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行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故国行吟-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二年的早春,冬天的寒意还未退去,催护就准备好了行囊,一人独自远赴长安。博陵县当时就在河北的定州,当然也有后人考证说崔护的家就在长安附近而并不在河北,那么这里我们也暂且就按照一般史书对崔护籍贯的记载,认为他是从河北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往长安。长安在中原,这一路崔护走得异常艰辛,不过心情自然与外面的严寒天气不同,他与每一个年轻的赴考书生一样年少气盛,满怀信心。在他的眼中,再冷的北风也不能抵挡自己的壮志豪情,他日行夜宿,即使破庙中也可歇息,他不在意这些,只要晚上能点上自己随身带着的油灯烛火翻开几卷圣贤之书,一天的疲惫就足以抛到九霄云外。崔护每一天的生活就是这样,赶路、看书、思索,他最盼望的事就是早一点到长安,这片当时读书人心中的圣地。
  终于进长安城了,崔护仰起头,微笑地看了看城门上的三个字,耸肩把行囊往背上送了送,进入城中。在长安城,他才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繁华,公卿王侯的马车踢踏而过,气派奢华地让人眼感晕眩,汇杂着各色的口音,他们显然是从全国各地来到长安谋生的商人。崔护在定州城也见到一些市热闹的商铺,但哪有长安城一半的热。许多古玩都是以前所未见过的,还有那扑鼻的波斯香料和异于中原装束的波斯商人,他们操练着并不娴熟的长安话,让崔护觉得既陌生又好笑,不过心里还是禁不住叹息京城的繁华与热闹远非他乡所能比。背着行囊,在街市上闲逛着,这个连续走了一个多月几千里地的河北书生并无倦累的感觉,直到暮色降临、商家把灯笼挂在夜市上,崔护才感自己早已腹中空空也要找个休息的客栈了。一路上的花费已不算小,崔护虽然家境殷实但还是比较节俭的,他没有在这繁华的街市边找客栈,虽然这里举目皆是。崔护特意走了一段路,选了一家比较偏僻和便宜的旅店安顿下来。在这里他见到了许多早已倦累的书生,想必也是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有的也许走了太久,早已衣衫褴褛,在长安的早春天气里不免会冷得瑟瑟发抖。这一群中许多人也许就是将来的国之栋梁,而如今所见,景象之艰辛让崔护更觉得自己要加倍努力。安顿好后,崔护走到了自己的房间,这一夜他没有再看书,心绪激动、辗转难眠,毕竟这已是自己朝想暮思的长安城了。半夜醒来,崔护发现对面民舍里隐隐的烛火透过纸窗又被点了起来,而耳边又传来了几声萧瑟而不断的寒鸦声,崔护心想也许民舍主人也是被这凄切的乌鸦叫惊醒了吧,此情此景崔护似有感悟,遂也点灯铺纸,写下了这首诗: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人面不知何处去(2)
黯黯严城罢鼓鼙,
  数声相续出寒栖。
  不嫌惊破寒窗梦,
  却恐为奴半夜啼。
  ——《晚鸦》
  这是崔护到长安城的第一首诗,写得意境苍凉。长安城晚上实行了夜禁,暮鼓也敲过了好久好久,崔护未必真知道那妇人说的是什么,但却借她之口表达了此时崔护自己的复杂心情。醒来已是深夜,虽然身在长安,无需再为第二天的远行而奔波,可心却更思念起远方的故乡了,乡关路遥。他知道自己肩上的重担和此行的目的,朝廷的科举选拔考试没有几天就要开始了,心里也不免因前途未卜而觉得紧张。不过崔护也知道,比起傍晚见到的一些寒士自己应该已算幸运的,并无衣食之忧,只要一心去应考就应该不会出什么意外。想到这里,崔护才露出一丝宽慰,放下笔侧身睡去。
  第二天醒来崔护并没再到热闹的街市上闲逛,他静静地把自己关在客栈的房间里,习惯地将随身带着的诗书铺开,仔细地读了起来,他知道朝廷考试的时间一天一天在迫近,此时也已到了关键时候,必须全力以赴地做最后准备了。陆续赶到长安的远方赶考者又渐渐多了起来,除了像崔护这样的年轻人,也有一些早已须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者,他们显然已在科举路上奔波了一辈子,甚至也耗散了一辈子,有的也许在不久的考试中能熬成进士及第,但更多的是落第而归,是的,其中一些老者也许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赴考的,考不中可能从此也就从此死心。而真正的悲剧就是那些不死心的老者,他们也许早已把整个人生都托付给这一次次的科举考试了,要是还不考中也无颜回故乡,所以只能循环往复、往复循环地在这个悲剧里轮回。崔护每从窗口见到这些老者就不免心生同情,当然这也激励起他的斗志和信心,没有其他路可选择,一定要乘着年轻,加倍努力,不负大好时光。所以,这次考试更是要全力去复习,全力去应付,想到这他又埋下头,沉入那一册册厚重的经史子集中去。
