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看红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蔷薇看红楼-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春,我们就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

  
  从初入皇宫到做女官,再到成为贵妃,贾元春必定付出了许多许多。纵然如刘心武老师所讲,因了贾元春的告密而最终才选凤藻宫,那么一个女子要想顺利的进入皇宫,并顺利地得以服侍皇上,她可以不很完美,也可以不很淑女,更可以不很知识渊博。但是,她必须得拥有美貌。这一点真是不必太赘笔了,自古帝王爱美人,谁都知道这个道理。

  
  一个才学兼备,美貌温柔的女子一定会在皇上宠幸后得到皇上的些许褒奖。但是,同样一个才学兼备,美貌且聪慧的女子必定会得到的更多。

  所以,从贾元春最终成为皇上的贵妃来看,她显然更属于后者。但是,我想她还不如就属于前者,这样,也许她会颐养天年也说不定呢!因为,任何一个男子,他会尊重知识女性,但他更愿意与他同塌而眠的是一个温柔的没有心计的娇妻。

  从元春的判词里可以看出,刘心武老师的观点是非常有道理的:最后元春恐怕是上吊而亡。那么一个如果对贵妃有深厚情感的帝王怎会对自己的爱妃下此重手?除非唐明皇与杨玉环再现,但那毕竟是历史因素促就,是战局大势所趋。

  
  如果依据刘心武老师的观点,元春因着一个秘密而升迁贵妃,又最终因着这个秘密而香消玉陨。真是可怜可叹又可悲。也正是因此,影射出了王夫人的个性与形象。贾元春身份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王夫人在贾府中的地位。

  或许出于政治需要,或许出于帝王的宠爱,总之,贾元春风光地省亲了。雕梁玉栋,锦绣别宫,贾元春处处透露出大势已去的感慨与隐语。回宫时的不舍,死后家族迅速地灭亡,都暗示了一点:皇上对于贾元春不过露水夫妻的情分,贾元春也不过是凭借着聪明与家族势力才得以封妃。

  在这里就要插上一句,王夫人的婚姻。王夫人与贾政的感情究竟如何呢?我认为,除了不是皇家大院这个基本生活条件外,其余基本可以说是与贾元春的感情历程大体一致。这也是我把贾元春和王夫人合并在一起来进行谈论的原因之一。

  在王夫人看来,丈夫的信任于她而言根本就是好摆弄的懦弱。丈夫的言行里根本就是惧怕这个王夫人更多于尊重的。只不过,王夫人技高一筹,更冷静理智一些,不会像凤姐那样张扬。从贾政常常会居于赵姨娘处,以及赵姨娘的逞强好胜来看,赵姨娘还是很得贾政的欢心的。而最大的威胁还不止于此,赵姨娘还有个和宝玉年龄相若的儿子。高贵的出身与良好的教育都使得王夫人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的谋划应该越早越好。为了后半生有所依靠,也为了继续巩固自己的地位,王夫人不惜借着宝玉受伤狠狠地打击了一下赵姨娘。只懂得奉公办事的酸学究贾政这时就展现了遗传基因的科学的一面。真是家学渊源啊!贾政常常会痛骂宝玉性格顽劣,不上进,只会在女闺间厮混。其实也是暗示宝玉懦弱的一面。而最终宝玉连祭奠黛玉都是偷偷摸摸完成的,真是有乃父风范啊!当时,王夫人与众人责罚赵姨娘时,贾政一言不发,未作出任何的表态,真是父子“连心”啊!试想一下,丈夫这样的态度或许在普通的原配夫人看来是最好的支持,通常原配夫人会秉着人道主义精神放了肇事者一马。可是,别忘记了,王夫人绝不是普通人。丈夫的态度就是在示弱。不错,的确是环儿的错,可是就此大家不找找自身的原因,不去认真地让环儿面对自己的问题而改过。却一味地揪着母亲来说事儿,足见王夫人的深谋!

  她堂而皇之地在众人眼前制造了一场场不必自己亲口去说出、亲身去做出的没有硝烟的战争。这种兵不血刃的谋略即使是男子也汗颜啊!当然,在最后,人气、权力统统归向胜利者高贵的王夫人。

  
  
  《红楼》有很多种版本,我只是浅谈《红楼》,并不打算深究。所以,只能说,记不得是哪种版本里的《红楼》里曾有这么一段:探春的出嫁使王夫人掉了眼泪,而亲娘却不但滴泪尽无,甚至还扬言“走的好”。在我看来,王夫人的表现不过是王夫人作为贾府中最高妇女统治者的一种姿态,当然还有些许的怜悯与亲情,毕竟自己也教养了探春有些年头;毕竟探春是以王妃的身份出嫁的;更毕竟,这一走,隔着千山万水,就别想着能回来和宝玉争家产了。至于赵姨娘令人费解的情绪,我猜想一定是王夫人使了什么计策,当然我们不得而知。但我认为,王夫人一定是做了什么才会让一个亲娘当着众人表态自己的无情而衬托正牌夫人的贤淑与善良。

  这是另一个宫廷的后宫内乱,胜出者显然是贾府权杖执有者…王夫人。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王夫人的长女…贾元春。

