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经典》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德鲁克管理经典- 第1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个方面才能真正认识美国。美国人认为社会机构和物质利益具有道德价值,因为它们是追求道德目标的手段,美国人既不是理想主义者,也非自然主义者,他们是二元论者。
  美国的社会哲学赋予了它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联邦主义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政治学说,是因为它同时具备了深刻的实用主义和道德内涵。但是这一社会哲学也造成了美国最严重的政治盲点:没有看到人们对国家的忠诚常常带有非理性的、感性的或自然主义的因素。所以,美国人民对国内巨大的感情力量一再视而不见——南北战争前的一段时间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经常无法理解其他民族,尤其是欧洲人的行为。比如说,要让美国人理解德国士兵即使痛恨纳粹主义,也依然会在战场上奋勇拼搏,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生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是每一个欧洲人——无论是德国人、法国人,还是俄罗斯人——的基本观念,美国人却认为这是对上帝的亵渎。美国人也把国家视为社会生活的载体,并非因为国家之存在,而是因为它生动体现了美国人民的信念;正因为如此,国家才得到重视。

第3章 作为社会性组织的公司(2)
关于这一社会哲学对社会的正确描述和它为自由社会奠定了基础,在拙作《工业人的未来》里都有详细的论述。在这里,我们无须关心这种哲学是否符合美国的政治现实。与我们相关的是,只有在这一基础之上分析美国社会才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是美国人对他们社会的看法,他们对社会的评价依赖于社会对个人信仰与基本目标的实现程度。所以,欧洲国家不得不面对很多社会和政治组织问题,美国人却丝毫不用挂心。同时,凡是有关美国信念与美国社会表现的关系问题,他们都必须认真对待,他们必须时刻反省他们的社会机构是否遵守了美国人生活的基本承诺。
  可以这么说,在任何复杂的社会中,必然都会有大量与完成社会承诺和实现社会信仰毫无关系的机构。忽视这一点,并且幻想文化的绝对统一和社会“理性典型”的统一,是施本格勒之类的文化史学家或现代美国学派的人文学家的一大弊病。也可以这么说,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本质上与社会目标并不相干的机构。例如,家庭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生存本能,所以它是社会存在的条件,而不是以社会为存在条件;又比如,教会统治的不是尘世,因此它超越了社会。但是,如果社会机构的运行妨碍或阻止了社会基本道德目标的实现,就将带来严重的政治危机——不仅在美国如此。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存在于中世纪末的上升国家与一般教会之间的冲突;或者相反,存在于基督教的宗教目标与19世纪社会思潮之间的矛盾。
  但是仅仅符合社会的道德目标,还不足以成为社会的代表性机构。代表性机构的运行必须保证实现社会承诺和社会信仰。正是因为这一保证,它才能成为代表性社会机构。换言之,我们面临的政治问题不仅面临公司与社会的功能性协调,还面临它们之间的道德目标的协调。要增强公司的实力,提高公司的效率,就必须保证实现社会的基本信仰和承诺,否则,美国的工业社会将无法有效运作。
  然而,我们并不想追求完美或理想的境界,只是希望尽力而为。一切社会的力量、凝聚力乃至最终的生存都取决于它能否充分实现它的基本承诺和信仰,能否在它的成员眼中成为一个有意义、有理性的社会。但是,没有一个社会可以完全实现它对每一个公民的承诺,人类的世界不可能十全十美。另一方面,也没有一个社会可以完全背弃它的承诺却依然存在,这样的社会不止失败,而且是种威胁,它缺乏理性的基础,而它所宣扬的信仰也将沦为人们的笑柄。但是,除非进行纯粹的实用主义试验,否则没有人能知道或确定一个社会必须具备多少道德效力才是合理的、成功的,才能被人们认同。维持社会生存所需的最低道德效力也许非常低。只要老百姓认为失败是偶然的,而非普遍现象,他们就能像接受机遇那样坦然面对失败。
  正因为人们不相信任何社会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所以才能创造出无数的政坛佳绩。社会应该尽力实现它的承诺和信仰:在这一信念的指导下,改革家积极行动,大大推动了社会、政治的发展与进步。任何社会都难免有缺陷,但是如果由此而听天由命——历来都是腓力斯人所具备的特征——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悲的了。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3章 作为社会性组织的公司(3)
