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克麦赖夫》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法克麦赖夫- 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所有想到的第一个主题就是成熟。

  一个成熟的男人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是*成性,充满了野性魅力还是老实持重,一心为家庭着想呢?很明显,克里斯汀属于前者,而希恩则属于后者。

  剧集中的两个人物都已是不惑之年,他们虽然是难以分开的好友,一起经营着一个整容室,但他们却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

  克里斯汀是一个标准的花花公子,他相貌英俊,时尚甚至*,处处留情,然后用自己的下半身为整容室招揽顾客。这是一个能够令众多女性着迷的情人角色,来之则安之,走之则弃之。

  看上去克里斯汀的独身主义显得极为潇洒,但实际上,他只是用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迷醉自己,逃避心中一份真正地爱,因为那所爱之人正是好友希恩的妻子。除此之外,克里斯汀这种魅力地表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摆脱幼时曾遭受性侵犯的心理阴影。

  逃避与摆脱令克里斯汀成为一个充满了魅力的花花公子,但这却不是成熟的表现,因为他无法真正地爱上一个女人,成为一个女人可以信赖的人。直到有一天,一个曾经*的女子说怀上了他的孩子时,他作为男人的那种责任感才油然而升,为了孩子,他改变了自己。

  在克里斯汀的身上,成熟的含义便是责任。

  与克里斯汀相反,希恩是一个品德高尚,但谨小慎微的男人。一方面,他在努力工作着,另一方面,他又希望把家庭,妻子及孩子都照顾好,但他没有做到。

  希恩缺乏激情,他只能试图塑造自己理想中的生活,从而他不能敏感地接触到妻子的内心,妻子的追求,一味地维持造就了他家庭的进一步破裂。想成为一个好丈夫,成为一个好父亲,只能是一厢情愿罢了。家庭出现危机之时,希恩曾有过一段极为短暂的婚外恋,但这一段却更表现出他的懦弱来,于是,他失去了两个女人。

  一个男人活得很累,他一步步地走向失败,而他真正地转变却在于一个毒贩地出现。在家庭事业均告要破败的时候,他终于鼓起勇气,站了起来,直面妻子,直面毒贩,而这个时候,妻子却回到了他的身边。

  如果说勇气是希恩真正成熟的一个表现,那么这勇气地产生也多少有点被动的意味。

  男人的成熟是责任与勇气,那么女人的成熟则是独立。

  希恩的妻子朱莉娅便逐步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

  朱莉娅由于未婚先孕而放弃了学业,一直以来就是以一个家庭妇女的形象生活着。当孩子长大了,丈夫的激情只能表现在希望她成为又一个孩子的母亲时,她再也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

  平淡无味,于是,她开始重新上学,开始塑造自己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她曾经走得很远,远到迷恋住一个比自己小不少的男孩子身上,远到与丈夫要离婚,要摆脱这个家庭。但最后,她终于回来了,因为她明白了,独立与家庭之间并不一定就是矛盾的。

  在这部剧集中,马特是一个比较特立独行的角色,他是希恩与朱莉娅的大儿子。

  十六岁的他正经历着青春期的所有燥动,性以及做人。

  在性方面,他希望自己象一个成年人一样真正地成长起来,他害怕别人的嘲笑,他渴望与自己喜欢的女孩*。这种极度地渴望令他走向了歧途,割包皮还有性的派对,这一切虽然有青春期冲动的原因,但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他家庭中的隔膜。

  好在马特终于在担惊中度过了这段日子。性方面的成熟使他开始向着做人方向努力了。

  在马特的生活中,直接影响其做人的是他的父母和克里斯汀。父亲是马特的朋友,克里斯汀则是马特的偶像。马特生活在两个不同性格的男人之间,所以他的成长轨迹显得十分地微妙。

  虽然马特的生活中有两面旗帜,但他还是慢慢地走向了独立的人格,有了自己的主见。这一点可以从马特对母亲的态度上表现出来。

  朱莉娅对马特的态度是十分强硬的,她是唯一能说出“我是你母亲,而不是你朋友”这样话的长辈。但马特却不以为然,因为他看到了朱莉娅的言不由衷,看到了母亲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做事,所以,与母亲相反,马特却真是将母亲当作一个朋友,甚至可以劝慰母亲打掉肚子里那个她本来就不想要的孩子。

  在独立方面,马特要比母亲朱莉娅更有先觉性。

  如上所说了剧中主要人物的改变,仿佛这是一部家庭伦理剧,那整容室对皮肤的重塑只不过是一种影射的手段罢了。

  但如果这样评价地话就低估了本剧的份量。

  在本剧中,所有配角的出现同样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每一个人的改变不同,所以恰恰反映出美国一些边缘人群的生活状态。比如说同性恋的爱情观,变性人所受到的歧视,还有*行业以及运用身体贩毒等。这所有的一切将美国一些社会问题及行业问题都做了一定地披露。

