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唐太宗第3卷:九天春色-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下虽田亩荒芜,无非因战乱影响,加上前任刺史未好好治理所致。
  嗯,只要我辈从今日开始上下努力,相信能够恢复生机的。”
  褚县令为临湍县令,相传范蠡就出生于临湍。
  下面的人脸色未免古怪,新刺史直说原任刺史治理不力,那么属下也应该人人有份。
  他们哑口无言,如木偶一般静静听陈君宾训话。
  “本官已经说过,对于你们以前的过失,只要不是十恶不赦且民愤极大的,本官概不追究,但必须干好今后之事。
  今天大家来了,回去后要办好这几件事。
  第一件,抓住春耕的时机,尽力恢复荒芜的田亩并抓紧补种。
  我听说,一些人家里,因缺少种子无法耕种。
  这些种子,要由官府出面购来分发到农户手中。”
  下面的人听说让官府组织种子,都皱起眉头。
  刘铁立期期艾艾地说道:“大人,由官府出面买种子,实在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儿。
  下官连每月给属下的官俸都不能按时发给,府中实在没有隔夜之钱,又哪儿有钱去购买种子呢?”
  陈君宾说道:“我想好了,可由官府作保出外筹措种子。
  至于所需之钱,一方面让农户节衣缩食挤出一部分来,要对他们反复说明,只有挨过这一段艰难日子,将田地种上,秋收之时方有收获;另一方面,由官府扣下所有官员的部分官俸,要扣下三成,以为种子钱。
  当然,这部分钱是由农户借的,秋收之时他们可以用谷物折价还上。
  嗯,还要加上利钱。
  “第二件事,就是要招募流亡百姓来本州垦荒种地。
  刘县令,你发现的粮仓就派上用场了。
  凡来本州耕种的百姓,可由官府先发给三个月的口粮,并配发种子,当然,这些口粮和种子不是白发的,他们秋后都要计算利钱偿还的。
  黄长史,这分发口粮的事儿由你主持,可克日到南阳县,让刘县令佐你,造册发放。”
  黄长史答应了一声,继而疑惑地问道:“流民居无定所,万一他们领了口粮,又逃出本州,岂不是鸡飞蛋打?”
  陈君宾满怀信心:“不妨,他们只要有粮吃,有地种,谅他们不会轻易逃走。
  俗话说故土难离,他们的故土若真的能够生存,他们能轻易舍弃吗?就是真的有人跑了,毕竟是少数,也无碍大局。
  不过,一些防范措施也要跟上,比如,他们领了口粮、种子,可依地理以十户为连保,以互相监督,不得擅离。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6)
这些其实也是末节,他们现在有饭吃,又眼望着可以收成的庄稼,肯定不会跑的。
  刘县令,若你流离失所忽然遇到这等好事,你将如何处之?”
  刘铁立咧嘴笑道:“这是天上掉下一个大馅饼,欢喜还来不及哩。”
  堂上顿时发出了一阵轻笑声音。
  陈君宾挥手止住了众人的笑声,正色道:“还有一点,那就是每个官员理政之余,要带领家人垦荒种地。
  秋收之后,各位的官俸照例计算,但不发给各人手中。
  各家吃粮食菜,皆自食其力。
  现在为非常时期,不能依靠官俸坐吃家中,而一味对百姓指手画脚。
  须人人奉事稼穑,与民同甘共苦。”
  众人听了这段话,犹如石破天惊。
  官吏自古以来值事出班,以官俸为酬劳,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从来没有过官吏耕田自足的举动。
  许多人张大了嘴巴,呆呆地想,这名新刺史莫非在说胡话?    陈君宾不依不饶,说道:“本官行事最是认真,既然让各级官吏耕种自足,就不允许有人敷衍了事。
  我为刺史,每月要查州衙诸官的耕种进度。
  同样,你们也可来检查我的田亩。
  州衙这样做,各县衙也要这样做。
  各位县令,我每月要派一名巡风大使入各县检查,他们或明察,或暗访,既查百姓耕种情况,还查诸位的家田。
  我若有空闲时候,自会到你们那里走上一遭。
  我丑话说在前面,若有人督耕不力,嘿嘿,到时候别说我不留情面,我们要老账新账一起算。”
  陈君宾语气一转,接着说道:“这次在京城之时,皇上要求各州刺史要懂农桑时令。
  自我以下,从现在开始都要虚心请教农桑之事。
  所谓不耻下问,并不辱官家颜面,反而使百姓油然而生尊崇之心。
  比如本州水利不兴,须就近在便于汲水的地方垦荒,以备天旱之虞。
  还有,我看本州水肥草旺,可鼓励百姓耕田之余,多养黄牛。
  牛不与人争食,又是耕作的主要畜力,若牛养多了,再卖与外地,又可多一项收入,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嘛。
  “总而言之,皇上说‘农为邦本’,‘抚民以静’,是符合民心的旨意。
