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读论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门外读论语-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不知的人,因为他冒昧地问子贡:“孔丘难道比你更强吗?”()

  说话要慎重,至少跟口德有关吧。孔子教导司马牛说:“仁者,其言也轫。”()是因为司马牛多言而躁。教导子路说:“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是因为子路鲁莽。为“尊者讳”也是一种慎重,比如孔子说鲁昭公知礼(),说自己不知道帝祭的程序(),这两例有粉饰倾向,还有一例则是典型的春秋笔法,他说:“鲁卫之政,兄弟也。”()鲁国和卫国的第一代君主是兄弟,鲁卫两国,血缘上确实是兄弟,但加上了“政”字,就不简单了。当时鲁国三桓掌权,国君架空,卫国是出公以儿子对抗父亲,忠孝尽失,“鲁卫之政,兄弟也。”极尽挖苦之能事。当今说起国际外交,“美英之政,兄弟也。”

  注意场合。虞仲、夷逸因为隐居避世,因此可以放肆直言;柳下惠、少连在人屋檐下,言谈合乎法度()。孔子在家乡,不太说话,是不要在父老乡亲们面前夸夸其谈;在宗庙朝廷,明白流畅地说话,是为了交流而当仁不让()。

  掌握分寸。孔子与同级官员交流,侃侃而谈;与级别更高的官员交流,温和正直()。孔子说:“还没有把握说透就说了叫做急躁,已经说到了却不说透叫做隐晦,没有观颜察色就说叫做盲目。”(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不要失言。孔子说:“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又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这要把握一个度,我们现在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直得没有弹性,很容易得罪人弄得不欢而散。子贡询问结交朋友,孔子说:“忠告并好好地引导他,没效果就罢了,不要自讨没趣,自取其辱。”(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但为了不失人,为了学习,比如有请教高人的机会,有些话不得不说,就少说多问。外交场合也有些话不得不说,就用外交辞令,外交辞令是通用并且规范的,错不到哪里去,当然得先学好,“不学《诗》,无以言”(),言指的就是外交辞令。

  观点服人。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不主张在口才上下功夫,甚至讨厌利口善变的人(焉用佞?/是故恶夫佞者!),因为“巧言乱德”(),言辞能够表达意思就行了(辞达而已矣)。孔子自己,就是“仁而不佞”。陈司败问鲁昭公知不知礼,孔子为尊者讳,说他知礼,陈司败私下对巫马期说:鲁昭公讨同姓女子做老婆,还叫知礼?孔子听说了,也不辩解,就说:“我很幸运,如果有过错,别人一定知道。”(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去见了南子,子路不高兴,孔子也没辩解,只是说:“我做得不对的话,上天嫌弃我!上天嫌弃我!”(参加第33章《约之以礼的色》)你可以说他滑头,也可以说他可爱。

  最好不说。那时纸张(竹简)很贵,爱惜资源,注意环保。贤人隐居的最低要求是避言();武丁守丧可以三年不说话(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上天又说了什么呢,四季运行,万物生长(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公司也搞职工献计献策活动,我知道那是假的,我省的风气就是这样,实事办得虚,虚事办得实,保证一张白纸交上去。上峰考察领导班子,找我谈话(不是要提拔我),我第一请假不参加,第二上去了推说牙痛,不能多说话,第三说我眼神不好,口吃木讷,第四说我有自知之明,以自己的水平,不足以评价领导,考察组的人只好叫下一个。

  一句顶一万句。大家都想从圣人之言里头提高效率,面前就有一个旷世奇才,连聪明的子贡都忍不住问:“老师,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有没有呢?有。孔子说:“大概是恕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名言啊,只有子贡这样的得意门生才得到了这样的教诲,鲁国国君定公大为嫉妒,去问孔子:“教我两招。一言可以兴邦,有吗?”孔子说:“话不能寄予如此大的期望。如果你知道做国君的难处和责任,不是接近一言兴邦吗?”定公问:“那一言而丧邦,有吗?”孔子说:“话不能寄予如此大的期望。如果话说得不对而没有人违背,不是接近一言丧邦吗?”()

  语言的威力如此之大,但孔子仍然说:“不要因为言谈而举用人。”(君子不以言举人)为什么?下一章:三思而后行。 。 想看书来

30、三思而“行”

  儒家要求君子“言而有信”(),孔子对士人的基本要求也是“言必信,行必果”(),如果言而无信,舌绽莲花也不成事,比言更重要的是行。

  是孔门高足宰我同学的一则实例,引发了孔子对言行的思考。宰我同学白天睡觉,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对于宰我还能责备什么呢?”作为一个非典型案例写进教材里,总结道:“起初我对于他人,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我对于他人,听其言而观其行。”()

