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问题"孩子调查》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问题"孩子调查-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很多人提出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这值得每个家长和老师认真思索。孩子不接受挫折教育,不感受挫折的滋味,就不知道生活的艰辛和人生道路的坎坷不平,就不知道什么是失败,不知道怎样面对困难和挑战。试想,一个从小到大一帆风顺而且又争强好胜处处要当“第一”的孩子,在家里家长让着他当第一,在幼儿园他也可以当第一,在小学、中学经过努力他还可以当第一,可到了大学,强手如林,他还能当第一吗?无疑他会遇到强有力的挑战,一旦在大学他当不了第一,又从没尝试过失败的滋味、没经受过挫折的磨炼,他将会怎样?一些孩子往往就会选择自杀。这样的例子在大学已早有发生。即使不自杀,当他们进入社会参加工作后,一旦遇到困难肯定会撂挑子,期望他们有百折不挠的进取和创造精神只能是空话。
  面对孩子自杀这个沉重的话题,我们还想再次重申“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正因为长期以来我们“生命教育”的“缺席”,许多孩子才不知道生命之宝贵,才不知道珍惜他人的生命和爱惜自己的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家长和老师要把“生命至高无上”这样的话告诉孩子,培养他们珍惜生命的意识,走向积极的人生之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家庭、学校及全社会关爱的增多,随着青少年自身生命意识的加强,在孩子们青春的花季里,将会有更多的坚强来支撑。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们的家教偏差在哪里?(1)
  是谁宠坏了“小皇帝”?
  当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蛮横、越来越娇气、越来越自私、越来越不容易沟通时,我们想没想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段女士是湖北省老河口市一家超市的售货员,丈夫在跑营销,家里的经济状况不是太好,但10岁的儿子在他们的娇惯下却什么都要新潮,小小年纪一身“名牌”。前不久,他看到班上一些同学有手机,玩游戏、发短信、打电话,特牛,就整天闹着要妈妈买。因经济条件不好,段女士本人还没手机,哪能给上小学的儿子买。但儿子闹得不行,夫妻俩一商量,再苦也不能苦了儿子,就花了近千元为儿子买回一部手机。可让他们没想到的,连续几个月,儿子的话费和短信费都在两百元左右。这可让两口子急了,如此花费他们实在承受不了,便要儿子省着点,谁知儿子顶他们:“省什么呀?我们班上有些同学每月还三四百元电话费呢。我都够省了!”儿子的话让段女士夫妇困惑不已。尽管这样,他们仍每月都为孩子支付那高额的手机费和其他开销。
  有人说段女士太娇惯儿子了,段女士却振振有词地说:“我和他爸这辈子苦,说啥也不能让儿子再苦了!”听得人们直摇头。
  可段女士没意识到,自己如此娇惯儿子,却正在播下一枚苦果。就在段女士为儿子买手机并支付高额话费的这学期,期末考试儿子两门功课不及格,以前这孩子门门功课可都优秀。
  明明是孩子迷恋手机无心学习,段女士夫妇却一点没醒悟,反听信了孩子的话,说老师课教得不好,商量着要找学校给儿子调班。
  面对段女士这样的家长,该校赵铭老师忧心忡忡地告诉我们:“现在一些家长实在太娇惯孩子,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就说我班上,不少学生都有了手机,还有mp3、mp4、CD,上课学生偷偷听音乐,用手机发短信、拍照片,有的还玩手机游戏,什么‘贪吃蛇’、‘星际战车’等等,自己无心学习还影响其他同学。你要是发现后没收他们的东西,下课后,这么贵重的东西还得还给他。一些学生宠惯了,天不怕地不怕,受了批评当面和你吵,有些不仅学生吵,家长也跑到学校吵。”赵老师边说边轻轻摇头:“说现在学生难教,我看很大原因在家长。”
  也许并非每位家长都能理解赵老师的话,他们依然把自己过多的爱无原则地洒向孩子,直到有一天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那么陌生……
  甜甜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爸爸是武汉市一家汽车配件公司的经理,住的是别墅,来去有小轿车,钱自然不是问题。爸爸对甜甜只有一个要求,只要学习好,每天包给20元零花钱,因此甜甜便成了校园里有名的大款。平时她手里总有一些买来的时髦小玩意,隔三差五还要请要好的同学们到餐馆去吃一顿。小学升初中,甜甜成绩考得不错,老爸高兴地逢人就讲:“只要丫头学习好,我每天保证她30元零花钱!”
