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巨人默多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传媒巨人默多克-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也不高,每天的发行量大约也是 
13。5万份,它的老板是赫斯特公司。这样一
来,默多克将再一次按着他喜欢的方式干:先猝然攻击一个城镇,然后买下
一份相对较弱的报纸,以同那份相对较大的报纸进行对抗。这已经成了默多
克特有的模式了。

默多克为这三份报纸花费了 
1970万美元,这相当于这些报纸 
15年的收
入。由于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因而他不得不找地方去借。但这一项收购活
动毕竟使他在美国有了一个落脚点。

对这些报纸,默多克还是按着他的老办法去做。首先,他让它们变得活
跃起来。读者们很快就注意到,这些报纸变得更敏感、更庸俗、更琐碎了,
同时也变得更有趣味性了。然后,默多克让这些报纸变得更加商业化。他把
他所习惯的各种促销手段全都用上了,包括刊登电视节目,为读者设立有奖
竟猜活动等等。报纸上出现了他喜欢用的一些标题,如《昆虫大军横行南美》、
《军队使 
350名学生中毒》、《发现无手尸体》等等。这些报道有的很快就
传遍了全美国,甚至全世界。其中最著名的是一篇题为《杀人蜂向北移动》
的报道。它描述了一群来自拉丁美洲的凶残的野蜜蜂,对美国进行着一场大
规模的侵入,伤害了众多美国无辜公民。

默多克的这些措施并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奇效。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
只是将《新闻》的发行量提高了约 
1。2万份,达到了 
7。6万份。和英国人不
一样,美国读者对于他的那一套做法并不太“感冒”。但是,到 
1983年,他
果然将赫斯特公司的《真理》远远地抛在了后面,《新闻》和《快报》每年
的利润超过了 
500万美元。

在“改造”圣·安东尼奥报纸的同时,默多克又开辟另一个战场。他在
美国发行了他自己的全国性的报纸《国民之星报》。

《国民之星报》是一份超级市场报纸。这种报纸的读者主要是商店里的
顾客,供他们排队付款的空闲时间随便翻一翻的。默多克的这份报纸,在版
式上主要模仿的是《国民调查报》。

《国民调查报》的创办人是一个名叫吉尼罗索·波普的人,他原来是美
国中央情报局负责心理调查的官员。在 
50年代和 
60年代期间,《国民调查
报》每周可以卖出 
400万份。它在选材方面很特别,主要是集中在犯罪、科
学幻想和好莱坞电影明星的一些趣事。有一段时间,默多克曾试着想买下它,
但被波普拒绝了。他们两人在价格上几乎没有“共同语言”。

默多克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了《国民之星报》。人们看见他在编辑部各
办公桌前转来转去,设计报纸的版面,有些时候他还亲自改写稿件。他从悉
尼把史蒂夫·邓莱维这个“大师”给请到了美国。有一段时间,拉里·兰博


也从伦敦《太阳报》赶来帮忙,格拉姆·金再次施展他的促销绝技。

也从伦敦《太阳报》赶来帮忙,格拉姆·金再次施展他的促销绝技。

《国民之星报》正式出版了。尽管默多克花了大量的钱用于做电视广告,
但报纸的发行并不那么轰动,更没有产生神奇的效果。默多克也没有能够在
超级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地盘。《国民之星报》很快就陷入困境,勉强地维持
着。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默多克本人实际上充当了主编,过了把主编的瘾。
其他的主编们来一个走一个,像走马灯似的。

默多克没有认识到,在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国民调查报》的读
者群已经发生的变化。它的对象现在主要是中产阶级,而且《国民调查报》
也已经逐渐地摆脱了那些暴力、性变态的故事,更多地是转向了好莱坞和减
肥这些题目上来了。仅仅靠猎奇是吸引不了读者的。

默多克的《国民之星报》最终能够发展起来,完全是靠一个名叫马尔蒂·辛
格曼的人。辛格曼原来是为出版《电视指南》的“三角公司”工作的。不知
是出于什么原因,总之,他投奔了默多克,来帮助他为报纸改头换面。辛格
曼做生意的办法并不复杂,就是尽量地讨好所有的批发商。他不辞辛苦,一
个州挨一个州地跑,即使是很小的城镇也不放过。到 
1976年,“国民”两个
字从报纸的名称上消失了,成为《星报》,同时增加了一个副标题“美国妇
女周报”。这份报纸的大多数读者确实是美国工人阶级妇女。而默多克为她
们提供减肥、健美和保持美丽容颜的“妙方”,给她们提供好莱坞的秘事和
性生活方面的建议。最终,这份报纸发行量开始上升,并成为默多克帝国最
盈利的部门之一。它和伦敦的《太阳报》一样,是默多克的“奶牛”。到 
80
年代初期,它的发行量达到了 
400万份,只比《国民调查报》少 
100万份。
它每年的利润约为 
1200万美元。当然,在此之前,默多克已经使自己成为美
国最古老的报纸之一《纽约邮报》的出版商了,这又是一个离奇的故事。

