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膀》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翅膀-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章 找到工作
09年春节刚过,我又回到了学校,我现在是大三下学期,算起来还有三个学期就要大学毕业了,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伤感,但另一方面想,至少可以去上班,减轻远在北方的靠务农赚取我生活费的父母的负担了,想到这里,心里还是有点小小的欣慰。

  我叫陈晴,现在成都一所三本学校读书,学费贵的吓死人,但是,远在北方的农民父母竟然坚持让我来学校读书,我很是感激。虽然在这个以艺体身份招进来的班里,我几乎是最穷的学生,但是,我从未有过自卑感,父母能让我在这里读书我已经满是感激了,不敢有任何其他奢望。何况父母给我的生活费从来不会比其他同学少,我不虚荣,但也没有骄傲的资本。所以,我在大学期间,很努力很努力的去锻炼自己,学校学生组织,社团等我积极表现,抓紧时间让自己成长,我怕我毕业后,再让农村的父母奔走帮我求人去找工作,这将是我这辈子的悲哀。

  我是个无法闲下来的人,大学三年多的时间里,周转于社团和学生组织中,从不想让自己闲下来,我闲下来怕自己心里难过,对不起父母为我支付的高额学费。到这个时候,学校的学生组织全部移交给下一届学生了,课程又骤然减少,时间突然多的令人心慌。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学校在收取尽量多的学费的同时,安排尽量少的课程,以便赚取最大的利益。我们无法主宰。只能默认接受,在有限的课程里面,尽量多的学多点,以便让自己少亏点。我们也只能忍气吞声。

  刚来学校没几天,去银行取钱,碰到一个朋友,这朋友比我小一届,我大一到大三一直在学院院报任学生干部,这个,便是院报里面认识的。他问我有没有时间,他一个朋友那边要个人,具体没说清楚什么单位,我也懒得打听,我也无从打听,朋友这知道的信息已经全部告诉我了。上午打了个电话,下午就去面试了。我一直都没搞清楚到底什么单位,也不清楚自己面试的是什么职位,似乎有点对自己不负责任,但是管不了那么多了,只要能给我一点锻炼机会,或者能不让我这么闲的事情做就足够了。面试地点直接是在水碾河的大街上,很奇怪,以至于我怀疑其工作性质了,竟然不让我去办公室面试。等我的女孩叫赵思,说着我听不太懂的四川话,以至于她跟我说具体面试地点时,我听了无数遍,都没听清楚,最后无奈,只得让跟我同去的成都人郑小爽来接电话做翻译。郑小爽是我们宿舍的,和我上下铺,是这三年来我最好的一个朋友,虽然身上尚有成都独生子女的娇气,但是,那种单纯和乐观却一直能够感染我,每次我们牵手走在街上,我都会有种说不出的轻松和快乐。

  和赵思见面互相寒暄几句,赵思的哥哥赵华来了,他们是亲兄妹,但是在两个不同的属于竞争对手的报社,报纸是个行业报纸,主要是做灯具的,我进去的是《今日灯饰报》,做成都办事处记者,听起来很洋派,我学的专业是出镜记者,算是专业对口,我没说我是大三学生,因为他没问,我觉得不算隐瞒,他问我可不可以外调到其他省,我说6月份就可以了。其实我心里想的是6月份我大四,课程不多了,没问题,他误以为我6月份毕业,我也不解释。工资一个月一千,三个月以后转正,工资有改变,但涨到多少他没说,这让以后的很多事情都有点麻烦。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初识灯具
我发誓,我从来没想过我会跟这个天天用但是从来没有关心过的照明工具扯上什么关系,突然进入这个行业的我,盲目的很,虽然生活中天天看到,但从来没有关心过,一下子进入这个行业,有点晕头转向。水晶灯、欧式灯、筒灯、射灯、工程灯、家居灯,各种品牌、各种分类,一天下来我眼花缭乱,头晕目眩,毫无头绪。还好,田华在旁边耐心细致的讲解,看到什么类型的灯都给我解释一下,看到认识的熟人,直接介绍给我。第一天,我对田华印象好极了,田华让我叫他田哥,有点幽默,亲切又不失风度的一个中年男人,给我讲解过程中,不断夹杂一些在这个行业里应注意的问题,让我有点感激。

  田哥用了两天的时间,带我把成都几个大型灯具城都走了一遍,让我知道在哪做公交车,怎么去,也专门带我认识了几个他比较熟的经销商,介绍了几个做的不错的品牌的大牌经销商的情况,说找时间带我去拜访。最最主要的,田哥告诉我每个灯具城的报纸放在哪个经销商的店面里,我们报纸总部在广州,每周一期的报纸都是从广州运过来的,我每周的任务不只是写新闻和采访,还要把每周一期的报纸发到每个经销商的手里。

