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甲午海战-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4、荣成湾登陆(摘自第四章 日落威海卫)1
    日本山东作战军海运到大连湾集结后,联合舰队与山东作战军便就登陆的具体问题展开协商,最终决定让陆军原地休整3天,从1月19日开始起分三批运送山东作战军前往荣成湾登陆。具体安排分别为1月19日、20日和22日各一批,其中19日的第一批运兵船将由联合舰队军舰护航,之后联合舰队主力负责在威海湾外监控北洋舰队,因此后续的两批运兵船就没有任何军舰护航。

    整个运输登陆行动的步骤为:1月18日凌晨,“吉野”、“秋津洲”、“浪速”3舰首先从大连湾出发,前往登州实施佯攻,完成后于19日下午开航荣成方向,寻找大队会合。继之,1月19日凌晨“高千穗”舰出发赴威海侦探北洋舰队情况,如果北洋舰队在威海湾停泊,“高千穗”舰就在完成侦察后往登州方向与“吉野”等舰会合。倘若出现北洋舰队不在港中等特殊情况,“高千穗”必须立刻往大连湾方向寻找联合舰队旗舰报告。

    在第一游击队分作上述两批出发后,“八重山”、“爱宕”、“摩耶”、“磐城”4舰作为先导舰,于19日清晨出发,必须在1月20日凌晨3时前到达荣成湾外海适当位置,为后续的舰船指示锚泊区位置,同时派出陆战队首先登陆切断荣成通向威海的电报线。比“八重山”等4舰略晚,“筑紫”、“赤城”、“大岛”、“鸟海”、“天城”5艘炮舰作为第二批先导舰出发,必须在1月20日清晨5时前抵达荣成湾龙须岛附近海面,做好炮火支援陆军登陆的准备。

    联合舰队本队与第二游击队作为第三批出发,由伊东祐亨亲自统率于1月19日中午离开大连湾航向荣成湾。到达登陆场后,各舰必须立刻卸载所有的机动汽艇和木制舢板,派往运输船队帮助摆渡陆军。随同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二游击队出发的还有“西京丸”、“江户丸”、“相模丸”3艘武装商船,以及联合舰队的军用运输船和征用来帮助运载补给物资的中国帆船。紧随其后的是联合舰队的第三游击队和庞大的运输船队,第三游击队的“天龙”、“大和”、“武藏”、“葛城”4舰混编在运输船队内作为运输船的向导舰。最后出发的是联合舰队的鱼雷艇队以及鱼雷艇母舰“近江丸”、“山城丸”,定于20日上午8时前到达荣成湾外海。

    顺利抵达荣成湾后,联合舰队本队和第一、第二游击队、鱼雷艇队将立刻开往威海湾口,实施阻吓,防备北洋海军出港。从18日凌晨起,驻泊在大连湾的日本联合舰队和运输船队便陆续开始行动,综观整个计划安排,可谓严丝合缝。

    1895年1月20日凌晨,日本联合舰队的先导舰“八重山”、“爱宕”、“摩耶”、“磐城”最先看到了成山头灯塔射出的光柱。绕过海流湍急,暗礁林立的东方好望角成山头后不久,龙须岛海域便立刻出现在日本海军眼前。按照预定部署,4艘日本军舰在荣成湾外的海面上一字散开,5时30分“八重山”、“爱宕”、“摩耶”各派出一艘舢板,每艘搭载海军陆战队士兵和电信兵13人,另外乘坐“八重山”的山东作战军先头侦察部队的3名军官和9名士兵也下到舢板中随行,由“八重山”舰分队长海军大尉大泽喜七郎率领划进荣成湾,向大雪覆盖的岸边前进。

    时值冬季清晨,天色还未破晓,刺骨的寒风在不断呼啸,空中飘洒着雪花,3只舢板悄悄划过冰冷的海水,靠近了龙须岛附近落凤沟西侧的海滩。岸上四周空无一人,远处的村庄除了村外的松树被海风吹得沙沙作响外,听不到任何异声,心中窃喜的大泽喜七郎大尉急匆匆催促士兵们上岸。有着在花园口成功登陆经验的日本军人,都感觉此次将会是辽东旧事的重演,从大连湾出发时一直紧绷的神经不由自主地松弛了下来。
4、荣成湾登陆(摘自第四章 日落威海卫)2
    日本官兵开始纷纷翻身跃出舢板,踩着没膝的积雪大胆前进。突然间,不远处的树林中传出一声清脆的枪响,之后便接二连三开始密集的射击,子弹在日本官兵的头顶飞过,死亡的恐惧一瞬间从四周压到日本军人面前。让日军始料未及的是,戴宗骞事前派赴龙须岛一带设防的3哨绥、巩军,竟然会冒着严寒在野外彻夜警戒,这在甲午战争时的中国陆军作战中是少有的特例。日本舢板划向岸边的全过程都完全被这些中国军人看在眼底,一支支毛瑟枪黑洞洞的枪口早已瞄向了上岸的“倭子”们。受到突如其来的打击惊吓,大泽喜七郎大尉顾不上观察周边的中国军队实力情况,立刻大呼撤退,周围的士兵边用步枪胡乱还击,边艰难地在雪地快跑向海边的舢板。

    等候在舢板中的日本水兵见势不妙,赶忙射出一枚火箭,向远处海中的军舰报警,同时利用架设在舢板船头的机关炮实施火力支援。看到日军都退入舢板逃离,海滩东侧960米以外落凤沟方向传出了沉闷的火炮射击声,绥、巩军预先布置在那里高地上的4门75毫米克虏伯行营炮开始射击,一轮枪炮互射后日军最终逃离。

