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的梦工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微软的梦工场-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时无知的我仍然坚持从各种角度尝试,直到我自认黔驴技穷,无果而终。但是,我顽固的秉性却始终不肯妥协,坚持奋战到了深夜,总算找出了办法,我立刻对这个解决方案进行测试,并以满意的数据结果而告终。紧接着,我把它写进一个规范文档中,以便工程师们可以在明天按照它来执行。忽然间我意识到天已经亮了,已经是第二天了。
  这个功能最终成功发布了,但我并没有太记着这件事,而且也不曾指望有人能注意到它。令我吃惊的是,几个月之后有一次我在比尔·盖茨家里出席为实习生准备的一场烧烤午餐会,我的经理把我彻夜未眠的故事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盖茨。虽然,能得到他们对我努力的认可是件值得自豪的事情,但这终究比不上当我知道全球上千万用户正在受益于我们的在线服务时所获得的满足感。
  我在微软服务的13年间,遇到了无数了不起的人,从比尔·盖茨、现在的研究院院长也是我的老板洪小文博士,到我新招进来的员工和实习生。每个人都通过自己的独特方式为引以为豪的事业、为周围的人做出了贡献。我很幸运能够成为它的一部分,并能够与微软公司中非常优秀的一群人为梦想而走在一起。
  我在微软亚洲研究院的两年间,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个人和专业上的成长,遇到了值得与之毕生交往的好友,并对我的团队以及研究员们的成就给与了应有的帮助,我希望这些工作能够产生持久的价值。
  我很高兴,因为我们能够携手努力,开发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同时也让自己成长为我们所希望成为的人。对于技术如此,对于我们自己也是如此——预言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
  作者介绍:
  迪恩·思劳森,出生于纽约,在加利福尼亚长大。2006年8月从总部来到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担任创新工程中心总经理,负责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孵化。在微软工作的13年中,他参与过教育、媒体和生产类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以及先进技术从研究团队向产品团队的转移。他一直充满热情地把有才华的人和绝妙的点子聚集起来,创造出顾客所想所需的软件和服务。在进微软之前,他在一家开发教学软件的小型公司做咨询顾问,同时也参与过好莱坞的电影和电视业务。13岁时在洛杉矶城市学院第一次学习了软件编程,之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实验心理学,在杨伯翰大学学习组织行为学。他喜欢所有的户外活动。
  

我的微软12年 陈蕾(1)
几天前,手机响了,电话里传来公共关系部葛瑜甜甜的声音:“Eileen姐姐,研究院今年成立十周年,想出一本书,向您约稿。”我当时想,写什么呀?不是没的可写,而是可写的太多,反而无从下笔。
  我从1994年到2006年在微软公司工作了12年,先后从事秘书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最后的两年多时间负责研究院的实习生项目。可以说我的青春岁月都是和这个公司连在一起的。
  如果把这12年的成长比作一棵大树,我的感悟比作树上面的一个个果子的话,我该摘下哪几个果子奉献给大家?也许这其中最大的几个果子应该叫爱,感恩,学习,成长,健康,平衡吧。
  付出爱、收获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不是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新约  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
  《圣经》中这段爱的颂歌,每每读起来都让我非常感动。许多人说公司就是一个人为了养家糊口挣钱的地方,不用付出太多感情。身在职场的人更会觉得公司内外像是战场,充满了竞争,为了生存和发展要坚忍不拔,还要不择手段。但研究院的文化氛围,却使其中有能力的好人,能通过他们的行为带动出同事们人性中光明的一面。使大家虽然经过多年的职场打拼,心中还能保有一块柔软的地方。
  我在研究院所经历的最难过的事是语音组的同事周健来 的早逝。和他工作上的接触并不多,但每次见到他,哪怕是在过道里碰到,打个招呼,都是一种愉快。好几次全院一起出去开会的时候,他走到我身边,都会说,“我帮你拿包吧”,真的是绅士风度。他这个举动透露出的对人的善意和古道热肠,他眼中对人真诚的关切,让我感动不已。健来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那个地方的福音。如今,这么好的一个人走了,留给我们无尽的哀思。但他用生命最好地诠释了爱与真诚。
  2006年,我带12名优秀实习生去总部访问 ,到比尔盖茨先生家吃烧烤。学生们特别感慨我们一路上得到的帮助。比如,到的第一天,人生地不熟,而且是周末。有几个总部的同事跑来带我们逛街,我们一边觉得感动,一边又很内疚占用了他们的休息、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他们大概了解我们的心理,对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又不让我们感到一丝“欠人情”的压力。
