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文稿选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谷雨文稿选辑-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施拓展市场空间,利用多种手段刺激消费,倾力保证市场平稳,社会平稳,人心平稳,以安度非常时期。同时适当增加进口,对一些国家给予辅助,反过来会有助于增加出口。

  二是应该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救市联合行动,在WTO、全球化和国际接轨的今天,金融风暴没有死角,没有人可以隔岸观火,目前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是少谈些主义,多解决实际问题,不妨搁置意识形态甚至国家间或民族间的争执,求同存异,联手处理危机,同舟共济渡难关,或许这次抗衡金融危机会带来意外的效益,那就是增进国家间的理解和融合。

  三是树立信心,这是最重要的。尽管世界金融尤其是华尔街金融体系乃至金融基本理论都需要检讨,但应该相信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尚未倾覆,更重要的是多个国家联合应对危机的各种强力措施正在开始发生作用,这种时候最要不得的就是心理恐慌和一种莫名恐慌心理的传染,实际上,在任何时候、在任何状态下、在任何境况下,自信心都是战胜困难的法宝。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但市场经济少不了自信。

  总之,市场经济本是风险经济,在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必须有“弄潮儿敢涛头立”的勇气和果敢精神,对现实有全面细致地观察,对市场前景对充分的分析和透视,并应该有前瞻性的思考。同时还应该有识大体、顾大局的意识和宽阔胸怀,坦诚合作,为稳定全球经济作出一份努力。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欣闻书店《资本论》热销
央视新闻报道某城市新华书店《资本论》脱销。书店店员在镜头前介绍说,以往一二个星期能卖出一套,现在每天可卖出两三套。原来书店门口显要位置的证券图书专柜由于此类书滞销已被移位,《资本论》之类名家经济专著取而代之。一位购买了《资本论》的女士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近来资本市场发生巨变,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实体经济开始受到影响,不知下一步会怎样,想从《资本论》一类的书中找到答案。

  作为一个读书、写书又编书的人,没有理由不比他人更关注有关图书出版和图书市场,上述信息看到后却实在有点儿意外,并一下子产生了好些个想法,梳理一下去芜存菁值得说起的有三点:

  一是作为一个自以为每年可以策划几个算是不错的图书出版选题的人深感惭愧:必须承认自己是根本不可能想到《资本论》会成为市场热销书,没有想到身处经济环境的大变化之中反应却如此迟钝。那些挖空心思教人发财的书在《资本论》之类面前则显得更加浅薄,而体制内外的出版人或书商又该作何感想呢?

  二是想到我们许多除了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无缘而获得过一大堆这奖那奖的经济专家和学者此时该不该有点儿想法?很想知道他们有没有看或有多少时间看《资本论》之类的书,有没有真正放下架子深入实际搞一些调查,静心坐在书斋里研究一些问题。资本市场巨变,金融风暴肆虐,有谁可以给老百姓答疑解惑?对比一下*与恩格斯在物质条件并不算好的情况下写作《资本论》,我们那些尊贵的身兼大公司独立董事的大学者大专家们除了鹦鹉学舌不能多一点儿独立思考的东西么?

  三是想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学或研究机构都想方设法寻聘一位或几位研究*主义的学者,鼓励并支持他们的研究,这不仅仅只是为了炫耀思想和言论自由,恐怕更看重的还是实用价值。不知道这样提问是否冒犯:对作为党的理论基础的*主义,到底有多少人还在真正尊崇?有多少应该以此为本职的人在认真研究?可以不服气被别人骂为三流学者,但又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是一流学者呢?我忽然庆幸自己没有这个那个的头衔,否则真会无地自容。

创意产业集聚区另类思考
上海是我国发展创意产业的领先地区,据悉已经建成创意产业集聚区75个,笔者曾慕名前往参访学习,看过(⊙_⊙)M50、创意仓库、八号桥、田子坊、1933、2573等具有标志性的集聚区,对创意产业集聚区有了比较具体的认识,并通过与一些业界先进的交流,多少领悟了些许内中真谛。回来后,还注意收集一些资料,翻阅相关书刊,力求扎实地做功课。

  目前,创意产业在河南开始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并引起越来越多的决策者的重视,实为幸事。笔者一直不能同意所谓“河南发展创意产业超前论”。眼下,上海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而我们河南迄今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再看看北京、天津、杭州、成都、南京等地,发展创意产业如火如荼,并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还能够不着急上火么?

