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20几岁,痴迷于学习吧- 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还有一份薪水可以作为保障,但是如果独立创业,没有挣到钱的话,就会走投无路了。
  常常光顾的一家日式餐馆的老板关了店,出去工作。这样的例子我就知道两个。两家店都是有固定客源,但是,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社用族”(指借公事名义挥霍公款的人。――译者注)一夜变成“斜阳族”(指随着社会变迁而走向没落的贵族。源出日本作家太宰治的小说《斜阳》。――译者注),从此不再来大吃大喝,餐馆自然就无法维持下去了。
  工薪族一旦下海创业,再跑回去重做工薪族的话,就会非常不利。在人才交流市场,如果没有独具魅力的资历和能力的话,几乎没有可能再做回工薪阶层了。
  即便如此,如果仍然坚持下海创业,那就属于实现自我意愿了。不管怎么说,人生路上不可能只有低风险、高回报。作为“没白活一次”的证明,尝试独立创业,成为一国一城之主大概也很有趣,不过,起码在行动之前对于自己的行为要有足够的认识。
  以大城市为中心,每周要派发出1000万份以上免费信息杂志的PADO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仓桥泰先生,以前曾经是荏原制作所的工程师。他也是自己提出一个新的项目然后付诸实施并从此走向了独立创业的人,创业五周年之际,总公司下发了一道工作命令:“回公司来。”对此,他在董事会表示:“不回去了,把公司卖给我吧!”从此终于成了名副其实的一国一城之主。
  对他而言,事业就是实现自我,在旁观者看来,他吃尽了苦头,而每当谈到将来的前景时,他却两眼放光,脚踏实地地继续经营着他所坚持的事业。
  创业可不是想着如何赚钱呀,如何享乐呀地就能做到的。即便赚到了钱也要变成公司的运转资金,实业家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都处于工作状态之中,满脑子装着的只有工作和手下的员工,繁重不堪。创业所要面对的不是“想做什么”而是“怎样生存”的问题。
   。。

48 创业前,先构筑人脉
■创业伊始,所能依赖的是公司外部人脉
  想要下海经商,就要仰仗人脉。
  日本厚生劳动省所做的以创业者为对象的问卷调查(调查以1990年9月以后职员人数在19人以下的5168家公司为对象进行,收回答卷公司数为1471家)显示,对于创业时利用过的官方援助机构一项,的人的回答是“没有”。
  关于创业时和谁商量过事业计划,结果依次为“跟谁都没有商量,自己一个人顶过来的”(占,居第一位)、“利用了客户关系网”(占)、“妻子或丈夫,即配偶”(占)。最惨的是,利用银行咨询窗口服务的人仅为。而到了行政方面,则只有。相反,关于获得有利于事业运营的技巧与知识方面,说通过“公司外人脉”获得的人达到。与此相对的是在以前的工作单位积累了人脉的人只有,让人切实感到开拓人脉是件多么困难这一事实。
  创业之后,“万不得已”的时候,能够依赖的往往是公司外人脉而不是公司内人脉。我个人的经历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
  例如我在31岁时辞去了我的第一份工作。那时,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打算马上独立开出一家公司来。我的那些同事、前辈、晚辈也都极力鼓动我:“你那么优秀,人脉又广,马上独立,马上就赚呢。”我也十分自得于自己的能力,于是就打定主意准备自己创业了。但是却有好几个公司外的人打电话给我,大都劝阻我不要急于创业。
  在劝阻我的人当中,确有不少人表示:“来我们公司怎么样?”而且提了很多建议给我:“你确实很优秀,这一点无人能及,而且人脉又广,似乎可以以此为基础展开营销活动,不过,只是依靠一些熟人朋友,成天点头哈腰地四处求人买你的东西,其实也不是那么好受的。恐怕你也不想这样吧。此时,为了将来,比起独立创业来,还是再多掌握一些技能吧。独立创业不合适,还是优先考虑一下跳槽吧。”
  真是非常尖锐的意见。要想创业,什么时候都可以,而跳槽是工薪族生活的继续,只能现在行动。最后,我这样做出判断后,决定跳槽。
  ■努力积累不同年龄层的人脉
  事到如今,我已经看清,如果当时沉醉于周围的一片叫好声中,一段时期可能不会出现问题,但在那之后,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我的事业也一定会跟着销声匿迹的。由于听从了公司外朋友的建议,自己才算得救。
  之后,有好几家公司与我有过接触,最后我跳槽到了最先答复我的那家公司(其实后来其他公司给出的条件更优厚),尽管如此,我的年收入倍增,给其他公司的媒体写写东西,单行本的出版也很自由,如此这般,由于做的舒心,我都想一直在这家公司干到退休了,可是,我还是根据自身的情况,犹豫再三之下,毅然决定自己创业。