    荣成湾滩涂上发生激烈交火时,日本第二批先导舰炮舰“筑紫”、“赤城”、“大岛”、“鸟海”、“天城”刚好到了荣成湾外海。看到冲天而起的报警火箭,几艘军舰露出舷侧炮火,一起向岸上猛烈射击,实施火力压制。呼啸而至的炮弹将荣成湾海滩一带炸得硝烟四起,主要由炮舰组成的日本先导舰的火力对于300多名中国步兵,可谓是压倒性的。首次感受到近代战争炮火之残酷的3哨绥、巩军,丢弃行营炮,不支溃散而去。原本驻扎在荣成县城南门外的参将赵得发部河成左营之前已经移扎到落凤沟,听到海滩传来的可怕炮声后,这支由挑河的民夫组成的“军队”也立即作鸟兽散,迅即没了踪影。

    荣成湾已经没有了任何中国军队。

    “八重山”舰的舢板又重新划回海滩,仍然由大泽喜七郎大尉率领,惊魂甫定的这些日本士兵再次登上海岸,立刻前往不远处的道路破坏电报线,割断了成山头通向威海的电报联系。300多名绥、巩军官兵虽然没能阻止住日本军队的登陆行动,但是他们的阻击迟滞为成山电报局换取来了宝贵的应急反应时间,当日本士兵冲入成山电报局时发现,有关日本军队登陆的电报已在电报线路中断前发往了威海。

    随着日本运输船团大队到来,荣成湾外的海面上到处都是小山般的舰船,更远一点的海中,还有一些英国、俄国的军舰在徘徊观战。上午8时许开始,登陆行动全面展开,满载士兵的舢板被三五成队串联在一起,由一艘艘机动汽艇拖曳着驶向海岸,整个荣成湾海面上瞬间几乎被各式各样的舢板塞满。舢板中的日本士兵一边不停地向手上呵气,一边在好奇地观望眼前的一切,这是他们从未体验过的中国的寒冬,这也是他们本无权任意践踏的异国土地。荣成湾旁有座名为点将台的小山,正是它遮挡住了烈烈海风,使得荣成湾在海风暴烈的冬季能够风平浪静。相传曾为抗倭将士点将出征之所的小山无助而悲伤地俯瞰着眼前的情景,今天它充当了敌国侵略军的避风墙:白茫茫的海滩、雪原上已经到处都是身着黑色大衣的日本陆军,一堆堆为了取暖而架起的篝火在雪地间燃起,山东作战军的军官们呵斥着各自属下的士兵们尽快归伍列队。浅滩上,“八重山”等军舰的水兵正在努力搭建临时栈桥,运输船队的停泊场四周,还有一些水兵在布置预防鱼雷攻击的阻雷防材。至1月20日下午1时,19日出发的首批运兵船已经全部登陆完毕,日本山东作战军终于踩上了中国山东的土地。
4、荣成湾登陆(摘自第四章 日落威海卫)3
    1月20日上午,烟台东海关道刘含芳向李鸿章报告了一条重要情报,“今有铭右军正营哨官张平远之胞弟张平才来烟称……十八日过大连湾,倭船大小约六七十只,又有马步兵拨装上船云。”354尚未等李鸿章做出多少判断,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发来的急电又到了这位老人手中,“顷成山电,倭船四十只在荣成湾开炮,后容再报!”

    20日中午时分,李鸿章发出了他在日军登陆荣成后的第一份作战指示,“倭船大队在荣成湾开炮,势必分投登岸。龙须、倭、俚各岛防队单薄,恐难抵御。电线将断,马探驰报若何?容距威尚百里,山谷丛杂,东兵能否设防埋伏邀截,以牵制之?威防只能守炮台长墙,曷任焦系!鸿”。

    同日,山东巡抚李秉衡得到荣成前敌警报后,一面电令驻守荣成的河防军统领阎得胜,命其率领分散在俚岛等处的几营河防军向荣成方向增援。同时仍不愿将烟台一带的精锐远调,只是命令驻扎在酒馆集的孙万林部向荣成靠拢。守卫威海南帮炮台群的巩军统领刘超佩担心河防军素质太差不足以支援荣成,于是亲率巩军1200人,携带2门行营炮,冒雪赶往荣成。但是未等这几路援军赶到,荣成县便已失守。
5、南帮炮台失守(摘自第四章 日落威海卫)1
    见到摩天岭上高高飘扬的日本国旗,威海南帮其余各炮台以及海中的北洋舰队,都意识到如果摩天岭被日方利用,日军就可以如同打靶一样居高临下逐个攻击剩余的陆路炮台。眼下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摧毁已经失陷的摩天岭炮台。南帮陆路、海岸各炮台,以及海中的日岛炮台,所有能够转向摩天岭方向的火炮都接连朝此处射击。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靖远”、“来远”、“广丙”以及蚊子船等舰只,也驶到南帮炮台附近,猛烈射击。“敌军海岸各炮台全部把炮口指向陆地,这些海岸炮一齐发炮轰击,其猛烈程度是不可想象的。许多像杵一样的炮弹旋转飞来,形成交叉火力,炮弹碰到岩石上,岩石飞向空中,落到数百米远的地方……‘定远’、‘镇远’等8艘敌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