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城中的刘兰成偃旗息鼓,对之不理不睬。
  夏州城坚壁厚,梁师都一时无计可施,只好在那里跳脚大骂。
  这样挨到天黑,梁师都见今日难有结果,遂鸣金班师返回朔方。
  刘兰成见梁师都已退过城门二里开外,随即一声断喝,只见城门大开,手执火把的兵士不绝地拥出城来。
  他们大声吆喝,奋力向前方追击。
  这时,埋伏在两侧的柴绍和刘闵,也令兵士大张火把现身出来。
  梁师都三面被围,只好没命地向朔方方向狂奔,其军大败,被唐军俘虏者甚多。
  次日,唐军旗幡将朔方城围得密密匝匝。
  梁师都新败之后不敢再战,遥望北方想起自己的突厥主子,遂派人混出城外,星夜找颉利可汗求救。
  

太极殿日勉群臣 风陵渡夜访旅客(1)
李渊受尊为太上皇,日日居于太极宫内。
  宫内山水依旧,嫔妃簇拥如云,然李渊行止仅限于宫墙以内。
  这样日复一日,李渊心情愁闷,不免溢于言表。
  李渊以往到海池里荡舟的嗜好,近来已荡然无存,转而爱上蹴鞠的游戏。
  蹴鞠源起于汉代,其玩法与现代足球类似:在一块长方形的场地上,两边各设一?门,两队各出六人为?员,脚踢气?互相对攻,?门下各设一名守?人。
  唐代以前,蹴鞠用的?是中间填充毛发的皮革?,现在改用气?。
  其内胆以动物的膀胱充气,外层用六块皮革缝制而成。
  由于气?弹性好而轻便,玩法也颇为有趣,渐渐风靡全国。
  李渊令嫔妃及宫女组成蹴鞠队伍,然后在太极殿前的一块草场上设立了?场。
  每至申时,李渊一身短装,率领一帮明艳妇人下场厮杀。
  李渊年龄已六十有余,然他毕竟为男人,较之女人要迅捷许多。
  其得?后左盘右带,然后凌空一脚,气?直飞网窝。
  他置身于女人丛中,鼻闻香汗阵阵,耳听娇喘声声,再享受胜利的快乐,其中的美妙难用言语表达。
  李渊这日玩过蹴鞠,回殿沐浴一番,用手抚摸自己的皮肤,感觉很有弹性。
  经过温水的浸润之后,肤色变得红润。
  那一时刻,李渊忽然感到一阵极度的失落:自己的精力和健康保持得不错,然已被早早地结束皇帝的命运。
  现在虽名为太上皇,然如同软禁一般。
  说白了,今后要数着指头在这庭院之中打发自己的余生,无疑于苟延残喘。
  李渊的心情顿时变得很坏,脸色也随着阴沉下来。
  侍候他的嫔妃和宫女见惯了李渊的这种表情,依旧在他的面前走来走去,只要不极度招惹他就行。
  李渊以前待人本来就很随便,现在失了皇权,周围人自然又少了一层敬畏,彼此之间少了不少礼套,大家都随便起来。
  李渊独自斜倚在躺椅上,一缕夕阳透过窗缝正好照在他脸的下方,因其神情阴沉,更显其脸色枯槁。
  李世民这时候进入殿来,因其脚步既大又快,太监甚至来不及通报李渊。
  李世民见李渊一人斜倚在躺椅上,周围的宫女和太监各忙各的事儿,无人在其身边侍候,不由得心生怒火。
  他强压火气走到李渊面前,禀道:“父皇,二郎特来觐见。”
  李渊缓缓地睁开眼睛,说道:“二郎来了,你坐下吧。”
  李世民一扭脸,对跟随而来的侯君集说道:“你去,带人将这帮无规无矩的奴才们拿下。
  再好好问问他们,缘何在太上皇面前不知一点规矩?”
  李渊听说要办身边的太监和宫女之罪,急忙摇手道:“二郎不可这样做,他们这样皆是听我的吩咐。
  你若办了他们,还不如把我办了哩。”
  李世民听出了李渊话中的怨怼之意,遂又对侯君集道:“太上皇既这样说,就先饶了这帮奴才,让内侍省来此训诫一番即可。”
  李世民见李渊闷闷不乐,遂换颜转话题道:“父皇,二郎今日来是想告诉您一个好消息。
  那朔方的梁师都为颉利可汗的走狗日久,终于让柴嗣昌领兵将之消灭。”
  李渊显然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他欠起身子问道:“梁师都果然被灭了?此人一倒,颉利可汗在南边再无响应之人。
  还有,从此国内再无割据诸侯。
  二郎,梁师都实为为父多年的一块心病啊。
  嗣昌此次领兵剿他,最后是将他生擒还是诛杀?”
  “这厮最后让自己人给杀死了。
  那日柴嗣昌领兵围了朔方,又悄悄派薛万彻领兵三万在突厥援兵的来路上设伏。
  薛万彻果然大破突厥援军,这个消息传入朔方城内,梁师都及其手下不免沮丧。
  这样又过了数日,朔方城中眼见粮尽,其内部原来就互相猜忌,现在又忧自身之安危,愈发纷乱。
  

