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孰料陛下胸有成竹,三言两语就说服颉利退兵,不知陛下用了什么妙计?”
  李世民说道:“朕事先已筹划得很详细,事先并未对众卿家说明。
  颉利所以敢倾巢而来,直抵京城郊外,则因我国内刚靖其乱,朕又新即位,以为我们不能敌。
  故朕轻骑独出,示以轻蔑之意,又振我军威,表示必战之信心。
  这就出乎颉利意料之外,使之犹豫不决。
  颉利入我地既深,四周皆我士民,其必有惧心。
  我与其战则克,与其和则为必然之事。
  朕敢于轻骑独出,不为行险,是已经料定了颉利的心机。”
  萧礒又问道:“然事先诸将争战,陛下不许,臣等实在疑惑得很哪。
  既而颉利自退,其策安在?”
  “朕观突厥之众虽多而不齐整,君臣之志惟贿是求。
  刚才若跨水进击,势如拉朽。
  又命长孙无忌、李靖伏兵于豳州以待之,突厥若奔归,伏兵迎击,大军蹑其后,取得胜利如反掌之间。
  所以不战的原因,朕即位日浅,国家未安,百姓未富,应当以静抚之。
  若开战,所损甚多,又与颉利结怨更深,突厥必然惧而修备,防范更严,且动辄犯境。
  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突厥既有所得,理当自退,今后势必志骄意满,不思防范。
  我们利用这个空当,努力养威伺畔,一举可灭之。
  古人云,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就是这个道理。”
  众人听了李世民的这番宏论,深服其明察秋毫,且深谋远虑的本领,对他以静抚民、富国强兵的主意,和壮大之后再来收拾突厥的雄心更是折服。
  封德彝拱手赞道:“陛下神机纵横,臣等实在不及。
  陛下能体恤百姓,以智驱敌于无形,为我大唐天下之福。”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9)
李世民眼望对面缓缓退走的突厥兵,似自言自语道:“天下之福?这句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就难了。”
  他微一侧头,目视臣下道:“世民自幼爱枪习箭,生性善战,这几年又出征较多,看来跨马征战似为世民所长。
  如今太上皇将天下交给了我,要治理好天下,仅靠打打杀杀是不成的。
  这些日子以来,世民辗转反侧,忧虑良多。
  众卿家,如今突厥的威胁暂时消除,大家都要倾全力来治理国事。
  至于如何治理法,朕还没有清晰的想法,还要听听众人的主意。”
  李世民又沉思了一会儿,目视房玄龄道:“玄龄,明日早朝之后,诏京中三品以上文官及众学士,入弘文馆议事。
  这如何治理天下的大事,还是要自由地辩论一番最好。”
  次日早朝之后,群臣散去。
  三品以上文官在宫内用过早膳,就遵旨到了弘文馆。
  弘文馆设在弘文殿的左边,这里原来是李建成的藏书之处。
  李世民迁入东宫后,将天策府内的书籍移来,令虞世南、褚亮、姚思廉、欧阳询、陆德明、蔡允恭、萧德言等以本官兼学士,在这里或典校理,或司撰著,或兼训生徒。
  不过李世民设立弘文馆的动机,与他当初设天策府文学馆是一脉相承的。
  李世民现在作为一名新皇帝,设立弘文馆不是让他们专一在这里研讨学问,也不把他们当成学究对待,主要想让他们商榷政事,参与议定礼仪、律令和朝廷制度。
  李世民闲暇时候,或漫步来此,或将他们引入内殿,与他们谈古论今,识前王之所以成败。
  有时候谈得兴起,会一直谈到深夜方罢。
  群臣入馆片刻,就听馆外一声大喝:“皇上驾到。”
  群臣急忙列队站起迎候,就见李世民不乘步舆,健步迈入馆来。
  他一进门,先挥手道:“众卿不用多礼。
  今后入馆来议事,不用像上朝时那么严肃,散漫一些最好,此为今后的成例。”
  李世民面南坐下,群臣依品秩也排列坐定。
  群臣看到李世民待人如此亲切,心中觉得安定许多,现场的气氛顿时变得轻松起来。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刚刚被立为太子时,每每接见群臣皆威容严肃,臣子奏事时不免心中恐惧,深恐一言不当招致雷霆震怒,因此言语行动之间常常不知所措,顾虑重重。
  他起初看到臣下战战兢兢向自己奏事,有点好笑,又有些得意,觉得树立威严应该从点点滴滴做起。
  这种状态持续数日后,王?上疏一道请其改正。
  其中谏道:“群臣恐惧,惟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
  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这使李世民惕然警觉,当即赏赐给王?帛一百匹。
  从这个时候开始,他每见臣下奏事,不再以严肃之色相对,变得和颜悦色起来。
  李世民用目光在馆中扫了一圈,朗声说道:“朕刚即位,突厥即兴兵来乱,遂有渭水之盟,如此算是暂时将边疆之事稳定下来。
  太上皇在位之时,朕与众卿家南讨北征,终于一统天下。
  以上这两件事儿已定,从今日开始,大家要将全部精力用在治国之上。”
  杜如晦奏道:“陛下心怀仁慈,不愿兴兵扰民,可那朔方的梁师都这几日蠢蠢欲动。
  无忌来报,说那梁师都整军已毕,准备兵犯我境哩。”
  李世民摇摇头,说道:“昨天归京的路上,朕已与大家说过,所以不愿与颉利开战而和者,惟想以静抚民也。
  梁师都蕞尔小丑,值得我兴兵吗?如晦,可由兵部传令各州,让他们务必坚守,不让梁师都犯境即可。
  以后这几年,朕不想再妄动刀兵了。”
  “朕今日让众卿家来此议事,这就是原因之一。
  炀帝暴政,使天下大乱,群雄纷起。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10)
在座之人,多历两朝,对炀帝之失感触良深。
  萧公,褚亮,等一会儿你们可就此话题多说两句。
  唉,这些年群雄混战,虽被太上皇一一扑灭,然山河破碎,百姓凋敝,可谓民不聊生。
  目前除京畿之外,其他各地百姓逃散,田园荒芜。
  经民部统计,现在的民户数目,不及前隋最盛时的五分之一。
  昨日我与颉利盟约的时候,颉利说归去后要献马三千匹,羊万只,被我拒绝了。
  我让颉利归还所掠中国户口,并让他放回温彦博。
  马、羊皆由人所养,若人口不旺,何谈其他呢?”
