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心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王者"心法-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本书中写到了王董事长坚持朴实的价值理念,做成一流的事。王董事长给我强烈的印象就是,事情定要做到一流,本钱也定要是一流,不该花的钱绝不花。有的企业做的好,有的企业做不好,原因可能就出在领导人的理念上。但是理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我想原因只有一条,那就是落实了责任制。从这个角度说,理念和思想的“核”是什么,“核”就是责任心。

    作者在书中一再强调坚持正确的理念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我印象很深刻。希望可以借这本书的出版,为我们两岸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世界接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或者说引出人们认识和思考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一片新天地。

    王董事长从一个小小的米行做起,发展到目前这么大的一个集团企业,从经验到一整套的理念,实在都有值得我们进一步交流和借鉴的地方。他确实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有很多好的做法,尤其是经营管理方面形成了一些好的机制和规章。我想,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无论是台湾也好,大陆也好,两岸一定要携起手来,才能为振兴中华民族的大业做出贡献。在这一方面,企业家的力量不可低估,也不应该被低估。

    李荣融
序四
    1998年8月中旬,我曾率领大陆科技界的一个代表团赴台参访。当时应台塑企业的邀请,也曾到访过王永庆董事长的家。他为了工作方便把家和办公室合在一起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于相识较早,又亲自看过他的企业,并和王董事长有过长谈,加上阅读过有关他的一些书和资料,我深为感动,我觉得台塑企业的成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当年的谈话中,我注意到,他多次使用“合理化”和“大学之道”这两个关键词来阐述自己的思想。他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推动台塑企业发展壮大的动力。这一点我愿和王董事长共同分享,因为只有分享,思维才能创新。

    我的感觉是,文化一词所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但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群体的行为模式,既具有可观察性,又具有隐蔽性。这本书格物致知,对于台塑企业行为模式的描述和分析大致是沿着这样两条线展开的,并最终把王董事长定位于一位坚强的“合理化管理的守望者”。z米z花z书z库z ;www。7mihua。com

    在可观察性的层面上,王董事长推崇的“合理化”体现了台塑企业的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比如企业别具一格的会客方式、言语当中的常用词、企业文化的宣讲、员工统一着装、推销人员讲礼貌和诚信、工厂车间整洁划一等,指的就是台塑企业“勤劳朴实”和“止于至善”这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对于新聘用的员工,王董事长更强调通过教育培训、到最基层接受锻炼、接受资深同事的教练等,让他们自觉仿效这些行为方式或经营风格,并将之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而在隐蔽性的层面上,企业文化整合了不同的价值观念,它通常蕴涵得较深,且不易为外界所察觉和模仿。在不同企业,甚至在一个企业的不同部门,人们的价值观念差异极大,因为价值观念经常和人的个性、经历和教育背景等密切相关。比如,有的员工会认为金钱万能;有的会认为技术革新与己无关;有的会认为自己得不到重用;有的可能甚至连自己为什么一辈子在台塑企业工作的原因也说不清道不明等。总结起来,这些个人的价值观念就如同兄弟之间各自淘米,各自落鼎一样千姿百态。

    有人说,民族文化对于企业经营管理是一把双刃剑;还有人说中华民族文化不适于为市场经济服务。我认为,这些观点曲解了民族文化的精神和意义。台塑集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证:民族文化能够使企业绝大部分成员的认识凝聚在企业特有的价值观念之上。即便这些成员一批一批地在更新,但这些隐蔽的、凝聚起来的企业价值观念却得到了延续和发扬。也就是说,王董事长所谓的“合理化”,指的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要合乎民族文化精神这个“理”。把所有这些“理”归纳起来,就是社会文明。

    现在王董事长已经离去,我深信台塑集团能永续发展。如果再过50年,接棒者做得更好,那就说明王董事长的“合理化”理念和思想得到了真正的传承和弘扬,因为接棒者是王董事长的真正传人,他们比别人更能体会他的经营管理思想的精髓。至少今天看来,王董事长的“合理化”在历史上具有其长期合理性。

