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乱字了得--两 晋 南 北 朝(第一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怎一个乱字了得--两 晋 南 北 朝(第一部)-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一般官吏,谁家有了丧事,可以像大官一样,允许回家守孝3年。不像现在,清明节回家给父母上坟,有时都很费劲。

  过了几天,可能司马炎感觉心里不是很踏实,两个级别的工资很难封住他们的嘴,又把自己的私房钱,宫里的奇珍异宝拿出来赏赐了这些官员。

  为了进一步以德服人,司马炎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曹奂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给曹魏后人留足了面子。

  赐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解除了对汉室子弟的禁锢,也许他们出仕做官。

  这些措施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汉人心,进而为赢得吴人的好感,为以后晋灭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司马炎知道封赏只能够解决表明的问题,在门阀士族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的社会中,只有将士族子弟纳入到公务员系统中,才会得到士族对朝廷的衷心支持。

  首先,继续推行为士族子弟量身定做的公务员选举制度——“九品中正制”,让士族子弟人人有机会做官。

  关于“九品中正制”,最早提出这个思想是东汉的班固,他将古今人物分九等,提出了人才的九品思想,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具有直接影响。 

  由于当时还没有现在量化的考试标准,只能够用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来当典型,根据自己的才能来评定级别。

  一、上上圣人类:像伏羲、神农、皇帝、唐尧、周公、孔子等。 

  二、上中仁人类:女娲、比干、孟子等。 

  三、上下智人类:鲍叔牙、百里奚、子贡、范蠡等。 

  四、中上类:愚公、老子、伍子胥、勾践、商鞅等。 

  五、中中类:齐桓公、扁鹊、孙子、吕不韦,荆轲等。 

  六、中下类:吴起、苏秦、张仪、秦始皇等。 

  七、下上类:易牙、庞涓等。 

  八、下中类:夏桀、末喜、秦二世等

  九、下下愚类:蚩尤、共工、后羿、商纣、妲己等。

  这个标准也只是一个参考,里面人物的排序,现在的人物可能不理解,比如后羿排在下下愚类。

  选拔制度的执行,是先在各郡设置中正,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中品,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道德﹑才能。中正根据这些评论的标准,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

  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上品类别却只有二,即上中品和上下品。上上品无人能得,那是留给圣人的位子,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

  中正评议结果上交司徒府复核批准,然后送吏部作为选官的根据。中正评定的品第又称“乡品”,和被评者的仕途密切相关。

  任官者其官品必须与其乡品相适应,乡品高者做官的起点(又称“起家官”)往往为“清官”,升迁也较快,受人尊重;乡品卑者做官的起点往往为“浊官”,升迁也慢,受人轻视。 

  中正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中正对所评议人物也可随时予以升品或降品。一个人的乡品升降后,官品及居官之清浊也往往随之变动。为了提高中正的权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中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

  对于那些寒门庶族子弟,是没有资格被中正评议,就像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一样,本科以下学历的学生是没有资格参加公务员的考试。

  其次,政府增加办事机构,扩充人员编制,让众多的士族子弟有官可做。

  在文职方面,八公之外,晋初保留汉制的特进、光禄大夫等官职,光禄大夫并分设为左右光禄大夫,各置掾属。尚书列曹由曹魏明帝时的二十五曹,增为三十五曹,相应承担的职责未见增加。如曹魏时只有南主客,曹魏却分为左右南北四个主客,曹魏只有民曹、中兵、外兵,西晋却拆分为左民、右民、左中兵、右中兵,左外兵,右外兵等职务。相反,对于东汉以后尚书诸曹分管众务,九寺(亦称九卿)渐成空设的冗官,晋朝却未未做任何并省。

  在武职方面,汉代已有骠骑大将军、车骑大将军和四征(东、南、西、北)大将军,曹魏添置了四安将军,到了西晋,则扩充为四征、四镇、四安、四平将军,还有许多杂号将军。骠骑大将军以下诸大将军,又有持节、都督之号。西晋初年又设置中军将军,总领左右两卫、前后左右和骁卫等诸营禁军。

  用高官厚禄堵住了前朝旧臣的嘴,用光明的仕途前景收买了门阀士族的心之后,既然把老百姓的意见给*了,那多少也得做一些补偿啊,那么普通老百姓会得到什么好处呢? 