1979年 
11月 
2O日早晨,鲁珀特·默多克大步走迸《墨尔本论坛报》当
年他父亲的办公室。就是在这间办公室,当年还是孩童的他第一次走进了报
纸和新闻业的世界。也是在这里,他领略了他父亲的权力。他告诉《墨尔本
论坛报》的董事长,他打算买下这份报纸。

对于默多克来说,这是他期望已久的时刻,是令他心跳加速的时刻。更
精确地说,是那种导致他的血压升高的时刻。在这里,在漫长的 
1/4个世纪
之后,他试图收回他父亲花费了毕生心血所创下的基业。《论坛报》一直是
他们家庭精神的一部分,但它也一直在反对他。自从他父亲去世后,它就成
了默多克的敌人。它和费尔法克斯家族联合在一起,无处不在、处心积虑地
在遏制他的发展。

默多克在试图大规模地扩大他的集团的时候,转回来想重新夺回他孩提
时代的记忆。他现在的财源主要来自伦敦《太阳报》的利润,这家报纸仍然
在以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花边新闻和袒胸露背的漂亮姑娘照片,继续赢得
大量的读者。在 
1978年,《太阳报》最终超过了《镜报》的发行量,每天达
到 
400万份以上。尽管在管理阶层和工会之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太
阳报》现在是默多克帝国的资金宝库。在 
1979年,报纸的税前利润又比上年
增长了 
700万英镑,从而到达了 
2500万英镑。


在安娜的压力下,默多克把他的注意力又转回了澳大利亚。他打算住在
这里,或者说至少使它成为一个比较永久性的居住地。当人们问他这是出于
业务的原因,还是出于个人的原因时,他说这纯粹是个人原因。他说他不想
让孩子在英格兰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因为他认为英国的学校从来就没有摆
脱旧式的、过时的习气。“如果他们要投身于报业,如果他们选择了报业,
那么在澳大利亚的价值观下成长要比在任何其他的地方都好。”

在安娜的压力下,默多克把他的注意力又转回了澳大利亚。他打算住在
这里,或者说至少使它成为一个比较永久性的居住地。当人们问他这是出于
业务的原因,还是出于个人的原因时,他说这纯粹是个人原因。他说他不想
让孩子在英格兰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因为他认为英国的学校从来就没有摆
脱旧式的、过时的习气。“如果他们要投身于报业,如果他们选择了报业,
那么在澳大利亚的价值观下成长要比在任何其他的地方都好。”

到这个时候,默多克已经成为澳大利亚一个非常有争议的人物了。这主
要是因为他的政治观点改变了。在 
1972年,他的报纸支持高弗·怀特兰的工
党赢得了大选。但默多克对怀特兰的社会主义者的政策和反美国情绪非常不
满。1975年,发生了宪政危机,当时的总督解除怀特兰的职务,并安插了怀
特兰的反对者马尔科姆·弗拉泽。这引起了澳大利亚左翼人士的愤怒,并出
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干涉这一事件的流言蜚语。在随后的选举中,新闻公司
强烈地反对怀特兰。报纸的记者们为此举行了罢工,以示抗议,因为他们看
到了一些歪曲事实的新闻故意中伤怀特兰。这一次争吵严重地损害了《澳大
利亚人报》和它在这个国家的地位,许多人从来都没有原谅过默多克。从现
在开始,他们把他看成是一个美国的代理人。

默多克现在也投资于赌博业。到 
70年代末,由于技术革命的影响,赌博
业这块从前由流氓和黑帮控制的领地,也开始获得像大企业那样的尊重。默
多克作为曾经嗜赌如命的鲁珀特·格林的外孙子,对赌博业一直是有着很高
的热情。几十年来,一些记者一直是把他看作一个赌徒,在各种报刊中,把
他的名字和赌博联系在一起:《默多克,输不起的赌徒》、《默多克,总是
赢的赌徒》。

在 
70年代,默多克的报纸涉足于最简单的赌博形式——足球彩票和报纸
读者的抽奖,这些报纸有悉尼《镜报》、伦敦的《太阳报》和《纽约邮报》,
它们吸引读者玩一种名叫“宾果”的赌博游戏。

到了 
80年代初期,赌博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际娱乐行业中一
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最大的赌博公司之一维农斯公司打入了澳大利亚,
它的老板罗伯特·桑格斯特与新闻公司做了一笔交易。桑格斯特认为默多克
是他的一个天然伙伴,因为他拥有分销网络、营销知识和印刷工厂。1974年,
他们获得了政府颁发的唯一的一份经营许可证,在四个州和堪培拉经营足球
博彩业务。

三年后,他们联手打入了美国的赌博业。当时纽约州想发展一种新式的
小额赌博业,桑格斯特和默多克闻讯就来参加竞争这一项合同。他们选择了
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个思想库作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