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金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上金山- 第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香港每天来自世界各国的流动人口有一百多万人,连同香港当地500多万人,共计600多万人,在几十平方公里范围内,真可谓人挤人,人推人。但庞大的自由社会,却被当局管理得井井有条,活而不乱。在马路上、汽车内、电影院里等公共场所,仿佛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无人大声喧哗,无人打闹吵骂,无人围观堵塞交通。

初入“水深火热”之中(2)
几十年教化的作用,何大福总认为香港社会漆黑一团,因此在参观考察中总想看到一点黑暗的内容。结果十多天下来,没发现“异常”。不过,抵港第二天晚上,何大福倒是真的发现一个阴暗面。那晚,他到隔壁房间蒋总那儿玩,一进门,发现蒋总往被子里藏一本书,蒋总是金陵纺织公司的一位老总,来过香港,见识广些。
  何大福连忙问:“什么书?让我看看。”
  “这书你敢看?”蒋总说。
  “为什么你敢看,我就不敢看?”何大福问。
  “太黄了!”蒋总说。
  “给我看看,”何大福从他的被子里抽了出来。
  “你回去不能说。”蒋总交待。
  “保证不说。”
  “好!那你拿回房间慢慢看去。”
  回到房间,何大福一看封面:《 龙虎阁 》,繁体字。打开一看,全是###美女卖弄###的###。何大福从小到大,从没看到过这种###照片,连与他爱人做###,往往上衣都不脱。乍见这种东西,汗都吓出来了。可是,想不看,又忍不住,一张比一张更加###的彩照,将何大福带进了云里雾里。看着看着,底下胀鼓鼓的,有点受不了了……何大福看了一夜,第二天眼泡肿了一天。
  “是不是禁书啊?这就是香港最黑暗的一面吧?”何大福问蒋总,他没想到香港还有这种“低级趣味”到极点的书,简直不可思议。
  “哪里,书摊上敞开卖呢!除了‘龙虎阁’,还有‘花花公子’,都是这种黄色书。”蒋总回答说,“不过千万不能带回国内看。”
  在香港偷看“黄色刊物”的事,何大福一直隐藏在内心十多年,每次纪委查问各位出境干部有没有违纪的事要向组织交待的时候,何大福常常想“坦白交待”,可是每次他又都“缩了回去”。这件事成了他“最不老实”的一个心中“疙瘩”。
  在香港,何大福最喜欢的就是坐地铁。香港地铁上下两层,几十个乘车站,每天客流量不下五十万,每个车站只有几名管理员,全部自动化,花几元港币从自动售票处购一张磁卡车票,往电脑收票机开口一伸,自动门就开启放行。整个过程无人在场,门开关也只有一米多高,往上一跳或往下一钻都能投机乘车,但何大福未发现有一个人这样做。香港马路并不宽敞,每条马路几乎都有四条车道,高速快车川流不息,繁华地带都有过街人行道,信号灯也全是电脑控制,红停绿开,无论汽车与人都自觉执行,看不到有人违反交通规则横穿马路的现象。香港马路清洁干净,衬衫穿几天都不脏,没人随地吐痰,也无人随地扔果皮杂物。看到这一切,何大福联想到国内开展的“五讲四美”,宣传了多少年,效果甚微,不禁感慨万千。他暗想:如果这就叫资本主义,那这样的资本主义有什么不好呢?于是,他问道:“香港为什么管的这样好呢?”陈先生似乎知道他们会问这个问题,连忙告诉他们:“香港政府除了抓宣传教育外,主要靠法制。香港的各项法规都订得很细很多,一切都按法办事。例如,交通规则,违章开车,罚多少钱,你违反被发现,任何情面都不讲。经过几十年的约束,香港人终于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外来的人口中少数随心所欲的人,在香港环境中不好也能带好了。”
  何大福在香港的日子里,接触的香港客人都告诉他们:过去有人说食在广州,现在应改过来,食在香港,这话也不能说是自吹自擂。在香港,饭店酒家大小几万家,大街小巷处处皆见,世界各国风味菜只要有钱都能尝到。据说香港仅鱼翅每月就消费4500吨。人家告诉他们,在香港一般人家早晨中午都不自己烧饭,星期六晚或星期天全家上饭馆吃风味。在吃的问题上,何大福一行在香港算是饱了口福。他们先后尝过朝鲜、日本、意大利、葡萄牙、法国、美国等在香港较有名气的菜馆,还有从没吃过的稀有海鲜山珍。香港的早茶早点也是丰富多彩,品种名目繁多,所有饭店酒家都是层层爆满,应接不暇。据香港人介绍,在香港吃饭,一顿要花港币1000元左右,而一些富豪一顿宴请几万元都不足为奇。但是,尽管香港吃喝应有尽有,但他们绝没有一点浪费的习惯。香港请吃不像内地请客,桌上一摆就是满满的,恨不得一顿把当地名菜都吃遍。香港都是请客人自己点一两个最喜欢吃的菜,如客人不会点或不愿点,主人就帮你点几个像样的菜,让你每顿都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如果下一顿还请你,再点另外一些不同风味的菜,让你常吃常新。香港人也不劝酒,爱吃什么就要什么,饮料、白酒、葡萄酒都随意,决不像内地敬酒,非想把人搞醉不可。香港人请客吃多少要多少,每盘最好都要吃光,不能随意浪费,如果中途不够再添菜,反正包客人吃得好吃得饱。万一菜点多了吃不下,那就请服务小姐打包带回家。一位十分有钱的港客请何大福他们吃饭,请客结束后,他竟将剩下的菜打包带回家!东家丝毫不感觉这是丑事,而何大福却有点不好意思。没想到东家振振有词:有钱也不能浪费,钱财是你个人的,但物质却是社会的。

