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符天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灵符天下-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容,称得上刀工流畅、意境深远。竹筒上留有“可笔老人”四个行草大字,彰显出浑厚的书力。郭靖几乎可以断定,这绝对是古人留下的珍品,不说别的,单就这四个婉丽遒劲的行草字迹一般人就模仿不出来,要是有人把字体模仿成这样,他也不用做假了,直接就是一流的书法家。

    不过这个“三顾茅庐”的主角之一刘备有点问题。客观的说刘备这个人物雕刻的相当不错,毕恭毕敬、求贤若渴的神态,细致入微的衣着,无不显示出作者高深的雕刻功力。不过仔细看就会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个刘备头上带的帽子有问题,他竟然带着王冠,这绝对严重违背了历史。众所周知,刘备当时被曹操打得灰头土脸,不得已寄居在刘表手下,兵马驻扎在新野小城,兵不过千,将不过关张赵,要多狼狈有多狼狈。不要说王冠,连州牧的帽子恐怕也没资格戴。刘备当时要戴王冠,不要说曹操,刘表就先把他给灭了,再说刘备自己也不敢。

    一个王冠,彻底把这个笔筒给否定了。首先,明清的竹雕大家都是文人雅士,不可能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其次,即便这件竹雕的作者不是文化人,三国演义他肯定也有耳闻,“三顾茅庐”这么重要的历史事件不可能被他搞错;第三,退一万步说,这件竹雕是真的,由于这个王冠的失误,其价值也会大大缩水。一切不通情理的事情,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它是假的。

    郭靖看到这里不由得摇了摇头,但是这么好的竹雕被判定为赝品,心中还是可惜,不由得以神识扫描了一下。嗯,黄色宝光,看来应该是真东西。

    掌柜的一开始挺自信,瞅着郭靖鉴赏这件竹雕,似笑非笑、气定神闲一副颇有把握的样子。可等到郭靖看着竹雕的一个细节不放的时候,掌柜气定神闲的神态陡然消失,好像做错了事被人家发现,又好像人家揪住了自己的小尾巴,脸色变得难看起来。

    掌柜尴尬的笑笑:“小兄弟,当着真人别说假话。这竹筒是我半个月前收上来的,当时吧我怎么看这东西都像真的,唯有一点令人产生怀疑。这一点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就是刘备头上的帽子,确切的说是王冠,这一个小细节几乎把整个作品给毁了。我当时心里也打鼓,吃不准的东西按说不能收。可是这个笔筒无论成色、包浆、做工还是意境都无可挑剔,因为刘备一顶帽子把整件作品给否了,似乎有点草率。兄弟你说是不是?”

    郭靖点点头,掌柜这话应该是实话,作为古玩店大掌柜的,他不可能看不出这件笔筒的可疑之处,更不可能看不到这件笔筒的可贵之处。一件古玩,有好的地方,同时也有可疑的地方,这才是最令人头痛的,要也不是、弃也不是,叫人进退两难。不过看掌柜的这意思,最后还是把东西收下了,郭靖笑道:“掌柜的最终还是把东西收下了?”

    掌柜的点点头:“收下了,不管怎么说,这件笔筒的可贵之处大于可疑之处,我狠狠心,冒险把东西收下来。不过呢,老哥我也不是傻子,吃不准的东西当然不会乱开高价,我是按半真品的价格买下来的。小兄弟如果眼光独到、有胆气有魄力,我可以把东西转让给你。”

    掌柜的这话应该也是真的,收一件自己拿不准的东西,自然带有很强的赌博性,这需要胆气和魄力。他所说的半真品的价格,就是按真品价格折半来计算的。至于宋掌柜把真品的价格定位在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郭靖低头沉思了片刻,问掌柜道:“这件笔筒不知道大哥多少钱收的,又打算多少钱出手?说实话,我也挺喜欢这个笔筒,摆在案头挺好的,只要价钱合适我就要了。”

    掌柜听得是心花怒放,道:“这个笔筒要是真的,能值五万以上,过几年价格还能翻倍。我是以半价收下来的,两万五,兄弟要买,一口价两万五千五,老哥我只赚五百块钱的保管费。你看怎么样?”

    掌柜这话前面的估计都是真的,唯独最后这句,可能有水分。这件笔筒市值五万完全是他自己信口一说,两万五也是他自己开出来的,可信度不高。最起码郭靖怀疑里面有水分。

    “掌柜的,两万五是不是高了点,刘备这顶帽子把我的信心快打消没了,您出的这个价钱有点高,我不敢赌。”郭靖对掌柜说道。他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两万多块钱赌一件拿不准的东西,代价有点高,郭靖的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虽然是京吴送的。还有就是他要打压一下掌柜的利润空间,他可不相信掌柜的收这件笔筒能超过两万。

    掌柜听郭靖有讨价还价的意思,没有马上表态。掌柜的也不傻,他要一味坚持不降价,这笔买卖可能就得黄。“这么着兄弟,你出个价,只要合适,老哥我就出手。一回生二回熟,赔赚还是其次,主要是交个朋友。”掌柜的又把球踢给郭靖。

    郭靖伸出两个手指头。

    掌柜这次没有犹豫,他连笔筒带包装盒往郭靖跟前一推,道:“成交!”