但是社会及其社会机构毕竟不可能尽善尽美,人类的行为本质特征也决定了他们的效率低下(虽然不比蒸汽机之类的人造产物效率更低)。由于不能理解这一点,导致一些人在政治分析和政治活动中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在每一个社会总是一而再地有人会因为社会及其社会机构不是100%的有效而认定它们终将失败和灭亡。比起草率地预言一切机构(无论是资本主义机构还是*机构,是大英帝国的机构还是其他的机构)都注定要灭亡,这还不算太糟,还不至于造成实质性的危害。但是,这种观点常常使我们变得愤世嫉俗,企图抛弃现有的社会和机构——因为它们不够完善。举例来说,只要黑人还被当做贱民,美国的*制度就算不上十全十美。但是如果像一些左翼分子那样,由此断定美国的*是虚伪的*,不如彻底将它推翻,那不仅不合情理,而且危险至极。这种自以为是的政治行径和腓力斯人同样可耻,也许比后者更具破坏性。
  如果我们要分析社会及其社会机构对基本信仰和承诺的实现程度,那么首先必须明白,没有一定的道德效力作为基础,任何社会和机构都无法生存。但是我们也必须知道,我们不应该期望或要求社会及其机构做到完美无缺。套用埃德蒙·伯克的观点,要推翻一个社会,仅仅证明它不完善是不够的,还必须证明新的社会或机构可以做得更好。
  基本承诺
  美国人民表面上一致接受美国社会的基本承诺和信仰,但是在实现这些承诺和信仰的具体方法上,它们却永远无法达成共识。美国的政治哲学建立在崇尚个性的基督教的基础之上,由此,(1)它做出了公平的承诺,就是我们常说的保证人人享有公平的机会;(2)同时,它也承诺个人的自我实现,鼓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许更确切的说法是保障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行为权利。
  虽然其他国家也崇尚个性的发展,但是没有一个国家会像美国这样强调个性,也没有一个社会的承诺和信仰能如此集中地体现对个性的追求。这种对个性的极力强调使美国与其他西半球国家有明显区别。但是,美国和现代西方国家——至少是拥有西方新教传统的那部分国家——仍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把基本信仰建立在世俗的领域之中。美国试图在社会、经济领域实现它的信仰和承诺。欧洲是否依然如此相当令人怀疑——1914年时,或许直到1929年欧洲也还是这样;这里面可能潜伏着美国与欧洲未来矛盾冲突的主要隐患。
  拙作《经济人的终结》(New York and London,1939年)充分探讨了这一问题;它不属于本书的研究范围,我们所要关心的是美国社会,出于第1章提到的原因,它采取了上述社会信仰。世俗领域中的个性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几年前,《财富》杂志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百分之九十几的被访者把自己归为“中产阶级”,占压倒性多数——反映了美国人民对其社会原则的信仰和他们实现这种原则的信心。
  与所有的口号相同,仅从字面上理解“中产阶级社会”一词是毫无意义的。既然是中产阶级,那就必然还存在在它之上和之下的阶级,但是,“中产阶级社会”一词无疑又表明所有的——或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认为自己是中产阶级的一员,并且也确实属于中产阶级。人们并没有忽略这一术语在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上的差别。事实上,150多年来,左翼和右翼的极端分子常常利用这一漏洞,指责“中产阶级社会”是一句虚伪的空话、一个可笑的骗局和一种荒谬的宣传。

第3章 作为社会性组织的公司(4)
在《财富》杂志的调查中,也许没有多少被访者确切地知道国民收入的分布情况,或是算出过提高自身社会和经济地位的额外经济收入,但是,更不会有人幻想美国是一个没有贫富之分和强弱之分的国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把自己称为“中产阶级”,首先是因为在美国只有一种生活方式。百万富翁如果希望自己有一座充满“上层”气息的府邸,就必须购置一座法国式城堡;工人可以开着和老板同样的汽车去工厂上班,这就是美国人通常意义上的“平等”。这种现象是美国所特有的,欧洲国家并没有类似情况。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给外部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可以对它做如此解释:这些美国人友善亲切,不畏权势,没有忌妒心,发自内心地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高兴——同时,美国人也愿意甘于做“安全”的平凡人,喜欢循规蹈矩。平等的概念究竟是开拓精神的产物,还是开拓精神的基础,对此美国人展开了大量讨论。然而无论平等的概念源自何处,它都已经渗透在所有美国人的生活,反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在美国,老百姓都有机会见到高级官员,办公大楼中没有老板的专用电梯,美国人尤其对“仗势欺人”之辈——无论是欺压个人,还是国家——深恶痛绝。
  同时,“中产阶级社会”也意味着每个社会成员都有机会度过有意义、有价值和充实的一生。实际上,拥护中产阶级社会的传统观点就是主张让人们活得有尊严、有意义,即享有个体的社会地位和行为权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