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兴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斯拉夫兴亡-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体现这个新国家中的三个民族享有平等的权利。
  《科孚宣言》发表不久,就在外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仅意大利被迫坐下来同南部斯拉夫委员会谈判领土问题,而且美国总统威尔逊也把南部斯拉夫的民族自决原则列入了他于1918年1月公布的建立世界和平的纲领——“十四点计划”中。尽管《科孚宣言》有很大的局限性,没有把所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平等权利都包括进去,也不符合人民对未来国家制度的愿望,但它在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不能不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在历史的进程中迈出了一大步。因此西方学者颇为风趣地说:“这篇宣言可以称作未来南斯拉夫的出生证”〔英〕斯蒂芬?克利索德主编《南斯拉夫简史——从古代到1966年》,剑桥大学出版社,1966,第162页。。
  统一的新兴国家
  1918年2月,在俄国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欧洲革命运动的影响下,在奥匈帝国舰队服役的南部斯拉夫人士兵在博卡…利托尔举行兵变,要求实现威尔逊总统提出的诸项原则。从当年夏天起,在奥匈帝国统治下的南部斯拉夫人土地上,许多不愿打仗的士兵逃进森林和自发暴动的农民一起,成立了“绿军”,在各地抢夺奥地利和匈牙利地主的土地,拒纳租税。在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等地的资产阶级政党纷纷*,商议实施民族自决问题,并开始建立具有临时政府性质的“国民委员会”,为组建一个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统一国家做准备。
  到1918年秋季,多民族的奥匈二元帝国的崩溃已是大势所趋,受它统治的各族人民高举民族独立的旗帜,起义此伏彼起,遍布各地。捷克人、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都要求建立独立的民族国家。可以说,克罗地亚人站在这一运动的最前列。1918年10月6日,在克罗地亚首府萨格勒布成立了一个“中央国民委员会”,有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伏伊伏丁那、达尔马提亚等地的代表参加,由斯洛文尼亚教权主义党的首领安东?科罗舍茨(1872~1940年)任委员长。10月29日,克罗地亚议会宣布废除1868年与匈牙利签订的联合协议,脱离奥匈帝国。
  1918年11月初,在更大范围内组织一个自由独立国家的行动又前进了一步。塞尔维亚政府、萨格勒布中央国民委员会和南部斯拉夫委员会的三方代表在日内瓦达成临时协议,决定建立一个以塞尔维亚王国为首的联合国家,以实现国家的统一。11月26日,黑山议会通过决议,宣布同塞尔维亚联合,并推翻了黑山的尼科拉?佩特罗维奇王朝。伏伊伏丁那议会也在11月25日宣布同塞尔维亚合并,从此,伏伊伏丁那成了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单位。这样,《科孚宣言》的条款得到了落实。在这个基础上,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摄政王亚历山大一世卡拉乔尔杰维奇亚历山大一世卡拉乔尔杰维奇(1888~1934年)是塞尔维亚国王佩塔尔一世的幼子,1909年宣布为王位继承人。从1914年起,他作为摄政王帮助年老多病的父亲治理国家。1921~1934年成为南斯拉夫国王。1934年在马赛遇刺身亡。在贝尔格莱德宣布建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塞尔维亚作为王国的中心,塞尔维亚国王佩塔尔一世(亦译作彼得一世)成为国王,尼科拉?帕希奇任首相。这样,一个称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的国家”问世了。显然,成立王国的合法基础是《科孚宣言》、美国威尔逊总统的“十四点计划”和一战结束时签订的条约。
  图2…2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领土组成图11913年扩展以前的塞尔维亚王国和黑山。
  21919年向保加利亚扩展的领土。新成立的王国统一了南部斯拉夫的绝大部分土地,团结了境内的多数民族。据1921年的普查,王国的面积达到248666平方公里,接近后来的南斯拉夫联邦的面积,人口11984919人。其中,王国境内的少数民族约有200万人,他们是:德国人、匈牙利人、阿尔巴尼亚人、罗马尼亚人、斯洛伐克人、俄罗斯人、波兰人,等等。布朗科?佩特拉诺维奇:《南斯拉夫史1918~1978》(Branko Petranovic';Istorija Jugosl*ije 1918~1978),贝尔格莱德:“诺里特”出版社,1981,第29页。
  图2…3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宣告成立(1918年)塞尔维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的建立是南部斯拉夫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转折性的大事。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开始了,南部斯拉夫各民族从此纳入共同国家的发展道路。人们逐渐在团结和独立的旗帜下联合起来,第一次在自己的历史上摆脱了外国统治,实现了建立统一国家的愿望。
