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乱清- 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人物,头脸当然不大好上旗子,但部分器官是可以上的,比如拳头——这个属于关卓凡的“心水保留方案”,但他打算将之另派用途,暂不放在海军身上。



  就剩动物了。



  用龙吗?这东东倒是在大海里混的,可是,这个时代,普通的中国人看到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皇帝和神仙。



  都是拿来磕头用的。



  我希望我的海军,看到自己专属的旗职,自然而然,攥紧了拳头,挺直了腰,浑身肌肉绷起,嘴巴里泛起血腥的气息,然后,热血滚沸,杀气冲腾。



  而不是自然而然,膝盖发软。



  关卓凡理所当然地选择了鲨鱼这个形象,他要告诉他的海军——中国海军:你们是海洋中最凶残的捕猎者,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



  把动物搬上国旗、军旗,司空见惯。狮子、马、大象、老鹰、蛇,都在旗子上面呆着呢,不过,鲨鱼上旗,关卓凡算第一家。



  鲨鱼的威慑力,首先在它的巨齿,为了突出这一点,旗子上的鲨鱼经过了夸张和拟人。



  “夸张”:头部占整个身躯的比例大大增加,超过一半。嘴部占头部的比例又大大增加,也超过一半。画面最正中、最醒目的,就是它的小山般排列的利齿。这有个名目,叫做“血河绕雪山”,牙齿就是“雪山”,上下各一条血唇,谓之“血河”;又有“血河出雪山”:下齿的后面,隐约一条腥红的舌头。



  还有它血红的瞳孔,其中,一点黑珠,算是“画鲨点睛”。



  “拟人”,就是上述之血唇红舌了。这个设计,除了让鲨鱼更具表情、更显凶残之外,红色的口唇、舌头,雪白的牙齿,可以形成更强烈的色彩对比。



  到时候,言路上会不会有人义正词严地说:鲨鱼是没有舌头的!



  好玩。



  俺就告诉他们:鱼,包括鲨鱼,是有“舌头”的,这个东东的学名叫做“基舌骨”。只是大多数鱼类的“基舌骨”的功能已经退化,基本就是个摆设。不过,没啥用的舌头也是舌头,不要说俺没有引经据典啊。



  补充说明,这个时代的美国海军,还没有自己的海军旗,是拿国旗当海军旗用的,就是说,舰队进入马关海峡之后,降下星条旗,升起“红浪血睛蓝鲨旗”。



  想一想,挺爽的嘛。



  原时空,一直到了1959年,美国海军才算有了自己专用的海军旗。不过,这个旗子只在庆典、游行等官方场合使用,平时并不在舰上悬挂,舰上还是悬挂国旗,所以,有了等于没有。



  嗯,总算有件事,跑到美国人前面去了。



  *



  *



  关卓凡在华尔和张勇的陪同下,来到轩军军营。下马伊始,即召集副师级以上将领开会,部署西征、征日事宜。



  随左宗棠西征的,定了第四师副师长展东禄。



  这支轩军,是左宗棠的“客军”,主将要独领方面之任。这是展东禄首次真正独当一面,而轩军的战力,对回匪有绝对的优势,这个差使,颇为适合展东禄这个“新人”。



  展东禄出身步军城南马队,是关卓凡嫡系中的嫡系,为人机智,作战勇猛。不过,入美诸将之中,他的勋名靠后,关卓凡派他这个差使,算是有心栽培了。



  议定:第四师第十五团、第十六团,炮兵师第三团,工兵团第二营,共同组成“轩军西征支队”。



  左宗棠已经离京赴陕,但他要在陕西招兵买马,训练士卒,最快也要数月之后才能正式进兵甘肃,西征支队倒不着急马上开拔,有充足的时间做各项准备工作。



  以上是西征,下面是征日。



  先说说江苏的第五师。



  第五师只有两个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原副军团长兼第五师师长丁世杰,已经到广东去做巡抚了。关卓凡决定,这两个团并入第四师;第五师副师长刘玉林,任第四师副师长。



  这样,理论上,第四师暂时就有了六个团,两个副师长;而第五师,暂时就只有一个番号了。



  征日大军由下列部队组成:第三师,第四师第十三团、第十四团、第十七团、第十八团,炮兵师第一团、第二团,骑兵师第一团,工兵营第一营、第三营。



  关卓凡自领大军,张勇为辅,军团参谋长施罗德随行。



  第一师、第二师留守,华尔在天津“全面主持工作”。



  长州藩可战之兵不过数千,轩军没有必要全军出动,两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兵力数倍于敌,已经是泰山压顶之势了。



