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入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奔腾入海-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观念的“解禁”直接冲击着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国人终于能出境旅游了,虽然只是香港澳门,且实行严格的“配额制”,要盖了70多个章才得到批准,行程报价16000元,但供不应求,几千人同时报名。湖南人张克莎最终说服父母,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了变性手术,成为中国首例变性人。上海时装表演队也接到邀请,走进中南海,1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她们的表演。日本生产出可以变形成为汽车、飞机等形态的机器人玩具。精妙的创意揭开了伟大的序幕。因为开放,风靡全球的经典离中国人越来越近。BP机也进入中国,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有事就拷我”,“呼了你那么多遍你都不复机”,成为人们打招呼时的口头语。直到2007年年初,连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省都难以看到寻呼机的身影,中国告别了“寻呼时代”。

1983:沉默中的崛起者(9)
将目光聚焦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上,一切变化都没有“第一家国企承包给私人经营”—— 抚顺市国营饭店试行个人承包,那么震撼人心。短短两三个月内,全国国营企业普遍实行了承包制。海盐衬衫厂厂长步鑫生就在这时,走进媒体的视野,成为改革明星。而通往海盐武原镇的沙石路上,每天车水马龙,挤满了前去参观学习的人们。
  在步鑫生最辉煌之际,他收到一封北京的来信:“……改革是一场伟大的事业。作为一位改革家,你要戒骄戒躁,更加谦逊谨慎,峣峣者易折,佼佼者易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字字都是肺腑之言,步鑫生却把信件交给副厂长,没有过多表示。站得太高,规诫往往成了耳旁风。
  工作中的步鑫生(左二)
  中国经济史的革命,才产生了步鑫生,并不是步鑫生掀起了中国这场大革命。在历史面前,个人能力再强大,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不能决定历史的流向。不过,步鑫生对此没有认真思考。相反,他越来越自信。在异议者眼里,这种自信经常被折射成“狂妄”与“傲慢”。与马胜利同时代的一名企业家说,他总是盛气凌人的样子,谁都瞧不起。他的确不屑于和同时代的许多企业家作比,即使事业由膨胀到衰败,仍毫不掩饰。
  年底,经济日报刊登了《一个青年个体户的歌》:
  在微妙的冷眼中,
  我昂然地走着。
  这路似乎并不险峻,
  却需要超乎寻常的胆略。
  我没有自哀自怜,
  反倒可怜那冷眼里的落寞。
  因为那冷眼背后常是生活的虚妄,
  而我却是实实在在地活着。
  象许多自怨“生不逢时”的人一样,
  我也曾经“待业”,
  眼瞅天花板发出深长的叹息,
  百无聊赖而后逍遥自乐。
  在痛苦的沉思中,
  我终于听到时代浪潮的惊喝:
  生活,决不能等待,
  生活,必须振作!
  一架银光闪烁的洗衣机,
  奏响了全新的人生交响乐。
  束束“雪花”缭绕着清幽的芬芳,
  将滴滴汗水溶进时代的脉搏。
  我的付出是微薄的,
  但我在畅饮创造的快乐。
  春天,同样欢迎巨树和小草奉献的绿,
  尽管巨树擎天,小草一叶。
  歌词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也遭致了部分人的攻击。不管怎样,中国安然地度过了改革开放的第六年——“市场繁荣兴旺,物价基本稳定,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对外开放出现新的局面(1983年年鉴)”。
  年度延伸人物:创业英雄 “马大侠”
  马云的光环很多:全球最大的企业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的创始人、CCTV2004年度十大经济人物。马云的光环很大“全球青年领袖”,“亚洲最具权力的25 名商人”。而2007年年底马云旗下的阿里巴巴上市,一举诞生了中国最高市值的互联网公司,与Google的融资额几乎不相上下。
  商业荣誉头衔,来自于马云成功驰骋十余年的“网络江湖”。心中有着很深的武侠情节的他,把做生意看成是在江湖上行走,自己则是提剑行走江湖的大侠。坐落在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如同金庸小说的现实翻版:会议室被称作“光明顶”,核心项目研究组被称作“达摩院”。几乎每个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员工都有一个武侠名,也许刚进总部的大门,听到的就是有人叫任盈盈去复印。
  一个在创业者心目中成为大侠的人,只能是因为他的成功感染了别人。今天,被众人看见站在财富与声望顶峰的马大侠,也是一路坎坷走来,经历三次创业才真正起步。。 最好的txt下载网

