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阿娜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静静的阿娜河-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理之深,可能也就在这里了。这种教育制度之树结下的苦果,我们到今天不是依然还在品尝吗?

  艾力汗的愿望一步步实现,在苏联领事馆的帮助下。艾力汗的活动也由地下转入了公开,伊宁的各种公开*上都可以看见他活跃的身影。

  艾力汗有了领事馆派来的卫队、电台、电话、和轿车。当然,这一切都不是白给的。“是我艾力汗帮他们发放了几千份苏侨证后换来的。”

  根据领事馆的密谋和策划,艾力汗忠实的执行了“五。二二”大*的方案,煽动穆斯林闹事、嫁祸伊宁当局的阴谋刚一登场就悲惨收场。艾力汗聪慧的脑袋瓜实在是想不明白输在何处!

  深夜里的艾力汗彻夜不寐,独自向隅,面壁苦思而不得其解。

  其实这事也难怪艾力汗,说白了,他只是一个宗教活动家、宣传家。根本不是、也不能算是政治家、更不是军事活动的组织家。政治家的权术和手腕是他永远也学不会、搞不懂的。艾力汗可能永远不会明白由一个宗教学者到成为一个权倾一切的政治家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命运决定了艾力汗在这场政治奕局的对奕中,永远摆脱不了扮演悲剧卒子的角色。

  一九七六年,己经九十一岁高龄的艾力汗。吐烈。苏尔比霍加耶夫大阿訇在生命最后的弥留之际依然象今晚一样,跪坐在真主面前,他在请求真主告诉自己:我该怎样理解把握自己一生中不同角色变化幻的规律呢?安拉!阿克巴尔!

  艾力汗死于阿拉木图郊外的一间别墅里,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领事馆的变迁
苍翠浓郁的伊宁城,背靠科古尔琴山,伊犁河水绕城而过。沿着河边浓密的树林中穿行向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占地数百余亩的欧洲建筑群落。

  高大的圆柱廊檐大厅、屋顶坡度极大的马尾檐铁皮屋顶、尖塔式的东正教堂,仿佛使你来到了欧洲的某一小城。坐落在建筑群落中的最高的建筑物,出了尖顶教堂外,当属那座米黄色的两层洋楼了。

  黄楼主体两层,楼顶中部又修建了一座高高的平台。平台中央立着一根十一米七的不锈钢旗杆,旗杆上飘扬着一面红色的、印有镰刀铁锤字样的旗帜。哦!这就是苏联驻伊宁的总领馆的升旗平台。

  领事馆正门两旁,有两座木制的尖顶岗亭,四名荷枪实弹的苏联领事馆护卫队的士兵,神情严肃地站在岗亭旁。领事馆每天的升旗仪式和哨兵换岗礼仪是苏联政府对伊宁市民进行的“爱苏联祖国母亲”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了伊宁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透过铸铁花艺栏干围墙可以看见,散布在浓荫花草间的几十幢俄式平房布置的井井有条,极为雅致美观。现今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为当地政府的一所华丽的宾馆。

  据知情人说,当年的苏联领事馆,光是驻军最多时曾达到两千五多人。

  领事馆如从最早的俄国商务贸易货栈圈地时开始算起,距今也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它只是沙俄在伊宁的一个商务代表处的贸易货栈的堆货处。

  当年沙俄商务代表潘果洛夫。伊里奇向当时的伊犁将军奕山提出买一块几张牛皮大小的地方来做为商务代表处的堆货地。奕山将军随手就将这块离惠远古城很远的地方指给了沙俄商务代表,并且签定了,以买一送一的方式,批准了十张牛皮的荒唐协议。

  数天后,潘果洛夫。伊里奇当着清朝官员的面,搬来了十张大的不能再大的牛皮、请来了十位手艺不能再高的裁缝、用十把利的不能再利的剪刀,小心翼翼的将牛皮剪成了细的不能再细的小绳,一下子就围了这么一大块地。

  当然了,潘果洛夫。伊里奇也没忘了给奕山塞一张数额巨大的银票,更没忘了给勘查土地的官员每人塞一包鸦片和一个大大的银锭。

  沙俄方面几次扩建,方有了今天的规模。一八五一年,沙俄政府在伊宁设立了总领事馆,下辖塔尔巴哈台、阿山等领事馆。因为新疆当时的最高权力机构……伊犁将军府就在伊宁惠远。

  沙俄政府垮台后,几经反复,直到一九二四年,苏联政府全盘接受了沙皇的遗产。把此改为苏联政府的驻伊总领馆。新疆省府迁往迪化后,总领馆才改名为领事馆,但伊宁领事馆的规模和机构要比迪化总领事馆大的多了去。

  即使是这样,伊宁领事馆的官员们依旧嫌其太小,就有意识地将领事馆的某些职能部门从院内迁出、择地重建。于是伊宁城里就出现了商务处、侨务中心、文化中心、学校、医院、贸易公司、银行、邮局、电话局、发电厂和飞机制造厂等苏联政府名下的众多财产。苏维埃政府俨然变成为伊宁城的太上皇。

  伊宁城里当时最长、最宽、最繁华的一条街就是著名的“斯大林街”。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时,政府将其改名为“东方红大街”,但是伊宁的百姓们还是念着斯大林的好,还是将其称为“斯大林街”。

  迄今为止,这可能是中国境内唯一一条以外国政要名字命名的街道。由此可见,苏联政府在伊宁人的心目中留下的影响多么巨大!