  至于为什么挑第三师、第四师来办这个差使,却是大有讲究的。



  *RS
第一三六章 功勋制度
  第四师的第十三、第十四团,兵源以华工为主,多在亚特兰大战役后入役,还有不少是萨凡纳战役后才加入轩军的,没打过什么特别激烈的仗,战斗经验不算丰富。



  刚从第五师并入的第十七、十八团,是轩军赴美时留在国内的那一部分,完全没有经历过美国内战这种近代化战争的洗礼。



  所以,相对于第一、第二、第三师,第四师是比较“新”的,要多“淬火”,才能百炼成钢。



  长州藩的军队,算是从封建化向近代化迅速过渡的一支军队,拿来练手,勉强够用。



  至于第三师,四个团里面,第九团是白人团,第十团、第十一团是黑人团,就是说,第三师四分之三员额是地道的美国人,征日既然是中美联手,派第三师出战是否更有“中美合作”的氛围?



  这当然不是主要的,关卓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日本人留下这么个印象:来打他们的,除了中国人,还有“洋夷”。



  一来,可以对日本人形成更大的心理威慑;二来,日后如果有人算账的话,记得算上美国人一份。



  兵力方面,如果仅从战役战术层面上来说,一个步兵师加一个炮兵团已经足敷使用,而关卓凡带去日本的,整整比这个数字多了一倍。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上保险,而是为了练兵。只是这个“练兵”和第四师的“练兵”,性质不同,关卓凡在这儿要练的,首先是运输和后勤。



  超过两万人的大军,跨海登陆异国,虽然比不得远涉大洋彼岸,但也要数日时间的海程,对远程输送能力和后勤保障能力,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说“前所未有”。是因为赴美作战,从上海到三藩,运输和后勤完全由美国人一手包办——到了美国之后更不必说,轩军不过是做个乘客而已;这一次征日。美国人提供的,不过是船只和海员,双方当然要诸事协商,但筹划和主导整个行动的,却是轩军自己。



  自万历朝鲜之役后,中国就再也没有过大规模远程海路运兵的经验。康熙年间施琅征台,要跨越的,是较窄的台湾海峡,其难度和远征日本是没法比的。而且,近代军队的后勤保障。比施琅那个时代的军队要复杂得多。



  这件事妥妥当当地办下来,不但轩军补上了一块紧要的短板,整体作战能力更上层楼;就整个中国而言,也可以算是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跨过了一道重要的沟坎。



  是次征日。将在上海建立后勤支援基地。各种军需物资,主要由两江负责。曾国藩办粮台,是可以放一百个心的,而且曾国藩很晓事,知道轩军军制与湘淮大不相同,也就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已经向轩军要求。提前派人入江宁两江总督幕,“以备咨问”。



  关卓凡曾经考虑过要不要借着这次征日,趁机把两江总督这个位子拿过来。终于还是觉得火候不到,太急吼吼了,曾老头的脸上实在不好看,最后做罢。



  之所以将后勤支援基地放在上海。是因为上海到长崎的航程是最短、最便捷的。而这次征日,中国军队的攻击方向只有一个,无需分路出击,所以,为方便后勤保障和统一调度。各部先汇集上海,然后从上海次第出发。



  会议之后,轩军两个营的先遣部队,立即先行赴日。长崎派驻一个营,任务是建立接应和中转的基地;马关海峡对面的小仓城派驻一个营,任务是建立登陆马关的后勤基地。



  上海基地、长崎基地、小仓城基地,统由总军需官贝灵格主责其事。



  驻天津的主力部队,姜德率第四师第十三、十四团先行开拔,他们要先到江苏和新并入的第十七团、第十八团“合练”。



  关卓凡带近卫团第二批出发,他要到上海,恭候“翁贝托国王号”和“杜里奥号”两位洋美人的驾临,接待一众英国顾问,然后,该发给福州船政局和海军学堂的,就发到福州去;然后,主持轩军海军的正式成军。



  张勇率大部队最后出发,包括第三师全师,两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两个工兵营,以及伊克桑、郑国魁、安德森、施罗德等高级将领。



  以这次征日为契机,关卓凡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海军陆战队”。实话实说,“海军陆战队”该怎么训练经营,关卓凡所知有限,具体事宜,要交给英国顾问来做。但兵员的选拔标准,关卓凡心里大致是有数的。首先,得会游泳吧?



  轩军的兵源,华员之中,前期以江浙人为主,后期则以美国加州华工为主,而美国加州华工几乎全部来自广东、福建两省,就是说,轩军现有的人员构成,沿海地区人士占了绝大多数,所以,水性好的很多。



  洋员之中,出身田纳西河、密西西比河附近,以及特拉华州、马里兰州等东部沿海州分的,有很高的比例,其中水性好的亦不在少数,有不少还干过水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