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赤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追忆赤壁-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同时悄无声息地和他的幕僚团规划着南下的方略。永远保持着超前思维、永远看得比别人远一些,这是曹操在白手起家二十年来于群雄逐鹿中脱颖而出的宝贵经验,相信在南征上也决然不会例外。再加上到了夏季以来,曹操升任丞相、荆州刘表病重、孙权与黄祖争夺江夏等利好消息不断刺激,更加催生了曹操急速南下的心思。于是建安十三年七月的南征虽出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只是天下大势一日九变,远远超过了曹操的估计。南征曹军未抵荆州,荆州却先出了事情,领主刘表死了,刘琮又情愿纳土归降,南征的计划顺利地超乎想象。

  荆州是曹操南征的目标。从空间来看,曹操南征的目的性相当准确。具体而言有三,一是取得战略要地荆州的统辖权,为进一步并吞天下打下基础;二是攫取荆州宝贵的资源,其中包括从中原南逃的人才名士、丰富的钱粮储备以及先进的艨艟、斗舰等中原所无的水战军备;三是消灭宿敌刘备,以除心头之患。关于荆州的战略意义,将在下文的“荆州!荆州!”一节详细阐明。关于曹操与刘备的新仇旧怨将在下一节“樊城之败中的刘备”一节详细解说,在此都不做赘述。这里只消说明的是,曹操的南征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有规划、有目的性的军事行为,是曹操实现统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操在公元十三年的七月开始南征,正当其时;以荆州为主要战略目标,正当其利。曹操的南征,第一要义是征服,核心是兵贵神速,基本要求是并吞荆襄九郡、消灭刘备集团,根本方法是军事打击。

  这里还需澄清两个问题:一是,曹操的南征是否在一开始也将江东的孙权集团列入了军事打击的目标之列?在电影《赤壁》中,曹操向汉献帝所要的圣旨就说到,这场战争的目标是“*荆楚、吴越”。然而据我看来,曹操不大会在南征伊始就将江东孙权定为战略目标——至少不会是公开的目标。因为在南征之初,曹操对江南的情况的了解毕竟是生疏的,荆州、江东的战力、将力究竟如何,是需要在一定的军事接触实践中探知的。军马未动而先树强敌,于理不符。对于曹操来说,南征荆州最理想的状态是与孙权集团保持着不战不和的中立态度,既不主动争取与孙权的合作,更不激怒孙权以为敌援。第二个问题是,曹操是否像电影中所说的那样,“倾全国之兵”以伐江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且不论曹操将掌控下所有领土的士兵集结完毕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单说河北新定,边塞方安,关西马超、韩遂等仍为后患,汉中张鲁虽安守自保,但也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淮南一线是孙权可能北出的战略要地,也不可缺失了防守。一句话,曹操的领地幅员广、边境长、睦邻关系复杂,各方边关重地和京畿的防卫就要占去全国兵力的一大半。曹操所能调遣的兵力除了长期以来南征北战的嫡系部队青州兵以外,河北收降军士最多只有三分之一可用。核算起来兵力不会超过十万。只是因为后来兵不血刃得荆州,对荆州降兵大量收编,才使军队扩大了一倍,野心也随之扩大了一倍。

  (未完待续)

  续文提要:

  ·樊城之败中的刘备 

  ·江东政权的前世今生

  ·赵子龙,从侍卫长到战争之神

  ·象征性的英雄——张飞

樊城之败中的刘备
曹操南征的目标是荆州,荆州的领主是早先被朝廷封为荆州牧的刘表。但是刘表及其手下的任何将佐都并非曹操所乐意与之匹配的对手。唯有刘备是曹操南征的一个心结。

  曹操与刘备的关系,依史书可以追溯到徐州救援战,依《三国演义》可以追溯到十八路诸侯讨董联军。如此扯来话就长了,简而述之,曹刘关系经历了由战到和再到战的曲折变化过程:起初,刘备为了救援徐州陶谦而公然与曹操为敌;而面对共同的敌人吕布,刘备又可以与曹操携手组成同盟;而当吕布枭首,同盟失去了意义之时,刘备和曹操也可以翻脸不认人,再度大打出手,毫不客气。两个人曲折变化的关系流变不仅反映了诸侯割据年代人际关系的复杂纠葛,也是两个英雄人物互相利用、互相提防、既联合又斗争的必然结果。曹操利用刘备收服了徐州,确立了与袁绍相持的战略资本;刘备利用曹操在汉献帝面前得到了“皇叔”的荣誉和“豫州牧”的虚职,成为之后拉拢人心、招摇撞骗的宣传武器。

  两人有一点是相同的,都是在不断打败仗中历练出来的,两个人吃过的败仗从其惨烈程度和悲剧性上来说在三国历史上无人可出其右。但两个人有一点是不同的,即到了建安年间,曹操的人生出现了转折,出现了胜利的曙光,并逐步走向崛起的道路。所谓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而刘备则是绝望中更加绝望,人生依旧黯淡。除了不断更换自己投效的主子之外,他还多次丢失自己的领地,并至少两次抛弃了自己的妻室。刘备的队伍像一支流浪军,在诸侯割据的乱世中,从群雄的夹缝中挣扎了一条狭窄的生存之路,虽然从来都没有能够壮大成一个有规模的势力,但起码从来没有被彻底消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好像就是为他写的。