  崔护废寝忘食,投入得似乎已忘了时间。长安城不知不觉已春暖花开了,他无心顾及这些,时间已到了最后一天,明天就要赴考场了,他心里也已做好了最后的准备,这一夜,他睡得很香,因为他心里已很塌实,自己这一阵没有虚度光阴,也已尽最大努力。
  第二天进入森严的试场时,崔护没有感到紧张,相反他却见到一些同样年轻的书生有些局促和不安,也许他们心里负载了太多的目的和希望,他们太渴求成功了,有这样的心理对考试未必是好事。崔护告戒自己要平静,经过试官一番搜身检查,崔护被允许进入,终于在考场坐定了。试卷分为诗赋和时务策,诗赋对崔护来说没什么困难,时务策凭借他的学识也是应付自如,整个试卷他做得特别投入,俨然忘了天已近黄昏,已过了许多进辰了,崔护把试卷最后一个字工整地写完,等墨迹干透,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交卷离开了考场,而随他一起离开的一些书生有的则是眉头紧锁,显然对自己刚才的发挥没有信心。崔护则不然,他自信自己刚才试卷上的回答,他心态平静地回到了客栈,这个夜晚他终于可以闲下来,把翻得再熟悉不过的圣贤之书丢在一旁,双手枕头欣慰地躺在睡榻之上,享受着美丽繁华的长安之夜。对,长安街市的夜晚自己还没好好看一看呢,上次因为要准备考试心情也不像现在这样轻松,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了一遍,这次崔护要好好地赏游一番。今夜,崔护决定要深夜而归,他要尽兴享受这大好春光,看遍这万邦来朝的长安古都的繁华。相信这一夜,在长安城,除了那些还怀疑自己白天试卷答得是否正确的考生外,其他书生都是像崔护一样地放松,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在长安静静地等待着放榜的那一天。
  长安城的夜市也有风车和葫芦糖,崔护虽说已过弱冠之年,但仍童心未泯,他与这些小商贩和手工艺者擦肩而过时就有了买下的想法。崔护执在手中时引来的却是几个稚气的顽童,抢着喊着要崔护送给他们,崔护抚摩着这些长安孩子的头,遂将刚才买的风车糖果送给他们,崔护此时倒觉得他们也许才是最幸福的,至少现在还可以无忧无虑地在父母的荫佑下长大,当然他们有一天也许也会走上科举的道路,崔护心想但愿那一天他们也能像今天自己一样吧,轻松地应付。

人面不知何处去(3)
这一夜崔护兴尽而归,而第二天醒来,他又决定到曲江那边看看,据说这天那里有着闻名天下的裙幄宴。每逢三月初三左右,长安的仕女们趁着明媚的春光,锦衣长袖骑着温良驯服的马或者坐着华丽的马车,带着随从和极其丰盛的美酒佳肴,来到曲江池边,选一方风景上好的地方驻马设宴。崔护走到曲江边了,三月的曲江碧波荡漾,万紫千红,加上京兆府和长安、万年两县农家园户们摆到这里来的绚烂花卉以及各路商贾们的珠宝珍玩,奇货异物罗列在曲江之畔。他知道,在不久后朝廷公布新科进士名单时,那些春风得意的进士都会来到这里,崔护也坚信自己也应该考中。他努力地放眼望去,眼前所见皆是一片春草齐齐和无数彩衣香马的景象,好不热闹。崔护好生羡慕这些天真烂漫的少女,倒不是因为她们出生在仕宦人家,而是羡慕她们每年都有这么好的到曲江来踏青机会,享受这长安城的盛世繁华。崔护见她们谈笑嬉戏着,也有的在追逐翩翩飞舞的蝴蝶,这番景象真如杜甫《丽人行》中所说的: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玩累了这些女孩子在大人的招呼下又坐下了,以草为席,在周围用竹竿插了一圈,挂起了随身携带的裙布作宴幄,这些宴幄色彩各异,点缀着整个曲江之畔,绚烂夺目。她们在宴幄内面饮宴,谈笑风生快乐得让人羡慕。她们的宴席自然比不过玄宗时代帝王在曲江边大宴群臣的华贵,但这些极有情调的长安女孩子们,对宴幄之聚也是极讲究的,比如说那些可口丰盛的美食,海陆杂陈,都新奇得很,许多崔护从没见过。宴饮之后,这些女孩子们互相做起了游戏,猜谜、捉迷藏,其乐融融。春光无限,春意盎然,崔护陶醉在这美景之中,欣喜之余又有一些失落,他想起了千里之外定州的家人,这一出来也好几个月了。
  二
  崔护憧憬着黄榜公布的那一天,那时自己再畅游曲江,心情一定比现在更好。而那一天,自己也可以参加那激动人心的曲江宴了,那是何等的荣耀,对一个寒窗苦读二十年的书生来说,这是人生最得意的时刻了。
  曲江宴的习俗是从唐中宗时代开始的,规定每年春天三月的时候,从放榜的那一天起,他们会在曲江上为新科进士举行一场盛大的宴会已示祝贺。而在这前金榜也早已张贴于礼部的南院,人们俗称这是南宫告捷,榜头竖贴着四张黄纸,被称做是金榜,上面会用淡墨书写“礼部贡院”四个大字,然后以下便是公布的新科进士名单。书生们若见到自己榜上有名,就可以参加曲江的宴会了。宴会的时候新科进士春风满面、喜气洋洋,同时赴宴的还有主考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