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哪有那么难》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学习哪有那么难-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不要急于去做后边的题目,因为后边的题目不是正常人能做的题目。   

  考语文时如何利用这五分钟制定战略呢?学生考语文时的答题习惯不同,有些学生先答基础知识,有些学生先写作文。那么这五分钟最好做什么呢?先看看作文题目,一看这个作文题目,平常做过类似的范文,那还不先把作文搞定,然后再去踏踏实实地答基础知识?         

虹桥门户网。  

第46节:做好技术准备才能决胜考场(2)         

  第二,进入考试阶段先要审题。审题一定要仔细,一定要慢。我发现数学题经常在一个字、一个数据里边暗藏着解题的关键,这个字、这个数据没读懂,要么找不着解题的关键,要么你误读了这个题目。你在误读的基础上来做的话,你可能感觉做得很轻松,但这个题一分不得。所以审题一定要仔细,你一旦把题意弄明白了,这个题目也就会做了。会做的题目是不耽误时间的,真正耽误时间的是在审题的过程中,在找思路的过程中,只要找到思路了,单纯地写那些步骤并不占用多少时间。   

  第三,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现在有些学生,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会做的题目,就快速地把会做的题目做错,争取时间去做不会做的题目。殊不知,前面的选择题和后边的大题,难易差距是很大的,但是分值的含金量是一样的,有些学生以为前边题目的分数不值钱,后边大题的分数才值钱,不知道这是什么心理。所以我希望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要培养自己一次就做对的习惯,不要指望腾出时间来检查。越是重要的考试,往往越没有时间回来检查,因为题目越往后越难,可能你陷在那些难题里面出不来,抬起头来的时候已经开始收卷了。   

  我上高中期间,有一个比较虚荣的心态,大家都在忙着做题的时候,如果我突然交了卷,大家从沉思中惊醒:〃他怎么交卷了?〃或者用一种吃惊的眼光看着我的时候,我就感觉特别爽。高中期间考试时,我做题是比较快的,但是只要会做的题,一般都能一次做对,而做错的题目,回过头来检查也检查不出来。因为你第一遍以为这样做是对的,先入为主,你过了一会儿回来检查,也检查不出来。所以我就训练自己一次做对,既然回来检查,也检查不出错来,那干脆我就来了个一次性的处理……提前交卷。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考数学,我的数学老师监考,发完卷子以后,一共两个小时的考试,我做了一个小时就把卷子给做完了,也不检查,直接交了卷,全班同学看我做得这么快,全都抬起头来瞪着眼睛看着我,特别是数学老师非常吃惊地看着我,我把卷子一交,那个老师反正也没事干,就拿着我的卷子在那儿看,我就站在门口等着这个数学老师的反应,那个数学老师把我的数学卷子看了一遍以后,冲着门口对我竖起大拇指,当时那种感觉太幸福了。就为了追求这种感觉,使得我平常的考试保证只要会做的题目尽量一次成功。1978年高考的时候,我的这种行为换来了回报,高考的题量太大,所以我就一头扎到题目里边疯狂地往后做,即使这样,后边还有两个大题没做完,铃声一响只能交卷。我发现只要我做过的题目基本全是对的,虽然后边还有两个大题没做,我的数学成绩还是非常突出的。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47节:做好技术准备才能决胜考场(3)         

  第四,要由易到难。一般大型的考试是要有一个铺垫的,比如说前边的题目,往往入手比较简单,越往后越难,这样有利于学生正常的发挥。1979年的高考,数学就吓倒了很多人。它第一个题就是一个大题,很多学生就被吓蒙了,于是整个考试考得一塌糊涂,就出现一些心态的不稳。所以后期,就因为这样的一些事故性的试题的出现,不能让一个学生正常发挥,我们国家在命题的时候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先让学生慢慢地进入状态,再去慢慢地加大难度。有些学生自以为水平很高,对那些简单的题目不屑一顾,所以干脆从最后一个题开始做,这种做法风险太大。因为最后一个题一般来讲,难度都很大,你一旦在这个地方卡壳,不仅耽误了你的时间,而且会让你的心情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整场考试的发挥。   

  当然由易到难并不是说从第一题一直做到最后一个,以数学高考题为例,一般数学高考题有三个小高峰:第一个小高峰出现在选择题的最后一题,它的难度属于难题的层次;第二个小高峰是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也是比较难的;第三个小高峰出现在大题的最后一题。我说由易到难,是说要把握住这三个小高峰。   

