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 天王苻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世英雄 天王苻坚-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统一北国  十三
上谏书的是慕容皝部下记室参军封裕,谏书里没有提及行兵作战,重点谈慕容皝土地政策和税收政策的错误。

  慕容皝凭借武力不断扩张占领范围,每占一地,就要在当地划出大片土地做苑囿,苑囿属于国王(或可称国家、官家)。慕容皝有一项政策,他将牛借给无牛贫民,让贫民耕种苑囿的田地,收获以后,官得十分之八,民得十分之二。如果有人自带耕牛耕种苑囿田地,那耕种者可在收获后得到十分之三,官方少得十分之一。这项政策始于他父亲慕容廆,那时,中原遭遇战乱的流民大批涌入燕地,只求能够糊嘴度命。慕容廆用苑囿这样的土地安置流民,可算给了流民活命的机会。

  封裕很大胆,他的谏书对这项沿袭已久的政策提出了批评。封裕说:“古时候行什一之税,官税制度惯例是十分之一。到魏晋时期,不行仁政,借官田官牛耕种的人,缴税也不过十分之六。自有牛耕官田的,官民平分收获:人们还说那不是最好政策。现在燕国极大地拓展了土地,居民增加了十万户,无田无牛的居民约计十分之三四。您长期让他们耕种苑囿田地,收缴他们十分之七八的收入。这些贫民丰年还难温饱,灾年必定挨饿受冻。他们怎么能安居乐业?国家怎么能安定太平?”

  慕容皝向来以为父亲慕容廆传下的政策都是德政,根本没想过会有问题。但他是聪明人,君以黎民为国,黎民以食为命,这说法他至少在理论上能接受。封裕的分析有理有据,对比鲜明,慕容皝读到这里,不免吃了一惊:“我还以为自己功盖前王呢,原来还存在这样的大弊端大缺失?”他继续往下看。

  “您应该迅速取消一切苑囿,把土地、耕牛分给贫民。降低税率,让居民增收。您放心,在大燕境内,人民是您的,耕牛是您的,以您的人民用您的耕牛,牛和人都是您的,不会跑了去。

  “您还要裁汰各类官员,减少靠别人养活的人。这样,大燕国力会更强,您会更受人拥戴……”

  慕容皝看出这是一些好主张,他给封裕的谏书作了批示:

  读到封记室的上书,感觉所说情况的确让人担心害怕。现在我决定取消苑囿,将土地耕牛分下去,交无田地的贫民使用,按魏晋时期的制度实施税率。

  慕容皝这个决定显然正确,当时住在燕地的百姓多少受到了实惠,一定感念王恩。不过,他没有批准裁汰官员的意见。他说:

  现在战乱很多,各方面都要用人,功勋旧臣满朝,不能轻易说裁减,

  等国家平定以后再做商量。

  什么时候国家平定?商量的结果会怎样?谁也不知道。所以,慕容皝在这里开出的是一张无效支票。燕国的官员们继续身处要津,做他们想做的,捞他们想捞的,完全不必考虑封裕这类人的议论。

  这一来,慕容皝耳边听到的全是颂声。官喊“燕王千岁!千千岁!”民也喊“燕王千岁!千千岁!”因为按照慕容皝对封裕上书的批示,官民都得到了一些好处。慕容皝自己更其心安理得,他这时候的燕王已经不再是自称的,东晋朝廷已经正式封他为燕王。

  在一片颂声中,慕容皝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祭祀大典——祭龙大典。

  这事发生在东晋永和二年(慕容皝十二年),亦即慕容皝正式受封燕王的那年。史书上这样记载:“夏四月,黑龙一、白龙一,见于龙山。皝亲率群僚观之,去龙二百余步,祭之以太牢。二龙交首嬉翔,解角而去。”

  这到底是回什么事?慕容皝他们真看到了龙吗?按史书记载,他们看到了。但史书上关于龙的记载不少,没听说谁用太牢去祭祀。太牢之祭是古代最高规格的祭祀,皇帝祭祀天地、宗庙才用这种规格。龙是什么,它不是天地,慕容皝也没法肯定两条龙就是自己的祖先。而且,在场那些人眼见的是不是山上黑白两道长条形云雾舒卷飘飞呢?我们都没有亲历现场,只能存疑。不管具体情况怎样,慕容皝用太牢祭龙多少有些像做戏。

  慕容皝当时却做得很认真,不是一般装装样子。祭龙以后,他还郑重其事在燕国全境实行大赦,将他新修的宫殿称为和龙宫,并在龙山修建了一座龙翔佛寺作为纪念。那些日子,慕容皝完全沉浸在龙的梦里!