  温彦博是李渊派往突厥的使者,他出使的时候适逢玄武门之变,颉利起心侵扰中原,遂将温彦博扣下。
  众人纷纷点头。
  像其中的封德彝、萧礒、陈叔达等人皆两朝为官,熟知史事,尤其对隋文帝治下的仁寿年间和隋炀帝大业初年的繁荣景象追怀不已,当时的社会富庶程度和民户的兴旺,是自晋朝以来从没有的。
  李世民接着道:“原因之二,是我朝的吏治不好。
  太上皇这些年将精力放在征伐上,他性格简慢,将国事多委以臣下。
  臣子中不乏忠谨之人,也难免良莠不齐,有些人背着太上皇自行其是。”
  说到这里,李世民向坐在前排的裴寂扫了一眼,裴寂看到李世民那锐利的目光,不由得低下头来。
  这时,李世民的声调变得高亢起来:“隐太子帮助父皇辅国,然不将心思用在正道上,肆意放纵臣下,使政刑纰缪,官方弛紊。
  唉,这吏治之道,为何就不能清明简约呢?这让我想起了一件事,武德之初,李密降唐。
  京城之官欺他是一名降人,又以为他家中有金山银山,大小官吏都变着法儿前去勒索,这分明是前隋遗风嘛!他们的所作所为与虞世基毫无二致!对了,如今天下民户不及前隋五分之一,然我看各级官吏却不比前隋少。
  玄龄,你将这件事儿好好查一查,养着这么多的官吏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不说,还不知要多生多少事,该裁撤的就要坚决裁撤!”武德九年末,李世民又追封李建成为隐太子。
  李世民的音调一高,吓得群臣不敢多发一声,待他话音一停,满馆寂静。
  这使李世民又觉察到自己的严厉,遂展颜一笑,说道:“瞧我,一激动就跑了题儿。
  我刚才说的两个原因,一是外部的,一是内部的,因之形成了今日纷乱的情形。
  这正是我们今日要议论的话题:如何治理当今的天下。
  嗯,萧公,你先说说。”
  萧礒缓缓说道:“治理国家之事不可操之过急,须缓缓为之。
  譬如租庸调令和均田令订于武德七年并推向全国。
  现在看来,此两法在京畿收到了效果,而在京畿之外效果甚微,盖缘于时日太短。
  一项田亩制度尚且如此,要彻底改观天下之容,那是需要许多时日的。
  陛下让臣谈谈前隋之事,虽是过眼烟云,然恍在昨日。
  文帝将江山交给炀帝的时候,有户八百九十万七千,计口四千六百零一万;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永丰仓、太原仓及天下义仓充满,京都及诸州库,布帛各数千万;且四夷宾服,输贡者众。
  自秦汉以来,未见有如此富庶之朝代者。”
  李世民插话道:“你提到秦汉,令我想起了这秦朝和隋朝,确实有相似之处。
  其祚运者短,又遇上暴君。
  不同的是,秦始皇首先是削平六国的雄主,其次才是肇始秦亡的暴君。
  隋炀帝和他相比,就显得一无是处了。”
  群臣听了李世民这个观点,很觉新鲜。
  其时人们一概骂倒秦始皇,甚至把他统一六国也说成是“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的一大罪状。
  李世民却认为秦始皇是个应运天人的创业圣君,把他和周武王伐纣平列。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渭水便桥退突厥  弘文书馆辩治乱(11)
至于其后来暴政,则是其过,但不能掩其功。
  这是李世民潜心读书的感悟,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