  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并没有得到帝王多少爱情、多少温存的女子,孤零零地生活在吃人的后宫。为着家族的荣誉而苟活;为着家族的繁华而奋取;为着权势下的宫斗而不敢爱得太多;为着贾府深院那渺茫的未来而惶然…。。她殚精竭虑,为了贾家付出了青春、付出了美貌、直至付出了生命。

  寻常百姓家的恩爱在她而言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不能说她没有过风光,但是正是这光环的照耀下,她失去了判断力。也许她该好好的和皇上谈一场恋爱,说不定皇上最后会像当年的唐明皇力保她,甚至不惜与儿子兵戎相见。当然,唐明皇的争取失败了,但是,至少证明了他对杨玉环的爱,至少杨玉环死也瞑目了。

  可是,元春除了付出,又得到了什么呢?

  也许她该给自己留条后退的路,生儿育女,终有所靠。可是,她没有母亲的幸运,因为她的夫君是最高的统治者……… 一国之王。

  她似乎并不懂得如何运用女子自身的特点来进行感情的积蓄与培养。又或者,她自视清高:既然保护家园的目的达到了,便不屑于与其他女子一争短长。更或者,她自恃出身望族,这个望族又于政治上与帝王相辅助。

  但是,在帝王家,如果仅靠感情,那必定是比不上政治的力量,可是还不至于为此丧命,反而有机会成为皇上最亲密的女伴儿。但是,如果也仅仅是依靠政治去维系,那么这份感情绝对是经不起任何的风风雨雨的。所以,贾元春一路辛苦地走来,却终于还是被命运无情地捉弄了一把,她成为了失败者,也可以说是殉葬品,一件政治角逐场中无辜的殉葬品。更是封建社会下,受尽摧残的红颜落尽时铺满舞台的那张暗红色的帷幕!到了谢幕的时候就只能在凄凉与绝望中缓缓落下!

  
  她最后走得是那么的凄惨,她无助地叫唤着爹娘,凄切地呼唤着苍天的顾惜…。。而残酷的事实使她只能惨淡地凝视着眼前的黄泉路…。。这真是整个红楼里真正最最悲惨的一幕,甚至胜过黛玉的焚书葬花,胜过宝钗的孤独婚姻。

  而最最凄凉的莫过于贾政的老泪纵横了。在元春省亲时,贾政就曾提前落下了老泪,好好的一次会面,哭什么呢?贾政根本就心知肚明。不能不说这是个慈父,可是他又能怎样呢?他只能是默默地接受。

  应该说,十月怀胎娘自知。不容易啊!最痛苦的该是王夫人,最受打击的也该是王夫人,可是最先站起来、最先坚强起来的也是这个王夫人。

  事实的无情使王夫人迅速调整好状态,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没有错,女儿临终前对儿子的指婚根本就是对母亲的最后的回报。

  当初,她迫不及待地促成了儿子与宝钗的婚姻。在当时,精明的她利用了凤姐的圆滑与贾母的自保。刻意忽视了这桩婚姻带给黛玉的致命伤害。现在想来,王夫人为女儿心痛之余,又暗自捏了把汗。哪里还有心思去管黛玉的死活?

  
  我把贾元春与王夫人一起比较着来谈,主要是二者几乎就是重影。只不过,一个尚自激情绽放,一个却是风华不再。但是,她们都是同样的多才多貌多谋略,懂得操纵男人。而结果却是一个最终败给了自己的自负,一个却得心应手。

  我们可以想象,既然宝玉等人在幼时能有如此美好的环境成长,那么王夫人出阁前,以她家族的盛势,也必定是家里的花魁。一朵生长在淤泥里却懂得在清水间如何绽放光彩的荷花。高贵的气质注定她成为高贵的王夫人。淤泥的侵染也必定会引导着她成为老辣的独裁者。

  也许作为母亲,她是对的:谁愿意自己的儿子娶朵病怏怏的花养着?也许作为投资者,她曾是幸运的:女儿终于赢得贵妃的头衔。但是,作为最终的胜利者,她也是孤独而坚决的。

  
  一朵盛开过的粉荷花,知道了绽放是自己一生最最美丽的时刻,也感受到了芬芳过后无惜处的悲哀,便果断地将尚未成长的小荷花就地拔起,抛入到另一个更加气派的花池中,以期待她另一类高贵的成长…

  我还是很大程度赞同刘心武老师关于贾元春死因之谜的探讨观点的,不过,我更认为,元春的死根本就是统治阶级为了自身的利益而造成的。就算没有那个所谓的秘密,为了权势的竞逐,她还是会被家人送入宫中。所以,贾元春根本就是统治阶级的牺牲品。这个统治阶级当然也包括了她的生母王夫人。

  
  
  我想,《枉凝眉》不光说的是宝、黛二人的坎坷爱情,说的更是元春与帝王的缥缈的感情。(多不赘述,烦劳有兴趣的读者细品品!)

情妇真伟大
情妇真伟大

  蔷薇

  如果,让我在贤妻良母和娇媚情人间做出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情人。因为,情人太伟大了。

  首先,情人可以在牙疼、头疼、感冒、咳嗽等等一切完全可以靠吃药,甚至不必就医就能解决的小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