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战争》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尔街战争-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有点“剩余价值”,还可以找出冠冕堂皇的理由捞上一票。摩根大通的狠招是,要求提供50亿美元的额外抵押品——即容易出售的证券,为客户所持的雷曼兄弟的贷款头寸提供保护。
  摩根大通的这一举动无异落井下石。雷曼兄弟看不到任何希望。前途一片渺茫,天有绝人之路。在“求天天不应,告地地不灵”的万般无奈之下,雷曼兄弟只好走上“绝路”。4天后,2008年9月14日,周日。这家有着158年历史的华尔街老店终于申请破产保护。
  在决定破产之后的那个周日晚,雷曼兄弟与破产事务律师米勒一起花了大约5个小时的时间,准备好了破产申请文件。周日午夜刚过,华尔街还没有从梦魇中醒来,万籁俱寂。在亿万股民还在做梦有一个开市大吉的星期一的凌晨,雷曼兄弟提交了破产申请。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时,欠款在80亿~90亿欧元之间。
  是谁葬送了雷曼兄弟
  整条华尔街,不仅是一个充满了明争暗斗的名利场,更是一个弥漫着宿命论调的伤心江湖。
  雷曼兄弟的路最终走到了尽头。华尔街上几百年来的悲欢离合都浓缩在这一刻。
  没有人会记得失败者的眼泪,那些带着骄傲眼神的秃鹫们会坐在一起瓜分雷曼兄弟尚带余温的尸体,然后等着更多的不幸者重蹈覆辙。当清算的脚步越来越近的时候,身在华尔街,离雷曼兄弟最近的人,反而听不到那个“隆隆”的脚步声。也许他们不愿意听到那个“死神的脚步”。也许他们在雷曼兄弟的庇荫下,得到太多好处,不愿意承认雷曼兄弟死期渐近。那些雷曼兄弟忠实的捍卫者还在表达出对他们发自内心的信仰膜拜——业务在短短几周内被摧毁,人类的语言已经表达不出这种悲哀。“但我想向你们保证,我们将以这样或那样的比以前更强大的形式重新回来。”这是一位按揭部门的中层管理人员写给客户的邮件,邮件里面洋溢着对雷曼兄弟的认同与归属感,让人从心底冉冉升起一股悲凉。“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同样是邮件,雷曼兄弟董事长兼CEO福尔德向员工通报交易的备忘录更为温情——“我知道我这么做让你们每个人都非常痛苦,不论是个人情感上还是经济上。对此我感到极度不安。”

第一章 大崩盘(6)
当然,数十位华尔街精英聚集到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开会商讨拯救之道,但他们也无法改写人类不可改变的天性:人的行为都是受自身利益左右的。资本来到世上,就带有噬血的本性,它要靠不断吸血来维持它的生命。雷曼兄弟的破产符合华尔街其他还没有走到这一步的金融机构的狭隘利益,他们可以从中得到好处。受害的是持有它的股票的广大股民和它下岗的员工。
  雷曼兄弟的坍塌是典型的华尔街“兄弟若有难,墙倒众人推”的一场现代版悲剧。雷曼兄弟不光是筹不到外部资本才陷入破产的。雷曼兄弟的问题资产也不是无人问津,只是买卖双方一直在讨价还价,僵持不下。当然,这530亿美元的庞大资产确实难以找到买家。但真肯贱价大甩卖的话,总会有人愿意接手的。如果早出手,就是贱卖,也比破产后不值一分钱好。至少,福尔德对价格还有话语权。
  这些资产当时的价值可能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福尔德不敢正视这个事实,因为他知道如果一折甩卖这些资产,雷曼兄弟可能同样摆脱不了破产的厄运。所以,在他眼里,两者没有什么不同。他宁愿昂着高高的头颅,死的时候也要像个英雄。
  华尔街仍然有上百亿美元的资本对雷曼兄弟的资产有兴趣。高盛、弗劳尔斯集团、科尔博格?克拉维斯?罗伯茨集团、凯雷投资集团、得克萨斯太平洋集团或百仕通集团等私人资本运营公司、对冲基金、高风险债务基金和主权财富基金手上都有钱。不过,他们不会前去救雷曼兄弟,而是虎视眈眈地在一旁等着,看着。他们打算以公司破产时的清算价收购雷曼兄弟资产,大赚一笔。
  这就是为什么雷曼兄弟会破产。当一个公司境况不佳,就会有人等着看好戏。看它什么时候倒,怎么倒。“看他盖楼了,看他楼塌了;看他破产了,看他双规了。”华尔街就是这副德性。雷曼兄弟是不是破产,不取决于财政部和华尔街之间的博弈,而取决于华尔街和华尔街的厮杀。“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有人失败了,即将迎来直截了当的拍卖。雷曼兄弟破产了,该行的资产将出售给报价最高的买主。只有这样,才能让买卖双方都履行为自身利益而战的责任。
  如果雷曼兄弟依据《破产法》第七章申请破产保护,华尔街大鳄们肯定会随之跟进。在距离纽约联储不远的各家投行办公室和会议室中,银行家们可能已经在商谈此事,准备在雷曼兄弟清算之际廉价竞购雷曼兄弟的资产。
  那么,股民的利益呢?市场的利益呢?难道他们不担心,资产规模高达6000亿美元的雷曼兄弟破产会引发一场金融市场灾难吗?不担心为了瓜分华尔街一起打拼的骨肉兄弟的遗产,会引发一场世纪的金融大风暴和席卷全球的金融大海啸吗?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二章 大风暴(1)
这是一场席卷全球金融风暴。
  当呼风唤雨的华尔街失去了威风,笑傲江湖的金融巨头神气不再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导致了这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与大灾难?