  诚然,河南已经有一些地方开始启动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策划与建设,并可享受相应的政策优惠,更有不少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对一些有意参与或专事创意产业的企业给与多方扶持和协助,这是令人欣慰的,也必然会促进当地创意产业的发展。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决策将会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营建,笔者曾多方求教并进行过深入思考。窃以为要想建设创意产业集聚区应该首先奠定思想基础,提高对发展创意产业重要性的认识,其前提还要对创意产业及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真正内涵有正确理解。

  其次,应该理清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至少不要把创意产业仅仅局限在文化产业领域,应该把创意密集的生产活动列入创意产业,而在文化产业中,并不是所有的生产活动都是创意密集的,不应该走入文化产业就是创意产业的误区。结论是:判断某些生产活动是否属于创意产业,与这些生产活动所处的领域无关,而与其创意密集程度有关。在这个意义上,创意产业集聚区首先应该是创意密集产业的集群,而不应该是一些不具备创意密集这一特点的生产活动或企业的堆积。

  再次,应该以用创意思维来指导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策划与建设。在营建初期可以模仿,但一定要有独到的创意,借鉴不是照搬,应该依据本地地域文化、经济实力、民风乡情等元素进行谋划和运筹。试想,一个没有创意的创意产业集聚区能够名副其实吗?

  复次,参与策划和营建创意产业集聚区的人应该对创意产业有敬畏之心,尊重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一个好的创意首先是建立在真善美的基础之上的,是有利于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载体,唯如此,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才能得到真正体现。

  最后,还应该强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创意思维不仅是一种方法论,其独具特色的策划也是一件具有实际市场价值的产品,如果一个有意从事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的人不懂得或懂得却不愿正视这一点,很难想象会是一种什么结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应当全面认识和理解创意产业
近一个时期以来,从网上收集了一些有关创意产业方面的资料,经过研读和思忖,对创意产业开始有了更多认识。同时联系听到或看到的一些实际情况,感觉到一些业界人士特别是一些握有一定权力或负有一些责任的人士对创意产业存在一些误解或不尽准确的认识,还听说有关文化主管部门对倡导发展创意产业不以为然,甚至有所抵触,于是有了求教和商榷的想法。

  据悉有居领导层的人对大力发展创意产业(文化产业)“颇有不同看法”,曾有“发展文化产业不如搞工业项目重要”的言辞,并表示要在自己权限范围内“把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发展放在一边”。窃以为此君对文化产业多少一些缺乏理解,具体说是把“文化”与“产业”割裂开理解,或者说是把发展文化产业仅仅理解为文化体制改革、甚或是十分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文化演艺团体的改制。实际上,文化体制改革搞了这么多年,依然有那么多的文化艺术团体处境维艰,其原因应该是没有挣脱“文化圈里办文化事”的束缚,难以跳出部门管理、行业改革的窠臼。

  殊不知,文化产业或说是创意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创意产业就是促进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这是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主流是文化经济,即传统产业要增加文化价值,新兴产业要突出文化元素。如果还是依照陈旧思维“大干快上”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工业项目,必然会坠入资源能源高耗而产值低效益差的泥沼。近来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一些企业难以为继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难道还不应该引以为戒吗?

  不妨换一种说法,对一些急于“早出政绩、快出政绩”的领导说来,着力抓创意产业(文化产业)是最不应该放弃的“捷径”,因为,唯有创意产业才可以解决好资源以及资金瓶颈的束缚,唯有创意产业才可以实现高附加值,加快产业发展。尤其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只有大力发展投入低而产出高的创意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最好出路。

  应该看到,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都把发展创意产业或说是文化产业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在资金上给予优先,采取扎实可行的措施并取得显效。而中西部地区如果再不抓住历史机遇,再不迎头赶上,恐怕会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更加落后。其中还有一种可怕的思维定势:与发达地区有所差距天经地义,为把一些发达地区扔弃的产业“转移过来”而喜不自胜,哪怕是高能耗、高污染并附加值极低的产业。如此下去后果可想而知。这不是故弄玄虚,更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容忽视的现实存在。

  不是结论的结论:大胆借用小平同志的铭言——重视教育的干部是有远见的干部。能否可以说——重视创意产业或文化产业的干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