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咒钢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魔咒钢琴-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亚当尴尬地提着马桶,不知道说什么好,突然悲愤地喊道:“我们为什么不试图改变?为什么不为自己的家人想想,难道这过分吗?!尽管,尽管女人们刷马桶的声音像献给清晨最美好的音乐。”
  贝尔斯说:“如果你有足够的钱,可以尝试,我在楼下,当然也可以沾光。但是,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他们是一个农耕民族,把粪便看得和粮食一样的重要。要改变,也只有我们……”
  贝尔斯说的是实情,中国的农民的确是把粪便看成和粮食一样的重要。尽管虹口已经是工业区,但是居民们都是进城不久的农村人,他们不能够想象将粪便扔掉,顺着下水管道流到大海。中国自古就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家训,说的就是哪怕你出门在外,也不要将粪便拉在别人家的田里。这虽然有一些自私,但足以说明粪肥对于农民是多么的重要。
  “要改变,也只有我们。”贝尔斯的话,使亚当精神一振。多少天以来,他都是被动地接受生活的残酷,而从未有主动的行为,试图改变什么,以至于他觉得自己非常的无能和茫然。现在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有了生活的具体目标和动力,他坚决地将马桶往地上一蹾,甚至兴奋地说:“那么,就让我们犹太人为有体面的冲水马桶奋斗!”
  于是,亚当在这个早晨庄严地向妻子薇拉宣布,他已经有了生活的目标!他不再彷徨、茫然,浑身充满了力气和激情:为了能够冲水的马桶而奋斗。
  薇拉说,如果将来亚当写回忆录的时候,后人一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著名的音乐家亚当怎么可能堕落到为能够冲水的马桶而奋斗?可是,我们就是这样,为了体面和尊严,为了爱……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魔咒钢琴》十四(1)
于是,亚当迅速地介入犹太社区生活。
  亚当正常的工作是每天到米勒汽车公司的乐队排练演出,同时,也担任了由波兰犹太人组建的意第绪语的演出公司的首席钢琴家。不过,德国和奥地利犹太人不太懂意第绪语,观众不是很多,他们只是在俄罗斯人办的咖啡厅里偶尔举行演出。演出的剧目都是很宗教化的传统歌剧,对钢琴曲和流行音乐不是很感兴趣。亚当很快地退了出来,加入到由上海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各类大型的演出。在这里,他碰到很多著名的犹太人音乐家。他们是来自德国的小提琴家维腾贝格和来自俄罗斯西伯利亚的作曲家阿龙?阿夫夏洛莫夫。
  上海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大型演出每一场都座无虚席,它吸引了所有在上海的犹太人,这个苦难却充满智慧的上帝臣民,在曼妙的音乐中暂时忘却了眼前的悲苦,他们一个个泪光盈盈……漂流到上海这片“诺亚方舟”中的犹太男人和女人们,他们面对的是无法预知的明天,他们在音乐中闭上眼睛祷告,那一刻,他们与上帝挨得是那么的近。
  亚当虽然对如此震撼人心的演出激情万丈、乐此不疲,但是演出通常是为了募捐和慈善,以救济来自各国的犹太难民和部分的中国难民,基本上没有收入,于是,亚当不得不另找能赚钱的工作。
  对亚当来说,比较固定的职业就是到学校里教音乐课,或者到有钱人家里当私人钢琴教师;至于那个“香肠男高音”饭店只能给他带来每周末晚上的一块24盎司的牛排。
  坐落在上海虎丘路上的阿哈龙犹太会堂,临时改为米尔经学院的校舍,是犹太人最大最高级的学校。该会堂由犹太人富商哈同于1927年捐资建立。二战期间米尔经学院的学生们一直在此就读。米尔经学院的一部分学生曾经和亚当他们的难民团队,从列宁格勒逃难到上海,所以,亚当决定到米尔经学院试试。经学院的音乐系主任热情地欢迎亚当的到来,但是,当亚当提出是否有教职的时候,音乐系主任打开一个簿子,说:“乌里扬茨基先生,您看,名额已经满了,候补的还有一大堆。您的音乐水准我很钦佩,但是,现在是战争时期,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份工作来养家糊口。当然,如果您向校长提出强烈的要求,我相信会有结果。不过那样,就意味着将有一个我们的同胞露宿街头……”
  亚当哑口无言。
  主任说:“如果您有兴趣的话,我可以介绍您到日本人家里当私人的钢琴教师。”
  主任写了一张有详细地址的条子,交给了犹犹豫豫的亚当。
  主任说:“这年头,也只有日本人有财资聘请钢琴教师,而且他们给的薪酬是我们工资的几倍。”
