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第4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在此之前,他已经通过熟人,买通了宫里能说得上话的几个太监,找好了主考官,考完后专门找出他的卷子,给个状元了事。

  当然,办这种事,成本非常巨大。据说钱同志花了两万两白银,按今天的人民币算,大致是一千二百万。

  能出得起这个价钱,还要作弊,可见作弊之诚意。

  两万白银,买个官也行了,钱谦益出这个价,就是奔着状元名头去的,但他万没想到,还有个比他更有诚意的。

  在考试前,韩敬也很自信,因为他也出了钱,且打了包票,必中状元。

  可是卷子交上去后,他却得到了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他的卷子被淘汰了。

  淘汰是正常的,要真有水平,就不用出钱了。

  可问题是,人找了钱出了,怎么能收钱不办事呢?

  韩敬在朝廷里是有关系的,于是连夜找人去查,才知道他的运气不好。偏偏改他卷子的人,是没收过钱的,看完卷子就怒了,觉得如此胡说八道的人,怎么还能考试,就判了落榜。

  落榜不要紧,找回来再改成上榜就行。

  韩敬同学毕竟手眼通天,找到了其他考官,帮他找卷子重新改。

  可是找来找去,竟然没找到。后来才知道,因为那位考官太讨厌他的卷子,直接就给扔废纸堆里了,翻了半天垃圾,才算把卷子给淘回来。

  按常理,事已至此,重新改个上榜进士,也就差不多了,但韩敬同学对名次的感情实在太深,非要把自己的卷子改成第一名。

  但名次已经排定,且排名都是出了钱的(比如钱谦益),你要排第一,别人怎么办?

  关键时刻,韩敬使出了绝招——加钱。

  钱谦益找太监,出两万两,他找大太监,加价四万两,跟我斗,加死你!

  四万两,大致是两千四百万人民币,出这个价钱,买个状元,无语。

  更无语的,是钱谦益,出了这么多钱,都打了水飘,好在太监办事还比较地道,虽然没有状元,也给了个探花(第三名)。

  花这么多钱,买个状元,并不是吃饱了撑的。要知道,状元不光能当官,还能名垂青史。自古以来,状元都是最高荣誉,且按规定,每次科举的录取者,都刻在石碑上,放在国子监里供后代瞻仰(现在还有),状元的名字就在首位,几万两买个名垂青史,值了。

  但钱谦益同志是不值的,虽说也是探花,但花了这么多钱,只买了个次品,心理极不平衡,跟韩敬同学就此结下梁子。

  韩敬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他虽然加了钱,买到了状元,却并不知道得罪钱谦益的后果。

  因为钱同学虽然钱不够多,关系不够硬,却很能混。进朝廷后没多久就交了几个朋友,分别叫做孙承宗、叶向高、杨涟、左光斗。

  概括成一句话,他投了东林党。

  万历末年,东林党是很有点能量的,而钱谦益也并不是个很大方的人,所以没过几年搞京察的时候,韩敬同志就因为业绩不好,被整走了。

  背负血海深仇的韩敬同志,终于等到了现在的机会,他大肆宣扬,应该追究钱谦益的责任。

  但是说来说去,毕竟只是领导责任,经过朝廷审查,钱千秋免去举人头衔,充军,主考官(包括钱谦益)罚三个月工资。

  七年之后。

  在周延儒和温体仁眼前的,并不是一起无足轻重的陈年旧案,而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很多史书里,这都是一段催人泪下的段落,强大且无耻的温体仁和周延儒,组成了恶毒的同盟,坑害了无辜弱小的钱谦益。

  我觉得,这个说法,如果倒转过来,是比较符合事实的。

  首先,温体仁和周延儒无不无耻,还不好讲;钱谦益无辜,肯定不是。

  温体仁之所以要整钱谦益,是个心态问题。

  他是当年内阁首辅沈一贯的门生,钱谦益刚入伙的时候,他就是老江湖了,在朝廷里混迹多年,威信很高,而且他还是礼部部长,专管钱谦益,居然还被抢了先,实在郁闷。

  周延儒则不同,他是真吃亏了,且吃的就是钱谦益的亏。

  其实原本推选入阁名单时,排在第一的,应该是周延儒,因为他状元出身,且受皇帝信任,但钱谦益感觉此人威胁太大,怕干不过他,就下了黑手,派人找到吏部尚书王永光,做了工作,把周延儒挤了。

  其次,在当时朝廷里,强大的那个,应该是钱谦益。他是东林党领袖,一呼百应,从上到下,都是他的人,温体仁周延儒基本算是孤军奋战。

  当时的真实情况大致如此。

  形势很严峻,但同志们很勇敢,在共同的敌人面前,温体仁、周延儒擦干眼泪,决定跟钱谦益玩命。

  周延儒问温体仁,打算怎么干。

  温体仁说,直接上疏弹劾钱谦益。

  周延儒问,然后呢?