    是为序。

    朱丽兰
序五
    本书真实再现了被誉为“经营之神”的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先生的创业过程,总结了台塑集团的成功之道。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的学者们将之高度概括为以下几点,即:“理念是一种生产力”、“态度决定命运”、“管理在于创新,创新在于‘创心’”、“企业是个人的,更是社会的”,企业只有在奉献社会中才能实现永续经营。对于作者的辛勤劳动和取得的成绩,我感到欣慰和高兴。

    在台湾岛这样一个缺乏自然资源、市场狭窄、经济发展时常受多种因素制约的经济体内,台塑集团的成功绝不是偶然的。作为一个企业家,特别是一个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企业家,王先生正是凭借着其独特、睿智的经营理念,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管理创新和客户至上、回馈社会的宗旨,使自己的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勺饮不器盛沧海,拳石频移磊泰山”。我与王先生相识已有数年,他在许多方面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他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人生态度和创业精神。他本着“心到、力到、功夫到,无所不成”的信念,认准了目标就锲而不舍、全力以赴地去实践、去探索。从创业之初坚持去除混在大米中的沙粒、杂质,到从事塑胶产业中注重质优价廉、保护环境,始终体现了这一精神信念的强大力量。

    二是他始终模范履行着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慷慨地捐助各种社会公益事业。从他为台湾许多家庭免费安放的泔水桶、提倡利用有机肥料生产无公害蔬菜、依托长庚医院为台湾老龄人口建设养生文化村,到为全国31个省市捐建万所明德小学,或创办高水平的医疗机构等,处处都充满了他对社会大众的诚挚爱心。

    三是他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体现了他在把握企业与社会发展方向方面的远见卓识。他明确指出:“所谓物有本末始终,事有轻重缓急……两岸都是同文同种的中国人,在相互配合上应是最为方便。当全世界已经逐步迈向地球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无不在加紧携手合作时,大陆与台湾血浓于水的民族感情,没有理由不共同坦诚谋求和谐相处之道,维持一个和谐的良性竞争关系。”

    正是基于以上理念,他积极呼吁“海峡两岸秉诸民族感情,善用良好智慧,寻求务实的互利互补关系,早日融为一体”。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石化企业,作为台湾最大集团企业的董事长,这一点也正是王先生企业家精神之灵魂和脊梁所在。

    也许因为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王先生的上述理念和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校训、校风,虽然在说法上并不完全一致,但在精神上却是相通的,讲的都是做人做事的道理。记得王先生还曾讲过:“一个人幸福不幸福,心是最重要的。”希望广大读者能够通过这本书,更深切地学习、借鉴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幸福的人,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振兴中华民族共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顾秉林
序六
    王永庆先生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家。自对外开放以后,我很早就在书本报刊上看到过他的大名,对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理念和思想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尚在酝酿时,清华大学就邀请我作为主编参加大纲的讨论。这的确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特别是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刘震涛所长,他向我介绍了许多关于台塑集团的经营管理经验的鲜活生动的案例。之后,王永庆先生作为当代华人企业家杰出代表的形象已经呈现在我的眼前。我想,把王永庆先生的经营管理思想提炼出来加以传播,对于提升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繁荣民族文化将是一个贡献。

    我除了对王永庆先生的企业感兴趣,对于他创办的各类社会事业,特别是兴办台湾长庚医院更有兴趣。在和台塑集团高层管理人员座谈时,我最想了解的就是长庚医院。我主要问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兴办长庚医院的动机和宗旨是什么?长庚医院是如何管理和运作的?在财务上能否取得平衡或一定的盈余,从而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在成本控制方面有什么独特的诀窍?如何保持医护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工作热情?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台塑方面的回答,每每使我受到启发。

    经常有舆论说,中国的企业家没有捐赠和回馈社会的传统。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也许内地的企业规模不大,捐赠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足够的社会影响。即使这样,内地企业的捐赠仍然支持了许多社会事业的发展,例如教育卫生、文化艺术、慈善机构等,这是有目共睹的。王永庆先生创办的长庚医院,应该说是中国企业家回馈社会的典范。

    长庚医院在医疗成本控制方面的经验是有参考价值的。王永庆先生认为,经营医院和经营企业的原理是一样的。他把“勤劳朴实”和“止于至善”的合理化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用于医疗服务,重点就在于医院能否为病人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长庚医院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