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尔街战争-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曾经成就梦想的天堂
  现实中的华尔街依然还存在。
  沿着公寓、健身俱乐部、餐馆、蒂芙尼珠宝店、博物馆与果汁摊走过去,就到了传说中的华尔街。华尔街其实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沥青路,沿路的几家店铺与普通的街道没有什么区别。
  但在经济金融人士的心目中,这里曾经是成就梦想的天堂,正如好莱坞是电影明星的梦工厂和圣地一样。
  百年一遇的美国金融危机是一场噩梦,对在华尔街工作的人来说,这是一场劫难,大量的裁员使他们首当其冲地受到了伤害。
  离开的人暗自神伤,留下的人惴惴不安,甚至有人说,现在每天去华尔街上班就像是参加葬礼。
  只有街角那只铜牛默默地站在那里,不会苦恼。很多中国游客都骑过这只牛。
  在这条街的另一头,纽约证券交易所仍在营业,路上满是防止机动车入内的路障。
  华尔街23号,这个金融界曾经最财雄势大的地方,系摩根财团的所在地。
  当摩根与大通合并搬离华尔街时,这幢建筑成了店面。
  华尔街63号的一层已经成了一家宝马汽车经销商的所在地。
  华尔街37号以前的银行大厅去年也摇身变成了蒂芙尼珠宝店。出售昂贵首饰的蒂芙尼非常适合现如今的华尔街。虽然美国人和金融家现在无心买钻石了,但荷包鼓鼓的外国人仍然趋之若鹜,而华尔街正好挤满了外国人。这些人不是投资者,而是游客。
  众多游客被推荐的参观地点是美国金融博物馆。
  2008年1月,该博物馆迁到了华尔街48号——也就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1784年创立的纽约银行曾经的总部所在地。
  博物馆门口的一个标牌上写道:今天来参观,将来保护你的金融前途。还有一张写着巴菲特名言的招贴:“记住,股市只是狂躁的抑郁症患者。”
  随着交易员们人去楼空,这条街道失去了激情的根基,开始变得让人绝望与死寂。
  华尔街的经济颓势还影响了金融业人士的婚姻状况。纽约一名负责离婚事务的律师说,目前这类离婚案件不胜枚举。因为收入缩水,华尔街迎来了一个离婚高潮。
  迄今,华尔街金融界已有12万多人失去工作,是2000年前后网络泡沫破灭以来最大规模的裁员,而未来两年预计还将再裁2万人。
  随着各大投行掀起的裁员潮,华尔街失去了往日繁荣、热闹、紧张的气氛,就连在华尔街上匆匆行走的人都少了很多。以前挥金如土的华尔街金融人士开始精打细算,平日热闹非凡的酒吧、餐厅现在都冷清了很多,就连华尔街附近的购物商场也已经日渐萧条。
  第四节 反思美利坚
  美国人应该在这场风暴中反思。
  美国人的反思,标志着消费主义将告终结。
  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除了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工作,别无他法。
  美国人不但要学会“多挣少花”,而且要从理论上反思:明天和今天的投入与消费,应该怎样保持合理的比例。
  政府救市,标志美国告别金融自由放任的时代。
  一个不受约束的时代已经远去,一场自己与自己的战争开始打响。
  从全球人均收入最高国之一到人均负债20万美元
  全球的金融风暴把北欧一个30万人、号称“全世界人均最富裕的国家”的小国——冰岛,卷到大海里。
  和那个一手促使霸菱银行灭亡的交易员李森一样,北欧一个小村庄里的学校和托儿所被迫关闭,仅仅是因为这个村庄的财务经理投资了美国花旗银行一个称为“抵押债务义务”的产品,而且损失惨重。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海啸袭来(2)
20世纪90年代中期,因为证券市场的繁荣,冰岛银行业迅速成长,现在被卷进美国金融风暴后,造成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很多倍。
  冰岛政府宣布接管国内最大银行Kaupthing,同时以“不寻常市场条件”为由暂停证券市场交易。
  因为冰岛政府已接管Kaupthing,银行董事会全体辞职。这样使得冰岛整个银行体系几乎收归国有。
  冰岛国内前三家银行所欠债务共计610亿美元,是冰岛经济总量的12倍。以冰岛大约32万人口计算,这大致相当于包括儿童在内的每名冰岛公民身负20万美元的债务。
  德国和英国政府2008年10月9日分别采取措施,暂时冻结冰岛陷入困境的主要银行在这两个国家分支机构的资产,以保护本国储户的利益。
  从“全球人均收入最高国之一”至“人均负债20万美元”,两者形成巨大反差,金融风暴就以这样的残酷在玩弄着所有的冰岛人民。
  历史上的冰岛曾经是一个以渔业为生的小国。金融风暴前,是“全球人均收入最高国之一”。
  过去十几年,大批“渔夫虾佬”,脱掉打渔的防水衣,穿上西装,上岸搞金融投机,买卖股票,借钱“投资”,以钱买钱,以钱生钱,不事生产。处处买豪宅,人人开奔驰。等到他们成为“全世界最富裕的国家”,准备摘取皇冠时,造物主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把他们所有的财富通通收回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现在,这些衣着光鲜的冰岛金融投机家们,面临着重新回渔村打渔的选择。
