的刻苦换来的。得到的多,付出的更多,大概就是这样了。
   从储蓄所出来后,沈素梅和苏建国就不停的问苏夏关于她自己写作的事情——自己刚刚十四岁的女儿突然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作家,这夫妻二人至今感觉不太现实。
   苏夏无奈的告诉父母,如果觉得虚幻,那就等他们回到家,她将自己保存的那几本样书给父母看看,到时候他们大概就能觉得这是现实世界了。
   走到市中心广场的时候,苏夏将厚厚的信封投到了捐款箱中,匿名的。看守捐款箱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他见到苏夏去捐钱的时候,原本是面无表情的,但是当看着从信封掉进透明的捐款箱,从开口处□出的厚厚一沓青绿色的百元大钞的时候,他面部表情顿时凝结了。
   苏夏塞完信封,转身就走。那个中年男子愣了好半天,才慌慌张张的从座位上站起来,追上苏夏,问他是不是代表学校来捐钱的,苏夏说不是。那个男子就非要让她留下自己的姓名学校,等这笔钱都汇往灾区的时候,就会让市里给她发奖状,苏夏推辞了,并且趁那个男子不注意溜掉了。
   回到家的时候,苏建国有些责备苏夏自己一声不吭的就拿出了自己这么多钱去捐款,
   22、天灾人祸 上 。。。
   还说“灾区有国家管着,咱们意思意思就好,划不着出那么一大笔钱吧。”苏夏不说话,只是拿出自己这些日子积攒的一沓报纸给苏建国看。上面刊登的,都是社会各界对灾区捐助的新闻,有商人,有贫民百姓,还有海外华人。苏建国一字一句的看完了那些报道,对苏夏说了一句:“原来爸爸还比不上我女儿思想觉悟高”。
   沈素梅问苏夏为什么不肯在捐款的时候报上实名实姓,苏夏说如果自己的捐款金额和真实年纪姓名被媒体知道,肯定会被炒作成新闻。自己不想让一片好心变成出名的手段,于是就拒绝了。沈素梅对女儿的心思感到非常的讶异,在她看来,苏夏这个年龄段的小孩子最是希望得到肯定得到夸赞的,而苏夏的选择却跟绝大多数人都不一样,这让沈素梅感到既自豪又骄傲。
   23
   23、天灾人祸 下 。。。
   大概是在这个灾难频发的年头,国家太需要树立一些正面的典型人物了。A市洪灾筹款的时候,有一位年纪不到十五岁的小女生捐款两万多元人民币的新闻不胫而走,震动了整个A市,某一日的市晚间新闻,还请出了那日苏夏捐善款时候在场的中年男子细细描绘了一番苏夏的外貌,并对她捐大额善款却匿名的行为大赞赞扬。
   这则新闻登出后,曾引发了A市市民的讨论,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二:一个是这个女孩子是谁,年纪这么小,是哪个学校的学生?二是,她的这笔大额金钱是从哪里来的?不会是看到受灾的人民,感觉到同情所以偷了父母的钱来捐款吧。如果这女生真的是偷拿了家里的钱出来捐款,那这件事已经出现了这么久了,这女孩的家长肯定会站出来,说捐款的女孩就是他们的女儿。但是新闻出来了这么久,话题中心人物却迟迟都没有站出来,原本还觉得这则新闻是炒作的市民们对这位匿名女孩的家庭的好感也一下子涌了上来,即觉得这女孩子是个心地好的人,又觉得这个家庭想必也很是开明。
   不久后,省电视台,主流报刊也登出了这则新闻,大大夸赞了捐款人是新一代雷锋人物,品格高尚,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如果国家有更多这样的青少年存在,那么中国的强大指日可待。在苏夏成年后,8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全都成年,肩负起了社会责任,也摆脱了媒体“一代不如一代”的骂名,换成是90后的青少年们来承担这些。
   但是现在才只是98年,八十后最早出生的那一批还都在叛逆的年龄。抗争教育制度,谈恋爱打架——在现在的成年人眼里,是处处都是不是。在这个主流媒体多对80后青少年指责纷纷的年代,这位年仅十四五岁的女生一下子成为了80后青少年中的正面人物。
   媒体越是关注的厉害,对苏夏的挖掘就越是厉害。本来苏夏的身份是不容易暴露的,但是那日取钱的时候在储蓄所的那一幕,却是让当时在场的人都了解到了捐款人就是苏夏。于是在媒体刻意的调查下,苏夏的身份不意外的被媒体曝光了出来。
   市重点中学的学生,成绩优异,考试次次都是年纪第一名。是老师同学口中交口称赞的好学生,却也是近期大红大紫的匿名大额抗灾捐款人,在细究这笔钱来源的时候,更是找出了苏夏原来还是一个小作家的证据!
   记者们的上门采访,媒体的争相报道,亲戚朋友的惊异目光,老师同学的友善关注……就在苏夏一个不注意的时候,她出名了。
   每日走在路上都有人看,到了学校则会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让她一遍又一遍的讲述自己挣钱,取钱又捐款的过
   23、天灾人祸 下 。。。
   程,和她自己的心情。家里一下子突然热闹了很多,许久不见的亲戚朋友们纷纷找上了们,叙旧的同时顺便打听:你们家夏夏都有这么多钱拿去捐了,你们最近在哪儿发财啊?
   虽然轰炸式的传媒关注已经在洪水终于褪去的时候,将目光转移投向了一系列的灾后重建项目,苏夏还是饱受了一把做名人的苦果。是的,这就是苦果。明星们出名有人关注,还可以换来广告合约,换来一笔笔的钱。她被关注,可是一分利益都没得到,家里面还惹来了一群打听他们现在家庭情况的亲戚。
   或许唯一可以称得上出名带来的好处就是,她能够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