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行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故国行吟- 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
  南宋德佑二年二月初七,这个时候南宋已经正式投降。既然投降了,那么总要派些臣工去忽必烈那里朝谒一下,伯颜把这个意思让人转告给谢太后。无能的谢太后就派了左臣相吴坚、右臣相贾余庆、枢密使谢堂、参政家铉翁等人组成了祈请使。其中吴坚想以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为由求免,结果还是没被允许。文天祥本不在祈请使一列中,但是伯颜看中了他的才华,准备一起带他北去。文天祥作为南宋大臣肯定是不愿意这样北去的,所以他在一封给家人的书信中表###迹,要是真被虏去,就自杀殉国。好友家铉翁劝他说,这样死,不如等有朝一日机会来了报效国家。在这支祈请使队伍里,只有家铉翁是真正地为赵氏王朝祈请,如果忽必烈还好说话的话,家铉翁希望能说服他,这也就为南宋朝廷存了一线希望。文天祥还是相信老友家铉翁的,于是硬着头皮随着这支祈请使的队伍北上。

南方的叹息(2)
文天祥随从中有这么一人,名叫杜浒。这个人让文天祥也十分地感动,文天祥还记得前些日子,幕府中的很多宾客都支持和主张文天祥赴元营来谈判,只有杜浒竭力反对,结果反被一些宾客赶出了文府。现在文天祥要负辱北上了,树倒猢狲散,昔日的门客全都纷纷离开了他,只有杜浒一人毅然决然地留在了他身边。
  二月十日的晚上,船泊于谢村。文天祥差一点有机会逃脱,祈请使中的那个名叫贾余庆的南宋官员,是铁了心地想降伏于蒙古朝廷,他向伯颜告密献计说,到了北方把文天祥囚禁到沙漠中去,这样你文天祥就不能胡思乱想了。伯颜为了防止文天祥在谢村乘泊船之机逃跑,于是又把他押解到另一艘小船上。贾余庆还是放心不下,无耻地让伯颜看管得更紧些。这样下来,自然不得逃脱。另外的一个叫谢堂的小人,居然也向伯颜献媚,送了不少金银,乞求能否同意他再北上,伯颜见钱眼开,将他放了回去。
  第二天,船到了平江府,也就是苏州。当初苏州还没被元军侵占时,文天祥还做过苏州的知州。只是在危急关头,朝廷突然命他弃平江而去保独松关,刚率兵南去勤王,平江府的软弱官吏就献城投降了,文天祥想起这事就不免心酸伤感起来。岸上的百姓无不痛哭流涕,他们都知道船上有他们景仰的好臣相。想到这,文天祥万感交集:
  楼台俯舟楫,城郭满干戈。
  故吏归心少,遗民出涕多。
  鸩居无鹊在,鱼网有鸿过。
  使遂睢阳志,安危今若何?
  …《指南录·平江府》
  文天祥确实很后悔自己没有下决心留下来守城,要是当初能效仿唐张巡许远死守睢阳城一样,今天的平江府也不可能此翻衰败景象了,他黯然落泪,觉得有负黎民。元军见文天祥的到来,居然激起这样大的反应,生怕生出乱子,押送祈请使的船只在平江的河道里停泊了一个时辰就解缆而去。
  十天之后的二月二十九日,船队到了镇江。镇江是万里长江和京杭运河的交汇点,隔江又与扬州相望。
  在镇江另一位军将领要请伯颜逗留几天,这样祈请使们就有了暂住镇江的机会。文天祥也从中看到了逃脱的可能,在他后来留传后世的十五首“难”诗中,看出了它经历的曲折和危险,真是九死一生。
  镇江北临长江,只有渡江走水路才是上策,而且当时扬州还有宋军驻守。杜浒和文天祥的帐前将官余元庆两人一起密谋,研究应该逃往江北,找到守城的宋军,然后再往东南方向逃去,只有逃出了元军的控制,才能希望有朝一日招兵扩军帮助弱主匡复宋室。余元庆正好是真州人,对那里的情况很熟悉,于是密谋决定先渡江去真州。
  杜浒也征求文天祥的意见,说万一谋泄,都会死,大家会不会后悔。文天祥早已抱了一死的决心,拿出一把匕首,表示万一事情不成,就自杀殉节。杜浒听文臣相这么说,更坚定了斗志,也誓死相随。
  狡猾的元军对文天祥看管得自然很严,因为他们也知道,在这群祈请使中最难对付的,就只有文天祥一人了,其余除那位家铉翁外,恨不得能马上跪到忽必烈的膝下求得一官半职呢。不过元军疏忽的是,只顾着看管文天祥,忘了监视和防范他这位精干的随从。杜浒利用这一点,每天都到街上去酗酒,喝完酒装着疯癫的样子,看守的元军见这人邋遢无形更是懒得看管,不再多理会他了。也就是趁这个时机,杜浒就结实了一批心系南宋朝廷的忠义之士,并给他们一些银两,其中若谈得投机的,就暗示对方能否帮着逃脱虎口,杜浒知道这样做很危险,但好在这些当地百姓都恨透了烧杀抢掠的元军,没人愿意去告密。一前一后,他找了不下十个人谈这事,对方多半都答应愿意出力,可就是一时找不到船。
