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论道--音乐广播主持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DJ论道--音乐广播主持的理论与实践- 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淌诙浴爸鞒秩诵蜗蟆钡亩ㄒ濉K衔骸爸鞒秩诵蜗缶褪枪诙杂诠悴ァ⒌缡拥却笾诖ッ教逯薪谀恐鞒秩说淖芴迤兰郏侵鞒秩说谋硐痔卣髟诠谛哪恐械姆从场!贝硕ㄒ逯小白芴迤兰邸贝嬖谟谔诘乃嘉煊颍胺从场币欢ㄊ蔷咛宥浅橄蟮模爸鞒秩说谋硐痔卣鳌痹蛲幌粤怂胪械那簟! ∮肷唐返牟煌蜗笙啾龋珼J的形象又有哪些特征呢?是听众提及某位DJ时对他的声音的感知和回忆吗?还是听众由声音的质地产生的对长相、气质的联想?  DJ的形象相当复杂。就个体的人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象”,拥有不同的特征。弗洛伊德的人格学说从心理学的视角提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是追求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其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  DJ也不例外,他个人的形象和人格也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但这种个人形象是否就构成了DJ的形象了呢?当然不是。DJ的传播主要是人际交流的口语传播,但毕竟与人际传播有很大的区别,他是存在于广播这个大众传媒语境下的人际传播,因此在树立和考察DJ的形象时,不能忽视DJ所主持的节目留给听众的形象,以及DJ所供职的电台的组织形象。这三种形象形成一个系统,其相互间的有机作用的综合体完成了DJ的形象。  DJ的形象具有主客观两重性。DJ在听众心目中的形象,必然会受到听众自身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审美取向以及性格差异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听众心中的DJ印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是DJ自身行为以及形象在他们大脑中的客观反映。因此,同一个DJ在不同听众心目中会产生有差别的形象,甚至会获得截然相反的评价。听众张认为“严谨”的DJ,会被听众王认为是“刻板”,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但是以听众对DJ的总体评价看,还是具有客观性的。根据统计学上的“大数定律”,评价的人多了,主观偏见自然就会减少。因而可以获得比较客观、真实的评价。DJ在关注自我形象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听众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因素,既不要因为少数公众的主观评价而妄自菲薄,停步不前,也不要因为多数受众的客观评价而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DJ形象具有###性。DJ经常是听众瞩目的焦点,尤其是已拥有一定知名度的明星DJ,一举一动,都要谨慎行事。话筒前后,节目内外,DJ无时无刻不在向社会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要在时间、空间、内在、外在等多个维度上织造着DJ的形象。无论哪个方面出现失误,都会使DJ形象受损。  DJ形象具有相对性。上述的双重性和###性,引致DJ形象具有相对性。一个主持人的形象如何,他的能力强弱,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高低等都是相对而言的。  DJ形象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性。不论是内在的精神风貌、性格魅力,还是外在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往往都会伴随DJ一个较长的阶段,并在一定条件下,在听众群体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一些概念化的东西,造成一种心理定势。这种心理定势往往会成为一位主持人无形的财富。  案例一  此案例出自庄锡昌所作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化》。作为一名DJ,艾伦·弗雷德的成功是后人需仰视才见的。他的DJ形象中包括三个层面:一名传播摇滚乐的DJ、“使摇滚乐进入美国社会成为通俗音乐的主流”的推动者、青少年歌迷心目中的“父亲”。他的这一综合形象,得益于他对新兴的摇滚乐敏锐的把握,更得益于整个美国社会。    

DJ的形象构成(2)