  在“美国梦”的熏染下,在金融衍生工具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打击下,金融“恐龙”纷纷消亡,而战火依然在燃烧。
  第一节 美国梦,次贷的点火器
  人们心目中的美国具有怎样的形象图景?
  是纽约那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像,还是那展翅腾飞的雄鹰?
  众所周知,鹰是美国的象征。事实上,美国为人们所熟知的,不仅仅是自由女神与雄鹰,还有那激荡人心的“美国梦”。在次贷危机的影响下,“美国梦”看上去变成了一场噩梦。
  德国《镜报》采用美国自由女神像为封面,不过女神手中的火炬已经熄灭。德国《时代》周报上的一幅画画的是一只手握着欧盟旗帜的秃鹰正向地面坠去。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是“美国梦”的必要条件,而幅度巨大的社会阶层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向上层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的特征。
  “我们想要的总比我们已经拥有的要多得多,人人都有梦想,但很少能如愿实现,即便你生在超级大国美利坚。”电影《美国梦》的编导保罗?韦茨如是说。他的扣问,也是众多身陷次贷危机的人们想要寻找的答案。
  有时候,梦仅仅是梦,总有醒的时候。
  当“美国梦”成为疯狂发财的“集体意识”
  次贷是怎么形成的呢?华尔街是用什么办法点起次贷这场熊熊烈火的呢?次贷危机的社会心理基础是“美国梦”。
  真正为接受次贷的决定煽风点火的,是那个迅速发家的“美国梦”。
  要是没有“美国梦”的社会心理基础,大大小小的贷款公司和银行拿什么去引诱普通老百姓冒险做抵押贷款?没有弱势群体的人们冒险接受贷款,华尔街的投行们又拿什么做资产证券化?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就是指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致更好生活的理想,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工作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不是依赖于特定的社会出身和他人的援助而成功。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和为了成功而奋发向上的企业家的精神。
  依据历史学家的说法,美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业扩张并非只是因为美国的自然资源丰富,更是因为所有人都有机会借由自己的奋斗获取财富。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美国梦”成为吸引世界各地人们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每年有超过100万的人成为美国公民,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移民国家。
  “美国梦”的中心是强调一种获取成功的机会。一个用提供这样的机会给他的公民,来鼓励人民奋发向上的社会,是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能鼓励人民去为了美好的生活而奋斗的政府,是一个为民的政府。用实实在在的、可以实现的梦想,带动经济成长,这种动机并没有错。但政府在不加节制地状态下将一个理想无限制地放大,会制造人民非理性的追梦。一旦追梦变成了“非理性”的行为,这种对“美国梦”的追求,也就变成了一种全社会疯狂发财的“集体意识”。任何社会的经济和发展都要建立在其人民清醒的心理状态下。建立在疯狂的“集体意识”的病态心理上的社会,会进入无序的发展状态。美国近二十年的繁荣,就是建立在非理性的病态心理之上的。二十年来,“美国梦”吹出了两个大泡泡,梦制造了虚伪和“非理性成长”的沙漠。
  互联网泡沫和房地产泡沫
  互联网是第一个被吹起的泡沫。
  互联网技术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末其实基本已经成熟,在个人电脑大众化的有利机会下,IT革命浪潮与所谓的新经济席卷了整个世界。
  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所谓新经济,不过是缩小了传统商业领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减少由于空间地域带来的时间延滞的商业成本。从本质上看,它们和传统的电话等通讯工具没有任何本质区别,仍旧是传统产业的,比如钢铁、制造业等实物产业的附属品。。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二章 大风暴(2)
离开它所依附的实体产业,互联网这一典型的虚拟行业就是无源之水,根本无法立足。在钢铁等实体产业没有发生工艺、技术等的革命性变革之前,单纯炒作互联网,不过是典型的泡沫投机。因此,以互联网为标志的新经济泡沫,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末被扎破。
  从2000年开始,美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