  镇江城里没有船只,只好先到江边找,可是镇江城到长江边要十几里路程。元军在每一个主要的路口都设置了关卡,没有通行的凭证很难通过,杜浒找到了一个养马的南宋老兵。这个老兵听说是为文臣相效力,义无反顾,领着杜浒穿过了几条极其隐蔽的小巷,最后来到一片荒凉的旷野,旷野的不远处就看到了长江。
  长江里有的是船,远帆连亘,可是全被元军控制了,南宋百姓的手中没有一艘船。几人正在为无船而犯愁的时候。余元庆遇到了自己以前的一位老朋友,这人现在正在元军中管理船只,余元庆请他一定要帮忙,答应事成之后,一定为他向宋廷请封官职,并赠了银两。不料这位极够交情的朋友说:“我为宋朝救得一个丞相,建了大的功业,还要钱做什么呢?”只要文天祥给他写个批帖,作为以后见面时的凭证。余元庆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全都喜出望外,文天祥写完批帖后,心绪激动,后来在诗中回忆到:

南方的叹息(3)
经营十日苦无舟,惨惨椎心泪血流。
  渔父疑为神物谴,相逢扬子大江头。
  到了二十九日这天,大家正在为找到了船而高兴时,元军传来了一道军令,要祈请使以及文天祥等人立即渡江去瓜州。贾庆余和一刘姓的降臣乐颠颠地过江去了,文天祥得到命令正好较晚,推脱说时间已经很晚了,愿等到天明和吴老臣相一起过江。元军没有多加怀疑,就准许文天祥明天再过江,而他们这几天都住在镇江一个叫沈颐的乡绅家里,负责监视他们的是一个叫王千户的人,此人几乎每步都跟着文天祥。
  杜浒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今晚行动,否则良机就会错失。分析了一下情势,要是十二人一起出逃,肯定若人耳目,商议后决定分批行动。杜浒先派两人到江边弄船,约定晚上把船停泊在甘露寺旁等候,又派三人到带路的那位老兵家等候。可是这个老头没了那天的勇气,变得胆小怕事起来,也许他知道,要是事情败露,一家子肯定会被元军杀害。这老兵在家喝起酒来,借酒消愁,以酒壮胆,他妻子问他何事,他就是不说,正要去叫邻居来时被杜浒制止了。杜浒果断地以三百两银子相赠,老兵终于答应了他们,他妻子也默而不作声。
  晚上,文天祥要出沈家的门,首先要摆脱那个可恶的王千户,终于以明天就要渡江北去为借口宴请他们。席间,尽量让王千户多喝,最后他竟然烂醉,文天祥终于可以挣脱出元军的看守。
  镇江实行宵禁,街上时不时有元军巡逻,不过精干的杜浒早料到这点。上次一个替元军管夜禁的刘百户到沈家做客,闲谈之中透露夜间出门,只要有官灯提照就能畅行无阻。杜浒乘机和他混熟,让他派一个小兵提着官灯来带路,说晚上一起去妓舍过夜。这天晚上,那位刘百户到也遵守诺言,派了一个提灯的少年,不过少年只知为杜浒提灯并不知去何处。杜浒见万事具备,就让老兵带路,到了地荒舍尽之处,杜浒给了这少年一些银子,让他明天在一处等候。少年不知何事,答应明天一定到那地方相侯,杜浒这样就有了官灯。走到城北市井的尽头,遇到了最后一个小关卡,元军把十几匹马拴在路口阻挡行人。文天祥和随从踮着脚步,从马群旁边轻轻穿过,那马到也乖巧地很,并没被惊醒,在元军的鼾声中他们侥幸地闯过这关。
  三
  出了镇江城,他们按照约定的地点,来到了甘露寺下,可是等了好久还是见不到船只。随行的都觉得余元庆的朋友已失约,如果这个时候元军发现他们的行迹追来,那又该怎么办,肯定只有以死殉国。文天祥已经拿出匕首,要是元军赶来就准备自杀,或者他还想好了死的办法,万不得已之时也可以跃入寒流。
  余元庆从来不相信自己的朋友会失信,他在飕飕冷风中把衣服脱下,跳入水中寻找船只,终于在一两里外的地方找到了小船,文天祥和杜浒等人皆喜出望外,稽首相庆。
  远处只听得几声隐约的狗吠,再无它声。
  他们纷纷上了船,这时大家才舒了口气,但是当船驶到江面时,见江边布满了元军的船只,连亘数十里之远,船上都隐约透着橙色的灯火,一定是元军在上面守船。文天祥他们的船到了七里江的地方,突然遇上了元军的一艘巡逻船,船上的元军冲着他们大喊:“你们是什么船?”艄公机警地回答他们说是捕鱼的船,元军当然不信,大声说这船里肯定装了奸细。文天祥等人身上直冒冷汗,担心会不会功亏一篑,这时真是天助他们,江水正好落潮,元军的巡逻船搁浅在泥滩上,根本不能出航,艄公赶紧将船划入江心,文天祥这才得以脱险。
  江上一夜长风,正好顺帆而刮,很快船只就到了真州水域。真州城的护城河与长江相通,潮水涨起时,小船只可以直接到护城河边上岸,可这时潮水正好是落着的,所以只能在离真州五里远的地方上岸。真州城外和镇江城外一样,苍茫荒凉,阒寂无人。这五里路中都是平野,丝毫没有遮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