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战国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战国时代-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资本分流的作用,等于间接打击了美国经济。美国就像需要一条河流全部水的村庄,突然被欧洲分走一半的水,它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前几年,亚洲经济危机的时候,索罗斯说,亚洲国家的经济存在缺陷才导致金融风暴。现在轮到美国了,欧元流通是按市场规则在走,可美国好像不准备坚持市场规则,要开始使蛮了。现在的世界格局正在并已经被虚拟经济的发展改变了。  王建:    世界格局就是由各国凭借经济与军事等实力所建立的力量平衡关系,如果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那么原有的世界格局就会被打破,就会出现新的世界格局,因此势均力敌就是稳定。而势不均、力不敌就发生战争。二战之后的两霸格局是稳定的,一个是因为是意识形态的对立,没有切身的经济利益冲突,再就是军事实力的均衡,特别是核力量的均衡。那么为什么前苏联会垮台,不是军事实力不敌,而是经济实力不敌,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搞不下去了,再搞下去老百姓会没有饭吃,所以需要进行社会转轨,进行改革。同样道理,前苏联垮台后只剩美国一极,就是所谓的一超多强,但这一极是什么极,是美国的军事霸权。但就经济这一极来说,欧盟跟美国已经旗鼓相当,所以冷战刚一结束,欧盟就敢于把美国一脚踢开,自己搞经济货币联盟。   为什么说美欧会走向分裂与对抗,就是因为欧洲过去对美国的需要是军事需要,但在经济利益方面却充满了冲突。过去为了对付东方国家的军事威胁,欧洲人不得不把与美国在经济利益方面的冲突放一放,多作些让步,听美国人的话。但在来自东方的军事威胁消失后,美欧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就突出了,就要马上把美国人踢开,因为它有这个经济实力,不用靠美国人活,没有美国人反而活得更好。你看这个变化多快,1991年是“8·19”,前苏联转轨,1992年欧洲人就搞了“马约”。美国人被逼无奈,只好退回到北美搞自由贸易区,是1993年搞的,一系列的事件在冷战结束后马上发生了。之所以这么快,就是因为在过去的那个看似稳定的结构下面,一直在发生着经济实力对比关系的变化,这就不断积聚着巨大的能量。  这个能量已经在那儿聚集得非常强烈了,一旦军事对峙没有了,西方世界过去面临的军事威胁消失,马上朋友关系就发生变化,经济利益成为赤裸裸第一位的东西。所以这个世界就开始酝酿着变化。加快这个变化的触媒就是欧元,它使欧洲的力量可以通过欧元来凝聚,欧元一出来,美国人才明白了,这是真正搞成了,因为刚一开始连欧洲人自己都觉得像是一个玩笑,很多人觉得欧元不就是一张纸么。  乔良:    开始是一种理想,后来成了改变世界格局的东西。雅尔塔协议之后,世界的格局实际上就是美苏两极在主导,这一格局表面上表现为政治上的分离分裂,实际上还是军事对峙,就是两个军事强权在对峙,最后导致冷战格局,其中一极垮塌之后,剩下美国这单独的一极。  于是世界遇到了难题:究竟是默认美一极主导,还是必须由多种力量支撑?美国当然不愿看到军事两极的格局垮塌了,又出现货币两极——也就是美元和欧元货币两极的可能。这是美国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它怎么会愿意呢?军事那极刚刚让我弄垮了,这又出现一个货币两极,而且对我更有威胁性,更直接影响我的利益获得,这怎么可以!不过,幸亏货币这一极是一定要拿军事霸权支撑的,而这是欧元的背后尚未形成的支点,所以,美国就迫不及待地先挥舞起了军事霸权这根大棒。  王湘穗:现代货币要靠信用体系保障,而信用体系离不开有强力机构提供安全基础的保证,这主要就靠军事力量提供。在这方面美国有明显优势。  

美欧分裂:西方概念的消逝(2)
乔良:    随着货币利益极的出现,必定需要军事支撑,美国好不容易盼来的一极化世界重新变成两极化,这是美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说它打击欧元是必然的事情,这是不可避免的。  王建:经济共同体变成军事政治共同体是必然结果,必然是经济、外交、军事、政治统一起来。政治上就是欧洲宪章,军事上那就是它现在所谓欧洲军团或快速反应部队,最后可能建立自己的共同防御体系。外交上,现在讲了,要设一个欧洲总统,它们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样变成一个国家体系了。  王湘穗:    我们要仔细分析判断一下,中国在面对美欧分裂,甚至是美欧争斗的情况下该怎么办?  除了入美国的伙,入欧洲的伙,或者两只脚各踩一只船这类选择,有没有自己拉杆子的可能?同时要想清楚,为什么要入美国的伙,或者入欧洲的伙?现在美国比较霸道,还老支持台湾,一般人会觉得咱们与欧洲联手更好些,这种判断对不对?