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时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时尚时代-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通过香港理工,我和伦敦的皇家艺术学院(Royal College of Art;RCA)建立了关系,这个学院是全世界唯一的一所只收研究生的艺术和设计学院,硕士、博士的培养和研究是学院工作的核心内容。我后来去过这个学院,在伦敦的南肯辛顿(South Kensington)和巴特西亚(Battersea)有校区,比较分散。马修·透纳从香港介绍我认识了这个学院时装设计专业的一位女教授克拉克夫人(Celia Birtwell Clark),英国人比较正统,不像美国人“hi”一声,就可以直呼其名,因此我一直都称她为克拉克夫人。这位女士完全是国际大师层次的人,举止言谈极其优雅,衣着非常有品位而且低调。我安排她来广州讲学,我做翻译。她和我原来在香港见到的设计师是不同层次的,她的国际高度眼光很有点惊人,她对于时装的全面了解使我受益良多,现在想起来都很觉得庆幸。记得那次讲座,克拉克夫人带来了当年米兰时装发布会的录像,给参加讲座的学生放过。那大概 是我们的师生第一次见识到这样的场面,后来有学生告诉我:讲座后的好几天,走路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像那些模特那样扭起了猫步来。好多年以后,有机会见到英国时装设计大师雷蒙德·奥西·克拉克(Raymond Ossie Clark),才知道他们原来是夫妇,后来离异了。两年多以前,我在伦敦的泰特美术馆(the TateGallery)里看见英国绘画大师戴维·霍克尼(David Hockney)1971年的作品《克拉克夫妇》,当时他们好年轻啊。事后想起来,我对自己当年的无知都好惭愧,当时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呢。“奥西”其人,是英国“摇曳的六十年代”时装设计的主将,是和玛丽·匡特(Mary Quant)、毕巴(Biba)这样的大师同级的超级设计人物,受他影响的大师包括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汤姆·福特(Tom Ford)。1998年他的日记(The Ossie Clark Diaries)经由他的好朋友劳斯夫人(Lady Henrietta Rous)编辑出版,我在美国买到了,其中好多地方都提到了克拉克夫人。我2003年去伦敦,在维多利亚和阿尔波特博物馆看到他的回顾展,看的时候我倒是回忆起好多旧事。在1985年访问中国以后,克拉克夫人又介绍过一些英国时装界去香港办事的人来广州找我,和他们的联系,在我其实是逐步进入了时尚界的过程。我当时在广州美术学院开设了“时装史”的课程,也和这批人的影响、教育有密切的关系。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8)
我1987年赴美,早期在宾西法尼亚州费城近郊的一个州立大学工作。费城有所综合性大学,叫做德莱塞大学(Drexel University),大学里有一个叫做AntoinetteWesphal College of Media Arts & Design 的设计和美术学院,其中的时装专业在美国有相当地位。我有一位表哥在德莱塞大学物理系,是理论物理学的权威教授之一。后来担任过美国联邦政府全国科学基金会的物理部主任,之后又在德克萨斯大学当副校长。他在德莱塞大学教物理的时候,学生里美国人还不如外国留学生多。表哥邀请我去这
  个学院看看,见了好多老师,言谈甚欢,后来也保持着联系,因此有机会去参加过一些活动。他们的时装设计专业很不错,我去了好多次参加他们的讲座、活动、工作室,对美国的这个产业开始有认识。费城市中心有一个很大的服装加工区,周边有好多时装设计事务所,也有好多面料、配件公司,完全配套成龙。结果,虽然我在州立大学教设计,但上完课的时间好多就花在这些地方,目的就是学习和了解,我对美国时装界的入门是从费城开始的。
  在费城,好多个周末我都是自己开车去纽约。费城开车到纽约,如果走95号州际公路(美国的国道)也就两小时吧,其实不算远。我往往是开到布鲁克林区,停在地铁附近,再坐地铁进城,比较方便。众所周知,纽约是全球时尚的几个大本营之一,更重要的是——这里是时尚媒体的大本营,全世界最重要的时尚杂志总部基本都在这里,因此去纽约对我来说意义很重大。
  我是一个很纯粹的学校里的人,一直在大学教书,做研究也在学院里面,因此去纽约,虽然看了若干家服装公司,但是比较集中去的还是纽约时装技术学院(Fashio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又翻译为纽约技术学院、纽约时装学院,简称FIT)。这所学院1944年建校,历史相当长。FIT学院是纽约的一所公立学校,但是长年来与私有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学院在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同时,紧紧地把握商机,学生的能力在此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大约正是这个原因,学院的学生在设计行业,特别在时装业中口碑很好,出来就能够适应工作。我第一次去这个学院是1987年的2月份,好冷的时候,感觉很另类。因为纽约的学校基本都在街上,难得有这样集中的校区,因此
