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传》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大传-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了。原来他和刘备早有过节,但却是刘备惹的事。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谯周(2)
刘备初入蜀会见刘璋于城时,张裕是刘璋的从事,也在座。刘备见张裕胡须很长很密,便和他开玩笑说:“我在涿县老家时,姓毛的人很多,遍布涿县东西南北。因而涿县县令说‘诸毛绕涿居’”。张裕马上反唇相讥说:“过去有一个人从上党郡的潞县县长任上调为涿县县令。去官还乡时别人给他写信时怎么称呼他很畏难。光写潞君便丢了涿县的官称,光写涿县便又丢了潞县的官称,都显得很不周全。于是便写上了“潞涿君”。刘备所言是以毛姓多讥讽他胡子多如“猪(诸)毛”,而张裕的“潞涿县”则暗讽刘备没胡子像是被“鹭(潞)啄(涿)”光了一样。因而,刘备很是反感。入蜀后刘备又听说他到处传言刘汉将失天下的谣言,并说他九年之后将有大灾难的预言,心中很是恨他,便又引证他对征汉中的预言有失,便把他逮捕入狱想杀了他。诸葛亮问刘备用什么罪名处死他,刘备只回答“芳兰生门,不得不锄”,便把张裕斩首弃市。其实刘备杀了他也应该,这是对蜀中以巫言神语预言搞颠覆活动的一种镇压,无可非议。但把罪行和开玩笑掺在一起便有失大度了。更何况还是他先嘲讽的人家,人家一反唇相讥便开始忌恨,实在有点小家子气。一个领导者开玩笑一定要有分寸,最好不开那些有嘲笑人之嫌的玩笑。否则自己也一定会受伤害。敬人者人恒敬之,你不敬人家,人家也不敬你,别以为你自己是领导,得人家买你账,你才能领导得了。
  蜀中之地相当落后,特别信奉鬼神之说。前面那个周群的父亲便是阴阳先生,周群自己也长于此道,死后他的儿子又继承了父祖的术数之业。还有一个刘璋时代的从事,也是刘备时代的从事,后主的中郎将、太常卿杜琼,人很有学问,但闭门自守不参与世事。蒋琬、费都很器重他。虽然他不钻研星象数术,也不搞卜算巫术活动,但也很迷信,善于穿凿附会于文字之间。有一次谯周曾来拜访他,询问到处传闻的那句“当涂高者魏也”的含义。杜琼回答道:当涂高是魏国的一个宫名。当涂而高,不过是说魏宫很高吧!于是又问谯周说:“你还有什么觉得奇怪的吗?”谯周说:“我还是没搞明白。”杜琼便又说道:“从前的官职中,没有叫什么‘曹’的,可是自入汉朝以来,各种官职都称曹,什么功曹、曹掾、属曹、侍曹、东西曹、理曹等不一而足,无论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部门都到处称曹,天下归曹魏也许是天意吧!”谯周听了以后,很受启发,便又创造出新的谣言说:“汉灵帝二子小时候都取名为史侯、董侯,虽然两个人都被立为帝,但又都被废降为侯,这不是天意吗?先主名备,备字的含义为具,具是完结的意思;后主名禅,禅字的训义为援,为给予他人的意思。父子二人的名字合起来就是说刘氏政权已结束了,当授予他人。”后来黄皓专政弄权,宫中大树无风自折,谯周便书大字于柱子上称:“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后来人解释为“众”指曹,“大”指魏,后半句话是说蜀汉经历刘备与刘禅二世后,没有再可以立为王者。蜀汉亡国后,人们都说谯周的预言准确,谯周却说:“这虽然是我的推算,但却是受到杜琼的启示推而广之而已,没什么神异之处。”此人虽可笑如此,但却早就为推翻蜀汉先去动摇人心而大造舆论准备了。这也是谯周后来为什么那样坚定不移,甚至不怕招来杀身之祸乃至千古骂名的去力主降魏的政治思想基础。而且此人历来不忠于旧主,刘璋时代便力主降刘备;刘禅时代又力主降曹魏,但刘氏不但不戒鉴,反而都很重用他,也是咎由自取。

谯周(3)
谯周,字允南。世代居于东川巴西郡西充侯国。谯周的父亲通经史,也是一个懂术数之道的阴阳先生一类的人物。谯周从小就喜读书,长大后长于书法信札,“颇晓天文”,也和他父亲一样,大概是个“小神仙”一类的人物。史称他身高八尺,体貌素朴,人很推诚无饰,没什么新奇独到的辩论之才,但“潜识内敏”,肚子里很有数。虽然身材高大,但大概是一个很没有气质,甚至令人一见发笑的人物。
  诸葛亮入蜀领益州牧时,任命他为劝学从事。谯周来拜见时形态一定很可笑,所以孔明的左右人员一见到他便都笑了起来,弄得谯周很不自然。过后,有关部门要求追查哄堂大笑人员的罪过,诸葛亮却说道:这事就算了吧,不要说大家都乐,就连我也差点憋不住笑出来。但他对诸葛亮还是很敬服的。诸葛亮去世灵枢从前线到达城外时,只有他一个朝臣在朝廷禁令下达前跑到城外去迎灵拜柩。蒋琬执政后又任命他为典学从事,总领全州的学者,相当于蜀汉的###长。