如果美国很快衰落成为一个地区霸权,坐大的欧洲会不会对中国发展更加不利?对中国来说,要把应付眼前威胁和长远威胁结合起来考虑。我总觉得咱们不要老想着“以夷制夷”,这套老把戏从来就不灵,求人莫如求己,中国还是要跟日本、韩国联手,自己拉杆子才行。  李晓宁:    法理上有一个问题。人为什么遵循法律?就是出让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获得更大的利益。在结盟问题上也是这样。结盟本身要遵守盟约,遵守盟约时就要让度一部分利益。于是会出现新原则,联盟的利益高于某一具体盟约国的主权利益。这个原则将会是联盟中充当首领的国家常用的话语。主权国家独立权利将被弱化。新战国将显示这样一种态势。  王湘穗:区域内部的让度,出让部分主权。  乔良:联盟都要进行某种让度才能结成。  王湘穗:    这里有一个经济学原因,坐谁的沙发风险更低?美国人讲欧洲的福利沙发不行,一代人或者几代人就把积累消耗完了。在欧洲人看来,你美国的虚拟经济沙发更不牢靠,你整个是虚的,说垮就垮了,连一代人的时间都撑不住。  李晓宁:这里有一个传统问题。美国能强大起来,不是靠欧洲给了它多少钱,也不是靠自己打仗,攻城掠地,抢了多少钱。美国是靠爱迪生、贝尔、福特这样的技术发明家,不断地苦斗发展出来的。你可以比较一下20世纪初的俄国和美国,看看它们都发明了什么。俄国人搞的是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学,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理论,都是抽象的东西。美国不搞这个,而是发明了或发展了麻醉药、灯泡、留声机、飞机、泰罗工作制、汽车,都是实用的东西。美国人发明的东西很快可以变为商品。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学,很费脑子,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理论,到了20世纪中叶,航天技术充分发展之后才有用。美国人的传统是发明有用的技术,做那些有用的事情。它相信自己通过经济刺激,通过金融扶持,可以促使新的技术不断发展。美国立国之本在这儿,美利坚合众国靠什么立国,不完全是靠打仗。  王湘穗:    美国的示范效应,就是实用哲学的世界性普及。现在欧洲如果说要跟美国进行对抗的话,它也要把实用主义搬过去。  李晓宁:美英的科技传统来自于英国皇家学会。17世纪欧洲有两个科技中心,一个是英国,一个是法国。为什么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就是在于英国有很好的,富于实践的科研传统。皇家学会的前身是格雷山姆学院。17世纪的大学里没有工科专业,当时的大学主要教授神学、修辞学、法学、文学、历史等科目。格雷山姆是个商人,他赚了很多钱,死前立下遗嘱,要办个格雷山姆学院。遗嘱特别提到办学宗旨,他要求这所学校除了教授当时所奉行的神学、修辞学、文学、史学、法学等传统学科知识以外,还要教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教授望远镜和六分仪的使用等等。总之,要教授一切有利于商业的科技知识。当时的欧洲大学是不教这个东西的。法国的巴黎科学院只研究怎么建好皇宫里的喷水池,怎么更好地为皇帝服务,它们研究的主要是这样的课题。工科院校是在英国和美国先兴起的。拿破仑时期,法国因为要打仗才建立了高级工业技术学校。当时工科专业被认为是技工事情,不允许进大学校门。但是商人们、船长、海员都上技工学校,后来就变成了工科大学。  乔良:正是这个学院开风气之先让一群船长、海员都上了大学讲堂,欧洲的大学才破天荒地从象牙塔中走了出来,实用科学才真正获得了学术地位又产生了实用价值。中国在三四百年以前缺的就是这一块。从王阳明上溯到程朱理学直到孔孟讲学,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讲授的全是“理”,不讲“科〃也不授“技”,不屑于此,视之为雕虫小技或奇技淫巧,直到大清帝国时都如此。最后被奇技淫巧打痛了,才痛定思痛,但东西方的差距已经拉开。何况,文化上的差异,使你即使跟人家学,也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甲午海战,一群留学英国的舰船长,都并不真懂得海上作战。所以,学学皮毛是没多大用的。  王湘穗:    我们的MBA(经济管理硕士),从美国移过来的工商管理这些东西,就等于是船长教育,现在的船长是什么?是CEO(首席执行官)。  李晓宁:    二战后,欧洲受了很大损伤;主要工业技术都被美国垄断了。欧洲没什么能与美国竞争,欧洲只有英法合作的协和飞机,战斗机开发都是好几个国家一起弄的,只是化工、药品,瑞士的先进趋势保持下来了。德国中小企业这些年掌握了很多关键技术,它的水平一点都不比美国差,这个能力现在慢慢显现出来了。随着商业化不断发展,欧洲人一改原来的空谈理论的特点,增强了实用性,与美国的技术形成了非常强的竞争态势。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