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一个老师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先是低着头笑,一副很害臊的样子,就好像让他当新郎。我赶紧走到他的旁边,小声说:请认真回答孩子的提问。他这才抬起头,扭扭捏捏地说:我有很多女朋友……   

  这下可好,孩子们说:老师是个花花公子!他就扭捏得更厉害了。孩子更不放过他了,说:老师,你有没有那种女朋友?他说哪种女朋友?你看,他开始明知故问了不是?孩子说:就那种那种的女朋友。   

  他还想蒙混,我只好帮孩子说话了,我说:他们指的是那种订了婚的,或者是恋爱的那种。孩子说对对,就是那种。他说:啊,这个倒还没有。我虽然女朋友很多,但我们之间一直保持着非常正常的关系,就像你跟你同桌,有时候她可以向我借橡皮,我可以向她借铅笔。   

  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嘛,而且,在孩子的心目当中肯定有一种受了愚弄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几乎什么都懂,他们完全明白〃女朋友〃这个词的含义是什么。   

  就是这样,孩子还是揪着他不放,说老师为什么这样吸引女人?这个问题他根本没办法答了,站在那里扭来扭去,扭着扭着,就开始大谈道德,说这么小的年龄不应该想这些问题,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面等等。   

  下课我告诉他,我说应该正面回答孩子所有的问题,他说他没办法回答刚才那个问题。我说:那是一个人一生生活的基本部分,孩子作为一个人有权利了解这个问题,并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如果孩子问了,就说明他们需要了解,作为一个老师,有责任回答孩子想了解的问题。这是老师的职责,它比你的个人情绪更重要。   

  蜀道之难   

  有个老师,很想达到吸引孩子的目的,一上去就说:小朋友,你们喜不喜欢故事呀?   

  孩子说:喜欢!   

  她说:这个故事特别有趣,特别好听。   

  故事还没开讲,就说多么有趣,万一孩子们认为没有想象的那么有趣呢?要知道,孩子对〃有趣〃的期望是没有边际的。   

  接下来,说:啊,有这么一个小女孩,她的脸扁扁的,像一个饼子,她的鼻子上有几个麻点点。好了,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看看屋子里面什么地方有光?   

  怎么能这样呢?老师嘴里说的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大脑的思考又没有确实的感受,老师的语言既不能带给孩子对一件事物完整过程的了解,又不能带给孩子感受,而且整个过程思维混乱,概念不清。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从小没有受过良好的感受力和思维能力训练。刚才还说有趣的故事,故事还没展开,思维短路到猛然让孩子去找光了。孩子们开始找光,找呀找呀,找到了光,老师用手做出一个形状,将影子投在地上,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的皮影戏那样。   

  老师说:你们看,老师的手像什么呀?   

  这还算有趣,起码使孩子把〃有趣故事〃这事给忘了。这也算欺骗了,有点不尊重孩子。当然孩子们是宽容的,放弃了追究有趣故事这件事儿,学着她也用手做各种形状,刚开始做,老师一下又跳到讲台上面。   

  老师说:你们再看,老师的眼睛像什么?   

  一个孩子说:老师的眼睛像条鱼。   

  老师说:那么,有谁能把老师的眼睛画出来?   

  于是,一个孩子上去,在黑板上面画了条鱼。   

  又问:老师的鼻子像什么?   

  一个孩子说:像个鱼钩。   

  好,又有孩子上来画了鱼钩。   

  老师的嘴巴像什么?老师的耳朵像什么?……   

  画完了,老师指着黑板大声地问:大家再来说说,老师的眼睛像什么?   

  孩子们齐声说:鱼……   

  老师的鼻子像什么?   

  孩子们说:鱼……钩……   

  表面上看起来是在启发孩子,实际上还是拐了弯子〃教〃去了。而且,是用一个孩子对物体的认知控制其他孩子的思维空间。这个老师受过我们全程培训,但是在运用的时候仍然不能把握。培训一个老师我们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所以,有时候感觉到真像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让我欣慰的是,总算留下来一些非常热爱孩子和教育的人,这些人成为我们的骨干力量,他们一直不断地努力提升自己,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不再是职业性的,而是将他们精神的享受、事业和职业融为了一体。         

BOOK。▲红桥▲书吧▲  

第44节:二、要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模样(1)         

  二、要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的模样   

  1?懂得孩子才能帮助孩子   

  人这种动物有个奇怪的特征,自己成长的过程和成长的规律,自己并不能很透彻地了解到,尤其是0~6岁这一段。人更不能在经历过这一段之后深刻地理解到自己经历了一些怎样的过程,才成长成今天这个样子。所以,当成人回过头来再去养育自己的孩子时,不是沿袭自己父母的方式就是重新学习其他更好的方式。无论用什么样的方式,有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做的,那就是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孩子才知道怎样去养育他们。   