  温体仁说,没有然后。

  周延儒很生气,因为他认为,温体仁在拿他开涮,一封奏疏怎么可能干倒钱谦益呢?

  温体仁没有回答。

  周延儒告诉温体仁,先找几个人通通气,做些工作,搞好战前准备,别急着上疏。

  第二天,温体仁上疏了。

  就文笔而言,这封奏疏非常一般,主要内容是弹劾钱谦益主使作弊。也没玩什么写血书,沐浴更衣之类的花样,也没做工作,没找人,递上去就完了。

  然后他告诉周延儒,必胜无疑。

  周延儒认为,温体仁是疯了。


  辩论

  事情的发展,跟周延儒想得差不多,朝廷上下一片哗然,崇祯也震惊了,决定召开御前会议,辩论此事。

  辩论议题:浙江作弊案,钱谦益有无责任。

  辩论双方:

  正方,没有责任,辩论队成员:钱谦益、内阁大学士李标、钱龙锡、刑部尚书乔允升,吏部尚书王永光……(以下省略)

  反方,有责任,辩论队成员:温体仁、周延儒(以下无省略)。

  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六日,辩论开始。

  所有的人,包括周延儒在内,都认定温体仁必败无疑。

  奇迹,就是所有人都认定不可能发生,却终究发生的事。

  这场惊天逆转,从皇帝的提问开始:

  “你说钱谦益受贿,是真的吗?”

  温体仁回答:是真的。

  于是崇祯又问钱谦益:

  “温体仁说的话,是真的吗?”

  钱谦益回答:不是。

  辩论陈词就此结束,吵架开始。

  温体仁先声夺人,说,钱千秋逃了,此案未结。

  钱谦益说:查了,有案卷为证。

  温体仁说:没有结案。

  钱谦益说:结了。

  刑部尚书乔允升出场。

  乔允升说:结案了,有案卷。

  温体仁吃了秤砣:没有结案。

  吏部尚书王永光出场。

  王永光说:结案了,我亲眼看过。

  礼部给事中章允儒出场。

  章允儒说:结案了,我曾看过口供。

  温体仁很顽强:没有结案!

  崇祯做第一次案件总结:

  “都别废话了,把案卷拿来看!”

  休会,休息十分钟。

  再次开场,崇祯问王永光:刑部案卷在哪里?

  王永光说:我不知道,章允儒知道。

  章允儒出场,回答:现在没有,原来看过。

  温体仁骂:王永光和章允儒是同伙,结党营私!

  章允儒回骂:当年魏忠贤在位时,驱除忠良,也说结党营私!

  崇祯大骂:胡说!殿前说话,竟敢如此胡扯!抓起来!

  这句话的对象,是章允儒。

  章允儒被抓走后,辩论继续。

  温体仁发言:推举钱谦益,是结党营私!

  吏部尚书王永光发言:推举内阁人选,出于公心,没有结党。

  内阁大臣钱龙锡发言:没有结党。

  内阁大臣李标发言:没有结党。

  崇祯总结陈词:推举这样的人(指钱谦益),还说出于公心!

  二次休会。

  再次开场,钱龙锡发言:钱谦益应离职,听候处理。

  崇祯发言:我让你们推举人才,竟然推举这样的恶人,今后不如不推。

  温体仁发言:满朝都是钱谦益的人,我很孤立,恨我的人很多,希望皇上让我告老还乡。

  崇祯发言:你为国效力,不用走。

  辩论结束,反方,温体仁获胜,逆转,就此完成。

  史料记载大致如此,看似平淡,实则暗藏玄机。

  这是一个圈套,是温体仁设计的完美圈套。

  这个圈套分三个阶段,共三招。

  第一招,开始辩论时,无论对方说什么,咬定,没有结案。

  这个举动毫不明智,许多人被激怒,出来跟他对骂指责他。

  然而这正是温体仁的目的。

  很快,奇迹就发生了,章允儒被抓走,崇祯的天平向温体仁倾斜。

  接下来,温体仁开始实施第二步——挑衅。

  他直接攻击内阁,攻击所有大臣,说他们结党营私。

  于是大家都怒了,纷纷出场,驳斥温体仁。

  这也是温体仁的目的。

  至此,崇祯认定,钱谦益与作弊案有关,应予罢免。

  第三阶段开始,内阁的诸位大人终于意识到,今天输定了,所以主动提出,让钱谦益走人,温体仁同志随即使出最后一招——辞职。

  当然,他是不会辞职的,但走到这一步,摆摆姿态还是需要的。

  三招用完,大功告成。

  温体仁没有魔法,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奇迹,他之所以肯定他必定能胜,是因为他知道一个秘密,崇祯心底的秘密。

  这个秘密的名字,叫做结党。

  温体仁老谋深算,他知道,即使朝廷里的所有人,都跟他对立,只要皇帝支持,就必胜无疑,而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