  公司内人脉的话,有时候会碍于情面,所以很难站在中立的立场做出正确的判断。
  而且,虽说是前辈、同事和晚辈,因为并非嘴巴严实,跳槽呀自己创业呀这种事情,如果八字还没有一撇就被人说漏了嘴,消息很快就会不胫而走,接着被人歪曲,四处传播,最后落得个被迫调职、被迫换岗的结局,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所以,非找人商量不可的时候,只能去找你信赖的朋友。可以信赖的朋友不仅嘴巴严实,而且还能对你直言不讳。
  同时,还应该积累不同年龄的人脉。如果你是一个二十几岁的人,就应该有三十几岁、四十几岁、五十几岁、六十几岁这样十岁一隔的不同年龄层次的老师和决定你行动方向的指路人。
  年龄层不同,经验、立场、判断也会不同,而且不管怎么说,人脉也会随之不同。约我吃饭,并建议我“不要自己创业,还是跳槽吧!”的,就是三位年过六旬的长者。我本来是去找其中一位商量一下的,结果,为了能给我更多的参考意见,于是他出面约请了另外两位朋友过来。
  他们都是传媒界的权威,谈笑之间,他们甚至表示:“我去帮你给那边的董事长提提这事儿。”
  能够如此掷地有声,也是因为他们人脉广厚,二十几岁的我当然望尘莫及。能对你直言不讳的朋友,与你年龄悬殊的老师,所有这些,无论对你的创业,还是跳槽,抑或是你面对人生路上的种种麻烦和突发事件之时,都至关重要。
  

49 磨练集中力,牢牢把握机会
■成功与失败,由集中力决定
  “决定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在于是否具有集中力。”
  这是我坐电车时在车上巧遇富士产经集团某位实业家时他说的一句话。当他一坐下来发现我就坐在旁边时,突然说了这么一句话,一时之间,不知道他说这话的意图是什么,于是沉默,没有作答,但他的话确实有道理。
  这句话不仅只是适合公司职员,而且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成绩好的学生不会老是埋头学习,只在集中力持续的那段时间拼命去学,其他的时间都是在玩。学习成绩好并不是因为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而在于他的集中力强。
  公司职员更是如此。在商场,当时机已到“成败在此一举”的关键时刻的时候,集中力发挥得不好,就会收效甚微。成功人士在“关键”时刻的集中力是惊人的。
  例如,一旦创业,就希望进一步扩大生意、增加销售额。此时,谁都希望与有名的企业进行贸易往来,取得实际业绩以增加信用度。就像所谓“皇室用品供应商”的买卖一样,一旦贴了金,就成为一种信用,谁都想跟这种公司做生意了。
  有家叫munity Networking的公司,它同Chikettopia(Pia Corp。旗下的电脑售票公司。――译者注)、Chikettosezon(网上售票公司。现已更名为“e+”公司。――译者注)一样,主要通过电脑开展售票业务,目前已经把终端延伸到全国的各家便利店,它使得可以预售音乐会入场券和机票、甚至可以进行旅行申请这样的系统得到了普及。发展这一事业的岩琦###(《二十几岁如何度过?》(KOU书房出版)一书中介绍过的那位BIGHOLIDAY Co。;Ltd。的创始人),是我的好兄弟,他是通过向以Orient Corporation公司为首的60家大企业募集资金来开始他的事业的。
  他创业是速战速决,在别的公司开始之前就已筹备好策划书,然后去向各家公司的管理高层宣传自己的计划。反复协商之下,仅仅花了半年,就说服了他们接受自己的计划,并且在一家公司决定投资之后,不到十天时间就收到了他们的资金。
  他说:“这种工作; 等人答复很痛苦。如果一个劲地反复催问对方‘怎么样了?’‘怎么样了’,就会被人看扁。希望得到网络与资金,却难以启齿。于是只好摆出一副可是看了你们面子才优先考虑你们公司的架势,所以在得到对方答复之前,我是不可能再次向他们推销这个计划了。总算在最后期限即将到来的时刻,对方打来电话通知说准备参与这个计划,此时的我,心中一块石头才总算落地。然后,同样的电话就会接二连三地打过来了。”
  ■要提高集中力,首先要“喜欢”
  常言道:“要抓住机会女神的额发”。机会女神后面没有头发,走过去了,就晚了。
  要抓住机会女神的额发,谁也不知道机会女神会在什么时候降临,所以为了不至于错过,集中力也就显得很重要。而在机会女神到来之前做好不让它错过的一切准备比什么都重要。这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因此有人简单地把成功与失败归结为运气的好坏,其实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在于能否抓住和活用机会。
  要好好利用好机会,就必须做好机会到来时的应对准备。只有这样,机会才能真正成其为机会。如果等到机会来临,再“临时抱佛脚”起而应对,结果只可能于事无补。机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