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智能工厂- 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的能源供应。虽然智能工厂里本身就有把标准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技术,但是这种东西见不得人,钟泱也不敢光明正大的拿出来用。因此,水电站的建设成了必须。

    水电站的规模并不大,而且还能够帮助农户灌溉农田,故而选址处的当地村民都很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况且参与施工的话还可以获得不错的工资收入,所以整个水电站的建设正在顺利进行之中。只要等到下一年的六月份,整个水电站就可以正是投入使用。

    钟泱现在已经以周华和伊忠明他们的名义开办了三所正式的技术学校,一所基础教育学院和一家孤儿院。技术学校优先招收有一定基础的各手工业学徒,并承诺解决就业问题,在读期间也可以参与一定量的有偿工作。为了避免得罪那些有着手艺的家庭作坊和老工匠,钟泱也接受了周华的建议,年龄大的技术工人也可以招收,并且直接安排合适的工作。

    在广州,依旧有着许多独门独户的手工业劳动者,他们在那些大型工厂和企业之间接一些小活计混生活。而钟泱他们开办的大型工厂必定会对这些人造成强烈冲击,引起一些人仇视。为了避免造成太大的恶劣影响,钟泱也只能通过接纳其中的一部分来缓和彼此间的关系,免得被某些地下党派所利用,制造事端。

    至于基础教育学院,则是定位为高中一类的院校结构,伊忠明担任校长,具体事务则是由新聘请来的教授王忠华负责。依靠着陈泽和刘进洋的名声吸引了一大批周围县乡的适龄青年前来就读。主要针对的年龄阶层是8岁到20岁,16岁一下可以由学校包吃住,这样优厚的条件,对于许多困难的家庭而言都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条件。

    尤其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人,相信多子多福,在生育上并不节制,所以家庭中一般都会有三个以上的小孩。但是因为经济能力弱,很多时候都难以喂养这么多的孩子,现在得知有书读学校还包吃住,这些社会底层的民众哪里还坐得住啊?纷纷把家里的孩子送到钟泱他们所开办的学校里去。

    不过这么多的学生一到来,倒是学校的师资问题成了比较让人头疼的困难。只会八股文的犬儒们被安排去教学生读书认字,稍微有点学问的儒学大贤都不会是现在的钟泱所能请得动的,只能请那些摆地摊代人写书信的老学究。技术学校和基础教育学院所需要的专业老师却没法马上找到,幸好还有和设备一同运来的那一批德国技术人员,钟泱请了几个德文翻译也可以先将就着用。

    参照了原本时空的军训,钟泱对16岁以上的学生做出了特殊的要求。他们必须参加由学校安排的准军事化训练,并且请来了民间的武术教习,让这群半大的孩子能够习武强身,锻炼意志。钟泱不单只需要一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更需要一群体魄强健,血性勇武的中国人!

    就这样,忙碌的工作和经营之下,钟泱他们一伙人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稳固的利益团体。所有的成员都必须依靠相互合作来获取利益,一个由科技公司、商会组织、大型化工企业、农用机械加工厂、和在建中的小型炼钢厂以及水电站的利益集团就这样成立了。彼此间的利益缠绕在了一起,谁也离不开谁。

    作为整个利益集团的核心,地宫组织的首脑,钟泱凭借着手上的武装力量,已经不惧怕这个时代的大多数势力了。虽然在明面上,他只有手上的453个村联队的武装成员,但是实际上,钟泱现在已经拥有了以72名泛用型陆战士兵为主力的武装部队,可以面对绝大多数的突发状况。

    即使是陆荣廷全力来犯,钟泱也足以自保,但是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是钟泱所不愿意承受的。正因为如此,现在双方还能相安无事。在拥有了这样强大的私人军队之后,钟泱他们一伙人才总算是在这个时代拥有了绝对安全的自保能力。即使是列强,不出动大规模的陆军和火炮轰炸,也休想撼动地宫的根本。

    作为一个私人性质的地下武装,地宫的首领就是钟泱本人,但是成员的数量却增加了。除了早期的陈泽、刘进洋和伊忠明之外,还多了古月军、周华、徐永生等人。地宫的主要宗旨是以武力作为最后的屏障,保护所有组织内成员的绝对安全,属于一个私人性质的武装力量,并非是一个政治组织。

    虽然钟泱本身不愿意参与政治,但是他也并没有禁止组织内的其他人去走上政坛。刘进洋就是一个例子。在刘进洋的经营下,兴华商会表面上是一个商业组织,但是其实已经打出了复兴华夏的旗号,开始秘密发展一些成员,打算组织自己的党派和政治力量。对于这件事,钟泱并没有干预,他既不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而仅仅是在一旁看着。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选择道路的权力,钟泱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对于刘进洋现在的选择和做法,他给予了足够的尊重和理解。但其实钟泱并不看好刘进洋这个做法的结果,广东历来是革命党的大本营,而且地方排外特性比较强烈,刘进洋一个外地人想在这里打开局面,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是刘进洋却是对此事寄予了厚望,他甚至亲自在自己有份出资开办的那些学校中筛选出了一批青年骨干,搭起了他自己最初步的草台班子。

