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问中国经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叩问中国经济-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08年,据建设部统计,全国空置房面积达到了亿平方米。所谓空置,按照国家统计局解释,就是指商品房竣工后没有售出或出租的。如果按照国际上的空置率概念,还应该加上存量房中未被使用的部分。假设2003年及以后销售的商品房中有20%属于投机性空置部分,则在亿平方米之外,还有亿平方米的存量空置房,两者相加为亿平方米。这个数字相当于2008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的倍,竣工量的倍。如若考虑到2008年未完成项目以及2009年新开工项目,我们甚至可以说我国的城镇住房目前面临严重的过剩局面。
  试想,如果那些闲置土地能够盖上房子,空置房能够推向市场,住宅市场的供应量又将是什么样的光景?百姓买房又变成怎么样?
  由此可见,房价不断飙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囤地和捂盘。虽然在法律上规定,对开发商2年未开发的土地政府能够无偿收回,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由于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联系,这一规定并未严格执行。另外像2009年底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联合下发的通知中,明确开发商拿地“首次缴款比例不得低于全部土地出让款的50%”,该政策被视为打击囤地的重拳。但是,由于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的利益趋同,该政策也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开发商肆无忌惮地囤地,不断刷新各地“地王”的记录。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坦言,中国有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囤积土地,倒卖土地,却不盖房子,这样的开发商大概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对待已经建成的商品房,开发商们则采取捂盘的方式囤积居奇、待价而沽,限制推向市场的楼房数量,故意造成供不应求的严峻形势,从而推动房价上涨,获取更大的利润。囤地问题主要是监管执行不严,在对待捂盘问题上,则表现出定价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的政策允许开发商随意定价,却没有相关物价部门的核定。其中开发商最常见的手段则是在发放房屋预售证时,对房价加以限定,只允许涨价而不允许降价。
  从需求一方来说,虽然中国人口数目庞大,对房子的需求旺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购房的需求。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本来是有住房的,或者是可以在自己的宅基地建房;而有些人由于自己的收入与房价相差实在太远而并没有打算购房。其实,购房者主要是中等收入及以上的年轻人。这样,购房者数量就相对较小了。
  因此目前开发商所宣称的供不应求,其实只是在大肆囤地和捂盘背景下的“紧缺”,事实上,若是把这些空置的商品房或者土地开发后投放市场,现有的购房需求是可以得到满足的。两者综合起来,如今宣扬的供不应求的形势还很值得商榷。
  

叩问房地产:高房价由谁来接?
高不可攀的房价,似乎早已经成了年轻人步入社会的一道难以轻易逾越的壁垒。在经历了2009年一年的飙涨之后,这种倾向越来越严重。当我们把高高在上的房价与自己微薄的收入一对比,也只能空自嗟叹。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房价数据显示,2010年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涨幅创下自2005年7月对房价实施月度统计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涨幅最大的5个城市是:海口、三亚、温州、金华、广州。上海、北京、杭州等一线城市市区均价已经突破3万元/平米了,创下历史新高。深圳楼市在3月份最快回暖,关内价格已经逼近4万元/平米大关,北京、上海紧随其后,成交速度大大加快,交易量也放大了。甚至于北京郊区通州的房价也早已突破2万元/平米,直奔3万元大关,这种涨幅已经难以用“疯狂”二字来描述了,以至于有网友戏称,“跑不过刘翔,跑不过CPI,更跑不过房价”。
  按照市场规律,推向市场的商品房作为一种商品,必须具有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而房子的主要使用价值则是用于居住,它不同于纪念币、邮票等物的稀有性而具有收藏价值,也不同于股票可以便捷地买卖,因而房子的投资功能并不是其主要方面。如果市场上没有足够的居住者购买这些商品房,房地产商由于不能及时让渡手头的产品,获取价值补偿,那么他们的资金周转很快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他们最不愿看到的。