    郭靖没带那么多现金,不过点中倒是可以刷卡,刷卡之后,竹雕笔筒归了郭靖所有。店伙计过来把东西包装好,放在一个特别订制的提包里,提包上面刻着六朝坊的店名和标志,还有联系电话。显得挺正规,这年头广告无处不在,连古玩店都知道做广告了。

    从六朝坊出来,已经是九点多,天气热了起来。这个笔筒的价值不是太高,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就想着在潘家园给他卖出去。

    不多时来到赵振海的店中,笑着道:“赵老哥,生意兴隆啊。”

    赵振海一抬头,笑道:“呦,老弟捡到漏了?给老哥哥看看是什么东西?”

    郭靖笑道:“也不是什么好东西。”说着把笔筒递到赵振海跟前。

    赵振海拿起笔筒把玩了能有十几分钟,脸上始终露着微笑,并不住点头。“这个笔筒你什么价收的?”

    郭靖笑道:“这个竹雕笔筒成色通体棕黄、包浆均匀自然、雕工细腻、意境悠远,属于典型的明清产物。上面有可笔老人的款识,可笔老人据我所知是清代竹刻大师刘起晚年的别号,所以我认为是清中期的作品。从款识的字迹上来看,笔法婉丽遒劲,现代人很难模仿。应该是真品无疑。所以我两万收在了手里。”

    赵振海大笑道:“两万收的,你可算是捡了一个小漏啊。这个竹雕笔筒通体棕黄、色泽自然,是老东西无疑。不过年代呢还到不了明代,明代的竹雕作品年代实在久远,一般都呈暗红色,品相好的还带有一种琥珀光泽的红色。清代的作品多为棕色和棕黄,年代越近色泽越浅。从色泽上判断,应该是清中早期的东西。刘起生活的年代横跨康雍乾三代,时间上十分吻合。我们再看雕工,这件竹雕作品刀法细腻、意境悠远,仔细看会从中发现一些书卷之气,属于典型的明清文人之作。仅就这份书卷之气,现在的竹雕技师就很难模仿。刘起在雍正十年曾入国子监深造,也算是当时出类拔萃的文化人,故而他身上那种书卷之气体现在竹雕上,也合情合理。还有就是你们已经提到的,上面有可笔老人的款识,可笔老人就是刘起晚年的雅号,但是这也不能证明这件竹雕就出自他之手,后人完全可以用一件普通的老竹雕刻上他的名字,然后借助名人效应升值。刘起在书法上学的是王献之和虞世南,王献之大家都知道,以行书和草书著称,而可笔老人这四个字恰恰也是行草字体,而且笔法豪迈气势宏伟,一般人很难模仿。从这一点看,是刘起的亲笔无疑。综合以上几点,我认为这件竹雕作品确实出自刘起之手,并且称得上上乘之作。”

    “这个竹雕笔筒,让给您了,您出个价吧?”郭靖笑道。

    “以如今的行情来看,明清的竹雕作品行市一路走高,目前值五六万没有问题。几年以后可能会翻几倍也说不定。”赵振海也来了一个最直接的。

    郭靖道:“好,就按老哥说的,竹雕笔筒归你了。”

    赵振海道:“好,郭兄弟,把你的卡号给我,我这就给你转账。”

    郭靖把银行卡递给赵振海,抄下账号后还给郭靖,道:“郭兄弟,我一会就让会计该你转账,有时间你查一下。”

    郭靖笑道:“没问题。老哥先忙着,我再出去转转,也许还能收回来点好东西。”

    赵振海大笑道:“好,那我就不耽误郭兄弟的财路了,中午没事一起吃饭。”

    郭靖笑道:“好,到时再联系。”



………【第二十四章 望远镜 心里长草为宝藏】………

    地摊老板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身边蹲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看样子应该是他的孙子,那孩子手上正拿着一只铜制的望远镜在玩着。那是一只单筒的望远镜,筒身上刻着很多的梅花,可能是经常有人把玩,所以显得光亮如新,但是却掩不住那种古朴的气息。

    看到那只望远镜在那小孩子手里,郭靖心想:“这应该是给孩子当作玩具的,如果知道这望远镜的价值,怕是这老人就不会让一个孩子拿着玩了。”

    郭靖不动声色,展开神识覆盖到那望远镜上,黄色的宝光,应该是明末清初时候的东西。虽然只是一只望远镜,但是上面的纹饰却很精美,镜片都还在,保存很完好,少见的精品啊。咦?这不是梅花纹饰啊,郭靖在看到其中几朵梅花纹饰的时候,竟然发现时古传的梅花篆字。虽然一时间没有看清是什么内容,这个发现更加的让郭靖想要把这只望远镜买下来研究研究。

    郭靖走到那个孩子身边蹲下来,说道:“小朋友,你的这个是望远镜吧,给我看看好吗?”

    那孩子正在使着望远镜看远处,听到郭靖的话后把望远镜放下,看了看郭靖,应该不是坏人,又看了看老人,见老人没说话只是笑,就点了点头,把望远镜交到郭靖手里。

    郭靖拿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