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京剧》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孩子们的京剧-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七)髯口功:髯口就是胡须,所以髯口功也叫耍胡子,演员把假胡须戴挂在耳朵上。表演中舞弄髯口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感情。

  (八)扇子功:京剧中的扇子,并不是我们乘凉用的扇子,而是特殊的舞蹈道具。舞台上使用的扇子有:大、小折扇、羽扇、鹅毛扇、芭蕉扇等等。

  扇子功各个行当皆有此功,但以小生、花旦居多。演员们常借助手中的扇子做出种种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感情。基本动作有:转、合、遮、抖、抛等。通过这些动作配合身段,以表现人物情绪,刻画人物性格。

  (九)水袖功:京剧服装中袖口缝有一段白绸,我们称它为水袖,水袖功就是利用水袖的舞动来夸张地表现剧中人物激动、悲愤、痛苦等复杂的情感和变化多端的心理。

  水袖功的基本要领在于肩、臂、肘、腕、指等部位的配合。熟悉水袖的性能,表演时才能得心应手。

  水袖的一些表演作用:

  1、扇子:用水袖在脸扇来扇去。

  2、行礼:躬身行礼,一只手横着扯起另外一只水袖,表示尊敬。

  3、哀痛、用水袖遮面的。

  4、拭泪:虚拭泪水。

  5、拂尘: 用水袖轻轻掸拂衣服上的灰尘。

  6、握手相拥:双方把水袖互相的搭在一起。

  (十)手绢功:又叫手帕功,最早源于二人转,多为旦角运用。有四角和八角两种手绢。 

  主要技法为:里外翻花,里外挽花,抖花、叼绢、踢绢等,即美化舞姿,烘托舞台气氛,又可做刻画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十一)甩发功:生、净、丑等角色在头顶上扎束一绺长发,称甩发。旦角在大头右边分出一绺长发,称发绺,甩发功就是演员通过舞动甩发或发绺表现出人物惊慌、激动、焦急的情绪。甩发功方向有左、右、前、后和绕圆圈等。

  (十二)耍素珠:素珠又叫念珠。是僧人挂在脖子上记诵佛号的佛珠。京剧演员通过耍弄素珠,以表现人物的情绪和心里变化。

  (十三)耍旗:演员要耍、舞大旗、令旗等各种旗子,以表现舞台中人物的不同心境和情绪。有辅助场景的作用。旗分大旗、令旗、靠背旗等数种。

  (十四)耍牙:耍牙用于扮演妖魔一类角色,演员在嘴角左右,各衔獠牙一枚,出场时,獠牙频频颤动,用以表现妖怪的凶猛的面貌。

  (十五)椅子功:京剧演员利用舞台上的椅子进行表演,表现人物性格暴躁。

京剧的术语
京剧的术语

  B

  傍角儿:俗称抓龙尾巴。戏班中的次要演员、乐师、后台服务人员倚傍主要演员而生活。

  棒槌:棒槌是一种实心的木棒。是对不懂京剧表演艺术的外行人和对京剧表演一窍不通的讽刺性称谓。

  边式:指演员面部化妆清晰,服装穿戴合适、干净、整洁以及身段、动作干净、利落、漂亮。

  本钱:京剧演员对嗓音条件的称谓。是演员能否胜任剧中唱和念的决定性条件,也是关系到一个京剧演员能否成为优秀演员的基本条件,所以称为“本钱”。京剧界有把嗓音条件看做最重要的传统。

  把场:

  由于演员经验不足,由师长在侧幕照顾及把关指点。

  C

  错报家门:演员将他所演角色的姓和名字报错,叫做错报家门。

  吃栗子:因心情紧张或台词不熟,演员在表演中重念、错念台词或者结结巴巴。

  D

  倒仓:京剧男演员在14岁至18岁期间的变声的生理现象叫做倒仓。倒仓,关系到一个京剧演员(尤其是文戏演员)的艺术生命。

  斗:指表演者表演呆板、不生动、不和谐、全身僵而不活。“老斗”指外行,“小老斗”指除次登台者。

  底围子:在戏班子里,除主要演员以外,配角和群众角色称之为底围子。

  大边:按照传统,以左手为大,旧式剧场方形舞台左边靠近下场门的区域。

  小边:按照传统,以右手为小,旧式剧场方形舞台右边靠近上场门的区域。

  对儿戏:两个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相同分量的两个人物。如《坐宫》中的杨四郎和铁镜公主,两个人所扮演戏份相同。

