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强眼中的英超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颜强眼中的英超帝国-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14年来,曼联球票疯涨,到了2004—05赛季,平均座席票价接近40英镑。老特拉福德球场更以各种豪华包厢闻名:六座席的豪华包厢全赛季票价接近4万英镑,八座席豪华包厢价格更超过了6万英镑。
  老特拉福德正门口的超级商店也被修葺一新。巴斯比爵士高瞻远瞩铜像身后,便是这个世界闻名的曼联专卖店:球衣价格都在50英镑以上,你想印烫上一个球员姓名,额外加5英镑,印烫一个英超联赛标签,英镑,一个冠军杯标签,英镑,印烫某个赛季联赛冠军或者杯赛冠军标签,又是英镑。
  爱德华·弗里曼是革新这个商店的主导者,他说自己改造这个商店的思想是“营造曼联品牌”。实际上,专卖店所做的,只是给各种纪念品打上一个曼联标签,然后就以高出市价3到5倍的价格大量出售:茶杯、托盘、围巾、玩具熊、棒球帽、拖鞋、各种衣服、糖果……一个印有“我爱曼联”的钥匙链能卖到5英镑,它的原本价值是多少?最多1英镑。一个印有“曼联”字样的徽章也能卖4英镑。每天都有着川流不息的人群走进这个商店,不少还是抱着朝圣心理的外国人,为了这些印烫有曼联LOGO的商品,大家都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有趣的是,买了这些产品的人,很少有后悔,或者也用爱德华兹经济眼光,来重新分析这些商品实际价值者。一个成功足球品牌的商业魅力,跟球迷质朴的忠诚情感结合起来,就能产生这样大的魔力。
  我想在曼联超级专卖店的某个角落里,爱德华兹正在窃笑,而格雷泽父子们正流着口水。即便如此,每次来到曼联,我总要走进这个专卖店,总要为曼联球迷朋友,或者一些对曼联感兴趣的朋友购买一些东西。哪怕我能逐渐明白这后面的背景,可是谁能抵挡曼联的吸引力?
  一棵摇钱树显然是不够的,考虑到俱乐部在远东地区的巨大影响,曼联又在新加坡开设了一个专店,并且有一系列计划开设新专卖店。这对极为重视俱乐部赢利状况和营销手段的伦敦股市投资商来说,自然是极大的利好消息。不过商业化开发也有一个阶段性瓶颈,曼联新加坡店开设不到5年,销量逐渐下滑,一方面和曼联此后几年成绩平平相关,另一方面也和远离本土球迷的审美疲劳和忠诚度不够高有关。单一足球俱乐部的品牌嫁接手段,在短期内确实能刺激球迷的购买欲望,然而时间一长,如果产品本身价值并不高、俱乐部又不可能频繁出新招刺激市场,商业零售的收入很难保持长线发展。曼联也考虑过来华开店,迟迟没有进展,此外国际米兰也做过类似尝试,半年过后,效果都在下降。
  这种专卖店里陈列的商品,究竟有多少价值?除却那些球衣能给球迷或游客带来一些球场的兴奋外,其他的小商品到底有多吸引人?初到老特拉福德的球迷,总会被这里的气势所震撼,不由自主地进入了爱德华兹营造的商业分为,可是按照大卫·科恩的分析,如此高价的俱乐部纪念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对球迷感情的讹诈。更会让球迷失望的是,他们或许买到了自己梦想的东西,可他们花钱购买这些产品,也希望自己的消费能被用来帮助这个俱乐部发展壮大,事实却是,大部分球迷消费,都流入了爱德华兹和格雷泽的口袋里。
  从这个专卖店里很难看出曼联是一个百年俱乐部,你很难找到一本书或者一些相关录影带,找到和“巴斯比宝贝”有关的痕迹,更别提当年的梅勒迪斯了,即便传奇三杰丹尼斯·劳、博比·查尔顿和乔治·贝斯特,都很难在这个专卖店里找到与其相关的影子。难道曼联是个从1992年才创立的俱乐部?有了“曼联上市公司”,然后才有曼联?