    钟泱站在一旁,看着刘进洋精心挑选出来的未来精英。见刘进洋有着想要从事着方面事业的强烈意愿,钟泱也给予了不少的支持,也给他出了不少的主意。毕竟刘进洋如果真的能打开局面,以商人的身份参政议政,对于地宫组织来说也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找来了一些沉默寡言而又成绩优秀的孩子,钟泱也开始打算培养一支属于他自己的情报组织了。单纯的依靠客家帮来提供消息,实在是很不牢靠的一件事,就像上次毫无准备的遭到了土匪的袭击那样,没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实在不是一件好事。

    看着挺胸收腹笔直的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二十八个孩子,钟泱很满意他们这段时间的表现。两个多星期以来,来自德国的军事教官已经对他们进行了初步的测试和训练,并且把结果汇报到了钟泱这里。对于德国教官的赞许,钟泱自然是欣然领受,这个时代的中国人,还是有着热血和骨气的。



………【第七十二章 军工科技的研发】………

    纷纷扰扰的1919年终于过去了,但中国大地也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南北两大军阀势力,开始在中原一带虎视眈眈,态势严峻。

    现在已是1920年的2月份,幸好在远离中原腹心的广州城里,除了偶尔还出来闹闹事的的学生和工人,倒也还算平静。而钟泱也一门心思投入到了军事科技的研发之中,在德国技术员和一些中国学生们的努力下,钟泱现在军事科技的已经到了接近这个时代的巅峰。除了海军和空军还缺乏足够的发展之外,陆军的武器装备在钟泱面前已经没有任何秘密可言。甚至在某些关键性的技术上,地下基地的实验室已经拥有了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标准。

    “这个是我们刚造好的零件,请钟先生您验收一下。”

    说话的是一个带着金丝边眼睛的中年德国人,中等身材,可能由于长期用脑过度,头上有些秃顶。他指着一堆还是零件状态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部件,面色淡然的和钟泱说着。

    “好的,我看看。”

    自从这些德国研究人员来到这里之后,钟泱就把机械仆役们全都移走,搬到了另外一个地下基地去了。不过因为缺乏帮手,钟泱也不得不从学校里找了一些可靠的年轻学生过来做学徒,不单只是打下手,还要尽量从这些德国人身上多学到一些基础知识。因为地下基地本就是一个秘密的实验研究基地,所以钟泱对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实行了严格的监控。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的中国学生,他们的家庭情况都会被调查清楚并且记入档案,一旦出现异状,就可以迅速控制事态。地宫现在的情报部门还很稚嫩,但是秉持了钟泱小心翼翼的做事风格和认真学习的态度,却也一直在不停的进步和提高,相信终有一日,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情报机构。

    摆弄着那些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的零部件,钟泱听不时的提出一些技术上的问题。其实钟泱对水冷式重机枪的性能并不满意,因为水冷式重机枪,射击中的枪管是用水来冷却的。在枪管外面包这一层金属套筒,就是为了要达到用水对过热的枪管进行冷却的目的。但是问题也就来了,打仗的时候没有水怎么办?

    虽然在广东水资源丰富,但是你也不能保证时时刻刻手里头都有水吧,战争总是有许多意外和不确定性的,而钟泱就是想要用尽量具有泛用性的武器功能去克服这些困难。所以水冷式重机枪不符合钟泱的需求,当然用尿也是可以为枪管冷却的,可问题是那样的话枪管很容易就被腐蚀损坏掉了。

    轻机枪自然也就进入了钟泱和这些德**用技术研究员的视线。轻机枪是由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的重管自动步枪发展而来,主要是因为最早的机枪都很笨重,仅适用于阵地战和防御作战,在运动作战和进攻时使用不方便。各**队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紧随步兵实施行进间火力支援的轻便机枪。轻机枪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发展而来。

    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路易斯机枪等原本被设计成中型机枪,经实践成功可以陪同步兵突击,而产生了小型化专用的机枪,使用弹链或大型弹鼓供弹,并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的另一种类型轻机枪。第一款成功的轻机枪设计是丹麦的麦德森机枪。丹麦炮兵上尉W。O。H。麦德森,在马克沁发明重机枪后不久,即开始研制轻机枪。在18世纪90年代,麦德森设计制造了一挺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的机枪,定名为麦德森轻机枪。该机枪装有两脚架,可抵肩射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