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中国人在全球的整体印象,总的来说是正面多过负面:重视教育,聪明勤奋,吃苦耐劳,数学好……在这本书里,我讲的是我们的差距和心理弱势。我相信,读者不会因此而误解。   

  我的用意不是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差距而自卑,而是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扬长避短,改变素质。像我这样年龄的人,身上的缺陷很难改了。但是,回首沧桑,积半生之所悟,将对我这一代的认识与反省加以梳理,在社会上传播,形成新观念,期望能帮助年轻人吸取我们的教训,早点培养自己的软能力。因为软能力不像英语那样可以通过专业学校的短期突击得以迅速提高的。         

▲虹▲桥▲书▲吧▲BOOK。  

第6节:3 软能力不强已成就业软肋           

  3 软能力不强已成就业软肋   

  北京麦可思HR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对2007届大学毕业生做了一项工作能力分析研究。麦可思把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分为35项基本工作能力,在调查就业的应届毕业生时,请他/她们评估各项能力在自己工作中的重要性、工作要求的水平和自己离校时掌握的水平。调查结果显示,重要性最高的5项基本能力包括积极学习、有效的口头沟通、理解他人、学习方法和积极聆听。结果表明,大学毕业生的这5项能力普遍达不到工作要求的水平。   

   教育部这两年统计,每4个大学毕业生中就有1个难以找到工作。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有2500万大学生毕业。2009年《社会蓝皮书》发布,56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趋紧,预计将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受到金融风暴和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个数字也许会更大更惊人。大学毕业即可能失业,已是不争的残酷现实。进大学不再是龙门跳,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我的职场在哪里?我未来的成功取决于什么?这是我们每个大学生、每位求职者和关心孩子未来的家长,不得不问的问题。   

  强调专业以外的软能力,这是职场大趋势。与其被动,不如主动。我们的未来取决于现在。如果我们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不在专业之外多方面提高自己的软能力,未来的职业发展必然艰辛坎坷。中国《就业促进法》和新《劳动合同法》出台后,企业的辞退成本加大,需要承担的合同风险、法律风险都更大了。企业在招聘雇员时会更加小心,更加挑剔。一份工作的竞争,或一个高级主管的位置,被挑上面试的候选人之间的硬能力,其实已不相上下。中国妇联有一次招人,一个空缺有800多人申请;北京崇文区党校需要一个哲学教师,有200多人竞争。这两个职位的申请者中不少人有博士学位。最后的赢者都得益于他们专业之外的软能力,如,沟通能力、团体合作精神、当众言说能力以及亲和力等个性特征。   

  在求职者的硬能力越来越出色的今天,软能力在职场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兼备软能力,让你与其他求职者拉开差距。从执掌微软中国公司到入主盛大网络,再以10亿元身价转会新华都,唐骏几乎成就了所有经理人遥不可及的梦想。这位被称为中国身价最高的职业经理人,对职场成功的理解有其独到之处:“一个成功的人,应该是先做人,后做事,偶尔做做秀。”他所说的先做人,其实就是指软能力。   

  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让部分人开始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在正确的轨道上,但是更多的人,尤其是更多的家长们却偏执于硬能力的盲目崇拜中。工作不好找,那就接着读更高的学历。   

  上名校,获得更高的学历,永远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把筹码一根筋地全压在名校高文凭上面,全然不顾国际国内的形势早就几个180度的大转弯了,进入社会后要想不碰壁,简直不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一类孩子:他们在校学习非常优秀,但是软能力很差。而父母对他们也只有关于学习方面的要求,觉得其他都是小事。我一次回国做讲座时碰到一所高校的领导,在闲聊时他说:“不必搭理政府有关素质教育的宣传,文凭才最重要,其他全是胡扯。”他说自己的孩子幸亏没上当,好好学习,上了重点大学。只是毕业后运气不佳,工作一直不顺利,2年的时间已经换了3份工作。在他看来,自己孩子该学的都学了,可是为什么没有像样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呢?找不出原因,他很迷茫。能想到的还是要求孩子考研究生,孩子不愿意考,他又开始继续说教,而早已对此反感不已的孩子,干脆去了外地。  中国年轻人最缺乏的是软能力!愿我们听到这一声音,看到这一巨大缺口。培养适应全球化的中国后代,已刻不容缓。美国金融危机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前银行家Joshua Pershy,不幸失去了工作,失业前他拿的是六位数美金的薪酬。在失业6个月后,他把自己打扮成“求职三明治”,身前身后挂了两大张求职广告牌,在繁华的华尔街游走,终于获得了新工作。 Joshua敢想敢干,拼命去争取工作的精神,使得他在硬能力高手云集的华尔街,在一片裁员的哀鸣声中胜出,找到了宝贵的工作。具备了这样的软能力,什么金融危机,什么就业危机,能奈他何?!   