  可上初中后不久,甜甜每天30元的零花钱开始变得不够用,学习成绩却直往下滑。原来,富有的甜甜交友越来越多,朋友的成分也越来越复杂,一些行为不端的同学便开始勾引她学坏,泡舞厅、上网吧、逛商场。很多玩伴都是冲着她的钱,每次都要她放血,甜甜又极爱面子,同学面前总要充大方,钱就自然不够用。她开始额外向爸妈要,爸妈也从不追究,还自豪地说,女儿多交些朋友,在这个社会并不是坏事。
  但他们没料到的是,长期花花绿绿的生活使女儿再也没心思学习了,不但上课不用心听讲,还经常逃学和一些坏孩子混一起,甚至和男生一块开包间住宾馆。等到爸妈发现问题的严重性,女儿已不服管了,在他们面前只是要钱要钱再要钱,不给钱就对父母破口大骂。女儿变得让父母无法再相认了……
  家长爱孩子,谁都可以理解,但如果这种爱变成娇惯和溺爱,往往就会事与愿违。段女士夫妇和甜甜爸妈的教训,值得人们警醒和反思。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许多家庭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一些家庭是父母两人宠一个孩子,还有不少家庭除了父母,还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多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这样就很容易使孩子陷入过分的宠爱和保护中,处处“自我为中心”,形成自私、任性和霸道等不良习性。
  如有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孩子,只因和爸爸争了几句,就对爸爸大打出手。有人问他为啥这样,这孩子竟说:“平时在家里我排第一,妈妈排第二,爸爸第三,我是家里老大,可爸爸竟敢顶我,我当然要打他!”这样的事听起来不可思议,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现象却并不少见。无原则地娇惯溺爱,使无数孩子成了唯我独尊的“小皇帝”。
  在十堰市,我们做了一次小型家教调查,在对50户有高中以上孩子的家庭进行调查后发现,23户对孩子过度宠爱和娇惯,12户对孩子管得过严,只有15户对孩子的管理宽严适度。在这些被调查家庭中,娇惯孩子的占了近一半,但这些娇惯出来的孩子,学习和品德好的仅不到10%,学习特别差和有较严重品德问题的却占了39%,其中有好几个孩子经常逃学、上网、打架、顶撞甚至打骂家长。而对孩子管理较严和正常管理的家庭,孩子普遍显得懂事,学习成绩也好得多。娇惯带来的危害毋庸置疑。
   。 想看书来

我们的家教偏差在哪里?(2)
过度的宠爱,在某种程度上还扼制了孩子独立能力和自信心的发展,使孩子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受到限制,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就更低了,不要说长大后成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一些孩子恐怕连谋生糊口都很难,不少孩子面对实际问题,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中国心理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吴世煌教授就说,中国目前的独生子女是“心理脆弱的一代”。由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备受宠爱甚至溺爱,长期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客观地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表现得过于敏感或处事不当。一些大学的新生,由于一时走不出“小皇帝”的阴影,个性张扬、我行我素,很难与同学沟通,结果不少患上心理疾病,有些性格残暴、有些性情忧郁、有些甚至绝望自杀。
  是谁宠坏了“小皇帝”?就是我们无原则施爱的家长。
  爱是柄双刃剑!在对孩子过度溺爱时,往往也会深深地伤害自己的孩子。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请你千万不要举起你的宠爱之剑,去刺伤自己心爱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比商人爸爸更“精明”?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站,家长的一举一动常常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可如今,许多父母并不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举止大大咧咧,说话随随便便,而且经常把成人的很多不良行为毫不遮掩地暴露在孩子面前。家长自己如此,却又望子成龙心切,要求孩子成绩优异、品德优良。应该说家长的要求没错,错就错在自己的榜样没做好,对自己的要求和对孩子的要求两个标准。面对两个标准,孩子常常会发出疑问:“你们那样做,为什么要要求我这样做?”孩子的提问并不奇怪,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如果他每天生活在欺骗、虚伪的环境中,他也就很容易学会欺骗、虚伪,如果他经常听惯了假话、套话,他也就自然而然会说出一套套假话和套话。
  下面这个故事也许会给我们一定警示。
  据《十堰晚报》2003年7月19日一篇报道:
  “聪明”小孩如此求师
  你放我上网  我给你小费
  本报讯(见习记者 朱贲)当田先生打进热线电话诉说的时候,还为那位孩子痛心不已,他小小年纪怎么就学得比成人还精了呢?
  田先生说近日他家里来了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男人。一进门就自我介绍是市内一家建筑公司老总,姓王,说是放假了,给儿子请辅导作文的老师,因经常看到田先生写的文章,就来麻烦田先生了。条件是每周到家辅导两次,每次两小时,报酬嘛,一月400元,问田先生愿不愿意。田先生虽然是个业余作家,但也是一个商人,16个小时400元钱的账还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