  这样的困惑,不仅发生在曼联,其他俱乐部专卖店给我留下的,都是这种类似印象,不论是伦敦的斯坦福桥、酋长球场,还是格拉斯哥的凯尔特人公园。2009年春天,我去巴塞罗那开会,探访坎帕诺球场时,专门在巴萨和耐克合开的那家号称规模最大的俱乐部专卖店,结果令我大失所望。我本来应央视风云频道朋友之托,想在这里购买一些关于巴萨历史的DVD或者书刊,结果完全没有。在专卖店周而复始细细地走了两遍,也没看到什么入眼的纪念品,频繁出入的人群,购买的大多都是俱乐部球衣。
  

商业符号贝克汉姆
弗格森给马丁·爱德华兹带来的幸运不仅是球场上的成功,还因为他一手培养出来大卫·贝克汉姆。
  贝克汉姆这一批本土球员崛起前,弗格森的冠军业绩大多建立在曼联此前购入的各类球星基础上。从他上任前就已经加盟的布莱恩·罗布森、斯特拉坎,到他任上收购的史蒂夫·布鲁斯、因斯、坎切尔斯基以及法国人坎通纳。坎通纳成为了前贝克汉姆时代的曼联最大球星,甚至被球迷评为曼联百年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这个法国人在球场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球场外也有点石成金的能量。因此在贝克汉姆染上金发之前,坎通纳是曼联专卖店的最大卖点。
  奇怪的是,在他31岁时,坎通纳突然宣布退役,至今这仍然是曼联的一大疑点。其实在1996—97赛季结束时,坎通纳已经做好了准备和俱乐部续约,弗格森当然愿意留住他,但主席爱德华兹以上市公司业绩要求,规定了和球员续约的周薪上限不能超过2万英镑,据说这是坎通纳愤而选择退役的原因之一。还有说法指出,在肖像权使用上,曼联跟坎通纳本无协议,但是在新的续约谈判中,马丁要求得到坎通纳百分百的肖像权,这也是有意进入影视圈的法国人完全不能接受的。
  更离奇的现象发生在1997年8月,距离坎通纳宣布退役不到两个月,此时的曼联专卖店里,已经找不到半点坎通纳的痕迹:马丁要求商务部门“处理掉”所有跟坎通纳相关的商品,从球衣、钥匙扣到茶杯。六周时间,坎通纳就变成了似乎从未出现在这个俱乐部的人。坎通纳在此后5年时间,和曼联关系一直紧张,直到马丁逐步退出管理层后,法国人才重新回到老特拉福德看球。
  马丁并不担心法国“国王”的消失,因为他和几位管理大员已经在一队里找到了坎通纳最好的偶像接班人:贝克汉姆。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分析,贝克汉姆比坎通纳更有吸引力,”营销总监爱德华·弗里曼说过,“坎通纳毕竟是个外国人,而且来自让英国人多少有些嫉妒或者讨厌的法国。贝克汉姆却是一个地道英国人,完全由曼联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球迷认同感极强。和离开球场就找不到人影的坎通纳相比,大卫更热衷于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相貌也更加英俊,一个天生的明星。英国社会自从黛安娜王妃辞世、加斯科因自我崩溃后,已经没有一个主流明星了,大卫能填补这个空白。”
  这是一种绝佳的商业组合:最热门的体育项目正在变成最热门的“大众娱乐产业”,这个产业中最热门的曼联,提供出了一个最完美的表演舞台,大卫·贝克汉姆似乎具备着代表“俱乐部产业”和“顶级豪门”的所有元素。此后一些戏剧性变化元素是,他随即还有了1998年世界杯上,代表英格兰队出战阿根廷的红牌恶梦,很快又以一种“复活英雄”的形象,出现在曼联1999年三冠王丰碑上。他身边还多出了辣妹维多利亚这么一个“女搭档”。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的营销组合?
  很大程度上,由于妻子维多利亚,贝克汉姆成为了身为足球运动员,却在受欢迎程度和大众影响力跨出了足球领域的“跨界艺人”。早年刚出名时,他还只能得到一点洗发水广告,在自传里,贝克汉姆还承认他最早的阿迪达斯和洗发水合同,都是弗格森帮助他签订的。随着星运亨通,明星老婆的帮助——也许是控制,贝克汉姆迅即成为了一个优质商业偶像,曼联随之获益匪浅。但也是因为他的商业魅力太强,风头太劲,和主教练弗格森之间的矛盾冲突也越来越大。在和贝克汉姆决裂过程中,有人认为弗格森的控制欲导致了这次分离,也有人认为,弗格森根本上,还是一个足球至上的传统教练,他未必完全排斥商业化运营,可是当贝克汉姆的商业形象,一定程度已经凌驾于曼联之上时,弗格森已经无法容忍卧榻之旁酣睡的这尊大神。
  2003年春天足总杯被阿森纳淘汰时发生的“飞靴事件”,让师徒关系再也无法修补,这样才有了2003年夏季凯尼恩和桑切斯在撒丁岛上关于贝克汉姆转会的谈判,价格居然只有2500万欧元。从职业球员角度考虑,贝克汉姆哪怕场外商业活动和明星秀再多,他仍然是一个无比敬业勤奋的球员,他的球场表现从未受到这些业余活动的影响。贝克汉姆的离去,在商业意义上是皇马的全胜,在球迷眼中,是曼联一位传奇偶像的流失,不过在竞技场上,弗格森得到了一次重塑球队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1997年流产的默多克收购曼联事件后,马丁·爱德华兹在俱乐部的影响力大幅萎缩。他接受了默多克收购意愿,乐于将自己手中股份全部卖给澳大利亚传媒巨鳄,这更加深了球迷对他的痛恨。2002年曼联上市公司管理层改组,马丁一直想要获得的上市公司主席职位,他始终没能得到,此时马丁开始淡出曼联管理层,以凯尼恩和大卫·吉尔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主管着曼联的正常运营。
  偶像传统仍然无法放弃,商业意义上,偶像就是印钞机。贝克汉姆之后,曼联偶像层出不穷,有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这样形象俊朗、足球天赋甚至远超贝克汉姆的后来者,也有韦恩·鲁尼这样原汁原味的英格兰本土才俊。但是谁都无法取代贝克汉姆能超出足球领域的跨界影响力,更无法取代贝克汉姆这样一面时尚旗帜的作用。此后经年,欧洲媒体有过各种“最富有球星”的榜单,贝克汉姆始终雄踞榜首。C罗贵为世界足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