严格意义上的摇滚时代开始于1952年,在此之前,摇滚乐只是流传在黑人中间的不登大雅之堂的歌唱。在白人世界看来,它是“肮脏的”、“猥亵的”,然而它本质的淳朴、热情和活力却吸引了20世纪50年代还没有观念偏见的白人孩子。这些孩子在唱片商店里购买他们的父辈不屑一顾的“种族唱片”,并且随着音乐强烈的节奏情不自禁地快步起舞。这种现象被一位电台节目主持人艾伦·弗雷德看到,并激发他产生了一个新念头:把这些音乐放在电台的节目中播出。1952年,名为《月亮狗摇滚舞会》的节目正式播出,这是首次用“摇滚”来命名这种黑人音乐。结果节目一经播出就深受不同肤色的少男少女的欢迎,由此掀起了一股摇滚乐热潮,它以巨大的能量向美国各个地区发起冲击并最终在世界性的城市——纽约登台亮相。  这一摇滚乐节目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不仅因为它是一种不同于白人流行音乐的声音,为流行音乐注入了新鲜活力及新鲜感觉,更重要的是它使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个性,而且在当时富裕、隔离的美国社会里,它让年轻人重新找到温情。也就是说它成功的最根本的一点是满足了当时社会人的基本需要之一——爱的归属。艾伦·弗雷德通过这种音乐形式,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大、仁慈和充满父爱的形象,使人们对他产生一种信赖感情,并以此赢得了众多信徒。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一位排长队等候购买弗雷德主持的晚会入场券的女孩子说:“我真的喜欢他,因为他不像我父亲那样,每天下班回家后,只知道捧起一张报纸往沙发上一躺,或者手端一杯啤酒,两眼紧盯着电视屏幕。弗雷德则不然,他是我所需要的父亲。”这是众多摇滚迷的心态,也是摇滚时代整个社会的心态。弗雷德正是迎合了这一心态而使摇滚乐进入美国社会成为通俗音乐的主流。  案例二  此案例中的文章来自于2000年4月“西祠胡同”社区一张颇有人气的帖子。我们在此选用,是想说明听众心目中的DJ的形象是多么生动有趣。虽然DJ以声音服务听众,总是躲在话筒之后,可听众早就为DJ塑了形。此帖语言风趣,但不代表本书作者的观点。  南京十位电台音乐DJ点评(金庸群侠版)  宇速飞翔  2000年3月16日 10:54  任盈盈奖:  ——吴继宏(江苏电台文艺频道)  节目:《飞一般音乐空间》  点评:收放自如,大家风范。古典文学功底深厚却能含而不露,遣词用句别具韵味,体现了厚积薄发的内敛气质。曾经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吴新快语”和关于罗大佑和陈升的音乐情怀尤其令人难忘;而今,绚烂归于平静,《飞一般音乐空间》只是偶有佳作——倒又应了“干一行不爱一行”的真理:不过,这也未必是坏事,平淡是真、细水长流,但愿留一份坚持在心中。  段誉+虚竹奖:  ——大卫(江苏电台文艺频道)  节目:《流行歌曲现在时》  点评:大卫的风格找不到某一位大侠对应,只好两个综合一下了。这两个人物在金庸小说里是最有亲和力的了,用大卫自己的话来说叫:“讨喜。”当然,也少不了段誉的洒脱和虚竹的憨厚(在王语嫣和“梦姑”面前除外)。  揭晓榜单时明快、阳光的大卫,和“我们的对话”里蓝色的大卫是另外两个闪光的侧面。不过,大卫的问题是——35岁的大卫还是会像现在的风格一样么?  乔峰奖:  ——苏文(江苏电台文艺频道)  节目:《流金岁月》  点评:典型的黑道白道通吃——穿梭于经典与流行之间,在音乐的花园中是一位辛勤的“护花使者”。内功深厚,通晓武林各大门派的绝活,几乎没有“弱项”——但也因此显得沉稳有余,激情略为不足,节目特点不够鲜明。  张无忌奖:  ——李强(江苏电台音乐频率)  节目:《乐人谷》  点评:玩过“群侠传”的人一定知道,其中的张无忌是最“管用”的一个,拉他入伙绝对没错:能攻善守,耐力过人,而且百毒不侵。李强也是属于身怀绝技,但一般不轻易出手的人,节目做得四平八稳,只是偶尔从只言片语中能听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生活历练。他的节目十分严谨,给人一丝不苟的感觉(不过现实中刚好相反,呵呵!)——一件事做得太久,难免会缺乏激情——好在有很多事并非只靠激情就能做好。  黄蓉+郭襄奖:  ——张艺(江苏电台音乐频率)  节目:《897音乐网》、《都市夜归人》  点评:张艺是一位很难说清楚的同志,她有两档时段、风格相反的节目。《897音乐网》要平稳、开放一些,但对于新歌旧曲,还是有着自己很独特的赏析角度,有时一些尖锐的观点直追小黄蓉的刁钻古怪。子夜时分的《都市夜归人》情绪更是复杂,但最突出的一点是:自我、封闭而略带忧郁的气质。(黄蓉本质上也是个很自我的人,而郭襄有种与生俱来的怀旧和忧伤。)  所以,喜欢这个节目的人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则讨厌之至——就好像中年黄蓉的狭隘与偏执。说实在,真是很佩服她能把这样一个节目做这么久就还没把自己做“空”——哪怕身边再微不足道的小事,她讲起来都能自圆其说,而且言之成理,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