太极殿日勉群臣 风陵渡夜访旅客(2)
梁师都内忧外困,难以弹压众人,梁师都的从父弟梁洛仁率人杀入师都住宅,将其一门杀尽,然后开城门向柴嗣昌投降。
  如此,朔方城从此归了我朝。”
  “梁师都被灭,颉利可汗有什么反应?”
  “他呀,如今自顾不暇,哪儿有心思再管梁师都的事儿。”
  李世民接着又将###厥的现状简略叙述了一遍。
  李渊听完,从躺椅上立起身来,在殿内踱步,边走边说道:“好呀,颉利可汗也有今天。
  二郎,知道我这些年的最大心病是什么吗?”
  “儿臣不知。”
  “就是###厥仗势欺凌我国!当初我在太原起兵,迫于形势向###厥称臣,且年年向其纳贡。
  我每每想起这件事来,就感到无比耻辱。
  唉,那时启民可汗势衰来投,隋文帝将夏、胜二州的水草肥美之地拨给其用,孰料中国内乱势衰,这突厥人难掩其狼子野心,竟然不念原来的好处,顿时翻脸。
  我这些年,日日想着国势强大之后,再找###厥算账。
  二郎,如今我已退位,为父的这块心病终久要由你来医了。”
  李世民也立起身来,坚定说道:“看###厥现在的光景,难以支撑到三年以后。
  父皇,你现在毕竟为太上皇,儿臣定辅佐您,数年内摘除心病,大家都扬眉吐气起来。”
  李渊又复坐下,悠悠说道:“什么太上皇?二郎,为父今后想的是如何消闲享福,至于军国大事,那是一点都操不上心了。
  你主政以来,迭遭荒年,为近年来的最差年景。
  然你能抚民以静,使百姓休养生息,这一点比为父做得好。
  我听说你厘改吏治,裁撤冗员,选贤任能,从谏如流,甚感欣慰。
  二郎,为父不想说过头之话,假以时日,你定能成为一代贤君。”
  李渊性格简慢,晚年之后耽于声乐,执政荒弛。
  然他作为一代开国之君,毕竟很有见识,此番评价李世民的话可谓恰如其分,又很中肯。
  李世民听后大为感动,颤声道:“父皇如此夸奖,二郎实在有愧。
  儿臣主政以来,惟思先祖之英烈,不敢稍有懈怠。”
  李渊挥挥手,说道:“罢了,二郎。
  你的能耐我知道,今后如何理国,其实不用我多说。
  嗯,眼下倒有一件事儿,我已想过多次,该是办一办的时候了。”
  “父皇交办的事儿,儿臣定当遵循。”
  “你一心奉孝,一直不同意到太极殿理政,为父很感激你的这番孝心。
  可那东宫毕竟窄狭,须知大国之朝要显威仪,你该是搬过来的时候了。”
  李世民即位之后,李渊多次要求搬出太极宫让李世民移入。
  李世民思来想去,觉得将李渊撵出去,天下之人定会说自己太性急,便执意不肯。
  事情就这样耽搁了下来,一晃已经二年有余。
  李渊今日旧话重提,李世民当然不会答应。
  他恳切说道:“父皇,您为太上皇理应居于此殿。
  东宫虽小亦有腾挪之地,儿子觉得很好。
  且父皇居此,儿子可就近时时来问询,很是方便,以不动为好。”
  李渊叹了一口气,说道:“我知道你的心思,然我在这里又住了二年有余,已经顾了各方的颜面,你不用再争了。
  我名为太上皇,其实为一乡间老翁而已,日日居于此深宫之中,感觉很郁闷。
  我想好了一个地方,就是家乡武功县的庆善宫。
  我想到那里居住,可以自由自在,又有乡间野趣,强似这里百倍。
  对了,我上次嘱咐你修缮一番,现在已经完工了吗?”    “儿子已经遵嘱备好木料,正在修缮的时候,被魏征发现。
  他谏现在不宜大动土木,事情就停了下来。”
  “这个该死的魏征,我的家事还要他来伸手管吗?”
  

太极殿日勉群臣 风陵渡夜访旅客(3)
就是庆善宫已修缮完好,李世民也不会让李渊去住的。
  事情很明白,自己当了皇帝,却让老子离开京城到乡间居住,传至天下不知人们又会说什么。
  他还有更深的一层考虑,就是自己取得皇位并非靠正道,万一有人到庆善宫控制李渊来反对自己,则天下人不明所以,那是很麻烦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世民安慰道:“魏征所谏亦有道理,眼下之势,确实不宜大动土木。
  父皇,您多次说过,要安定天下,务以隋炀帝之行为鉴戒。
  这样吧,待过些日子,等到年成好的时候,儿子在宫城以北专为父皇起造新宫殿,可名为永安宫,届时请父皇动迁入住。”
  李渊认为时间太长,坚决不同意,他思索一下说道:“二郎,你搬入了东宫,弘义宫就空了下来。
  那处宅子新修不久,还是你攻下洛阳后我专为你起造的。
  嗯,就这样吧,我克日搬入弘义宫居住,你不可再拦阻。”
  李世民见李渊意志坚定,只好答应。
  李世民临行之时,李渊唤住了他,说道:“二郎,我听说裴寂因犯事儿出京。
  按说此事我不宜再问,然我好念旧情,你是知道的。
  我们李家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