  大轴子:被称为送客戏,演出时间长,是折子戏最后出演的一个剧目。

  F

  分包:一个戏班分两处参加演出。

  范儿:京剧演员表演自然、动作娴熟、信心充足、从容不迫、一气呵成的精神状态表演叫做“范儿”。

  G

  盖口:两个角色对口唱或对口念时,相互衔接处称为盖口。盖口主要是看演员之间默契和配合的程度,也是观众欣赏的重点。

  官中:就是公共的意思。凡演员们公用的服装、道具称为“官中的行头”。为主要演员外的所有演员伴奏的琴师和鼓师叫做“官中场面”。

  赶包:戏班或演员在某个地方演完后奔赴另一地方参加演出。

  跟包:戏班里的主要演员自己配备的琴师、鼓师、后台服务人员。

  J

  绝活:一个京剧演员独门秘籍,前所未有,另人拍案叫绝的技术。或是他表演的独特之处是其他人模仿不来的,高难度的技巧性表演,称之为绝活。

  金钟罩:原指刀枪不入的武功。在京剧表演中讽刺那些只会唱念,不能动刀枪,不能表演武戏的演员。

  救场:演出中突然出现失误,同台演员及有关人员及时、果断的采取补救。使演出继续进行。有谚语称“救场如救火”。

  L

  六场通透:指对京剧六种主要乐器(胡琴、南弦、月琴、单皮、大锣、小锣)的演奏都能掌握。现引申为对某一出戏从各个角色的唱、念、做、打,到全剧的锣鼓经没有不熟悉的。多用作对京剧表演者和伴奏者的赞赏之词。

  冷场:由于演员忘词、误场造成演出暂时停止,叫冷场。演出中无论发生什么都不应停止。

  临场推诿:指演员接受了演出任务,但临场时以各种理由为借口进行推诿

  捋叶子:指京剧演员抄袭别人表演中的某个唱腔或某个身段并加以运用叫做捋叶子。

  M

  马前:为了使演出快些结束,加速演出速度的术语。相对的术语是马后。

  马后:通常是由于需要出台的演员未到或扮戏未完成,所以台上的演出只能放慢速度。以达到延长时间的目的。相对的术语是马前。

  铆上:指京剧演员在台上把个人的能力毫无保留的表现出来。

  帽儿戏:也叫开锣戏。演出中的第一出戏。旧时均为情节简单的戏。现在大多是能活跃观众情绪的风趣剧目。

  冒场:和误场相反。在演出时;某演员过早的出现在舞台上。

  N

  内场:舞台上桌子后面的区域。

  外场:舞台上桌子前面的区域。

  P

  皮儿厚指戏的情节进展缓慢,戏中最精彩的部分像肉馅一样被厚厚的皮儿包裹着一样。另外,有些戏剧情复杂,头绪纷乱,也称之为皮儿厚。

  票友:非职业性的京剧演员和乐师。

  碰头彩:又称碰头好。演员刚出场,观众就热烈喝彩、掌声雷动。赢得碰头彩的演员都是知名度较高的名角。

  Q

  怯场:年轻演员初次登台经验不足、临场心慌难以控制。演出造成影响。

  S

  四梁四柱:指戏班子中除主演外各个行当的重要演员,在戏中扮演重要配角,好像我们房屋中的房梁和支柱。所以用“四梁四柱”来比喻他们。

  死脸子:指演员面部表情死板、呆滞、没有生气。死脸子是京剧表演的大忌。

  实授:指京剧演员完整的得到师傅传授的表演经验、细节、门道和奥妙叫做实授。

  雨盖:雨盖是雨伞的代用词。因为饿戏班最忌讳“散”字。“伞”与“散”有谐音,所以遇“伞”字,都用“雨盖”这两个字代替。

  T

  掭盔:演员在演出时,脱落盔头、发网。

  台风:是京剧演员在表演中,显示出来的气度和风度。是塑造生动形象的重要一环。好的台风不仅能使观众有兴味地欣赏下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演员一出台就能拢住观众的神儿”,这就是台风。

  台柱子:即戏班或一台戏中的顶梁柱、支撑全局的演员。

  W

  文武昆乱不挡:即戏路宽广的全能演员。指京剧演员不论文戏还是武戏,昆曲还是皮黄,无所不会,而且演出时具有相当的艺术质量。这是对京剧演员演技的肯定和赞赏。

  误场:某演员出场表演时,该演员未能按时到达、扮装没有做好。延误了上场表演。

  X

  下串:武戏主演的武打对手。

  下海:票友转为职业京剧演员。 

  笑场:也叫喷场。演员在演出过程中脱离剧中情节和角色,矢口而笑。

  Y

  要彩:演员在台上表演时,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剧情,卖弄自身技艺以博得到观众的喝彩。

  一棵菜:在舞台上演出是一个整体。为演好这一共同的戏的而互相紧密配合。主要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紧密配合,叫做一棵菜。

  一道汤:指京剧演员所扮演不同戏中人物间没有显著的区别和鲜明的形象。好像是用一种汤料烹制不同菜肴,原料不同,而做出的菜却一个味道,因而用一道汤来比喻。

  压轴子:是折子戏倒数第二个出演的剧目。紧压大轴而得名。因为是主戏,所以出演压轴戏一般都是戏班挂头牌的演员或是名角。

  晕场:一个京剧演员对戏不熟以及精神过于紧张,造成表演忘词、唱错、失手等现象。

  Z

  子午相:演员在舞台上坐姿和站姿要向左或右微侧,即要挺拔又不能表现得呆板。不能正身、直向观众。

京剧的名段
京剧的名段

  搜孤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