  开发房地产的投资是庞大的,任何开发商不可能完全凭借自己的自有资金来完成这个浩大的工程,一般都会向银行申请贷款,这就使他们不得不定期向银行偿还贷款利息。资金周转如果出现困难,则很可能会致使房地产商陷入极端不利的境地。因此,当房价高得完全超出居民的承受能力,导致市场“需求疲软”时,房地产商由于无法及时回笼资金不得不采用降价促销方式,如此通过在房地产商和购买者之间博弈,从而促使房价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和正常的价位。
  当然,也存在着另外一种可能,房价的高涨,加上开发商甚至某些地方政府故意散布一些消息,比如房子供给相当紧张等,制造市场恐慌气氛,从而刺激居民和投资者不惜代价非理智地购买房子,推动房价。这就像以前粮商为了提高粮价,故意散布战争、粮荒等言论,迫使广大平民加入争抢购粮的队伍。2010年,房价涨幅再创新高,但购房者的热情并没有因此而减少,成交量也一路飙升。如北京在2010年4月开盘的楼盘均价已经将近3万/平米,在3月份的基础上继续上涨将近20%。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对北京中原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等15家重点房地产经纪公司调查显示:一季度,15家被调查单位的二手住宅成交20556套,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3月成交13268套,比上年同期增长40%。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抢房热,房地产市场上量价齐升,共同把房产业推向了繁荣。
  但是,从客观上来看,这种“追涨风”并不能持续长久。居民收入与房价差距,以及两者涨幅的差距,时间越久,对居民购房者的压力就越大,总有一天,会走到他们无法承担房价的那条底线。2009年的购房狂热之下,又包含着多少无奈。据央行公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六成(%)的城镇居民认为,当前房价高并且难以承受,只有%的居民认为当前房价可以接受或满意。同样,根据新浪乐居工作室和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联合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购房者信心指数研究报告》亦与央行调查结果相吻合。后者在针对白领阶层进行的购房心态调查中发现,白领虽然看涨房价,但对成交并不看好,购房意愿低迷,而金融危机的出现,使白领阶层实际收入与预期收入下降,更令他们无力追涨。如果某些主体无视这一种存在,为了自己的眼前利益,或者完全寄托于明天的房价还会继续上升,如同追涨股票一般,一味高价购地投资建房,一味推高房价,等到购房者疲惫心态完全表现在行动上时,产销之间的脱节必然不能避免,到那时,又有谁来接这个滚烫的山芋呢?
  在购房者当中,当前投资者的比重已经占到了三分之一。房子,只是作为升值获利的手段,并非用来居住。因而,他们是希望房价不断上涨的,如同在股市中一般,这样才有获利的可能。但是,他们对于购房,终究不是像一般居民那样具有刚性需求,在整个购房大军中,他们也并非是稳定的占绝大多数的购房者。当房价升到一定的程度,在起始,他们也会出于获利的目的购买一部分商品房,但由于没有大量的居民购房者来购买,结果高位入手的房子无法转卖出去,如同在股市上高价进仓的那样,没人来接盘,到那时,要么任由房子搁置在那,要么只能一再降价以求收回一些成本。自然,当处于这种情势之时,其他的投资者也不可能再来投入楼市,来接手这个完全虚高的房子。也就是说,单单靠投资者集团之间互相倒卖,而没有广大具有刚性需求的购房者的参与,是不可能将房地产支撑下去的,总会在某个点上出现停滞,然后崩盘。
  这还单单指那些真正投资建房做房地产的,当房地产市场繁荣之时,很多开发商、投资者所倒卖转手的,并非是完完整整的房子,很多只是一块地皮,有的仅仅是一个土地开发项目。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房地产繁荣之时,有些土地项目甚至被加价转手20次以上。这种虚假的繁荣,终究会走向没落。当政府鉴于形势不得不收缩信贷规模,提高利率时,由于没有后继资金支持,这种繁荣很会就成了被捅破的泡沫。
  面对悬高的房价,普通居民只能望洋兴叹,投资者要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要么作壁上观,敬而远之。再加上银行信贷紧缩的压力,结果,没人来接手的楼市就成了一种空中楼阁般的幻影。随之而至的,则是整个楼市的崩盘。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叩问房地产:房地产中的泡沫有多少?
所谓的房地产泡沫,一般是指由于过度投资,房产供应量大规模上升;同时,由于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使得房价飙涨,远远脱离实际成本,超出居民的购买能力,导致商品房滞销。由此,房地产商、投资者无法在短期内出卖手中的存货,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笼,造成还贷困难,进而影响银行的坏账率,波及银行业等其他行业。
  在讨论当前房地产是不是存在泡沫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在房地产中的投资量。2009年是楼市暴涨的一年,房价不断上升,以及市场上对未来房价普遍的乐观预期,使一个“头衔”频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之中,那就是所谓的“地王”。如同当面包成为市场上抢购的对象时,面粉自然会水涨船高一样,楼市的繁荣也带动了地价的大幅上涨。
  2009年9月,绿地集团以亿元的价格,拿下上海徐汇龙华路1960号地块,楼面价格27231元/平方米,溢价率111%,刷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