  爬台阶的小男孩   

  有个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有天她去银川光明广场散步,看见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一个差不多一岁多点的小男孩,走到人民会堂台阶下面的时候,那位父亲把孩子放下准备休息一会儿,男孩就顺着台阶往上爬。每爬一个台阶都特别费劲,吭哧老半天才爬完一阶。他的父亲开始的时候还站在旁边看着,爬了两阶他就受不了了,抱起孩子噌噌几步走到最高处。这一下孩子不干了,又哭又打的。那个父亲不知道怎么回事,很烦的样子,骂:臭小子,你不是要上吗?我把你抱上来你还哭?哭个啥嘛!   

  我的朋友就过去,对那个当父亲的说:你把孩子抱下去,让他重新爬,他就不哭了。那人一脸不相信的样子,但是孩子在哭,没办法,只好照着做了,当他把孩子抱到台阶下面,孩子立刻止住了哭声,重新爬台阶。他很吃惊,问:怪了,你是咋知道的?   

  〃咋知道的?〃这句话,可以说代表了现今许多家长的教育状态。人有着自己的生长规律,但是许多成人大都只知道人的生理成长规律,不知道心理成长规律,上面那个父亲就是这样。   

  他不知道他的孩子正好到了腿的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终于发现他有两条腿可以使用,便不断地用他的腿感知世界。要是成人不知道这些,阻止这样的探索,孩子就会哭叫。要是经常阻止,不但使他的潜能发展受到影响,还会造成心理问题。这个时期的孩子最喜欢哪儿不平往哪儿走,平平的马路他不走,专挑疙疙瘩瘩、坑坑洼洼的地方走。因为越是这样的地方,越能使他感觉到腿的存在。   

  〃望子成龙〃的观念在一些人中间可以说根深蒂固,超值期待、牺牲精神、专制武断都是举世罕见的。然而无情的事实是,大多数孩子都不能实现家长的期待,让他们深感失望。   

  背后的军团   

  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指出,这是因为大多数家长把教育理解成了〃多学东西〃,〃多学实惠的东西〃,认为教育就是培养孩子的多种技能。英国人讲培养一个绅士要经历三代,指的就是人文素质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中国人也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内心深处是不是真的这样认为?要是真的这样认为,就不会有那样多备受折磨的孩子了,人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稀少。   

  比如像数学、物理、化学的奥林匹克竞赛,中国的孩子要比其他国家的孩子强得多,有的先进国家孩子的成绩在全世界排在三十几位,咱们的孩子的成绩经常占到前列。可是拿过奖之后,这些孩子大多没在他们拿奖的领域里有所建树,甚至有的一辈子都不愿意再接触那个拿奖的领域。有一个在中国做了十几年的外国老师说:他们国家的父母一般不喜欢为了去拿奖让孩子付出那么大的代价,而且他们的孩子也不会那样听父母的话。有些国家的孩子尽管知识积累得不如我们的孩子多,但他们身心健康,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有一则故事讲,在国内念到四年级的一个小学生,爸爸妈妈都在美国,由于学习的压力使孩子养成了啃手指头的毛病,10个手指头盖啃得发灰发白,参差不齐。在学习上爷爷奶奶担心他跟不上,经常会跟他发生冲突,使得孩子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造成孩子消化不良,经常放屁。啃手指头和放屁的问题又重新给孩子带来了灾难,老师经常以为他故意捣乱。在课堂上批评他,或下课后叫到办公室,长篇大论地进行教育。爷爷奶奶看这孩子这样生活实在心疼,就请求孩子的爸爸妈妈把孩子带到美国去。一到那里发现他与所有从国内去的孩子一样,他的功课远远超过了美国的孩子,自然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佩服。一堂语文课先是分开小组去讨论课文,再去阅读老师指定的与这篇课文能形成比较的其他文学作品,然后再将课本上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分小组去演出。这样的课堂对于要老老实实坐在桌子后只听老师口若悬河的课堂能让孩子觉得幸福得多。而且在课堂上,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是只回答他们会的,他们不会的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回答。这些想法尽管与老师的想法完全不同,却得到了老师的赞扬。有一天,班里在演戏时,男孩那戴在手上的手套被摘掉了,老师看到了男孩被啃得不像样的手指,立刻非常严肃地把孩子叫到办公室询问家里人的情绪状况,并在当天就给孩子的爸爸妈妈打电话要求家访。我们看到美国老师所关注的内容与我们中国老师所关注的内容完全不同。我们大多数老师是在孩子成绩下降时会有这样的表现,而孩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