  两天之内,我去了成都几个大型灯具市场,把成都的四个方向全部走了一遍,我意识到,以后,我的很多时间都要在公交车上过了。突然觉得有点悲哀,幸亏成都的公交车刷卡是两小时之内不用钱的,这给我节省了一大笔公交车费。田思也带着我逛了一天,那个沉默的女孩,几乎不怎么跟我说话,偶尔说一句,但与工作无关。这个女孩子的长相以我站在一个女孩的角度看,都没有任何吸引力,但是那双眼睛却是写满了防备和心计,让人不寒而栗。一天下来,她从来不告诉我她要去哪,也从不说下一步要做什么,估计是她也不知道她要去做什么吧。我不知道她;来这个行业多久了,但是毕竟,她与我们《今日灯饰报》还是竞争对手,我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劲头,我发誓,我一定要超越她,一定要对成都的灯具市场做到了如指掌,一定认识比她更多的经销商。所以,当她和比人聊天时,我一直很认真的听,虽然我记忆力不好,但是我尽全力去记住她们聊的我不认识的人和没听说过的事。

  我有北方人天生对方向的敏感性,几个灯具城跑一遍,大概都能记得住具体方位了。每天奔波在公交车上,认真跑每一个灯具城,珍惜每一个认识的经销商。终于闲下来给爸爸打个电话了,其实朋友介绍我工作的时候我就应该给老爸说的,只是,没有多少学问的父母,其实不懂得教育方式,我说我要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唯一的就是担心,万一我说的事情没有成功,他们便是嘲讽。虽然我不接受这种教育方式,但是我仍能理解他们,所以,在一件事情没有成功之前,我不喜欢把他给父母说。电话接通,我告诉爸爸,我找到了一份工作,还是做记者,以后可以不跟他要生活费自己养活自己了,当然除了大四开学的学费。爸爸的语气似乎有点平淡,但我仍能听出他话里的欣慰,他说让我自己注意安全,不要只想着赚钱,家里还是能供的起我的生活费的。但我知道,至少“记者”这个词,多少还是让他们感到些许骄傲,那个落后的北方农村,难得有人能够做这样一份大家心里觉得神圣不可侵犯的职业。虽然,我并不是象我说的那般风光。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正式写文章
熟悉了几个市场以后,我的工作开始步入正轨。天天抱着报纸在市场里面发,3月的成都天气还是很舒服,但抱着一摞报纸的我,一直不停的出汗。32版的报纸,抱30份我就有点吃力,再多了,就有点承受不了,但是为了节约时间,我每次都要多拿几份,一天下来,我的毛衣上面全部是黑色的印刷铅了,两只手上全部沾满了黑色的铅,哪都不敢碰。尽管我一直不让报纸靠近我的衣服,但是空手抱着报纸还是不自觉地蹭到衣服上,到下午把报纸发完,我的衣服已经脏的不好意思坐公交回学校了。

  报社每周二晚上截稿,为了争表现,顺便报社也是为了检测下我的写作能力,我挤牙膏般坐在电脑旁边写文章,虽然当时正好碰上九里灯具城装修,但是进入这个行业不到5天的我,在不懂灯具,不懂灯具城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写不出来有感觉或者稍微能让我应付过关的文章。我胡乱写了篇关于九里灯具城装修的小新闻,让田思给我改,她说写的不细致,逻辑有点混乱。但是我没办法,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样去改,因为专业知识的欠缺,我写不出来稍显专业的文章,就算找以前的报纸上的文章来借鉴,我也不知道那上面写的名词是写的哪种灯。把新闻做了些许修改,还是硬着头皮把文章传到报社总部去了。传过去跟新闻部邓主任聊QQ,他说我对灯具的了解太少,专有名词不会用,对市场的了解程度太少了,那篇新闻也只是写点不痛不痒的皮毛,暂时不用,我倒不气馁,我相信,我只要稍微了解多一点的话,肯定能写的不比其他人差。

  一直等到第二周,我才开始慢慢找到写文章的感觉,慢慢认识一些人,找几个对我比较热情的办事处,多问,尤其是最初级的白痴问题,灯具分类啦,几折啦,反正我什么都不懂,大家都还是比较帮我的,毕竟以记者的身份去请教,别人还是会毫无保留的教的。这多少让我感到了些欣慰,第二周写了几篇新闻传到总部去,总部忙于做出版前的准备,没多少时间看我的文章,不过我等了几天,新闻部主任虽说我仍然是专有名词不太准确,但是文章还是将就着找到感觉了,嘿嘿,心里有点高兴,至少我暂时被小小认可了,不至于一直被否定。

  两周后,我第一次被否定的新闻写九里灯具城装修的文章竟然出现在了报纸上,这多少让我还是有些兴奋,虽然以前在学院报,自己的文章变成铅字已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第一次出现在我任职的报纸上,我还是有些压抑不住的激动,心里有种小小的成就感,这哪怕不是认可,只是一种鼓励,都足可以让我振奋地去继续工作了。网上,我问邓主任,明明我那篇新闻写的不好,为什么还要给我上,他回答说鼓励你啊!心里有种暖暖的感觉,当然,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