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论道--音乐广播主持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DJ论道--音乐广播主持的理论与实践-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评:做DJ的气质
资深唱片企划 詹华  李强选择我为他的书写“书评”是件不太说得通的事情,一则我不是名人,无法给他的书贴金;二来虽然我们相识十年,但因为南京和北京相距甚远,见面机会加起来也不过十次,甚至双方工作生活的变迁都常常事后很久才从别人处听说,互相之间并非通常意义上的了解;我虽然也曾经在电台短暂工作过,但是对广播还属于只识皮毛的门外汉,按说没有资格为这样一本专业的书作评,但是他突然打电话向我提了这个请求,我想都没想就应了,原因是他拿我当朋友,我也不能不仗义,我也知道我写成什么样他都不会怪我。  我们认识的时候我刚进唱片界,作为郑钧《赤裸裸?!》专辑的宣传人员到南京跑通告,李强是当时南京最活跃的那批年轻DJ中的一员,他有着对音乐的无比热忱、幽默的个性和狡黠的目光,我们很快就成为工作内外的朋友,虽然接下来的十年中很少谋面,甚至电话都不多,但是每次交流都很会心,是那种有天然默契的朋友。  李强是DJ圈子中的才子,口才文笔都十分了得,而且更加难得是他的淡泊明志,因为音乐主持人和娱乐圈的关系密切,心态的把持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李强热爱音乐的原因是内心的感动而非眼中的浮华,这一点不是很多人能做到的,因此,后来他又回大学读研究生,现在又写出这么一本专业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书,在我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换句话讲,他是个有文化的DJ,甚至有些书生气和学究气,是这个圈子的异类。  说实话,因为时间的原因,他的书稿我只是简单翻了翻,所以我没有资格对书的水准和内容说三道四,更无法恶毒吹捧,不过我相信对于只有十多年历史的电台音乐主持人行业,这本书应该非常有价值。我自己断断续续做过电台音乐节目的编辑和主持人,也因为职业的关系和这个行业接触繁多,对于一个好DJ的判断应该有一些心得,在对音乐的热忱和磁性的嗓音之外,还需要更多更重要的东西,这本书给出了一些答案和找到答案的方式,同样水准、经验和阅历的DJ并不只李强一个,只是他更有心,也更专注。  顺便说一句,尽管已经结婚成家,而且搞起了学术,但李强仍然和当年那样感性,还会因为被一首歌打动而在短信中感慨唏嘘,这才是最重要的DJ气质。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书评:谢谢李强
著名DJ、资深媒体工作者  黄凡  《DJ论道》是一本早该问世的书。尽管真正现代意义的电台音乐DJ在国内只有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历程。  正如书中所说,在现代广播中,电台DJ不光“提供音乐的伴随欣赏,传播音乐信息,引导受众的音乐审美趣味”,一个好的DJ“甚至可以干预受众生活,成为一些青少年受众的‘意见领袖’,并拥有较为强势的话语权”。也就是说,DJ不仅伴随青少年听众的成长,而且可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并在他们的成长记忆里留下永恒的烙印。在品种繁多的各类主持人中,恐怕只有DJ能享有如此的“殊荣”。  不应该抱怨新闻和传播学界对这一领域的关注不够,因为专家们缺少长年在一线工作的必要亲身体验,而一线DJ有大把的实践经验却缺少足够的理性思考和理论指导。  所以,谢谢李强――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十几年的老DJ,也作为一个老朋友。  初识李强,是在九十年代的初期,我刚刚成为南京第一家全天直播的广播电台“南京经济广播电台”的主持人,李强则是南京大学分到电台新闻部实习的高才生。他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的那颗大脑袋,通常我都羡慕地把长着一颗大脑袋的家伙称作天才儿童。当然,同样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博览群书,他的出众文采。而我们很快变成无话不谈的好友则是因为音乐。  九三年,我们俩先后在各自的电台开始主持中文流行音乐节目。除了工作上有了更频繁的合作交往,在他的简陋宿舍,在路边的大排挡,在鼓楼的“城市猎人”酒吧,我们每天都会有很长时间厮混在一起,交流所有生活的体验和各自的秘密,也分享我们各自喜欢的所有好听的歌曲。比我年长两岁的老李其实那会儿就给过我很多的帮助,早就应该谢谢他啦。  呼呼十数年光阴荏苒,老李早已为人夫者,而我也已北上发展,联络渐少了,那份多年积攒下的默契则始终都在。所以当他电告我说写了这样一部专著的时候,我衷心为他高兴而且觉得顺理成章,我相信写这样一步书,他真的合格而且合适,同时我能看到他在其中倾注的大量心血。  说他合适,首先是因为他的为人诚信,作风严谨,何况文字和音乐本就是他生命中伴随一生的最爱。  说他合适,还因为他是一名优秀而资深的DJ,他的工作热情,他的专业水准,他的冷静客观的主持风格,他多年的积累和思考,让他拥有了让人充分可信的话语权。  相比大多数的电台DJ,李强最大的优势还在于作为一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传播学研究生,他既能高屋建瓴地阐发专业论点,又可以通过生动、准确、可信的论述来充分印证论点,使理论和实践实现最有效的互动整合。  我读这本书,既觉亲切生动,又时时在其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的论述中收获新鲜营养。  这样的一本书,当然不是作为普通读者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而存在的。但正如李强在书中引述的美国传播学经典教材《电子媒介节目设计与运营/战略与实践 》中的那句经典口号所说“音乐广播是一种生活方式”,今天,音乐广播已经,并将越来越多地成为各年龄大众重要的生活、娱乐方式,这样一个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传播领域自然值得我们投注更多关注的目光,尤其是对于每天埋首于话筒前的主持人,每一个传媒从业者、传媒研究者,包括每一个音乐广播爱好者,相信这本书可以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所以,应该谢谢李强,在繁重的工作、学习之余付出艰辛劳动奉献给我们这样一部优秀的专著。    