  2008年我给北京的一个大学出自主招生的题目,这场考试共3个小时180分钟,我出了180个选择题,一分钟一个,而且一个题目出得都很有技巧。因为自主招生是在优秀学生中选拔更优秀的学生,所以每一个题目都具有相当的挑战性。评分标准也比较特殊,答对了得2分,不答得0分,答错了倒扣1分,考察学生的自信心和决策能力。   

  那天,因为我出的题目,我得在现场,怕中间有什么意外。考完之后,从考场出来的有些学生很凄惨,看样子都想跳楼,说这次可被坑苦了。他们生气,不是气这套题,而是气自己,这套题只做了三分之一,一看后边有些题目原来很简单,但是没时间做了。这些学生可能平常习惯于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题,即使中间遇到难题也绝不放弃,不做个天荒地老,不做个昏天黑地,绝不认输。就没想到本来一分钟一个题目,你这个题耽误了五六分钟,甚至十多分钟,后边的题目就没有机会做了。所以这样的题目,正常的做法应该是快速地看,跟着感觉走,碰到某个题有感觉就停下来,把它搞定;要是觉得某个题有点难,先放一放,往后做。等到把这180个题目中自己比较熟悉的题目做完后,再回来处理感觉稍微好一点儿的题目,那些干脆一点儿感觉都没有的题目,应该果断地放弃。   

  最后阅卷结果出来以后,发现竟然有一部分学生还得负分,因为他们都没看清题意,一看后边没时间做了,就ABCD随便填下去,错了就扣1分,把前边得的分全给抵扣掉了。         

§虹§桥书§吧§。  

第48节:做好技术准备才能决胜考场(4)         

  第五,控制速度。平常有学生问我:〃我在做题的时候多长时间做一个选择题,多长时间做一个填空题,才是比较合理的呢?〃   

  我觉得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说你平常用什么样的速度做题,考试的时候就用什么样的速度,不要人为地告诉自己,考试的时候要加快速度。其实你考试的时候,速度要是和平常训练的速度差距比较大的话,很可能因为你速度一加快,反而导致了质量的下降。一场大型的考试,你会做的题目本身就那么多,如果你加快速度,结果把会做的题目做错,而你腾出的时间去做后边的难题,又长时间地解不出来,那么很可能造成会做的题目得不着分,不会做的题目根本不得分。不要担心〃做慢了,做不完〃,把握住一点,一个学生的正常考试,如果始终在自己会做的题目上全神贯注的话,这场考试一定是正常发挥的,甚至是超水平发挥。你一直投入到会做的题目中,按照你平常训练的速度,踏踏实实地往前推进。即使你发现时间到了,后边还有题目可能会做但来不及了,我也不认为这是一个令你后悔的结果。最后结果出来你会发现,你最后得到的分数往往会比你的实际水平要高。所以考试的时候要控制速度,我觉得这是考试技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当然了,我在这儿要告诉各位同学,你可能觉得这个题我会做,但是我写慢了会影响时间。其实大家要明白,只要你会做的题目,你动手按照你事先想好的思路来写的时候,它占用的时间是很少的。你真正耽误的时间是在解题的过程中,如果前边本来可以不出错误,结果你一不小心,在某一个关键数据上,或者在某一个符号上出现问题了,从此你就陷入一种万劫不复的状态,你就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样最耽误时间。   

  第六,根据学科的特点抓住得分点。比如说高考语文的作文,一般老师的起评分是40分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只要能把这篇文章写得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就能得40分以上。我的孩子平常就犯虎头蛇尾的错误,她读的书太多,肚子里边的名词也挺多的,所以遇到一个题目,就浮想联翩,作文写得洋洋洒洒、诗情画意,最后自己都找不着回家的路了,结不了尾。一篇作文光有开头没有结尾,得分将会大打折扣。2006年我孩子参加高考,考完语文以后,出来时高兴得不得了,说今年高考作文竟然写完了。   

  另外,中国人追求〃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越是跌宕起伏,越是充满着悬念,越容易得高分。但是英语的作文就不同了,你要是找一些稀奇古怪的名词来表达你并不会表达的意思,这样的作文得高分的可能性不大。写英语作文,你要表达某个意思,用的单词越通俗易懂,越容易得高分,千万别玩文字游戏。         

。←虹←桥书←吧←  

第49节:做好技术准备才能决胜考场(5)         

  考数学时,有人考完以后说某个大题能得满分,结果却并非如此。一个大题12分,结果呢他这儿扣点儿那儿扣点儿,最后只能得个八九分。学生还觉得挺委屈的,这个题明明会做,怎么被扣分了呢?其实是过程出问题了,数学解题的步骤是有分数的,而且这个分数还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注意这些学科评分的得分点。比如让你求出一个椭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