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选票的背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透视美国大选和美国政治:选票的背后-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想看书来

“老子天下第一”
“老子天下第一”
  ——“傲慢”的美国人
  无知,可不是傻,美国人不是弄不明白,而是压根儿没有兴趣知道。这种心理状态,源自他们与生俱来的傲慢。当然,有时候这也不是坏事,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如果不仔细观察,美国人的傲慢不易觉察,相反,初次接触美国人,你会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他们和你握手时,会两眼看着你,笑成一朵花。你要是和到中国的游客攀谈,问起对中国的看法,他绝不会口无遮拦地批评一通,而是用美国人特有的夸张表情告诉你:“太棒了!太美丽了!”在美国的宾馆乘坐电梯时,即使陌生人也会笑着和你打声招呼,可谓宾至如归。
  热情和傲慢,看似矛盾,实则不然。热情是表面现象,而傲慢是骨子里的。我曾和我的朋友、以色列驻华外交官艾思卡聊起美国人。“美国人喜欢和你聊天,喜欢问你做什么工作,不过,你可千万别当真,他们只是问问而已,你回答什么,他根本不关心。”艾思卡说。
  这种傲慢是天生的。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国家,人们都为了“美国梦”而奔忙,作为职业人在职场上拼杀,犹如马拉松比赛,为了达到目标而努力,事不关己则高高挂起。他们无心窥探别人,也没有精力窥探别人。美国人初次见面就会像朋友一样对你夸夸其谈,三天后他便忘记你是谁。
  我采访美国人时也曾碰到令人十分恼火的事情。
  2007年9月,美国著名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战略部主任安东尼?科德斯曼在美国使馆新闻文化处接受采访。当时恰逢中国战略石油储备入库,我问他是否和中国专家谈到这个话题。
  科德斯曼先生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是能源,著有一系列有关美国政策的研究报告,曾在美国能源部任职。我的问题还算正常,可这位专家提高了声音,给我一连串反问:你知道中国战略石油储备是多少吗?你知道每天有多少油轮通过马六甲海峡运抵亚洲吗?然后,他煞有介事地列举了一大套和我的问题无关的数据,却根本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由于还有其他记者在场等着发问,我没有对他还击,但他的举动实在是过于傲慢。这种不耐烦的态度在美国人当中常见,但在欧洲人当中却很少见。德国自由大学的一位教授曾在接受采访时告诉我,“没有愚蠢的问题,只有愚蠢的答案。”
  喜欢高高在上,认为我是对的,不肯换位思考,不肯平等对话,缺乏应有的耐心,这就是美国式傲慢的特点。
  傲慢不等于骄傲,有时候傲慢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尊重,对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不尊重。2007年9月,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博林格不顾多方反对,邀请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到学校进行演讲,但他在“欢迎辞”中却对内贾德毫不留情,展示了美国人的傲慢。
  在七百多名听众面前,博林格称内贾德是“独裁者”,说他否认纳粹大屠杀要么出于“挑衅”目的,要么是缺乏“教育”,因为“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记述最多的事件”。“总统先生,你展现了一个狭隘、残酷的独裁者所拥有的一切特征。”博林格说。
  此时,台下掌声一片。
  博林格这么做,或许是迫于政治压力,或许是打心底里认为内贾德总统是“独裁者”,或许是为了澄清自己不喜欢内贾德总统。但是,无论如何,对远道而来的客人当头一棒,不符合东方社会传统意义上的待客之道。
  如果他称萨达姆独裁,或许还可以理解,可人家内贾德是经过真刀真枪的大选击败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当上总统的。他言辞激烈是真,他反对美国也不假,但因为他反对美国就硬生生给扣上一个独裁者的帽子,这,也只有美国人才能干得出来。
  美国人的傲慢有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多重原因。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度,美国建国200多年来顺风顺水,从当初东海岸的13个殖民地,发展到西到太平洋、东抵大西洋的大国,又经过两次世界大战成为超级强国。
  美国人知道,他的国家是强大的国家,他们过着世界上最富足的生活,他们认为美国的制度和文化是世界上最好的,其他国家都应该效仿。这种强者心态在爱国主义的教育氛围下愈加强化,一方面造成了美国人俯瞰世界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的后果却是让普通美国人对外界毫不关心。