初入“水深火热”之中(3)
香港人从小就养成独立意识,人人必须自己创业,不靠他人恩赐施舍。依赖别人养活的人被看作是最可耻的。这种意识既是在“资本产义”这个“各人顾各人”的社会中形成的,也是促使人们竞争、奋斗的良方。香港是个金钱社会,兄弟之间都照样明算账,借钱利息都要还,父子之间同样会是老板和伙计的关系,帮助干活要拿工资,表现不好照样可以辞退。正是这种金钱关系,逼得香港人在市场经济中成为世界瞩目的强人。何大福这次来港认识的香港怡谊公司老板黄先生,1973年之前在国内因出身不好受到冷落欺凌,依靠在香港的父母帮助来到香港。一进入香港,父母便告诉他,只能扶持你一时不能帮助你一世,是龙是虫全靠自己努力。他经过十几年的奋斗,尝尽了各种苦头,终于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1988年,他的公司营业额达到2亿港币,年利润1000万港元。谈到他的成功,他对何大福说:“父辈再有钱,也没有自己挣来的香,自己不奋斗,遗产再多也会花光。”他们这次赴港负责主陪的香港长山公司陈先生,他的父亲是大老板,在台湾、日本、香港有几个公司,家中财产够他吃一辈子。但他同样说,父辈有钱,也没有自己挣来的香。他大学毕业,跟父亲借了几个钱,创办海洋公司,日夜操劳,常年奔波于台湾、日本、香港、大陆之间,终于使长山公司由小到大,逐年丰满,不仅偿还了借来的资金,而且自己有能力再发展新业务,干得十分红火。在香港,何大福一行还碰到一些无能力自己开公司,宁愿在人家打工,也不跟有钱父母、亲戚伸手的人。何大福认为:他们的这种精神状态,才是真正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
  以前内地都说资本主义是万恶之源,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受资本家剥削,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在香港,何大福重点研究了这个问题,发现全然不是那码事。香港的劳工到企业打工是自由进出,职员可以选择企业,企业也可以选择职员,双方都不得勉强。在香港,招聘广告比比皆是,职员与老板谈工作就像做生意一样,什么要求、什么条件、什么价格、双方谈成就行,不要哪个部门审批。招聘合约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三年一年的,还可以是一个月一星期三天五天的。合约期满要留就留,要走就走,双方都无怨无气,天经地义。而大陆,一个人参加工作,基本就是终身制。内地解雇一个人,闹得满城风雨,很难很难。而在香港,人才流动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任何一个员工,包括高级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这一家公司都可以用高薪优惠条件将其从那一家公司挖走。何大福一行访问的海神公司王先生说,正因为香港采取柔情政策,千方百计挽留住这些人,才使他们为本公司效尽全力。他们对员工非常热情客气,过年过节星期天,都要请他们吃饭,不断提高他们的薪水和奖金,改善他们的福利待遇。若逢员工生病或生日,公司都要去医院探望慰问或为之庆贺。时间一长,大家关系很好,即使有人挖也难成功。陈先生这番话讲得很真切。在香港这个什么事都处于竞争状态的地方,用人制度也确实值得内地借鉴。何大福一连调查了好几个公司,绝大部分公司员工都比较稳定,安心尽力为公司卖命。
  在香港吃喝玩乐,真是应有尽有。所以,香港人下班以后拼命玩。但是香港人玩是靠工作时间多挣钱为前提的。香港人干活在世界上是闻名的,在企业打工的任何员工,上班时没有人偷懒,人人都有饱满的工作任务,吃苦耐劳,工作效率都是超水平的。当年香港收入与支出相抵,盈余100多亿美元,使香港这个消费城市变成世界闻名的经贸中心。香港的所有工业、所有贸易,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何大福一行接触的不少公司老板和经理人员,以及见到的员工们,都是工作时一分一秒也不停,兢兢业业。海神公司王先生,每天十几个小时工作量,身为老板却身先士卒,事事干在前。香港一般男性青年,三十岁以前都不结婚,忙事业、忙积蓄,拼命地工作。许多人都以为香港是个花花世界,青年人都是花花公子。何大福跑来一看,才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香港任何吃苦耐劳的脏活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