  亚当接过条子,转身默默地离去了。
  他回到住宅,向邻居借了一辆自行车,他必须节省时间,因为他的工作分了几部分,整天在来来回回地赶路。
  当他按照纸条上的地址,一路打听到具体位置的时候,才发现他站在了日本海军司令部的大门前。日本兵戒备森严地守卫着,大约离大门口还有几十米的地方,就有沙包工事的枪口虎视眈眈地盯着过往的人群。亚当的徘徊滞留,很快引起了警卫的注意,日本兵荷枪实弹地冲到亚当的面前,大声地呼喊着什么。亚当听不明白,忙战战兢兢地递上纸条。纸条上也许写着什么重要人物的名字,日本兵立刻放下枪,跑到岗楼打电话。
  一会儿,日本兵跑到亚当的面前,“咔”地打了个立正,吓得亚当哆嗦了一下。日本兵领着亚当走进大门,立刻又有一个军曹级的下级军官将亚当领到一个院子里的一所楼门口。楼门口又有一个官阶更大的中佐军官带着亚当进了楼里。
  看上去,这座司令部大院的楼里住着不同寻常的人物。在走廊里,亚当东张西望地打量着,小心翼翼地让自己的脚步不出声音。日本军官低吼了一声,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堆。亚当依然不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从日本人僵硬的表情上,永远别想知道他们的想法。但是,他知道日本人生气了,只好收回张望的目光、小心翼翼地低着头,跟在他的屁股后面走。
  

《魔咒钢琴》十四(2)
在一个大套间房子的客厅里,亚当终于看到了聘请他当钢琴教师的家长——一个在上嘴唇留着小胡子的军官,身穿和服,戴着眼镜,将自己的女儿——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领到钢琴前,又是叽里咕噜地说了一大堆。这次,亚当多多少少明白了,他的学生是眼前的这个小姑娘,而且姑娘的家长十分地客气,亚当手足无措地还没有决定教不教,或者怎么教的时候,小胡子军官的佣人就用漆盘托出亚当的酬金:高高的一摞银元。这可是硬通货。亚当不由得心动……但是,按照犹太的规矩,亚当必须知道学生的水平,而且家长也必须看到学生的进步,才能够决定是否聘用,或者付多少报酬聘用。
  亚当让日本的小姑娘弹几下看看,小姑娘弹了《车尔尼599》练习曲中的片段,亚当点一下头,便拿出自己的练习曲的五线谱,行云流水地弹了一小段,让小姑娘模仿。小姑娘倒是很乖巧,天真地抿着嘴唇,在钢琴上弹了起来。亚当觉得日本小姑娘很不错,甚至在小姑娘的身上,多多少少看到了李梅的影子,于是,他将头转向小姑娘的父亲——日本小胡子军官,想表示赞许。突然,他目光僵直,嘴巴像是被打了结:小胡子军官很陶醉地边听女儿的琴声,边抚摸着身边的一条大狼狗。狼狗吐着长长的舌头,不怀好意地盯着亚当,好像亚当是他们家里的不速之客,稍有异动就猛扑过去……亚当的脑海里立刻闪现出日本狼狗撕咬中国难民的情景,不由得紧张起来。他的思绪乱了,完全地乱了。酷爱肖邦,钟情于浪漫与幻想的亚当无论如何不能够将嗜血的狼狗与高雅的音乐联系起来。慌乱中,他向小姑娘喊着“Stop!Stop!”
  小姑娘不知道哪里弹错了,也听不懂亚当说的是什么,怯怯地站在琴旁。
  亚当又是英语又是俄语,又是指点谱子,又是点击键盘。
  小胡子军官和他的参谋中佐也不知道亚当说的是什么,大家都在那一刻面面相觑。
  忽然,小胡子军官向中佐参谋大发雷霆。好像说,你找的钢琴教师是什么东西?他说的话,我们都听不懂。难道让我的女儿出丑受辱吗?中佐嘿嘿地应着,立刻招来一个英语的翻译。英语的翻译问亚当,有什么要我效劳的吗?亚当摇摇头,表示自己听不懂,然后又用俄语呜里哇啦地说了一气。日军的英语翻译只好告诉上司,此人不会英语,只说俄语,我也听不懂,非常的抱歉。
  小胡子军官气得“八嘎”吼了一声。中佐参谋立刻推亚当:“你的滚!”
  狼狗也似乎听出来主人的意愿,汪汪地叫了起来。
  亚当只好收起自己的谱子,朝小姑娘抱歉地苦笑一下。小姑娘眼中,似乎含着泪花,依然不解地看着高大的白人老师。于是,亚当轻轻地在小姑娘的肩头轻轻拍了一下,看着小姑娘委屈的眼睛,用俄语说了声“对不起”。然后,在狼狗和日军参谋的轰赶下,慌慌张张地逃出日军的海军司令部大院……
  有了日军海军司令部大院的经历,亚当对给战争时期的上海富人当家庭钢琴教师,充满了警惕和疑惑。他知道眼下上海的家庭能够有权有势,能够有闲心聘请钢琴教师的,不是占领军的高级军官就是和占领军合作的卖国贼。他们不是真正地热爱音乐,而是把音乐当成身份地位的象征。或许他们是法西斯,但不希望他们的子女和孩子是法西斯。人性中的某些东西无法说得清楚,或许在他们法西斯的残暴后面,是渴望和平的安宁,哪怕是得到片刻的田园诗般的陶醉和安宁。但不管怎么说,亚当不愿意为法西斯提供任何的“象征”和“陶醉”,在波兰音乐家的传统里,无论是钢琴诗人舒曼还是号称是“花丛里的大炮”的肖邦,都没有与法西斯合作的先例。在他们的音乐语言里,有愤怒、有悲愤,有对祖国的怀念和献身崇高的愿望,就是没有鲜血和暴力。
  亚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