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准文集 精校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顾准文集 精校本- 第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它只能发生于出现了这样的凑合的国家内。由于这种凑合的机会并不是在所有国家都可以随随便便发生的,所以,它注定要发生在一国内,然后传布于世界——产业革命本身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它是由英到法,到德,到美,到俄,到日,这样传布的。
历史上任何重大的、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变革,都是这样发生和传布的。
(3)在具备了所有的必要条件中好几项的国家,如英国,产业革命后接受产业革命迅速;而具备条件愈少的国家,接受愈迟缓,接受的方式也显出大大小小的差异。
接受方式,可以分为法国型的、德日型的、美加澳新型的、沙俄型的,以及印度中国土耳埃及型的等等。到本世纪以后,就不再纯粹是接受资本主义的问题,而成为一个更广泛的“现代化”问题,可以有资本主义道路的现代化,也可以有社会主义道路的现代化,还有50年代以后“新兴国家”的特殊样式等等。
(4)由此可以推论,认为任何国家都必然会产生出资本主义是荒唐的。特别在中国,这个自大的天朝,鸦片战争和英法联军敲不醒,1884年的中法战争还敲不醒,一直要到1894年的中日战争猛敲一下,才略打一个欠伸,到庚子、辛丑才醒过来的中国,说会自发地产生出资本主义,真是梦呓!
附带说说,对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之说,梁方仲的《明代粮长制度》委婉地列举证据加以驳斥过。此书论证细致,搜集材料丰富,篇幅不大,倒是值得一看的。
(5)最后,想说一下“忍欲”、“节约”与清教徒精神问题。清教徒精神,确实是资本主义的精神动力,其间,并不仅仅是“节约”和“忍欲”,还要加上(a)不是仅仅为了传子传孙,永保富贵,甚至有100亩田就教会儿子抽鸦片以图保产的那种“节约”,而是冒险精神、创业精神,企图在一个领域里打出一个天下来的那种事业心。熊彼得曾引北欧航海家庭的门侧题词来说明这种精神:“航海是必要的,生命是其次的”。(b)“上帝的选民”的意识,换句话说,就是要以自己的世界观来改造世界的那种宗教精神。以上几种精神,互相结合,可以表述为崇尚个人才能,力主个人权利神圣的“极端个人主义”。这是路德-加尔文宗教改革以后,经过一系列历史事迹激荡出来的精神面貌。它支持了美洲的拓荒者(Pioneer fathers),支持了克伦威尔的革命,形成了商业事务中的骑士精神。
马克思虽然反对忍欲、节约之说,可是他对于这种清教徒精神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力作过充分的估计,不过,没有也不会写到《资本论》里去而已。《资本论》全书要论证剩余价值的非正义性,当然不会说到这一点。而清教徒精神事实上也是17、18世纪的产物,到19世纪西尼耳提出“忍欲”之说的时候,资本家老早是世传的“贵族”,不是凭个人奋斗出人头地的人物了。马克思对清教徒精神的估计,散见其他著作,也没有作过正面的赞赏。马克斯·韦伯得到马克思的启发,写过一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我仅知书名,没有读过。
应该承认,这是资本主义的精神支持。没有这种精神支持,资本家哪里会有创事业精神,哪里敢和贵族王权抗衡。其实,即使在这种精神支持下,19世纪英国资本家还是甘愿让贵族出头露面——当首相,当将军与外交官,他们自己还甘愿在政治上当配角。这样看来,在重农抑商历史传统下的中国商人,只会当西门庆,舐一些太监的唾馀,绝不敢要求政权,就不足为怪了。
不过,忍欲、节约之说,迄今还是西方经济学家持以为股息、地租是合法权利的凭据,这却应该严厉反对。西方进步经济学家,虽非马克思主义者,对此也持否定态度。
这种清教徒精神本身有其残酷的一面。加尔文残杀异教徒比得上天主教的宗教裁判所。当它被无耻的贪婪资为借口,来贩奴,来残害童工,还说在拯救人们灵魂的时候,基督教徒也指摘他们是财神(玛门)教徒了。
四、余论
1、资本主义靠原始积累起家,其初期内部剥削十分严重,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资本的每一毛孔都在渗出血污,这么说是毫不过分的。不过,随着这种剥削积累形成的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工人生活水平必然逐步提高。恩格斯重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时所写的跋,描写了40年间英国工人生活的变化,这是上述命题的第一次历史证明。到本世纪初期,这种历史证据似乎还嫌不足,所以列宁认为,这是英国垄断资本对殖民地超经济剥削所形成的特殊现象。60年后的今天,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是普遍规律了。