  后主刘禅立刘睿为太子,让谯周去当太子的老师,对这个未来的第三任蜀汉君主进行文化、政治开蒙教育。后来官至光禄大夫,位列九卿。谯周虽然不参与政事,但经常有人向他问询大事,他都能引经据典地予以回答,因此在蜀中很有名气。
  后来,在邓艾兵临城下时,后主与群臣会议,有人主张降吴,有人主张撤退到南中大后方,但只有谯周一人力主降魏。他认为吴国早晚也得被魏国消灭,投降两次不如投降一次;南中后方虽然国土辽阔,但也许还没到南中就遇到变乱身亡了。有人说魏国不受降怎么办?谯周又保证说如果魏国不礼遇于蜀主,他愿意“身诣京都,以古义争之”。后主还是不想投降,谯周又写了一封长信劝降,刘禅竟然听信了谯周的意见,开城投降。并下令南中各将领,正与魏军作战对垒的姜维诸将就地投降于魏军。扼守剑门之下的姜维数将,坚持南中的霍戈,喋血巴东白帝的罗宪等一群蜀汉的最后英雄人物顿时如失皮之毛,义愤悲痛得只能以剑斫石痛哭致国哀。其实英雄到了无用武之地时,何如就举旗反叛无能的君主一把,打出一个帝王的旗号,天下未必就不响应,掉了头颅不也胜似降兵战俘?在谯周的一番劝降之下,在刘禅的一纸令下,一个偌大的蜀汉政权,竟然就这样顷刻间土崩瓦解冰消雪融,谯周可谓居功甚伟了。所以《三国志》评价谯周“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这种表扬恰恰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谯周颠覆蜀汉政权的罪证。
  谯周卖主求荣得荣,西晋以他有“全国之功”,封他为亭侯,他也同样必须以战俘身份迁往洛阳。这是谯周想不到的。但是他既然深通经史就应该想到,有多少献国者首先被买国者一刀两段以警国臣的。后主没有杀他、邓艾没有杀他,晋主也没有杀他,算他命大走运。但他实在不想走,到了汉中便生病不前,并为司马氏算起卦来,说司马昭快死了。果然如其所言。但司马炎代魏称晋帝后,也并不放过他,屡次催他去洛阳报到,拜为骑都尉。这对他而言似乎是一种耻辱,因而他只想回故土,愿意缴还所有封位。但晋朝根本不想让他回老家,71岁时终老于洛阳。谯周身后备受史学家的批评与文学家的嘲讽,称他的劝降行为“何耻之深?”“俯首而事仇,可谓苟存,岂大居正之道!”“国君死社稷,卿大夫死位,况称天子而可辱于人乎!”“禅既暗主,周实驽臣”。也有人说谯周的劝降之策遇上了后主而得行。如果遇到“忿肆之人”,有廉耻的国君,谯周一定会被杀掉,会招来“夷灭之祸”。其实,谯周这个老东西从骨子里就是“反党”的,他从来就没拥护过刘汉政权,连续出卖先后两个蜀主刘璋与刘禅,称得上是最无耻的儒生叛徒。
  后世及当代学人都有人说蜀汉已当亡,已没有实力对抗曹魏政权,其实不然。还是晋人史学家孙盛讲的比较客观。孙盛讲道:
  (谯)周谓(劝)万乘之君偷生苟免,亡礼希利,要冀微荣,惑矣!且以事势言之,理有未尽。何者?禅虽庸主,实无桀、纣之酷。战虽屡北,未有土崩之乱。纵不能君臣固守,背城借一,自可退次东鄙以思后图。是时罗宪以重兵据白帝,霍戈以强卒镇夜郎。蜀土险狭,山水峻隔,绝激湍,非步卒所涉。若悉取舟楫,保据江州,征兵南中,乞师东国,如此则姜、廖五将自然云从,吴之三师承命电赴,何投寄之所而虑于必亡也?魏之来,搴国大举,欲追则舟楫靡资,欲留则师老多虞。且屈伸有会,情势代起。徐因思奋之民,以攻骄惰之卒,此越王所以败阖闾,田单所以摧骑劫也。何谓匆匆遽自囚虏,下坚壁于敌人,至斫石之至恨哉?葛生有云:“事之不济则已耳,安能复为之下!”壮哉斯言,可以立懦夫之志矣。观古燕齐荆越之败,或国覆主灭,或鱼悬鸟窜,终能建功立事、康复社稷,岂曰天助,抑亦人谋也。向使怀苟存之计,纳谯周之言,何邦基之能构、令名之可获哉?禅既暗主,周实驽臣,方之申包、田单、范蠡、大夫种,不亦远乎!
  读孙盛此篇长论,条分缕析,丝丝入扣,句句至理。蜀汉政权实在是亡灭于不该灭亡不可能灭亡之时,实在是由于君主的昏暗无能,畏难怯战,软弱无主见无远见,又遇上了谯周这么一个平时不参与政事净搞地下舆论的一介痴儒腐儒,在关键时刻却大放厥词惑主,才使蜀汉政亡国破,君臣俱虏,江山易主。而可怜可悲的是三军将士正浴血奋战中忽接皇帝降诏无不痛哭失声。姜维率领的守剑门将士无不以剑斫石,其实何如就举旗反叛拼死一搏胜败仍未可知,而何须屈身伪降以图后举复国?天下人唯有忠臣之病忠是不可药救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孙峻孙琳
孙峻孙琳 —— 被开除了孙姓族籍的东吴皇族内乱的两大祸主;主明多忠能之臣,主暗生奸猾之臣,主弱生欺乱之臣,但总归是先有亡国之君而后生亡国之臣;强臣则注定了命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