  欲知详情如何,且听下节分解。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六章   沾光的百姓
司马炎在官员们的陪伴下吃完改朝换代的饕餮大餐,在酒足饭饱之余,想到了还等着喝些汤的老百姓,既然把民意*了一次,就该给老百姓送一个新春大礼包,表达一下自己的爱民之心,让老百姓能够体面的工作,活得更有尊严。

  第一份大礼,自然是改朝换代、新皇帝登基的老规矩,大赦天下,就是把牢里的都犯人放了。也有人想把那些罪恶深重的人放了,岂不是危害社会,增加社不稳定因素?其实那些真正杀人放火,罪恶深重的人当年秋天就解决了,而一般吃牢饭的人大部分是临时性犯罪,在法律制度森严苛刻的古代,想不犯罪都有点难啊。

  为了减轻老百姓的犯罪几率,早在司马炎登基当皇帝之前,司马昭早已命令贾充主持修改汉代的律法,贾充不仅是擅长出主意的谋臣,还是个法学天才,有“雅长法理,有*之称”。贾充主持修订的《晋律》,把汉代繁复严峻的律令由七百七十三万字压缩到十二万字,颁布后百姓减少了动辄获罪的威胁,成为后世法书的蓝本。

  第二份大礼是赏赐天下每人五个爵位。虽然普通老百姓不能够靠这个爵位去当官,但是却可以用这个爵位去抵消政府的各种徭役摊派。

  古代的徭役,说白了一年要给免费政府干多少天的活。一个爵位可以抵多少天的徭役,抵完了之后,有钱的出钱买徭役,没有钱的出力气给政府干活,一旦遇到军队出征打仗,运送军粮则成了最主要的徭役。

  这个几千年的徭役制度直到现在还有,只不过现在换了个马甲叫义务工。现在规定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应承担五至十个义务工,就是利用冬季农闲的时候,集中农村的劳动力整治农田水利设施、修路、防汛、义务植树、修缮校舍,但是好多富裕的地方已经不执行了。

  第三份大礼是给老弱病残、孤儿寡母等生活不能够自保的弱势群体每人五斛米(一斛为十斗百升,但晋代的斗要远小于现在斗,一斛米约为现在的30斤,五斛米恰好能够维持一个弱势群体一年的饭碗。)这份大礼对于那些弱势群体简直是救命粮,这个“皇恩浩荡”真是发自肺腑的。

  第四份大礼是免除老百姓的一年农业税和营业税,另外,以前欠国家的各种苛捐杂税及其他钱财全部一笔勾销。

  司马炎明白新春大礼包只能够获得一时的赞许,鉴于曹魏时的苛政,只有让老百姓人人都能够中大奖,才能够获得老百姓的长久支持,于是罢农官为郡县,屯田制度被废止,让老百姓真正成为国家的佃户。

  曹魏时为解决问题,曾让无地农民耕种官府控制的空荒地,其收获与官府分手,是为民屯;又在军事频繁地区实行士兵屯田,称为军屯。

  屯田制的实行,为曹魏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到了曹魏后期,屯田客和屯田士兵所承受的负担大大加重,而且常常被征发去服耕种徭役,导致屯田的丁户不断逃亡,生产积极性日益低落,产量越来越低,还爆发一些农民起义;另一方面,官僚贵族往往分割侵占屯田土地,把屯田客变成他们私家的佃户。

  所有这些表明,屯田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需要了。所以,司马氏在掌握曹魏的实权之后,即着手对田制进行改革。司马昭下令罢屯田官,把屯田制下的典农官改为郡太守或县令长,取消了民屯制。司马炎当家后,又重申前令,罢农官为郡县。从此以后,屯田客大都成为政府的佃户,并且制定一系列措施,切实减轻农民的负担,让老百姓安心农业生产。

  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农业税收为春秋时期(前594年)鲁国实行的“初税亩”,汉代叫“租赋”,唐朝称“租庸调”,国民政府时期叫“田赋”。新中国成立后,也未停止征收农业税。

  中国为传统的农业国,农业税收一直是国家统治的基础,国库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税收。从现代意义来看,农业税一直被农民称为“皇粮国税”或者“公粮”,尽管农民负担问题一直困扰政府,但农民一直认为纳税是一种义务,对农业税未有强烈的对抗心理。

  很多80后以前的农村子弟们依然可以记得,村支书在喇叭上喊,“老少爷们们,种地纳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几千年不变的规矩,赶快交公粮啊。”于是在村官的号召下,父母或者自己推着小车交公粮,三五百斤的玉米或小麦,或者更多。

  直到2005年,国家了才废止农业税,这个税种从有到无,实行了整整2600年。现在种地也有了补贴,虽然补贴都让飞速增长的农资费用给吃掉了,但是这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我们还是要感谢*主席,*总理为农村老百姓做的大实事。

  从以上几份大礼来看,晋国的老百姓的确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自然也会衷心拥护司马家的领导了。

  对于底层的劳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