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跟孩子过不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别跟孩子过不去-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不可动不动就扣上早恋的帽子。恋爱是为婚姻作准备的,带有很明确的结 合目的。而少男少女之间大多是玩伴的关系,最多双方有好感或是相互喜欢而已。如果男女生之间接触过于频 繁,家长和老师可以提醒他们,不要因为这种接触影响学习。如果孩子只单独和某个异性接触,也可以提醒他 们不要错过和众多异性接触的机会,因为群体的交往不但有很多乐趣,还可以学习多个异性身上的优点。如果 一味指责孩子,阻止孩子同异性交往,很可能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本来不是那么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样的事 来,结果事态的发展与父母的初衷刚好相反,这样的教训并不罕见。 
  另外,由于受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家长制的影响,许多家庭里缺乏民主气氛,家长有权对孩子指手划脚。 而如今的孩子尽管思想不成熟,却有很强的独立意识,他们的意见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很容易和父母产生 对立情绪,产生所谓“代沟”,孩子们心里的话也不愿意同父母说。 
  所以,父母就会觉得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同自己的距离突然一下子拉大了,很难同他们交流和沟通。为 了了解孩子,有的家长就要靠偷看孩子的日记、信件或偷听孩子的电话来窥探孩子的内心及行为动态,从而使 孩子更增反感,进一步加深孩子和家长的矛盾。其实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是以尊重孩子为前提,没有得到尊重的 孩子,很难学会尊重别人。在交友问题上,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然后帮助他们分析,建议怎样处理更好,以 平等的态度和他们讨论问题。 
  我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位家长的教育方法:他有个读高一的男孩,一次回家向父母宣布,他有了女朋友。他 的父母说:“好哇!你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朋友,我们非常愿意结识她,欢迎她来咱家作客。”男孩子果然带女 朋友来家了。父母对男孩说:“我们非常希望你结交更多的男女朋友,这能培养你的交往能力,也说明你的人 缘不错。”为了给他创造交往机会,他们鼓励儿子和同伴一起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孩子生日的时候,让孩子 邀请一伙朋友来家,大家高高兴兴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周末。在休息日,他们尽量抽时间和儿子一块儿玩,那位 男孩在浓浓的亲情和友谊之中,逐渐淡化了对那位女孩子的感情。然后,父母又以自己的经历和切身体会,向 男孩说明在同女孩的交往中,怎样保持适度,怎样尊重对方,怎样才是负责任的行为。由于得到父母的指教, 这位男孩的成长非常顺利。 
  总之,两性交往几乎贯穿于人的一生。从青春期两性的友谊开始,到成人期的恋爱择偶,到成熟期结为夫 妻,到白头偕老走向人生的终点。异性交往是人生重要的生活内容。对少男少女的交往,如何理解而不封杀, 支持而不放纵,这是需要我们大家认真思考和不断探讨的问题。         
强行封锁,无法切割萌芽的情感       
  青春期异性交往有许多益处,家长应支持。而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应是提醒孩子学会自律。遵守交通规则 可避免车祸;遵循异性交往的规则,则能够避免各种烦恼、危机、犯罪等,使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反之如果 家长队孩子的感情处理不当,可能会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致使事态恶化。 
  有一个名叫丽丽的高中女生,读高一时她对班上某男生非常欣赏,但是从来没有说过,也没有表现出来, 只是偷偷地把这份欣赏写在了自己的日记里,高一一年相安无事。没想到高二刚开学后的一天,父母偷看了她 的日记,找到了学校,她的老师于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其进行一番批评。这次批评使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件事, 而那个男同学其实也从高一起就比较欣赏她,于是在逆反的心理的作用以及舆论的推动下,丽丽没有想到的结 果发生了,她真的“早恋”了。 
  后来在丽丽给朋友的信中写道:“其实我们也具有约束能力,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大人们总是喜欢对一 些事情大惊小怪,只要看到男女同学在一起,就会怀疑是不是早恋了,好像所有的学生都不值得信任。”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从少年的懵懂无知,到青少年的情窦初开,到青年的恋爱婚姻,这都是一种发展,是 一种认知的改变,是一种心理的成熟。“早恋”的发生实际上是青少年生理与心理成熟的标志,是对性意识的 明晰和体验的结果,是个体发展的一种现象。 