  刘备凭借着什么在乱世中生存了下来,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勇气是其中之一。在如此多的败绩中能够一次次地卷土重来,没有异于常人的勇气是不可想象的。这也无形中为刘备增添了许多人格魅力。同时,那时的英雄人物不像现在的人那么功利,颇有些不以成败论英雄的姿态,他们不因刘备屡遭败绩而弃之而去。人才战略,成为刘备打天下手中永远的砝码。

  但刘备的宿命在曹操南征时又回到了他失败的轮回中来。樊城之败应该是刘备人生中最痛彻的一次惨败。这场惨败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刘备军力毕竟微薄,尽管依附刘表有了一城半郭,但刘表实质上就是利用刘备作抵御曹操的挡箭牌,根本没有起到多少实质性的扶持作用。此外,谍报工作严重失职,是导致刘备溃败的重要原因。刘备驻防的樊城与刘表的主营襄阳只有一水之隔,但刘备对河对岸的情况竟然一无所知。曹操南征,兵至宛城,刘琮遣使纳降,这一切的变故刘备都是在许久之后才得知的。史书用“备乃大惊骇”五个字生动地记录了现实对刘备的冲击。北有曹军南下,南有荆州纳降,刘备在中间成了一只困兽,如果不想坐等送死的话,只有向外逃窜,继续流浪生涯。

  刘备牵家带口地开始了战略大转移。据《三国志》记载,刘备逃亡路过襄阳时,诸葛亮曾劝说刘备攻打刘琮,可得荆州。刘备则回答“吾不忍也”。这事被《三国演义》大肆发挥,成为刘备宽厚仁义的又一有力证据。但照当时情况来看,刘备即使攻打刘琮,也未必能立得荆州,毕竟荆州守军数十万不是吃白饭的,而且这些荆州军已经向曹操献了降书,见了刘备来攻还不歼之以向曹公邀赏?就算刘备攻下了襄阳,也未必能抵御曹操南下的攻势,到头来还落得个困城而死,反而没有了游击战的灵便。由此看来,诸葛亮早期的这个策略还真不怎么高明,亏得刘备没用。

  这同样的逻辑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刘备南逃要舍江陵而取江夏。刘备向南溃败起先是以江陵为目的地的。江陵是荆州南部的枢纽,是荆州的钱粮重镇,在刘表死去,荆州北部纳土归降之后,荆州的南部将领此刻犹豫未定,刘备南下或可晓以大义,与这些将领联合,成为抵御曹操的资本。但曹操何其聪明,早就料到刘备会南取江陵,于是“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刘备)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以如此快的轻军急进并非为了速度解决刘备,而是怕刘备抢先抵达江陵,得到喘息的机会。刘备在当阳长坂一战几乎拼光了所有的人,不得不再一次抛妻舍子,只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了出来。刘备纵使经历过万千败绩,也没有像此时一样感觉与死神离得那么近。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关羽的水军抵达了汉津,成功接应了刘备败旅并渡过汉水到了东岸。在《三国志》刘备和关羽的传记中,都用“适与羽相会”作为这次虎口脱险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如果关羽的水军晚来一步,刘备的步骑军将全数被歼灭,那便没有了之后的孙刘联盟,没有了以后的三分天下。

  刘备“斜趋汉津”,不得已放弃了江陵而转向东逃。曹操也在此时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他没有立即组织水军追击刘备和关羽,反而不紧不慢地去收服了江陵和荆州南部诸郡,完全控制了荆州。他以为,只要控制了荆州,就取得了征服南方的全部条件。但他万万没想到,这一战后,他将再也没有机会消灭刘备,而接下来的十几年,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昔日的逃窜皇叔一步步坐大,直到能够和自己分庭对礼。

  东渡汉水的刘备在刘表的公子刘琦所驻守的江夏找到了暂时的栖身之地,但他并未能沉浸在侥幸逃生的喜悦中。当阳一战葬送了他全部的步骑兵,若非赵云尽力抢救,甘夫人和阿斗也沦入敌手。小说《三国演义》和电影《赤壁》都为赵云解救出刘备这一独子而倍加赞誉。其实,在阿斗被营救出来的同时,刘备的两个女儿却成了曹军的俘虏。《三国志·诸夏侯曹传》记载,曹操精锐卫队虎豹骑的统领曹纯就“追刘备于长坂,获其二女”。相比较儿子而言,这两个女儿的生命竟显得如此的低贱。

  此时的刘备手上,只有关羽水军万人,和刘琦的江夏军不足万人。面对着对岸随时可能过江的数十万曹军,静坐就意味着等死。焦灼的刘备将目光投向了东方。

  下一章:江东政权的前世今生

江东政权的前世今生
江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