  编剧将这许许多多元素都揉和在一起,所以虽然只有十三集,但看上去内容极其丰富,人物性格也极为鲜明,再加上制作上的精益求精,可以说是一部相当好看的电视连续剧。

  韩兮

  2005年于通县

《大宋提刑官》:正剧的创意初衷
一部《大宋提刑官》正在热播,随之而来的口诛笔伐也是不少,主要问题大概有以下几点:其一是节奏缓慢,剧情拖沓,第二是爱情戏少了,不够轻松,三是何冰象演话剧,字正腔圆得有些过了头。

  有人把这部剧与港版的《洗冤录》作了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还是港版的好看。说句实在话,上述三个诟病本人还是十分理解的,但若说到还是港版的好看,笔者实在是不敢苟同!一部正剧,一部准戏说的剧情,两者比较显然不在一个层面上,这与创作者的初衷有很大关系,如此比较,只能得出人云亦云的结果!

  港版的看过几眼,实在不喜欢欧阳兄那派作风,所以并没有看下去,但这只是我个人喜好问题,也许它真的很好看,只是本人难以接受罢了。回到所谓的正剧上,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何冰所演的宋慈形象。

  一直以来,大凡大陆所拍的正剧,在台词方面及表达方式方面都有演员在说话剧的意味。这几乎成了一个招牌式的风格。本人对此风格并无异议,尤其是该剧,把案情层层抽茧剥开之时,字正腔圆自有它的好处,让人听得明白清楚,有个思维续承的作用。

  而从另一方面而言,字正腔圆不但是一种说话方式,更是一种威严,尤其此剧中的宋慈,言出必关百姓之生死,所以这样的威严更不可少了。哪怕说其是官架子,笔者也认为处于当时的社会,这样的官架子是在情理之中。想想包公,素来以铁面无私著称,金超群的准话剧作风更是明显!

  纵观何冰以前的影视作品,话剧的痕迹并不是很重,包括《空镜子》等等,显然,《大》中的表演风格是何冰有意而为之的。如果从正剧的角度来说,何冰把话剧的对白及表演方式运用到屏幕之上,不但没有任何错误,而且完全符合剧中人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应算是一种成功之举!

  至于贯穿全剧的罗海琼,笔者却真是很难找到其表演方面的闪亮之处,也许她连花瓶的作用都没有起到,只是一个随时可以拿来接戏的道具罢了。当然,此道具从剧情的角度来说却是不能少的!

  说到罗海琼,本人就该说说关于剧中的爱情戏份!一个那么有才华的提刑官大人,却是不谙风情,连泡脚时想的都是尸体与案情,的确有点失了风雅,令笔者都会为其惋惜!

  不过,想到了宋慈,本人首先想到的是他那部传世之作《洗冤集录》,至于他的*韵事,子孙后代,甚至三姑六婆倒的确不在我的掂记之中。

  关于爱情戏份的问题,编剧曾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正剧为主,主要表现宋提刑在验尸破案方面的高超技艺,所以爱情戏份自然就少了一些!本人深以为然!这样的创作初衷显然是与港版最大的不同之处!

  不过在编剧说明之外,个人还有一个以为,就是现在的古装剧,爱情戏份已经多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许多题材很不错的剧集,中间掺杂了许多根本就经不起推敲的爱情戏份,结果喧宾夺主,好好的一部剧就被糟蹋了!

  爱情与死亡是最古老,也是最年轻的两大母题,所以任何题材都不可能不涉及到爱情问题,笔者也无意将爱情戏份一棒子打死,但问题是任何一部剧,爱情戏份到底应该占多少呢?

  就拿此剧来说吧,我倒有个假想,宋提刑由于不愿接受老丈人的荫泽,于是与徒弟瑛姑相慕,接踵而来的便是老丈人的压力(老婆贤惠,倒不一定),宋慈反抗,表现出不畏权贵的英雄气概。另一个版本是宋慈爱上了一个女犯人,在情与法之间终于做出了选择,却也抱憾终身,表现其情法难融!

  以上两个假设均是许多电视剧中司空见惯的套路,虽然可能将宋慈这个人物更丰满化了,但却无形中削弱了其作为一个断案高手的知名度。毕竟,宋慈之所以传颂至今的根本原因是那本《洗冤集录》,而不是张生李生的*韵事,才子佳人故事!

  这就是正剧与戏说的根本差别,正其典史,戏其野话!

  话说到这里,编剧的创作初衷,演员的表演方式都是顺着正剧思路下来的,按理说这的确应该是一部不错的剧集,但十分可惜的是,导演的功力将这一节毁于一旦。

  个人以为剧情拖沓,节奏缓慢的责任都推在编剧身上实在有失公允。诚然,一句台词在一集中出现三遍,这肯定是编剧的问题,但导演将各种案情的假设采取回放表现则是本剧中最大的一个败笔!

  日本导演黑泽明的名片《罗生门》中将可能的情节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