  但是,鉴于不同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和政治状况,这个国家面临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各资产阶级集团之所以同意联合,一方面是为了顺应一战后的历史潮流,在新国家中争夺领导权;另一方面是为了压制和平息战争后期出现的革命浪潮,特别是反对正在诞生中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新王国从一开始就存在先天不足:(1)这不是一个代表各族人民利益的*联邦。它的维多夫丹宪法是由一个小的立宪议会通过的,而克罗地亚共和农民党的代表缺席。从1929年起国王废除了该宪法,实行君主专制。(2)王国是黑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独立王国的联合。但黑山王国丧失了独立,没有获得平等地位。新王国不仅统一了当时相互对立的民族,而且还包括原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几个半自治省,如伏伊伏丁那、达尔马提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科索沃,这就产生了内部纷争和摩擦的前提。〔澳〕科伊乔?佩特罗夫:《戈尔巴乔夫现象——改革年代:苏联东欧与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第232~233页。
  

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1)
1943年的南斯拉夫战场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了根本转折。这年年初,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取得了重大胜利,盟军在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已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秋季,法西斯意大利投降,轴心国宣告破产。同盟国在各个战场的节节胜利鼓舞欧洲各国被奴役人民战胜纳粹德国和争取解放的信心。
  南斯拉夫人民的解放斗争在这一年中进展迅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接连粉碎敌人的三次攻势,在著名的奈雷特瓦战役和苏捷斯卡战役中写下了革命英雄主义的篇章。到1943年末,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已拥有30万名装备较好的战士,解放了一半国土。
  奈雷特瓦战役
  1943年1月3日,德军“E”集团军群最高指挥部司令官亚历山大?列尔将军到达罗马,同意大利最高统帅部的高级指挥官会晤,达成了在南斯拉夫立即实施代号为“白色I…III号作战方案”的三个作战方案的协议:“白色I号作战方案”旨在包围和消灭科尔顿、卡尔洛瓦茨、奥吉林、克宁、波斯尼亚的彼得罗瓦茨、普里耶多尔和格林等地的游击队;“白色II号作战方案”预计进攻德尔瓦尔、里夫诺、亚伊策方向的游击队;“白色III号作战方案”规定,应解除黑塞哥维那和达尔马提亚境内的切特尼克武装。进攻的日期定在1月15日。敌人的主要战略目标是分割解放区,围歼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和最高司令部,这就是敌人的第四次攻势。
  在这次攻势中,敌人集中了4个德国师、3个意大利师和2个吉斯林师,总共约8万人,向两万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发起进攻。贝尔格莱德军事历史研究所编《1943年的奈雷特瓦—苏捷斯卡战役》(Neretva—Sutjeska1943),贝尔格莱德:游击队图书出版社,1969,第111页。
  图4…9第二无产者旅急行军
  (1943年初)由于气候恶劣,敌伪于1月20日才执行“白色I号方案”。战斗在科尔顿、巴尼亚、利卡和波斯尼亚的克拉伊纳等地的解放区激烈展开。1月29日,比哈奇失守。在敌人到来之前,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已撤出比哈奇解放区。1月27日,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在德尔瓦尔开会,决定率领几个主力师向黑塞哥维那突围。
  2月8日,德、意侵略军指挥官在贝尔格莱德策划于2月25日起开始“白色II号作战方案”。该方案确定在波斯尼亚发起新攻势的同时,要消灭那些突围的游击队。在这次会议上,德意占领军商定放弃解除切特尼克武装的“白色III号方案”。
  同一天,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最高司令部在杜夫诺召开第一、第二和第三师的司令员及政治委员紧急会议,决定将克罗地亚第一军和波斯尼亚第一军暂时留下阻击敌人,其他师和旅转入反攻,向东南方向的黑塞哥维那、黑山、桑贾克和塞尔维亚突围,以避开正面作战。
  在撤退途中,游击队同敌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付出了重大的牺牲。由于日夜行军,部队疲惫不堪,加上严寒和饥饿,伤病员人数日益增多。3月5日,主力部队和3500多名伤病员到达奈雷特瓦河谷。这里山势陡峭,河流湍急,前面是急流滚滚的奈雷特瓦河,后面是穷凶极恶的追兵。在危急时刻,铁托镇定自若,采取了迷惑敌人的计谋,他下令炸毁河上的桥梁,派部队向河右岸佯攻,摆出背水决战的阵势。敌人以为游击队放弃了渡河的打算,要重新返回波斯尼亚,因而放松了对奈雷特瓦河的监控。3月6日和7日,游击队利用夜幕的掩护抢修了一座半毁的铁路桥,铺上木板,把重型武器投入河里,开始强渡奈雷特瓦河,直插东部的黑塞哥维那。到3月15日,人民解放军的第1、2、3、7师和第9师完成转送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