   反观我们某些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开始实行“驼鸟政策”,跟风考研究生、考公务员,更有甚者,干脆成了毕婚族、急婚族(刚毕业就找大款结婚)、啃老族(不上班靠爸妈养活)……如果我们寄予厚望的独生子女,变成了新一代的寄生虫,那将是何等令人痛心!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后的职场,很多人没有名校的文凭,他们以出色的软能力抓住了时代的机遇,成为今天中国发展的核心力量,并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得到社会的认可。我相信,几乎每个读者都能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成功者。很遗憾,这个我们生活中的基本事实,作为职场上的常识却被我们大家忽略了。   

   本书只讨论软能力,乃是因为大家都认可硬能力的重要,普遍已注重它的培养。我们的现状是,整个社会和学校往往不重视软能力的培养。家长往往只盯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人品(这是很重要的软能力)和其他软能力。我不是说硬能力不重要,不是说不需要成功的其他因素(比如,人际资源和运气),而是想强调我们需要警醒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硬能力固然很重要,然而其重要性只有在软能力的强势下才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才能竞争中胜出。否则,我们在职场上永远是被动的。   

  只有软硬兼施,我们才能成功!       

◇欢◇迎◇访◇问◇虹◇桥◇书◇吧◇BOOK。  

第7节:4 你的;我的;他的;全球化的中国梦         

  4 你的;我的;他的;全球化的中国梦   

  据《纽约时报》报道,由于美国保姆介绍所满足不了美国家庭对华人保姆的需求,有些美国家庭索性自己通过华人朋友的帮忙,从中国找到英语流利而愿意当保姆的大学毕业生,再由美国保姆介绍所帮助办理来美的手续,从而早日使自己的孩子从小能接受华语教育。一家保姆介绍所负责人表示,来自北京的高级保姆非常吃香,大富翁愿花10万美元聘其教孩子学中文。量子基金创办人之一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特意花了半年时间,为两岁的爱女物色理想的华人保姆。罗杰斯还特意请来华人朋友充当“顾问”,判断应征者的口音是否标准。罗杰斯的豪宅更贴满中文字牌,让女儿随时活学活用“牛奶”、“早晨”等中文名词。     

  学中文在全球成为热潮。2005年,中文正式成为可供美国高中生选修的大学预修课程。这是美国中文教育的里程碑。全美已有2500多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学中文的外国人达3000万,100多个国家的2300余所大学开设中文课,累计37万人次参加国内外近200个考点的中国汉语水平考试。这说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已意识到中国的强大,有远见的富人们更是未雨绸缪,已经开始提前为自己的后代规划中国梦!   

  如果说过去半个多世纪走向美国就是走向世界,那么如今走向中国就是走向世界。即便我们一天不出国门,也处在当今世界的风头上。对于13亿多中国人乃至全球许多跨国公司,最重要的是拥有中国梦。   

  从个人来说,“美国梦”是指人们在美国追求梦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发财致富,寻求个人发展空间。那么,用“中国梦”来表达我们和外国人如今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追求这种同样的梦想,是最贴切不过的了。就国家而言,美国梦的民主自由,中国梦的和谐社会,都是为了更大地实现自我价值。如果说美国梦在美国200多年历史中对移民是一个巨大的精神动力,那么,今天的我们应该以中国梦来鼓励自己。   

  中国梦,已经存在。今天许多人已经实现了自己的中国梦。仅就财富而言,2006年,中国富豪榜前10名身价都在100亿元以上。2008年,身价10亿美元的中国人就有42人。这几年,无数留学生海归奔向祖国,就是为了实现他们的中国梦。许多外国公司如麦当劳一样,都在实现其中国梦。如同当初很多中国人去美国实现梦想; 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来到中国争夺饭碗; 就是来中国实现他们的梦想!   

  中国梦,就是世界梦。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成长,是全球化的成长;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在这进程中,人想发展优势,以求最佳的生存模式、生活质量和发展空间。于是,人流、物流和文化交错冲破国界束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这种影响是多方位的,既可能是思想意识观念,也可能是消费行为,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包括就业和私生活方式。这次美国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例子。它不但使美国蒙受巨大损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