  冰岛政府接管银行后,银行数十万海外储户的取款服务中止,这引起了多国政府及民众的不满。其中,英国受影响最大。为保护储户存款,英国首相根据2001年颁布的相关反恐安全法,冻结冰岛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在英国分支的资产。接着,德国联邦金融监管局宣布冻结冰岛最大银行Kaupthing在德国的所有业务。
  曾几何时,勤俭节约的中国经济观念一直是受到批判和质疑的,就像那个老掉牙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也曾经批评中国人攒钱太多,花钱太少。他说,如果中国希望发展现代经济,应该鼓励国民像美国人一样,敞开腰包花钱。
  华尔街风暴嘲弄了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如今的全球金融危机大部分要归结到美国人的超前消费、低储蓄上。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节约的。他们把可支配收入中的25%存了起来,1995~2005年的10年间上升了7%。中国政府也在储蓄,多年的巨额贸易盈余和不断上升的外国投资使北京的外汇储备达到万亿美元,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而且还在不断迅速上升。
  中国人为明天储蓄,美国人却透支未来。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肯尼?罗格夫说,美国的消费者“消耗地球上的一切却从不储蓄”。美国人花起钱来就像明天不存在一样。中国的“房奴”,正在努力“赶超美国人”。
  这次金融海啸引发美国政府对里根时期以来美国经济放任自由做法的深刻反思,并可能进入一个崭新的监管时代。
  世界是不平的:全球化的反思
  《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是一本讲述全球化故事的书,畅销世界各国。全球化的枯燥概念就因为一个形象的比喻而生动起来。
  作者弗里德曼以一种乐观的基调描述了全球商品和服务供应链。他认为,“消费者和企业似乎达成了一致: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影响完全是积极的。”
  不过,他没有看到,在高风险的金融领域背后,藏着一只翻江倒海、制造风暴的手。这只手一旦脱离控制,就会将人类导入灾难的境地。
  美国是拥抱全球化的最大赢家,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全球化不是万灵丹。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一度困于制造业工作岗位流失,随着中国和部分前苏联国家融入全球贸易体系后,通货膨胀遭到缓解,新的市场相应开放,一度以数十亿的低成本劳动力补充了美国国内的劳动成本不足。
  今天的全球化已成为伟大的悖论,世界都被卷入了这场大争论中。
  由于社会内部分配是不平等的,所以并非全体美国人民都享受到了全球化的果实。一位普通的雷曼兄弟一线交易操作员,与前高层福尔德相比,对于全球化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打工仔不能与那些全球投资组合的投资者相提并论。
  “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障碍的世界。”
  从今天看来,弗里德曼这本《世界是平的》所倡导的全球化还有待商榷。
  全球经济不平衡需要调整。
  事实上,出口依赖型经济很脆弱,单纯依靠大量的出口,人为地控制货币,形成巨额经常账户盈余,但对刺激国内需求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也需要尽快调整。英国《金融时报》副主编兼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把金融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疯狂放纵的金融创新行为和借贷消费”,归诸于中国等国家的超低利率。他说,“以中国为首的顺差大国把过剩的美元返投美英金融市场,直接导致美英能够压低利率,因此巨额顺差国是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英国智库欧洲改革中心经济学家西蒙?泰尔福德更认为,如果没有中国、德国和日本“过度储蓄”的话,这场危机或许就不会发生。这是典型的为金融危机寻找“替罪羊”。不知道英国的主编或首席经济评论  员有没有像电影界流行的“潜规则”。
  美国人无比怀念那个时代,那时美元强势着,这个世界对美国而言,确实是“平的”。但在金融市场领域中,世界是不平的,平坦背后隐藏着看不到的危险隐患。
  在华尔街风雨飘摇的时候,美国人应该反思全球化是否完美无缺。因为金融市场往往缺乏完整的透明性,从而带来巨大的风险,而我们有时不能够识别风险。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决战华尔街(1)
50年后,当我们回过头来看当前这场金融危机,会发现它是如此的惊心动魄。
  华尔街风暴把美国拖下了水。2008年,经济充满了变数。8500亿美元救市计划拉开了华尔街战争的序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