1983:沉默中的崛起者(10)
刚过而立之年,马云放弃了别人眼中的美好职业:大学教师,正式下海做专业翻译社:海博翻译社。开张第一个月,翻译社收入700元,但房租就2000元。大家恍然不知所措的时候,马云一个人背着个大麻袋去义乌,卖小礼品,卖鲜花,卖书,卖衣服,卖手电筒,用这些买卖的收入弥补翻译社入不敷出的艰难状况。
  在激情与坚持的努力下,海博翻译社在成立三年之后终于开始了首次盈利,第四年达到收支基本平衡。到如今,海博是杭州最大的翻译社。不过,翻译社并没有让当时的马云赚到多少钱。据他回忆,从经营翻译社中得到的最大财富是商业感悟,“经营翻译社的过程,让我明白成功者至少需要兼备两种品质:一是,大胆执着的性格;二是,对市场的敏锐嗅觉。”
  同样是1995年,马云接触网络。当他在美国发现互联网上所显示的中国企业数据是空白时,他感觉到一个巨大的空白市场悄然站在面前。于是,他倒腾起一个崭新的项目——中国黄页,美国的朋友负责技术,他负责开拓中国市场。
  马云开始了一段被人认为是“骗子”的生意和生活,不断尝试着说服从没见过互联网的老板掏钱做网页。即使是他们成功做好第一个订单:杭州的望湖宾馆后,也没办法说服对方,让对方相信照片上看到的宾馆网站就是马云他们做的。迫不得已,马云把美国朋友的电话给他们,让他们查有没有这么一回事儿。一直到宣传效果出来,马云和他的中国黄页才开始被人相信: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外国代表们在来中国之前专门上网去了解中国宾馆的情况。而她们在网站所能查到的唯一一家中国宾馆只有位于杭州的望湖宾馆。代表们到了中国之后,专程从北京飞到杭州,住了两个晚上。逐渐洗清“骗子”名声的马云,业务越做越大。在成功地发布了无锡小天鹅、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等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主页后,中国黄页开始在圈子里小有名气。就在1997年年底,网站的营业额竟不可思议地做到了700万元!
  然而,马云最出名的事是,在他鼓动之下,《人民日报》相关负责人给中央打报告:《人民日报》要上网。消息流传开来,马云成了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采访对象。半年之后,马云把《人民日报》搬到了网上。成功到来的同时,马云知道,北京已经没有他的机会了。大批的外资企业正在涌进,对于他这样既没有钱、又没有背景的人来说,若想在北京发展,何其艰难。思索再三,他回到杭州。
  回到杭州,马云遭遇劲敌杭州电信,后者利用中国黄页已有的市场影响力做了一个中国黄页,加上国有企业的社会资源和信誉度,很快超越马云。从北京退兵到杭州的马云,此时走投无路。权衡再三,他决定与杭州电信合作,中国黄页将资产折合成60万人民币,占30%的股份,杭州电信投入资金140万人民币,占70%的股份。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很快马云因为和合作方战略的分歧,没办法继续合作下去。一向不在乎金钱的他,在临走前把当时所拥有的“中国黄页”21%的股份,全数送给了一起创业的员工,只为他们能为自己好好耕耘,好好收获。这,成为马云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
  离开中国黄页时,外经贸部对马云说:到北京来吧,来这儿你能干得更好。就这样,马云再次来到北京,租了一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房间,没日没夜地干活,给外经贸部做站点,让外经贸部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上网的部级单位。

1983:沉默中的崛起者(11)
尽管那时,提起马云与外经贸部的合作,人们都说那是中国的“梦之队”,但事实上是怎么一回事连马云自己也说不清楚。在这不清不楚的尴尬境地中,不甘心受制于人的马云天天都在思量着一个问题:下一步该怎么走?一番内心的痛苦挣扎与拷问下,马云又一次做出了他人生中颇具里程碑意义的决定:南下。
  做出决定的那一夜,马云约齐了团队的所有人。这些人一直跟着马云以前在杭州、之后在北京出色地工作。马云对他们说:“我给你们三个选择权:第一,你们去雅虎,我推荐,雅虎一定会录取你们的,工资会很高;第二,去新浪、搜狐,我推荐,工资也会很高;第三,跟我回家,只能分800块钱人民币,你们住的地方离我5分钟以内,你们自己租房子,没办法打出租车,没办法上下班,而且必须在我家里上班。你们自己做决定。”
  马云给了他们3天的时间作决定。眼见着这些人陆陆续续走了出去,马云并没有后悔自己的决定,他依然十分坚信自己的选择。3分钟过去了,团队的所有人又走了回来,他们对马云说:马云,我们一起回家吧。那一刻,一直坚强的马云流泪了,他感到了一股暖流在身上涌动。也就是那一刻,他对自己说:朋友没有对不起我,我也永远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情!我们回去,从头开始,从零开始,建一个我们这一辈子都不会后悔的公司。
  离开北京的最后一个晚上,马云和这十几个年轻人聚在一个小酒馆。那天晚上下着很大的雪,众人大碗喝酒,大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