  不是很习惯,但是去多了,逐渐就知道这个学院在时尚教育上的功力了。这个学院成立于1944年9月,当时的学生只有100人左右,开设的相关学科只有科学管理和设计。FIT的创始人莫蒂默(MortimerC Ritter)希望学院成为“一座像MIT麻省理工学院一样的设计学院”。 1951年,FIT成为纽约市第二大的州立学院。1953年,学院实施免学费的公立制度。1959年,学院搬至纽约市中心,即学院现在的地址。最早以高中的形态成立,1951年才成为纽约州立大学( SUNY )附属的第二间社区大学,直至1970年代开始提供大学及研究所,成为纽约州立大学一间设计学院。全校有一万多学生,其中女生占大多数(81%),亚洲学生占19%,师生比1:13。1970年,FIT被正式授予资格颁发文理学士、硕士学位证书。经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FIT已经成为纽约的一所著名学府。
  FIT让我极为感兴趣的是他们虽然是公立的学校,但是却和市场联系得很密切,这点在公立学校倒不多见。我看他们的本
  科专业,有“艺术市场:原理和应用”(Art Marke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有“时装市场”(Marketing/fashion/related industries),“时装设计”(Fashion Design)和“广告设计”(Advertising Design)。而硕士学位课程更加和市场关系密切,有“画廊和艺术销售管理”(Galley andRetail Art Administration)、“博物馆研究”(MuseumStudies)、“化妆品和香水市场管理”(Cosmetics andFragrance Marketing andManagement),最后这个专业是全美国独一无二的,就此一家,别无分店。还有“展览设计”(Exhibition Design; MA),也是研究生专业,还有一个专业,叫做“时尚和纺织品研究:历史、理论、博物馆实践”(Fashion and Textile Studies: History;Theory; Museum Practice),也是很实用主义,也很奇特。最近我去纽约看FIT,他们又开设了新专业“全球时装管理”(Global Fashion Management)。还有不一定要攻读学位的时装插图专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时尚时代 第一部分(9)
如今的FIT已经拥有正式学生11000人,开设了30个不同的专业,好大一个学院。不过要记得不都是艺术和设计的,工程、管理这些专业占了好大的比例。在设计学院里面,专业内容紧贴时尚脉搏,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在纽约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经历,就是参与了好多的时装发布会,发布会是次年时尚风格的推波助澜工具和平台,T台是走向世界的时尚舞台。我来自一个时尚业和国际不接轨的国家,突然到了世界时尚业的中心。以前虽然也听说过,可现在就坐在里面看,第二天早上就可以阅读《纽约时报》上的时尚评论,看看专家们如何评说我昨晚看到的时装设计,过一个星期就可以从世界最大的时尚杂志上看到更加专业的评论文章和设计介绍的图文了。这种经历,完全是启蒙式的,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新页的打开过程了。
  《时尚》自1993年创刊至今已15年,已成为旗下拥有16本杂志、2个网站、1个图书公司的传媒集团。
  现就我这些年所了解的时尚系列刊物、时尚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时尚·COSMO》时尚集团的中坚杂志是《Cosmopolitan》,这本杂志我比较熟悉,是因为在美国非常流行,往往在超市就可以看见,是本很典型的白领女性精英类型的时尚杂志。
  因为名称太长了,所以大家都简称它为《COSMO》。
  这本杂志和《芭莎》一样,也是在美国内战以后创立的。
  时间是1886年,创始人是保罗·施礼奇(PaulSchlicht),他的出版公司叫做“Schlicht&Field”,出版的时候就用的这个名称注册的,因此,《COSMO》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期刊之一了。
  施礼奇在出版第一期的时候,就和杂志的读者有一次对话,读者问他这本杂志的宗旨是什么,他说是一本“第一流家庭杂志”(a〃first…classfamilymagazine〃)。
  他说杂志将包括好多女性感兴趣的栏目,比如时装、家庭装饰、烹饪、管教孩子,也会开辟一个给家庭年轻人看的栏目。
  (原话是“Therewillbeadepartmentdevotedexclusivelytotheinterestsofwomen;witharticlesonfashions;onhouseholddecoration;oncooking;andthecareandmanagementofchildren;etc。;alsoadepartmentfortheyoungermembersofthefamily。”)那一年《COSMO》在美国发行量是25000本,没有经营多久,Schlicht&Field公司就停办了,
  约翰·布里斯班·沃克(JohnBrisbenWalker)在1889年收购了这份杂美国版《COSMO新娘》060志,请了原来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