  皇上的明诏已抄往各县,请你们回去后再读一读,细加体味。
  本官现在到任,来年考课诸位,这兴农一节最重要。
  只要所辖民户农桑兴旺,人们安居乐业,即为大功一件。
  至于有其他不严谨的地方,本官可以忽略不计。
  反过来说,若有人在这一年中千般好万般好,惟将农事给弄得一塌糊涂,则不是好官,本官先免其职,再究其失。”
  众人瞪大着眼静听陈君宾训话,心想: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儿敢是有种田的瘾。
  他甫一到任,既让官员们督促百姓大力垦田,又让官员本人身体力行亲自耕种。
  官民同耕,哪里还有官民之分啊?        陈君宾的措施确实见效,流民听说邓州这里既放粮又发种子,扶老携幼直奔邓州而来。
  各县在陈君宾的严令下,皆设了接待流民的粥棚。
  流民到来后先饱餐一回,然后到指定的村落搭棚居住。
  县衙按人头给他们送来了口粮和种子。
  他们稍事休息,即开始到划定的田亩里垦荒。
  那些日子,邓州各地狼烟四起,流民先是一把火点燃了田亩里易燃的枯草,用草木灰施了一遍底肥,然后荷锄下地,将新长出来的青草除去。
  随后深耕作垄,小心翼翼地撒上种子。
  陈君宾一面操劳着州衙之事,一面令家人到湍河边寻来一片荒地进行开垦。
  陈君宾生有三男二女,大儿子留在邢州为小吏,大女儿也在邢州嫁了人,剩下的两个儿子就成了垦荒的主力。
  陈君宾用宦中所积购来了两头黄牛,令女儿负责喂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陈君宾躬身稼穑 李世民痛失海鹞(7)
湍河水斜向东南流去,水面平阔如镜,水清透澈见底。
  陈君宾带领夫人和儿子在这边耕种,小女儿皅着稍有凉意的河水捞蟹摸鱼,有一天竟然摸上来两条半尺长的白条鱼。
  这让陈君宾大为高兴,随即让夫人生火熬成了一锅浓浓的鱼汤。
  一家人席地而坐,一面嚼着带来的面饼,一面喝着有点腥味的鱼汤。
  那场景,宛似真正的农家生活。
  小儿子揶揄道:“想不到父亲的官越做越大,我们反而成了百姓人家。”
  唐将诸州分为上、中、下三等,邢州为中州,而邓州为上州。
  陈君宾从邢州刺史迁为邓州刺史,品秩从原来的正四品升为从三品,无疑是升了官。
  陈君宾喝着鱼汤,满意地说道:“我们为百姓之家,有什么不好?你们大哥经历过战乱的流离,知道日子的甘苦,他现在入了官籍,自会谨慎办事。
  而你们那时幼小,这些年凭我的官俸,读了书,日子过得挺不错,然不知道一饭一食其实来之不易。
  眼下皇上励精图治,先求农桑兴旺,国富民安之后,还需大批的年轻才俊为国办事。
  你们随为父在这里耕田,好好补上这一课,将来再考取功名博得出身。
  到了做官的那一天,定会感激有这段经历的。”
  二儿子点头赞同,小儿子还是不以为然,说道:“我们也就罢了,只是母亲随你这么多年,苦头吃了不少,到头来还是如农妇一般在田里劳作,儿子心里感到实在不安。”
  陈君宾夫人也是一名识大体的妇人。
  她截住小儿子的话头,说道:“你们要理解你们父亲的这番苦心。
  他为一州刺史,自己若不身体力行,如何说动别人?何况,人生来不是享福的,要靠个人的劳作才能有收获。
  我这些日子来这里,虽有些累,但不碍事,心里还是很舒服的。”
  陈君宾点点头,说道:“就是这样。
  儿子们,现在虽累一些,等播种的庄稼露出了头儿,你们再来看,心境定然不错。
  等秋来收获,会更加欣喜了。”
  陈君宾共垦荒十亩,其中八亩种了旱稻,剩下二亩种下了大豆。
  陈君宾夫人还让他们在旁边开垦了半亩地作为菜地,先在四旁点了丝瓜、南瓜和豆角,中间杂播了芸薹、胡芹、浑提葱等种子。
  待将这些种子都植入土中,陈君宾用手背抹了一把汗水,笑道:“夫人,儿子说你为农妇并不为错,眼下已有粮有菜了,还缺少鸡、鸭。
  你在家里可以养一些鸡,再让小女赶着一些鸭来到河边。
  哈哈,这一下子就全齐了。”
  一家人脸上都是汗水,纷纷绽开了笑容。
  李世民眼见天下大旱,蝗灾渐起,心中烦闷。
  他一面下诏令各地官吏勤于本务,组织抗旱灭蝗事宜,并着手兴修水利;一面令宫中及京城百官节衣缩食,嘱民部访天下灾异,对受灾严重者予以赈济。
  忙完这些事儿,他对封德彝说道:“朕忧劳天下,至多如此。
  若使天下灾异渐息,须靠百姓及州县官吏尽力。
  还有,就是老天感于朕的诚心,早早降下几场好雨来。”
  封德彝答道:“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心智,饿其体肤’。
  陛下登基以来,遭遇旱灾和蝗灾,不足为怪。
  相信陛下洪福齐天,定能战胜灾异。”
  李世民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