  做实习生项目时,为了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能更多地了解研究院及其研究员们的工作和生活,我们每个月为学生们举办一次聚会。我会请一些同事来介绍他们组的研究工作的进展和成果,还会请一个特别嘉宾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经历,“深蓝之父”许峰雄博士 就是我们请的第一个嘉宾。这些平时非常忙碌的人,一听说是给学生们讲,都答应得非常爽快,有时整个小组调动起来琢磨如何把活动办得既内容丰富,又生动有趣,符合学生们的特点。语音组的主任研究员Frank Soong 在聚会上对我们的实习生们讲过的一个故事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他说他上中学时,他的老校长平常很少说话。但有一天他给学生们训话时流泪了,说他很难过,因为头天晚上几个小太保跑到学校滋事,而学生们眼看自己的同学被打,却袖手旁观,没有去阻止……Frank说他日后常常想起自己的老校长和他这句非常平常的话。我想我也忘不了Frank讲到这里时用纸巾拭泪的情景,我和一些学生也陪着他流泪……老校长可能不会想到,多年之后,他这份真挚的爱会经他的学生将深深的感动传递给一个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但也就是这样平凡的事情每日点点滴滴地滋润着我们的心。我们还曾经给学生组织过几期名为MS^2 的职业培训项目,我们的讲师华宏伟不断启发学生把他们心底蕴藏的对他人的关爱表达出来。很多学生真的得到了释放。培训结束后,我看到了更多的笑脸,更多的小绅士帮你开门,提东西,可爱极了。每次活动结束后,我都会收到学生们热情的邮件,他们的鼓励和友情让我的生命日日被感动和滋润,从而也能毫无保留地付出我的感情,这是非常幸福而难得的感觉。离开研究院时,他们特意收集我在研究院的历年的照片,为我制作了一个短片,还在两大本留言簿上写满了祝福的话语。这些珍贵的礼物永远会带给我安慰和美好回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的微软12年 陈蕾(2)
研究院并非人间天堂,但研究院里那些心地善良淳朴的同事和学生给予彼此的关爱,让我感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带给身边的人一份祝福。并且让我更加坚信,只有人们彼此间真挚的友爱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
  研究院,是一个让我能付出爱并收获爱的地方。
  人生没有白吃的苦
  “智慧天天在这里碰撞。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如鱼得水,我们身心都要强壮。”
  最近,我写了几篇文章,和大家分享我在工作方法上的一些心得,如档案管理,项目管理。收到的反馈是“很有启发”。我和大家开玩笑说我写的每一个字都是蘸着(心)血和泪写的。
  很多人都羡慕我们能在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里工作。因为它是世界首富的公司,是对二十世纪的世界产生了最重要影响的IT公司。来这里参观的人会感叹其现代化的装饰和设备造就的舒适先进的办公环境,自由的氛围。对公司里面的人来说,这是一个聪明人云集的地方,我们的同事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大家共同的特点是工作努力,节奏快,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做事主动,对工作质量的要求一丝不苟。智慧天天在这里碰撞。要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如鱼得水,我们身心都要强壮。
  如果把微软比作一个浩瀚的大海的话,那我当初进公司的时候,是在不识水性的情况下一头扎进了大海,离开校门只有一年的我,在校时虽是好学生,但不懂做事技巧,天天手忙脚乱,感觉自己是在水里拼命挣扎,虽然用尽全力,工作中还是时常出错,没少折磨我的老板,自己也活得很有压力。我多年做好学生积攒起来的自信心也快消失殆尽了。所以我非常感谢我的第一任经理——微软中国区总裁杜家滨先生 的知遇之恩和忍耐。去年,我为了帮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找工作,教她工作方法,帮她改她用英文写的邮件等,我觉得真的很辛苦。我给家滨发了个短信:“我在帮助一个刚毕业的学生,觉得很累。您当初教我的时候也是这样吧。” 呵呵,不知他看到我的短信时有没有老泪纵横?他回信说:“养儿方知父母恩,道理是一样的。能培养一个像你一般能干的同事,其实是很开心的。”我都快热泪盈眶了。J
  在像微软这样的大公司里,自学能力要超强,永远得不停歇地往前跑。其实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
  国外的公司管理体系已经存在了上百年,有一整套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而我们在走进这样的环境之前毫不了解。为了适应这个环境,我们当然要和时间赛跑,全力以赴。离开微软后,我女儿幼儿园的园长曾邀请我去给他们的小老师讲我在微软的经历。我的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