  斯大林同志在天之灵应该笑了。

  清晨,天已大亮,睡梦中的艾力汗被一阵刺耳的电话铃声所吵醒。

  艾力汗拿开压在胸前的一只白皙丰满的女人胳膊、抓起了话筒。

  话筒里传来了领事达巴申科夫的声音:“根据苏联政府的指令,我要在今天赶往阿拉木图述职。要就伊宁最近的工作进展向莫洛托夫同志汇报并接受新的指令。请你相信我们苏联政府把握掌控伊宁局势的能力。至于我回国的这段时间,领事馆的工作由副领事负责并向你转达。波烈索夫同志已经于前天到任,请你立刻赶往领事馆与他见面。我现在就要赶往机场。请你快来吧!”

  艾力汗放下了电话,却并未立即下床,而是和床上的白净丰满的报务员柳金娜滚到了一起。

  艾力汗抱着衣物去水房净身,床上的柳金娜條地坐起,一条毛毯围着*,*的上身露出高耸*的*,乳房边一颗红色的星月图案赫然在目………“穆哈代斯”的标志。

  柳金娜眯着大眼晴问:“阿訇!着急啥?我都没起来你那么慌干什么?我敢保证,波烈索夫不会比你起的更早!”

  “柳金娜!你这个贪心的女人,从昨晚到现在你都折腾三遍了,你还有完洠辏考亲。浅远嗔艘不峥嗟模峡炱鸫玻∥一挂系搅焓鹿萑ィ 

  艾力汗有点不耐烦地催促着柳金娜。今天的大阿訇可是有些反常。

  十点整。艾力汗。吐烈驱车前往领事馆。

  车里的艾力汗双目紧闭,嘴里不停地念叨着:万物非主、唯有安拉、穆罕黙徳、主之使者。他不是要以此来向主证明其虔诚的心愿,而是用此来掩饰其内心的极度不安。

  说实话,打从接到领事的电话起,艾力汗的心就洠骄补H绻嬷髟市硭诓宜鞣蚝腿龅┲溲≌咭桓龉彩抡叩幕埃鼓涎≡袢龅┮膊辉负筒宜鞣蚬彩隆⒋蚪坏馈

  坐在车里前往苏联领事馆的艾力汗双手拇指按住太阳穴不停地揉着。艾力汗陷入了不堪回首的往事中……。

  十八年前,(一九二三年)安集延的看守所里,荷枪实弹的军警们将艾力汗及同伴押出了牢房,准备送往劳改营。

  所有的犯人都被扒光了衣裤,赤身*地被军警们用高压水笼冲洗消毒。冰水冻得人们浑身抖动着,小腹下的*上挂着一串串细小的冰珠。

  犯人们洗完澡、消完毒还不算完事,军警们按倒每一个犯人,剃光犯人们全身所有的须发和*。军警们说:“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灭一切寄生虫。”指挥军警们,给犯人们进行消毒、清除寄生虫工作的,就是波烈索夫大尉。

  犯人们换上了特殊布料的棉衣棉裤,捆住了手脚被扔上了汽车。和艾力汗一伙四人同行的还有一群肥胖的“巴克夏”们。

  汽车在荒原上奔跑了三天二夜后,终于来到了中亚腹地的劳改营。

  下车时,士兵们打开了车厢板,并搭上了两块木板,让肥头大耳的“巴克夏”们自己摇着尾巴下了车。

  艾力汗和四个同伙却不能动弹,“巴克夏”们途中的排泄物早已将他们和车厢板粘在了一起。几大桶热水泼上来之后,士兵们用铁钩子才把他们从车上拽下来。

  艾力汗在劳改营里的工作就是伺养与他同行的“巴克夏们”。

  艾力汗把其中的一头又黑又壮的种公猪起名为“波烈索夫大尉”。

  今天要见的“波烈索夫大尉”就是十几年前在艾力汗潜逃后被降为中尉的波烈索夫,如今人家成了苏联驻伊宁领事馆的副领事。

  当年的“波烈索夫大尉”不知见了艾力汗又会如何做想!波烈索夫副领事是三天前到伊宁就任的。

  造化弄人啊!艾力汗心里想。

  汽车轻轻地鸣笛声,打断了艾力汗的回忆。

  待到艾力汗睁开双眼时,车子己经稳稳地停在大楼的柱厅下。

  副领事波烈索夫一身西装、打着领带,身体明显比以前胖多了。虽然也人模人样地一身不合体的西装,无论怎么看都像是一头北极熊站在大厅门口上。

  波烈索夫副领事身旁站着身材高挑、金发披肩的一秘柳芭。太阳从西面出来了?他们都在等侯迎接艾力汗先生。

  艾力汗在车里用双手扶了扶很端正的“色兰”,低头弯腰走下了车,准备伸手和副领事波烈索夫握手。

  万万没想到的是,北极熊一般的“波烈索夫大尉”居然抬手放至胸前抚胸弯腰:“安色俩目阿来库木”(*语:求真主赐你平安)。

  艾力汗心中一怔、激动地右手抚胸倾身:“吾阿来库色俩目”!(*语:也求真主保佑你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