  从生理学的角度讲,性意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无知期,即对两性之间的关系一无所知的时期 ;第二阶段为朦胧期,两性交往发生变化,开始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第三阶段是敏感期,主要指中学阶段 的学生能够明晰地感觉到对异性的好感,愿意和异性相处,并出现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产生一些微妙的行为 变化。“青春期恋情”即发生于这个时期。第四阶段是在经济及生活独立之后的恋爱婚姻阶段。中学生正处于 性敏感期,渴望与异性的交往,并通过与异性的交往达到智力与学习能力等方面的互补。因此,男女学生的吸 引是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青春期恋情”对学生来讲,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都是一种心理体验与发展 。 
  因此,“青春期恋情”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和心理基础,这一点我们需要首先清楚,才能进一步做好引导 工作。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或只重视孩子的学习,不注重和孩子进行沟通,父母不能成为孩子的感情归宿,孩子 心里的话无法给父母讲,就有可能找别人说,部分女孩子就会找男孩子。所以父母要经常与孩子聊天,增进彼 此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能及时把握孩子的心理脉搏,发现问题及早疏导,及早解决。如果发现你的孩子存在早 恋问题,切忌训斥、压制,或强行封锁,而应多加疏导,否则,不但无法切割萌芽的情感,反而会伤害孩子纯 洁的心灵,造成逆反心理。 
  某校一个高二学生,为喜欢一个女孩子苦苦挣扎,十分自责又摆脱不了思念,知道自己应该读书,有能力 考上大学,又不能控制自己,想求得帮助,教师却在全班不点名地挖苦了他,他更不敢告诉父母。后来家长听 到风声才知道儿子的事。家长充分肯定儿子恋情的合理性和纯洁性,要儿子“毫无惭愧”地评价自己并相信他 能处理好立业与恋情的主次,孩子抱着家长失声痛哭:“老师挖苦我,说我没出息,我想看有关的书得到力量 ,可是不行,要知道你们这样看待,我早就告诉你们了。”家长帮助孩子克服了最艰难的矛盾冲突和挣扎,孩 子丢掉了沉重的自责和羞耻,学习突飞猛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他事后说:“我的父 母是最好的父母。”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家长在孩子遇到困惑时,表示非常的理解,并耐心地疏导,比简单的 训斥、压制,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孩子进入青春期渴望与异性交往,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如果没有这种心理需要,反而要打个 问号了。再说,异性交往并非必然陷入恋情,更可能是同学、师生、朋友、合作伙伴等多种人际关系。学会与 异性和睦相处,是对未来婚姻家庭的准备,也是对未来事业发展和社会人际关系适应的必要准备。让我们为提 高对孩子的交往教育能力,为孩子创造幸福的未来而共同努力吧!         
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心中的情愫       
  孩子对异性产生爱慕,是让许多的家长头痛的事情。许多的家长为了防范这个“洪水猛兽”偷看孩子日记 ,监督孩子电话,甚至送孩子上学。种种招数都用上了。 
  其实,对异性感兴趣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现象,和孩子的品质完全没有关系。家长只要加以耐心的引导, 孩子的这种青涩的感情才不会被染上污秽。 
  有一位母亲讲授过她的经验: 
  有一次她帮女儿收拾桌子的时候,发现了一张写满了一个人名字的纸,那是一个男孩的名字。她忽然意识 到女儿已经长大了,已经有十六岁了,该和女儿谈一些事情了。 
  晚上,等女儿做完作业,她走到女儿的房间,和女儿随便地聊了起来。聊到最后才说起自己十六岁的时候 ,她神秘地问女儿想不想了解妈妈的秘密。女儿当然想。于是她把自己以前的日记给女儿看,那里面记载着她 自己十六岁时对异性蒙蒙胧胧的好感和好奇。 
  第二天,女儿把日记还给妈妈,迟疑了一会儿说:妈妈,我也告诉你一个秘密。这几天我老是想着我们班 里的一个男孩子,本来我以为是我自己出了问题,犯了不该犯的错误,很怕你们知道。可是现在我发现妈妈也 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那就是说我是正常的了? 
  她激动地说:那是当然的,孩子。这种感觉是很美好的,一点都不丑陋。好感和爱情是两码事,这个年龄 很容易将它们混淆,你不要把它放在心里,这样对心情不好,而且会加深心中的误会。你试着和那个男孩子多 交往交往,也许你就会发现其实他一切都很普通。 
  后来,她就鼓励女儿把那个男孩以及其他同学请到家里玩,有时候,还让他们自己出去玩。最终女儿对她 说:妈妈,我发现,我们其实只是很好的朋友。 
  近年来,对于青春期的情感问题,正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调查表明,中学生早恋的年龄有提前的趋向, 如果对策有误,治理不当,就不能遏止继续蔓延之势。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内受性萌动的刺激,外受社会风尚的影响,喜欢交友,重视友谊,男女同学喜欢在一 起踏青、划船、过生日、度假,渴望交上知心朋友,可以互相倾吐内心的烦恼,取得真诚的理解,寻找心灵的 慰藉,共同探讨人生的奥秘,切磋学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