统一北国  十四
祭龙很逗人笑,其实也好理解。因为龙是神物,更是至高权力的象征。当时,慕容皝是现今称作东北亚地区的最强大一支力量——燕国的国王。由此往东,高句丽、宇文鲜卑、段辽、扶余都被他灭了;往西,后赵石虎的统治已经岌岌可危。站在这个平台上,像一切当了亚军的人想当冠军那样,慕容皝的龙梦应当挑明了他对至高权力的盼望。

  就在他龙梦正酣的时候,发生了意外。一天,慕容皝兴冲冲出猎,巧遇一只红眼睛白兔,慕容皝绕弯子追赶白兔,那白兔一闪身,忽然消失,他自己却从马背上摔下来受了伤,从此就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他把接班人世子慕容俊叫到床前吩咐:“中原还没有平定,你弟弟恪智勇兼备,你要好好任用他,成就我的志向。” 

  慕容皝断气时五十二岁,生前在内斗外斗中都是胜利者。他杀死两个弟弟,一个哥哥,掠夺别的部族手段狠毒,这不能不叫人反感。但他也能听得进好意见,只要不妨碍他,他可以做些改良,让人家生活过好点。至于杀弟弑兄,那是因为他那几位兄弟不幸太出色,太冒尖,他不能不下此狠手。古诗有句:一将成名万骨枯!为功成名就,他想不出别的办法。我们就以成败论人说事,算他燕国的英豪吧。

  他的接班儿子慕容俊同他一样长相英俊,甚至比他个头还高。慕容皝七尺八寸,慕容俊八尺二寸。不过,我们不便因此就说慕容俊是英豪,先要说的是他福大命好。

  这么说理由有二:第一,慕容俊承父恩作世子,顺利接班做了燕王。三年以后,在一班臣子们的簇拥下,他又正式当了皇帝。第二,他有个十分得力的助手慕容恪。

  慕容俊当燕王可以归恩于父亲慕容皝,他对此并不满足,非常想当皇帝。但他考虑到在人们心里,皇帝是天子,当皇帝得有天意支持。哪儿去寻找这份天恩呢?

  经过一段时间等待,机会到了。因为燕国灭了冉魏(具体经过下文马上说),灭掉冉魏的燕军把他们捉住的冉魏皇后押送到了慕容俊驻地。慕容俊早听说过冉魏京城有传国玉玺那么一件宝贝,冉魏皇后的到来使他眼前一亮,开了心窍,便悄悄打发侍卫传话给那位皇后,要她假称自己给送来了传国玉玺。冉魏皇后董氏那时还不知自己夫君冉闵的下落,不知该怎么回答,只好沉默着不出声。传话的马上报告慕容俊,说她已经默认。于是冉魏皇后迅速被封作“奉玺君” ,慕容俊也迅速“得到”了传国玉玺,有了“应天顺人”做皇帝的神圣依据。没隔几天,他就在臣僚们的拥戴下,择个大吉大利日子披上了他父亲长时间梦寐以求的龙袍,接受“山呼万岁”朝贺。在皇权时代,这叫洪福齐天。

  慕容俊一生主要经历了四场胜仗。一场对扶余,一场对后赵,一场对冉魏,一场对段龛。对后赵作战立功最多的是慕容霸,其他三场作战可说全靠了慕容恪才取胜。慕容俊本人出力极少 ,顶多只能说他作了些居中调度的工作,而他却凭世子、燕王、燕皇的身份总揽胜利所得:这也只能归结为他福大命好。

  有必要特别介绍一下慕容恪,弄清楚慕容俊选中这位助手的原因。

  慕容恪的母亲高氏不被慕容皝宠爱;慕容恪小时候忠厚老实,不出众:这都是些弱势条件,可你别以为弱势对慕容恪肯定不利,实际上,这倒便于他和其他兄弟相处,慕容俊就从不妒忌他。长大以后,慕容皝发现他极有才能,让他带兵作战,经常能出奇招取胜。早年,慕容皝派慕容俊、慕容恪一同攻打扶余,慕容恪几乎承担了一切困难。从制定计划,组织编队,到冲锋陷阵,都是一手操办,对世子慕容俊却照顾得无微不至。胜利归来,慕容俊一直倚重慕容恪。

  现在,我们该知道慕容俊选中慕容恪做助手的理由了。慕容恪具备两个特点:第一、他不出众,表面上还带点弱势。第二、他忠诚能干。慕容俊感到他是一匹便于控制,可以放心骑坐的千里马。

  这样的千里马任何人都想要,今天办公司办企业的股东董事长还是想找这种类型的经理或代理人,慕容俊的大燕公司如何不选慕容恪(他不称经理称太宰)?

  慕容俊晚年病重,行将离开人世的时候,曾经试探性地问慕容恪:“兄弟,现在秦晋两方对我们都不怀好意,我那个太子景茂年幼,恐怕承受不了天下的重任,我想把皇权交付给你,行吗?”

  慕容恪回答说:“陛下,怎么可以乱正统呢!太子虽然年幼,却很聪明,长大了一定是位好皇帝。”

  慕容俊以为慕容恪在故意掩饰,发脾气说:“兄弟之间为什么要说假话?”

  慕容恪说:“陛下您要是觉得我能担当重任,难道不能叫我辅佐少年皇帝吗?”

  慕容恪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慕容俊真正放心了,因为这是他临死前的最大心愿。

  “兄弟,你能这样,我还有什么担心的?”慕容俊强支病体,兴奋地说。他到死都是倚靠着慕容恪的。

  把慕容俊这几点成功之处翻过,再就难以发现他值得称道的地方了。

  首先,他十分地嫉妒英才慕容霸。

  在慕容皝诸子中,慕容俊老二,慕容恪老四,慕容霸老五,慕容评可能是老三(没有发现确切记载),四人都同父异母。慕容霸小时候不像慕容恪那么老实,他才气过人,小小年纪就勇冠三军 。慕容皝十分看重他,爱他胜过世子慕容俊,甚至想用他换掉世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