其实,资本主义从英国向各国传布的过程中,这种普遍规律还成为后进国家得以发展资本主义的动力之一。这就是说,先进国家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提高了她们的工资水平,后进国家的低工资水平使她们的物价便宜,竞争能力强,积累率高。上世纪70年代以后德日两国资本主义的速猛发展,这是一个重要因素。罗素曾经指出,那时德国大学化学系毕业生每月工资“不过”70美元(按当时英美水平大概算是低的,我们现在看来则高不可攀了),这是德国化学工业很快独步世界的原因之一。
附带说说,德日两国都在兴起之际取得一宗赔款(德国从普法战争,日本从中日战争),这对它们的发展起过很大作用,不过比英法两国在二三百年间海盗式的商业和殖民掠夺所得,到底要少得多。它们的积累大部得自内部来源,它们还没有19世纪初期英国童工那样的惨剧,俾斯麦还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劳动保险制度(那是为了取悦工人,抑制资产阶级攫取政权,推行皇朝本位政策)。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我们迄今记忆犹新。不过“二二六”事变的原动力是少壮军人,他们所代表的是未能在收入较高的现代工业中就业的农村居民,少壮军人的口号是打下满蒙,殖民满蒙,来解决他们的问题。这是武士道精神,不是资本主义精神,……经过一次战争,日本充分利用了人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技术教育普及,来了一个20年的“神武景气”,工资水平差异这个因素的作用就看得格外明显了。
工资差异的另外一个因素来自资本主义发展的另一个类型——美、加、澳、新那种类型。其特点是广阔无垠的新土地,家庭农场的大农经营(事实证明,这种家庭农场类型的大农经营,比英国的资本主义大农场更加有力,读《资本论·原始积累章》,关于资本主义租地农业家的世界这一节,必须不要忘掉这件事),造成高工资的底子,它促使工业一开始就不能不实行高度机械化,产生了福特主义、泰罗制度、产业合理化等一套古老的资本主义国家所未见过的东西,这自然在资本主义体系中激起反应,使资本主义世界的技术水平、工资水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不管怎样,总之,资本主义发展提高了工资水平,而不是压低了它。要对此作合乎事实的理论分析,还可以说许多话,因为前面已经说到过,这里就从略吧!
2、资本主义的发展提高了工资水平,这是事实,是否认不了的。有人闭着眼睛说瞎话,在说“绝对贫困化”,这是违背事实的。
这也是对马克思的歪曲。(1)马克思本人,分析过绝对剩余价值,以明显的文句,分析过工人物质生活即使逐步提高,相对而言,他们还是愈来愈贫困化了。马克思本人,没有直接说什么绝对贫困化了。(2)马克思本人,指出工人的工资,被其必要生活资料的价值所决定。但是,他所说的必要,显然是弹性的,换句话说,是水涨船高的。马克思本人,如果认为工人生活水平会从资本主义发轫之初的一般平民生活水平逐步下降到“收租院”的水平,他还能是马克思吗?(3)马克思的贫困化理论,和他在哲学上坚持无产阶级是人从自己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异化出来的残缺不全的人的观点密切相关。从这个命题出发,资本主义不消灭,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社会产品不回到社会化的人手里,这种异化不会结束。无论他们吃得也许好些了,它总是处在可悲的贫困状态中。不管我们对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采取什么态度,总之,不了解他的这种理论,也就不会理解他的贫困化的理论。
现在人们絮絮叨叨地谈绝对贫困化,正和不谈佛教寂灭哲学,却念南无阿弥陀佛,不谈圣保罗的原罪和救赎哲学,却跪在圣马利亚像前祈祷一样。这种现象必然会有,可是不必去争辩。
3、不过,在指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必然提高工资水平这个普遍规律的时候,必须同时指出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且要靠职工运动的斗争。还有,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职工运动不易发展起来;即使发展起来,提高工资的要求也只能逐步发挥作用。一句话,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贫富不均现象总是突出的。
理由何在,不难找到。要通过资本主义来现代化,必然要鼓励创业精神和牟利动机,必然要把资本主义的积累看作人类的福音。可是,资本主义把社会积累“委托”给资本家。这种积累,资本家有权无限制地加以动用,即使他“忍欲”了,这份积累还可以变成坐收利息不劳而获的特权。这必然要鼓励他一方面实行无限制的剥削,一方面把个人生活搞得穷奢极欲。事实上,现在世界上一切新兴国家的现代化,都有这么一个大问题。人类比200年前聪明一些了,残害儿童已经不能忍受了,所以,新兴国家怎样现代化,资本主义老路走得走不得,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问题了。
不过,我们也不要以为我们的问题全已解决。清醒地看到问题所在,知道我们已经解决了什么,哪些没有解决,哪些走过了头,实事求是,而不是教条主义地对待客观实际,我们国家不久就会在经济上雄飞世界……
4、研究外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