书评:来自温哥华的问候
歌手:陈明

  温哥华午夜12点,我收到大洋彼岸传来的消息,好朋友李强要出书了,我拨了一通电话之后躺下来,心情却是十分兴奋的。一来真为他高兴,二来也是十分的佩服。要知道他能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读完研究生还写完这本书实是不易,从我的邮件里看了他发来的部分书稿,我真不敢对他的书品头论足、妄加评论,因为这并不是大家平时拿来消遣的书,这是一本写书人用自己多年工作经验和心得去完成的一本专业性的书,甚至我认为就是他的一篇巨幅的学术论文,我相信这对于DJ这个行业来说该是很有价值的。

  和李强相识那是十年前的事了,我还是歌坛新人,为了唱片的宣传在全国各地跑,上通告、做节目,和各地的电台DJ都有了相当多的联系,南京又是流行乐坛的重要领地,自然是少不了要多去的地方,一开始大家的接触完全是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给我的印象是很书生气充满智慧,目光狡黠、言谈幽默。我和我的经纪人常常开玩笑的说他的眼神是带着“坏笑”的,慢慢的我们就成了朋友。后来我在他工作的江苏音乐台做了一年半的客座DJ,虽然一星期只有一个小时的节目,而且他们对我的节目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但最后我还是仓皇逃窜了,我深有体会要做一个好DJ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我有一副好嗓子,好声音,也算是音乐圈中人,但我知道自己没有一个好DJ应有的丰富的知识和敏捷的才思,我自认自己道行不够。所以我想《DJ论道——音乐广播主持的理论与实践》该是想要进入这个行业的有志之人的一本入门指南,一本专业的教科书。也是许多同行可以用来参考学习的。

  一般歌手和DJ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电台是一个媒体,艺人和传媒的人打交道往往是有戒心的,我在DJ圈里的朋友大都是结交了许多年的,李强就是能信得过的其中的一个,他淡泊名利也不浮躁,难得的是如今的他还和我刚认识的时候一样对音乐充满热诚。他会对我每次出的新歌新唱片给予最中肯的意见,也在我失落的时候给我挺多的鼓励。还让我特别感动的是当他遇到好歌或者发现了好的歌手的时候,他会像孩子一样的无比兴奋。他就是这样一个很感性的人。

  如今李强已有家室,我也做了母亲,我们还像以前那样可以彼此交流不用戒备,和他们小俩口聊天可是一件愉快的事,正所谓的是:赏心悦目、心情舒畅。我喜欢和有智慧的人交朋友,因为和他们交往也能让自己疯长见识。

DJ概念的厘清(1)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发展脉络  “主持”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杨濂(清)的《寄李本宁太史书》中:“必是主持定,而事仍可行。”据此,应天常在《节目主持语用学》中认为:“节目主持人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人类的各种文化、祭祀、娱乐、游戏等活动中。人们在劳动之余开展一些自娱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时,很可能就有一位‘串场人物’出面来‘主持’活动的整个过程,那人就是‘节目主持人’了。”  今天仍有这类主持人活跃在我们的周围:婚礼的主持人、庆典的司仪、孩童游戏的组织者等等,他们与我们所说的节目主持人相去甚远。因为,他们的传播仅限于人际关系范围,而不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大众传播。只有仰仗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巨大变革带来的电子文化的迅猛发展,只有受众自身主体意识的逐步崛起,只有对平等、直接的交流的渴望日益增强,才孕育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广播节目主持人。  1928年荷兰的直播节目成了研究西方广播节目主持人不可忽视的课题,因为这一年荷兰对外广播推出了名为《快乐的电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