  得意门生尚且如此,可见天下“言过其行”()的人多得是,原因是信口开河说大话。但是大言不惭,把牛皮撑得太足,实行起来就很困难,无法执行也是执行不力的一种。怎么协调言行之间的关系,是一门学问。

  孔子建议先做,然后再过嘴瘾(先行,其言从之),并且佩服古人的智慧,说:“古人言语不随便出口,是怕做不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美国人说为人处事一要坚守承诺,二是不要轻易承诺。做不到的就别说,没把握的慢点说。异曲同工。

  不过大部分事情不说还得做。鲁迅说不会作文不要紧,做人才是根本,孔子早就说过:“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说“仕而优则学”,仕而优也是行有余力的一种。怎么做?孔子说不要依循利来行事,否则多招怨恨(放于利而行,多怨),说子产行为庄重(行己也恭),尊敬“季文子三思而后行”()。有一个典型案例说明了孔子的因材施教。

  子路问:“听说了就实行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这样?”冉有问同样的问题,孔子说:“听说了就实行。”旁听的子华迷惑了。孔子说:“冉求谦虚,所以要促进他;仲由鲁莽好胜,所以抑制他。”()

  无论如何,行为都要保持正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色。),不要危害家人、危害宗族、危害乡党、危害朋友、危害同僚、祸国殃民。这是无过则功标准,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这句话就要三思而行,过去有媒婆撮合婚姻,掮客拉扯生意,现在的经纪,个体的叫经纪人,集体的叫中介公司,干的都是拉皮条的事。他们成人之美么?如果双赢,当然是成人之美,如果一方便宜一方吃亏,那是一边成人之美,一边成人之恶,善恶看似冲抵,其实是作恶。把丑姑娘恶意推销给去年才俊,不是成人之美;把鲜花插在牛粪上,不是成人之美。男才女貌,成人之美;男贫女丑,成人之美。民间有一则故事,媒婆撮合一对残疾男女,男的瘸子,踩在门槛上掩饰(完全违背孔子“立不中门,行不履阈”的训条),女的独眼,捂住那只疾眼装作羞答答,媒婆说:“三人五眼看过来,以后不要说长说短。”既然艺术又职业道德。 。。

31、慧眼必察的好恶

  人皆有所好,寡人好色,君子好德,孔子“好古”(),“好学”(),故而博学。求学的艰辛是可以想像的,孔子不认为自己是天才(),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人有所好必有所恶,“君子亦有恶”,孔子憎恨紫色排挤大红,憎恨*乱雅乐,憎恨利口乱邦(),还憎恶乱唱颂歌的做法,憎恶诽谤的行为,憎恶*无礼的举动,憎恶固执的小人()。

  好恶不是仅仅有态度就可以的,还得有水平,比如“苗而不秀”、“秀而不实”的现象(),我们都知道有,但在实践中要看透、甚至能预判就不容易。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立场往往由修养决定,立场不坚定的人,有时是学问浅,有时是观察力弱。子贡曾经问:“乡人皆好之,何如?乡人皆恶之,何如?”孔子说不能肯定,但告诉他:“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运用到当今,要鉴别优劣,就不要听追星族的翻炒,要听有良知的专家的意见。这是方法论。没有方法论就没有世界观。

  所以孔子又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洪流之中,泥沙俱下,玉石俱没,不可不察啊。论语里各举了一个好恶的例子。

  孔子听说卫国贤者公叔文子有口皆碑,向公明贾询问:“这位夫子不言、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答道:“告诉你的人说错了。这位夫子该说的时候才说,别人不讨厌他的话;快乐的时候才笑,别人不讨厌他的笑;该拿的时候才拿,别人不讨厌他拿。”()这就是众好之,孔子必须审察的例子。孔子以前就了解到卫献公的孙子拔,有下列官方宣传的先进事迹:曾经煮粥赈灾,曾经保卫过国君,曾经当国王的总理忠于职守,其余逸事则不见于正式媒体。

  反例,商纣王大家都说他不好,众恶之。子贡学以致用认真审察,发现在西周文献中,纣王只是个酗酒的糊涂人;到了春秋末,他的罪名骤然增加了很多,达七十项,而且都是很具体的事实(顾颉刚《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

  审察完毕,孔子和子贡是什么态度呢?孔子与人为善,不想正言质疑,寡淡无味地说:“是这样吗?真是这样吗?”子贡呢,当然不会去给纣王翻案,做千夫所指的事,他只是说:“纣王不好的地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