  简而言之,这种心态就是“老子天下第一”。有幅漫画入木三分地刻画出美国人的傲慢:“山姆大叔”号巨轮停靠港口,高高飘扬的星条旗上写着“老子天下第一(Second to None)”。有意思的是,漫画中,巨轮旁边停着的一艘小舢板上挂着一面破旗子,上书“老子(None)”。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上帝也是有用的(1)
上帝也是有用的
  ——实际的美国人
  无知、傲慢,从根本上来看是源自他们注重实际的处世态度。
  中美文化不同,有些词直接翻译过去后往往内涵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实际”这个词,我们常说某某人太实际了,意思是说太斤斤计较,眼光不够长远,甚至隐含小肚鸡肠的含义,可翻译成英语后,无论是realistic,practical还是down…to…earth,都成了中性词。
  美国人不像法国人那样喜欢浪漫,也不像英国人那样讲派头。他们认为,死要面子意味着一事无成,耽于幻想则意味着一无所有。
  “这样做能挣钱吗?”、“会有效果和回报吗?”、“我能从中得到什么?”这些都是美国人在决策之前最常问的问题,而不是诸如“这样做体面吗?”“有趣吗?”“它能推进知识的发展吗?”之类。
  这种务实倾向足以解释美国人对不同职业所持的不同看法:管理和经济在美国比哲学和人类学吃香,同样,法律和医科也胜过艺术。这足以解释他们为什么对遥远的外国漠不关心。“波兰在哪里,和我什么关系?”“既然没有关系,不能给我带来好处,我为什么要关心它?”如果剖析他们的心理,多数人可能这么想。
  美国人讲究实际,也就意味着没有那么多繁文缛节,喜欢胡同里赶驴——直来直去,客套对他们来说非常陌生。跟美国人讲话的时候,你必须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要谦虚。否则,反而会被认为是虚伪,甚至发生误解。
  关于中美之间谦虚引发的误解,这个笑话最经典:
  江青接见美国外宾,一见面,老美直夸“你真是太漂亮了”,江青按照中国的传统谦虚了一下,回答说:“哪里哪里。”翻译死脑筋,望文生义翻成“Where,Where。”老美先是一愣神,然后忙不迭地说:“Everywhere,Everywhere,”意思是说“到处都漂亮。”
  同样道理,如果和美国人初次见面做自我介绍,有多大能耐你就尽管忽悠,谦虚反会被认为你确实无能。跟他们谈业务,不必先客套一番,打过招呼即可谈正事。早餐、午餐时,也可以谈工作。到美国人家中做客,爱吃什么、饱不饱,直说,别客气,否则。如果明明没有吃饱而说够了,主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硬给你添的。回去后,要随即写封短信,以表谢意。我应美国国务院要求去美国采访时,国务院的官员带我们到美国人家里做客,反复叮嘱说,最好带点小礼物,回来后记得写封信表示感谢。
  讲究实用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比如说,教育方面,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动手操作,无论搞得怎样乌七八糟,老师也说“真棒”、“干得不错”,予以鼓励。我的一位朋友在美国工作,孩子上美术课,老师根本不教什么技法,随你画,你在天空画上10个太阳他也说很好很好,到15岁以后,才有老师教一些简单的线条、色彩和透视原理。
  是的,美国人很实际,他们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
  当年“五月花”号载着一百多英国清教徒远涉重洋抵达北美,迎接他们的不是鲜花和掌声,而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饥饿的威胁,潇洒、气度、仪表、派头,什么都可以扔下,生存才是头等课题。从那一刻起,讲究实际就注定是美国人性格中重要的一部分。
  移民里面的智者也号召大家讲究实际,用稍微学术一点的话说,就是鼓励“实用主义”加“功利主义”。富兰克林为此撰写了唯一的书——《自传》来警醒大家,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这本书可能对他的儿子有用。他甚至相信,信仰上帝也是有用的,因为上帝能够褒奖德性而惩罚恶行。
  有用就是硬道理。美国人在作出重大决定时,往往首先便会考虑这样做是否行之有效。他们不是很哲学化(Philosophically oriented)或理论化(theoretically oriented),并为此感到自豪,如果你硬要说美国人也会尊崇一派学说,那么,只可能是实用主义(pragmatism)。
  注重实际的结果是,美国几百年来出了无数的发明家、实干家,却出不了理论大师,即使有,也没有人理会,没有人关心他是谁。
  比如说,18世纪的哲学家乔纳森?爱德华兹在美国国内就属“无名之辈”,在他的笔记“论存在”中,爱德华兹吸收了巴门尼德的存在的必然性论点,认为,绝对没有这样一个时间,在这个时间内,绝对存在(Being)不存在。总之,绝对存在是永恒的。

上帝也是有用的(2)
与之相反,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让?保罗?萨特在法国无人不知。我在巴黎访问时,法国外交部的陪同人员指着路边的咖啡厅说,这是当年萨特经常来的地方,你一定要进去坐坐,而美国国务院的翻译带着我在华盛顿游玩时,只能指着五角大楼说,你知道吧,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办公楼群,可以容纳两万多人办公,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看看,同样是哲学家,遭遇竟如此迥异。法国人崇拜大师,尽管他们从来不看或者说看不懂大师的著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